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要批判性思维,别当储存知识的容器!
当你问孩子“什么是幸福”,孩子想到的,可能是四年级人教版教材《幸福是什么》中的答案;当你问孩子“狼和羊谁更好”时,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羊,因为“羊代表正义”,“狼代表邪恶”。
得出这些答案很容易,但孩子们在答案背后的批判性思维却很少。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呢?
它是英文critical thinking的原译,千万别以为它崇尚的是批评和挑刺,它真正强调的是:不盲从、不迷信,听什么做什么都有理有据。
1941年哈佛大学教授爱德华(Edward Maynard Glaser)首先提出了这个概念,他声明【批判性思维】必须具备三个特质:倾向以审慎的态度思虑议题和解决难题;对理性探索与逻辑推理的方法有所认识;有技巧地应用上述的方法。
对于孩子们而言,无论接受什么信息,都应该让他学会辨识、质疑、论证、反思。通过更辩证的思考方式,教会孩子们如何听、如何提问、如何表达。
0 1
PART
如何倾听?
倾听的核心是分辨信息的真伪。
每一天,孩子们接受到的信息很多,而分清楚事实(fact)和观点(opinion),是开始批判性思维的前提。
1
分清事实和观点
什么是事实(facts)呢?事实就是客观发生或客观存在的事件和现象。它没有对错好坏之分,但却有真假可辩。而观点(opinion)恰好相反,它是一个人对待一个事件的价值判断,带有很强的主观性。
举个例子,当左图中Jasmine说冰淇淋很好吃时,这是一个观点;而右图中Willam说冰淇淋是由乳制品做成的时,这就是一个事实。
当我们听到“尼斯湖水怪存在于英国“时,我们知道这是在描述一个事实,那么,这一信息就比听到“尼斯湖水怪很神秘”这种观点性信息,更值得我们花费时间进一步思考和论证。
2
鉴别真假相关
除了让孩子们理解事实和观点之外,即使是小学生也都需要明白:一件事和另外一件事之间的关系,也叫“相关性”。
比如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话:读好学校就能有更高的收入,大家会坚信不疑。因为名校毕业生毕业后收入更高,所以毕业院校和收入水平正相关。
但如果用这种思考方式套用下面的问题:在青岛,冰淇淋卖得好的季节,溺水人数明显提升,所以冰淇淋的销售和溺水人数呈现正相关。或者:随着北京大学校园中的树越来越高,北大附近的房价越来越高了,所以北京大学的树和房价也是正相关。
这些论证是不是很荒谬?仔细想想,冰淇淋卖得好和溺水人数升高都因为天气变热;北大的树和房价升高都因为时间趋势的变化,这些完全不具有直接联系。而我们的孩子在听到这些关联句时,如果能多想一想他们相关联的原因,应该能在未来看清很多广告的迷惑,揭穿骗局也更懂自己。
0 2
PART
如何提问
美国私立高中的课堂学习策略:材料阅读——提出疑问——得出结论。会提问在美国高中已经成为最基本的学习技巧。提问的内容取决于每个人阅读材料的深度,也是每个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
5W1H式提问是很经典的帮助孩子们解决问什么的提问框架,也是我们阅读材料、判断信息的高精度过滤器。面对任意一个信息,从六个角度延展你的疑问:
1
Who
这是谁说的话?
该人在该领域是否具有权威性?
是否确信这句话的出处是这个人说的?
他说这些话又是否有依据?
2
What
这句话或这个信息想说的意思是什么?
这是一个事实(Fact)还是观点(Opinion)?
支持这句话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如果是因果关系,那么原因是否充分?
如果是相关关系,那么是否做了回归数据分析?
3
Where
这句话是在哪里、什么场合说的?
说话人的态度是否受到了环境的影响?
如果是公开讲演或者大型论坛,那么可信度就会高很多;要是私人场合聊天,就更可能信息不够准确。
4
When
这句话是什么时候说的?
