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2000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你看到的世界,未必是真实的世界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我们继续分享《世界观》这本书。前面我们聊了这本书的前面两部分内容。世界观是什么?世界观是一整套对世界的观点和思想的体系,它们并非散乱的观点,而是有内在联系,彼此嵌套的一个思想体系,亚里士多德的世界观的核心特点是:
目的论和本质论。
亚里士多德的世界观为什么能统治西方世界接近2000年呢?是因为它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另外它也是以经验和事实为基础的,虽然这些经验和事实后来都被证明是错误的,但是在长达近2000年的时间里,人们还是很难推翻的。
今天,我们来分享这本书最后一部分内容,也是我认为最为精彩的一部分,这篇文章稍微有点长,请大家耐心阅读,会有所收获,今天的主题是:

我们现在的所有的世界观,都有可能是错误的吗?

从16世纪开始,随着科学家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发展,亚里士多德世界观中绝大部分观点逐渐都被证明是错误的,比如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静止不动的都被证明是错误的,亚里士多德世界观也逐渐被牛顿的世界观所取代。那什么是牛顿的世界观呢?
随着牛顿提出的三大力学定律,我们不仅对关于宇宙的一些重要问题有了答案,比如被抛向空中的石头为什么会回到地面,为什么地球会围绕太阳旋转等等。我们逐渐意识到,物体的运转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作用在这些物体上的外力,我们可以理解这些作用力,并用数学定律来精确描述它们。
在牛顿世界观中,宇宙被看作像一台机器,所以也被称之为“机械论”的世界观。宇宙的各个部分通过推拉与其他部分发生相互作用,与机器里的零部件彼此发生相互作用的方式一样。
但在牛顿的世界观里,也犯了亚里士多德世界观类似的一个关键性错误,认为我们所看到的经验性的事实就是真相的全部。一些看起来坚不可摧的真理,也被推翻了,那就是:
绝对时空观
在牛顿看来,时间和空间都是绝对的,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在同一个时空里。但是随着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的提出,时间和空间都不再是绝对的了,每个人都生活中自己的时间和空间里,虽然这种差别非常小,我们普通人是完全察觉不到的,但是通过科学技术的严密论证,又一个看起来正确的“事实”被颠覆了,而且非常反直觉。
关于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的证明书中做出了很详细的论证过程,有点烧脑,这里就不再论述了,我给一个非常反直觉的例子。根据相对论,即使是一幢高楼的一层和顶层之间,引力差异非常小,顶层时间流逝速度和底层时间流逝速度相比也会存在差异。换句话说,顶层和底层的人,其实生活在完全不同的时间维度里。
而作者指出,相对论真正更重要的影响是,它深刻表明了在一些看起来显而易见的命题上,我们犯了多么严重的错误,而且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误,因为我们总是相信“眼见为实”,但很多我们以为是“经验性的事实”,却伪装成了概念性的推论,欺骗了我们。

什么是经验性的事实,什么是概念性推论呢?

