《战狼2》爆款《敦刻尔克》遇冷,票房的胜负意味着什么?

截止到9月4日,上映4天、排片占比超过三成的《敦刻尔克》票房刚过2亿,而《战狼2》已经过55亿。同时,《敦刻尔克》周日的上座率还没有《战狼2》高。按照目前的走势,《敦刻尔克》在国内的最终票房很可能到不了5亿,也就是《战狼2》的一个零头。

作为接档《战狼2》的又一部相近题材影片,《敦刻尔克》围绕着各种光环——神级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IMAX胶片摄影机加持、聚焦著名敦刻尔克大撤退,甚至导演还首次来华宣传,足见其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和期待,但这样的结果恐怕他自己也很意外。那么,票房的天差地别到底意味着什么?又有哪些值得深思的地方?

首先必须要认清一点,票房的高低和电影质量不成正比。《敦刻尔克》无论是电影工业还是艺术性层面,都要远远高于《战狼2》,这是毋庸置疑、也是观众普遍认同的。在技术层面,诺兰用IMAX胶片摄影机奉上了出色的画面,将IMAX摄影机送上天,带来具有沉浸感的观影体验,《敦刻尔克》让观众有机会在IMAX银幕上看到真正的IMAX电影,和《战狼2》的炮火连天相比,《敦刻尔克》其实在视觉体验上有更大的优势。

在艺术层面上,其实《战狼2》更多的是对立鲜明的正反派之间毫无深度的较量,用贯穿始终的动作镜头来刺激观众的感官,但看过之后,并没有传递出来什么发人深省的力量。反之,《敦刻尔克》虽然有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历史背景,不过导演没有聚焦战争场面,而是通过几个小人物的描述,来真实展现战争中人的状态,让观众感受到战争带来的压抑和恐惧感,从而突出人性的光辉和伟大。显然,这些都要比《战狼2》更“高级”。

但这种高级,让影片多少显得曲高和寡。作为一部有战争背景的电影,观众更想看到的是一部有战争场面的大片,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避重就轻”,摄影机只跟着几个大兵逃亡,所以影片上映以来没有引发口碑发酵,普通观众觉得离心理预期有差距。

从剧情上说,《战狼2》这样的线性叙事观众更容易消化,不用太动脑,一边吃着爆米花一边就看完了。《敦刻尔克》按照诺兰的习惯,打破了线性叙事,三条主线穿插,这导致很多观众“看不懂”,就等于把一部分只喜欢看爆米花电影的观众给拒之门外了,所以《敦刻尔克》的剧情有利有弊。

但是,吴京和诺兰又有相似的地方,两个人有着相同的创作理念,《战狼2》为了更加真实,远赴非洲拍摄,还运过去一辆吉普车,当然,坦克这么大块头是没有办法运输的,所以最后高潮的那段是在国内拍摄,但也尽量还原了非洲的样子,在电影中几乎没有用到什么CG特效,只有枪炮、爆破等实景特效,这既让电影有真实的观感,同时也是两位导演诚意和认真创作态度的体现。

为期两个月的暑期档结束,从数字来看,今年的暑期档取得了令人欢欣鼓舞的成绩,6月-8月全国影院总票房163.35亿元,观影人次4.74亿,相比去年增长了26.7%。但是实际上,除了《战狼2》一片独大外,其他电影的成绩都不理想。

从类型上看,以往作为票房主力的科幻、仙侠表现不够理想,《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和《鲛珠传》不如人意,这也意味着用流量小鲜肉的电影,粉丝号召力减弱,而国产片特效水平再好,也很难勾起观众的好奇心,所以还要多打蘑故事。

动画片的表现同样不好,《大圣归来》和《大鱼海棠》提高了观众的品位,今年暑期档在网络上引发极高热议的《大护法》票房没能过亿,《豆福传》的票房只有1500多万,《十万个冷笑话2》看似手握IP才做到票房过亿,已实属不易。如何兼顾低幼和成年观众,仍然是制片方需要不断揣摩,最怕就是两边都不讨好,就很尴尬了。

《战狼2》的创纪录,对于中国电影市场是一个很好的启示,那就是有诚意、能迎合观众口味的电影,能够创造多么惊人的票房神话,我们的观众有这样的消费能力。不过,《战狼2》启示没有多少借鉴意义,毕竟它的成功很难被效仿和复制,而《战狼2》和《敦刻尔克》巨大的票房差距,一方面是主流观众的审美还需要提升,另一方面,也说明“看电影”这件事目前还仅仅是作为娱乐形式的一种,而不像音乐会、话剧那样有很高的艺术属性,在这样的环境下,艺术电影还是很难找到生存空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