即使是真理和知识都具有时效性。在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之前,世界地图中没有美洲板块是正确的,但新大陆被发现后就必须显示美洲板块。
5
Why
他们为什么会这么说?
是有自己的主观立场还是有客观的论证过程?
6
How
他们是怎么说的?
这个怎么说,主要是看他们如果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是引用名人名言,还是拿出数据支撑或是归纳论证?
当然,培养孩子学会提问的时候,不妨从和孩子对话开始。苏格拉底和弟子对话时,就常常使用这种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他也算是提问界的鼻祖了。
打个比方,我们可以试着问孩子:“地球是什么形状的?”他回答:地球是圆的。我们可以按照顺序继续提出以下问题:
1.谁说的地球是圆的呢?
2.那他是在哪儿说的地球是圆的啊?
3.他什么时候说的?
4.他们为什么说地球是圆的?(是因为他们有某种信仰?还是来自科学实践?)
5.他们是怎么说的?(他们的论证依据是什么?)
0 3
PART
如何表达
哈佛大学第21任校长(被誉为美国近代最伟大的教育家,罗斯福总统称其为“共和国第一公民”)查尔斯·威廉·埃利奥特曾风趣地说过:我从不孤单,因为总是有人和我干仗。
真理越辩越明,真正一流的思想者是热衷于思辨的过程的。而哈佛、牛津的面试试题也无不要求孩子们在表达中提出自己的思考:重要的不是答案和结论,而是思维的过程。
“苹果汁喝一口兑一次水,几次之后才能将浓度降为原来一半?”“怎样才能用硬币把桌子填满?”这是孙叶乐参加剑桥大学工程专业面试时被学界泰斗问及的两个问题。
被牛津大学数学专业预录取的刘依麟也谈到:“牛津、剑桥更看重学生可教与否,而不是已经懂得多少。思维活跃的学生即使专业能力有所欠缺,有了教授的引导,依然是可造之材,而一些专业知识掌握得宽泛却不知道如何表达思维过程的孩子,却不太具有发展潜力。”
我们完全可以选取孩子们喜欢的主题开始练习。比如:让孩子说一说,你认为恐龙还可能生活在地球上吗?你相信外星人客观存在吗?
我们还可以试着和孩子们讨论这些问题:1+1=?
答案是2的话,是在标准代数思维下得到的答案;答案是1也有不少理解方式,比如当1代表的是1只筷子的时候,2只筷子等于1双筷子;答案还可以是61,当前面的1代表1小时后面的1代表1分钟,答案就是61分钟(这里还可以让孩子理解单位不同不能进行运算);
这个问题还能得出很多答案,只要孩子能拿出有说服力的理由和证据,就是正确答案。这些开放式的问题能让孩子们更懂得独立选择和表达的意义。
除了表达自己的见解以外,如何diss别人也是一个技术活。反驳他人观点,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是对同一主题不同主张的探讨,不是争吵,更不是相互的诋毁和讽刺。保罗·雷格汉姆在他的书《how to disagree》中就把反驳分了众多层次:
我们能看到,最有效的反驳是驳斥对方的主要论点,虽然孩子们不一定能立刻理解这么复杂的内容。但是至少我们需要让孩子们理解如何是和而不同,理解如何表达自己的不同观点时最有力量。
说了这么多,其实批判性思维的本质是让孩子独立思考和判断,不盲从轻信、不人云亦云,这是改变世界的前提力量。就像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教授何曼·哈洛尼所说:是的,我们看重高分,我们更看重这个人将来是不是会成为社会优秀的一员,他们将来有一天会不会有特别的创造,会不会创造人与人、思想与思想之间新的联系与关系。
教育的精神是一个时代变化最好的注脚,我们的孩子们,属于未来时代。一个需要时刻拥抱不确定、需要享受精神的开阔与自由的时代。
请不要把孩子们变成储存知识的容器和父母老师的传声筒,他们应该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和大脑去审视世界和自己,得出自己的判断,发出能照亮未来的声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