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称野菠菜,农村娃把它当零食吃,殊不知根才是最珍贵的

野菜是曾经的穷苦人家退而求其次的选择,饥荒年代时的人们,总会漫山遍野地去寻找它们的踪影,这时,野菜是他们的救命稻草。

而若是富足的时候,野菜变成了小孩子们的“零食”和大人眼中的“野味”,这种天生地养的“天赐之物”是一家人快乐的源泉,也是为生活增添了无数光彩的存在。

如今,野菜更是成为了众人争相追捧的存在。

每次有亲戚串门时带来野菜,总不会落下那一句:“这可是野味,如今可少见哩。”

“物以稀为贵”,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能见到野菜的机会少之又少,

这些从家乡野地里诞生出来的美味,它的价值早已不仅仅是其本身的营养价值,更多的,则是那层“珍稀”和“情怀”。

不过话说回来,大多数野菜的营养价值,也都确实不低,而且有的成分,是那些常见蔬菜中很少能有的,也不外乎它们如此受人待见了。

今天,笔者要分享的,也正是一种野菜。

世人常常叫它野菠菜,在以前,农村娃都喜欢将它当做零食,可是那时候的他们却是不知道,这菜最有价值且最为珍贵的地方,其实是它的根部。

野菠菜只是这菜的俗名,它真正的学名其实叫做土大黄,是蓼科酸模属的一种。

它的别称有很多,比如鲜大青、红筋大黄、化雪莲、羊蹄大黄等。

还记得古装电视剧中,女主在荒郊野外受伤之后,男主为女主摘的野草药吗?

这样的桥段屡见不鲜,那些看起来毫不起眼的野草,被碾碎后敷在女主伤口上,就能有效消炎镇静、止血疗伤。

很多人都以为这是电视剧因为剧情需要,胡乱拍摄的情节,而事实上这样的情节却也有一定的根据。

“艺术源于生活”,这样的“野草药”其实在大家的身边也有,那就是土大黄。

而土大黄还有一个别致的外号,叫做“金不换”。

作为一种常见的野菜,很多人都只知道它可以用来做菜,小孩子们则是喜欢吃它的叶子

因为土大黄的叶子吃起来酸酸的,在鲜有零食的那个年代,是一个十分不错的调剂品。

而关于土大黄的其他功效,却是鲜有人知。

其实自古以来,土大黄便频频出现在中药草的各个典籍之中。

最早记录它的是一位名叫苏颂的宋代药物学家,在他所主持编撰的《图经本草》中:”鼎州出一种羊蹄大黄,疔疥瘙甚效。初生苗叶如羊蹄,累年长大,即叶似商陆而狭尖,四月内于押条上出穗 ...……亦称为土大黄。”

有关它的记载,在《本草纲目》中也有提及。

土大黄的名字,源于其与大黄极为相似的外表,以及十分相近的药性。其实二者因为同属蓼科的关系,也算得上是“近亲”

不过土大黄远不及大黄有名罢了。

土大黄被广泛关注的时间,是在元朝,那时候大黄依然是鼎鼎有名的药材,而土大黄还做着“藉藉无名”的野草,作为牲畜的食物而存在。

慢慢地,有商人注意到了它与大黄极为相似的外表,便将其混入大黄之中,妄图鱼目混珠。

而即便是如今,也有人将土大黄与大黄混为一谈。

不过,虽然土大黄并非大黄,却也是一味正儿八经的药材。

《植物名实图考》中的记载便已经为其证明:“土大黄,性凉,味辛苦,主根药用之。”

在《采药书》中有关于它的记载:“土大黄,吐血、咳血、便血均可用之。”

这也是笔者上述中提到的,电视剧中那种“神奇野草”的功效。

那么,除了上面提到的凉血止血,经过现代医疗科学水平的研究总结后,土大黄到底有着哪些作用呢?

通便利尿

土大黄中含有大黄素和大黄酸,这些药物成分能够有效促进尿液的形成和排泄,同时,还能改善消化道的内环境,帮助消化道进行自我清洁,去除体内多余的钠和钾等物质,适合小便不畅,以及身体容易出现浮肿现象的患者。

祛瘀消肿

在《本草纲目拾遗》中,有过相关记载:“治跌打损伤者,可配伍金不换草,根叶不拘,25克,捣碎,陈酒煎服,祛瘀消肿。”

关于祛瘀消肿有两种解决对策,一是将整株的土大黄碾碎,然后直接外敷在伤处;二是将其整株捣碎后,添加适量的酒液,煎熟后服用。

而内服相比外敷而言,见效更快。

驱虫杀虫

土大黄本身会散发着特殊的气味,这种气味能够有效驱虫,因此,也有人将其作为枕头中的内馅,在夏夜枕着它睡,一整晚都会免于蚊虫的侵扰,是一种十分实用的用法。

抗菌抗病毒

之所以能将土大黄直接外敷在伤口之上,是因为它同样也有着芦荟大黄素等天然抗菌成分,不仅如此,将土大黄籽煎制成汤药后服用,还能抑制流感病毒,也能降低流脑病毒的活性,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预防类药材。

预防高血脂

由土大黄煎制而成的药液,含有能够抑制人体吸收胆固醇的大黄酚,同时,这种化学成分还能辅助人体对胆固醇的代谢,软化血管,加速血液循环,因此,能够降血脂的土大黄也极为适合高血脂的患者食用。

土大黄虽有诸多好处,但也并非没有禁忌。

因为它本身的药性就属于凉性,因此对于脾胃虚弱的人而言。它很容易造成腹泻。

而孕妇和幼儿也是不能食用土大黄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