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挖出一批汉简,上面文字改写历史,专家感慨:古中国太发达了
1983年,在湖北江陵张江山地区,考古专家挖出一批汉墓,出土了大批珍贵的竹简,史学界称之为“张家山汉简”,大约于西汉初期的公元前186年下葬。让考古专家惊奇的是,研究了这批竹简之后发现,上面文字改写了历史,重塑了中华文明的辉煌,甚至不由的感慨:古中国太发达了。
考古专家了整理这一批竹简,发现一共有《历谱》、《二年律令》、《奏谳书》、《脉书》、《算数书》、《盖庐》、《引书》和遣策共八种,涉及汉代法律、军事、历法、医药、科技等诸多方面。其中《算数书》、《引书》里的一些内容,直接颠覆了历史,展现了古中国发达的数学和医学。
不知道出于什么心理,西方学者虽然看到了出土的文物,但却总是戴着有色眼镜,不愿相信中国古代的成就,尤其是对《算数书》。至于《引书》这一本医术书籍,本对中医充满偏见的西方人,就更不愿意相信了,只认为是一本“巫术”书籍,而非一部医学著作。
古代中国数学成就非常辉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本书叫《九章算术》,是《算经十书》中最重要的一种,成书于公元一世纪的东汉时期,是对当时数学成就的一次整理。而且,在世界数学史上,首次阐述了负数及其加减运算法则,还提及了分数概念等,总之这是一本系统化的数学专著,很多内容领先了欧洲几个世纪。
然而,在张家山汉简上发现的《算数书》,却比《九章算术》还要早200年左右,两者内容上却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有学者认为《九章算术》至少是借鉴了《算数书》的部分成就。
当然,《算数书》本质上是一本服务或培训中下层官吏管理需要的应用型数学书(相当于数学考试中的应用题),所以数学知识就不太成系统,但这却从另外一个层面说明:当时社会管理的精细化,需要运用到大量数学知识,也说明当时已有了一些数学理论知识。
据考古学者整理的释文,《算数书》有68个标题,每一个标题背后,代表着一个数学知识点,如:相乘,分乘,乘,矰(增)减分,分当半者,分半者,约分,合分,径分等。
考古学家彭浩认为,《算数书》中的大部分算题,至迟不会晚过秦代,有的是战国时代。这一点就出人意料了,说明战国时代中国人的数学成就就已经很辉煌了,而数学是所有学科之母,由此也可以看到古中国的发达,秦朝出现模块化、精细化、专业化的制作方式就不奇怪了。
正因如此,清华简的负责人,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李学勤先生称为之为:“中国数学史上的重大发现”!
相比《算数书》来说,《引书》对中国人的意义更为重大,因为这是一部古代专门记述道家导引与养生的著作,其中某些养生防病的方法虽然湮没了二千余年,至今却仍有参考价值。甚至一些内容还改写了历史,比如《引书》中记载下颌关节脱位整复术和叩齿术,相比晋代葛洪的记录要早500余年。
考古专家整理之后,发现这本书主要有三个部分构成,即:第一部分论述四季养生之道,第二部分论述导引术式及其作用,第三部分讨论了致病因素、防治方法以及养生理论等问题。
尤其是导引术,需要和呼吸、意念方面相结合,就犹如传说中的先秦练气士,看起来很玄乎,其实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在第二部分中,《引书》记载了110中导引术,有的是增强某些功能,有的是用于治病等,内容丰富度非常惊人,后来还有学者专门写书讲述《引书》。
熟悉马王堆考古的朋友知道,马王堆里有帛画《导引图》(见上图),但相比《引书》中的导引术而言,马王堆帛画记载的导引术只有《引书》40%左右,且全是单个动作的静态画面,很难反映导引的动态过程,尤其没有描述呼吸、意念方面的要领,但《引书》中却有详细说明。
总之,《引书》的出现,在颠覆历史的同时,也显示了先秦中国医学的发达超出人们想象。虽然部分认识存在错误之处,但大部分至今都具有一定的医学价值,可想而知2000多年前的中国医学水平!所以,不是中医不行,而是后世之人没有提高。
谈及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人们往往想到的是各种思想争锋,比如儒家、墨家、法家之类,但其实这一阶段的成就,远远不止这一些,还应该包括各种科学技术,比如上述的数学和医学,在这一阶段也有跳跃性的发展,只是人们不太关注罢了。
让人遗憾的是,虽然西汉之后的中国数学和医学,还在一直发展进步,但相比春秋战国时代,却缓慢了很多。为何在春秋战国时代,世界各地文明都有“跳跃性”发展,然后就进入了缓慢期,这还真是一个诡异的历史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