作者列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比如你面前桌子上现在有两支铅笔,显而易见的,这是经验性的事实,但是这个时候,你将一只铅笔拿走放到抽屉里,这个时候问你,抽屉里有一支铅笔吗?相信大多数人都会回答:是的。
但是,我们所坚信的,在抽屉里有一支我们看不见也摸不着的铅笔,这个观点就是一个概念性的推论,而不是一个经验性的事实。我们相信“抽屉里有铅笔”,和我们相信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围绕地球旋转、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这种思维模式是一样的。
因为从本质上说,这些观点都只是一种看似合理的“推测”。我们并不能站到太空上面,直观看到地球围绕太阳转,我们也不能站到时间和空间以外去观察它们的一致性,我们也不能透过抽屉看到里面真的有一支铅笔,我们之所以相信它们是真的,仅仅是通过直观的经验进行的看似合理的推理而已,也称之为概念性推论,但它们并不可靠。
这就是为什么,从亚里士多德、到牛顿、再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我们一再推翻自己的世界观,我们在同一个问题上反复犯错,因为我们很难摆脱思维的局限和固有的认知。
而随着量子力学理论的提出,过去几千年来人们信奉的一些所谓科学真理再一次面临坍塌的风险。
在过去不管是亚里士多德的世界观,还是牛顿的机械论世界观,或者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都有一个基础的假设,那就是我们世界的的运行,是有一套真实的客观规律的,在亚里士多德时代,人类受限于科学技术的限制,所以有了大量的直觉性的错误观点。而到牛顿和爱因斯坦的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大量科学家的努力,人类建立起来了一套完善的世界观体系,我们似乎找到了上帝的钥匙,找到了这个世界背后那个永恒不变的规律。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威廉.汤姆生,在20世纪初回顾物理学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时说:
物理大厦已经落成,所剩只是一些修饰工作。同时,他在展望20世纪物理学前景时,却若有所思地说,动力理论肯定了热和光是运动的两种方式,现在,它的美丽而晴朗的天空却被两朵乌云笼罩了。
而后来证实,正是这两朵小乌云,开启了人类新世界观的大门,把我们带到了量子力学的世界里。光速真的是宇宙速度的极限吗?在微观的世界,牛顿力学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还成立吗?这些问题,逐渐都被证明,我们过去的观念都是错误的。比如著名的物理学家贝尔提出的“贝尔不等式”就表明,在微观世界,某些量子似乎能够以超光速行进,作者称之为“贝尔影响”。
而且今年的物理学家已经成功表明,在实体尺寸更大、距离更远的情况下,贝尔影响也存在。举个例子,现在已经证明,在两个大约有高尔夫球那么大的、彼此分离的原子集合之间存在贝尔影响。而其他实验也已经证明,在两个相距几英里而不是分布在实验室两端的物体之间,也存在贝尔影响。也就是说,在越来越多的实体之间,都已经证明有贝尔影响的存在,这些实体尺寸越来越大,相互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远,这些现象都无法用牛顿或者爱因斯坦的世界观来解释。
在过去,很多革命性的新发现带来了许多变化,包括理论、技术和概念等等,而这些变化在新发现刚刚出现的时候甚至根本无法想象,是非常反直觉的。我认为,对于我们所居住的宇宙中可以存在贝尔影响的发现,就是这样一个根本性的重要发现,是那种像雪球一样的变化。现在这个雪球还比较小,但是我猜它会变得越来越大,带来更多的新理论、技术和概念上的变化,关于这些变化,我们现在几乎都无法领悟。
如果在这一点上我是正确的,那么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在很多方面都与17世纪早期非常相似。在那个时候,很多新发现,比如那些与伽利略和望远镜有关的新发现,最终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方法来思考,我们居住在怎样的宇宙中。今天,贝尔影响的发现也迫使我们放弃牛顿世界观中宇宙完全像机器一样的观点。而且,这可能只是冰山一角,这个发现会像17世纪的那些发现一样,让我们对自己所居住的宇宙形成非常不同的观点,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好了,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这本书的内容。

首先,我们讲到了,所谓世界观,就是我们如何认识和看到这个世界的一整套思想和观念,这一整套思想和观念是并非简单堆砌,而是像拼图一样彼此嵌套,相互关联的。亚里士多德的世界观以“地球是静止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为其核心的理念。
但其核心是目的论和本质论思维,他将有机世界的思维方式拓展到了宇宙万物,认为每个物体都具有某种主观意识和目的,也具有某种本质的属性和规律,这套思想和观点影响了西方世界从公元前3世纪到17世纪接近2000年的时间。
其次,我们讲到了,为什么亚里士多德的世界观,在今天我们看来如此荒谬和可笑,但是在长达2000年的时间里,没有人提出质疑和挑战呢?或者说没有被最终推翻呢?
因为这套观点太符合我们的直觉和经验了,而且看似以绝对的真理作为基础的,而且形成了庞大复杂的世界观体系,让后来的人只能在此基础上发展和演化,但他的根本观点很少被质疑和挑战。
最后,我们讲到了,从亚里士多德的“地球中心论”的世界观,到牛顿的“机械论”世界观,再到爱因斯坦的一系列新理论提出,我们似乎认为已经掌握了上帝的钥匙,揭开了这个世界本后最本质、最底层的规律。
但随着量子力学等理论的提出,我们发现,人类仿佛正在犯亚里士多德时代同样的错误,无法摆脱人类的主观视角,我们被概念性的推理所欺骗了,那些曾经坚定的信念和似乎永恒的真理都站不住脚,人类的认知边界在不断扩大。我们知道过去的世界观有可能是完全错误的,而新的世界观就绝对正确吗?
也许未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