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书笔记】|从“野蛮人”的英文写法到古代的“吐蕃”之称
“野蛮人”英文写作:Barbarian,原是古希腊词源,本带有较为浓厚的民族中心主义和贬斥的意味。
形容主观上无法理解的异域人,因为他们的语言听起来像极了不知所谓的“巴啦巴啦巴啦……”(Barbarian)的乱语。
即很难接受的事实是,所谓的“野蛮”,无非就是从“我们”的角度和观点来判定“文明”。
归根结底,一人眼中的野蛮,就是另一人眼中的文明。
——— 出处:(英)玛丽·比尔德|Mary Beard的《文明·CIVILISATIONS》
该书如此词源的探析,不由想起古代中原文化对其北方谓之以“胡”,对其南方谓之以“蛮”,对其西方谓之以“戎”,对其东方谓之“夷”。
蛮夷、胡戎即出于此。
一些成语也就以此应运而生,比如:胡言乱语、蛮不讲理、胡搅蛮缠、狐裘蒙戎、戎首元凶、匪夷所思等等。
西藏古称“吐蕃”,这个词首次出现于唐代汉文史籍《旧唐书》,并专门立传。
唐宋时期,称西藏基本都用“吐蕃”。
吐蕃的“吐”,本可用“土”“图”“突”等,唐王朝选择了用“吐”;“蕃”通“番”,有学者也认为应读fan,来自“蕃国”之“蕃”。
最早在周代(公元前1046~前256)指九州以外的的地方,后泛指域外和外族,比如:蕃人、蕃舶、蕃国。
“吐蕃”在藏文文献中有三类拼读形式:
唐宋时期:བོད།
元以来:ཐུ་ཧྭན། ཏུ་ཕན།
现代:ཐུ་བྷོད།
——小话·𝘛𝘪𝘣𝘦𝘵 |达叔微藏史
文字 |达叔
合作微信号:
lanyue-dawa
小话|不失敬畏和尊重
欢迎您关注【小话 TIBET】
尊重原创和知识产权
转载以及相关商业请谨慎
联系方式:17708919564。
点击文顶“小话TIBET”,订阅吧!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