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创意的诞生》Pro版丨韩焱解读

关于作者

史蒂文·约翰逊,被称为“科技界的达尔文”,他的目光一直聚焦于科技和创新的前沿领域,平时的工作主要是为《时代周刊》《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之类的世界顶级媒体撰写专栏文章,发表他对未来的观察与预测。

关于本书

在史蒂文·约翰逊20多年的工作生涯中,他写了8本关于创新和科技的著作,《伟大创意的诞生》是他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作。本书前后耗时14年,搜集了5万多条信息,超过300万字的书摘、资料和灵感,考察了人类600年的创新历程,展现了他对创意的思考。史蒂文·约翰逊用引人入胜的观察与独树一帜的见解,引领读者认识伟大创意的起源。

核心内容

第一,伟大的创意常常是已有想法的连接和组合,很少是灵光一现。第二,伟大的创意常常是群体智慧的集合,很少是个人智慧的成果。第三,伟大的创意常常来源于无心插柳。最后,伟大的创意常常依存于开放的生态,而不是封闭的竞争。

点击查看大图,保存到手机,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前言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我是湛庐文化创始人韩焱。今天,我要为你解读的这本书是《伟大创意的诞生》。

我们都知道创意是个非常重要的东西,不论是个人、组织或社会,创意对发展进步起到了指导方向的决定性作用,它决定了发展进化的上限。关于如何提升创意的书特别多,这些书往往谈的都只是如何提升创意者的自身水平。《伟大创意的诞生》这本书最可贵的就是另辟蹊径,从大家没有触及过的角度来谈“如何获取和提升创意”这个问题。而且作者所专注研究的创意,不仅仅指某个灵光一闪的想法和概念,更是指那些能够推动世界发生变革和进步的伟大创意。作者强调,在创意产生的过程当中,最重要的不仅仅是创意者的个人能力,而是适当的创意环境。也就是说,找到适合创意产生的肥沃土壤,构建能够促进创新的环境和网络,是创意的重中之重。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讲述自己观念的同时也提供了宽广的视野,从生物进化、天文地理,到都市研究和网络文化,包罗万象,精彩纷呈。

这本书的作者史蒂文·约翰逊,被《乔布斯传》的作者艾萨克森称为是“科技界的达尔文”。他的关注点一直聚焦在科技和创新的前沿领域,常常为《时代周刊》《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这样的世界顶级媒体撰写专栏文章,谈他对未来的观察和预测。《纽约客》杂志曾经举办过约翰逊和《失控》这本书的作者凯文·凯利的对谈,他们讨论了技术对创新的影响,当时也很是轰动。在约翰逊20多年的工作生涯当中,他写了8本关于创新和科技的著作,这本《伟大创意的诞生》正是他最重要也最具有影响力的代表作。他为了写作这本书,考察了人类600年的创新历程,光是酝酿发酵书中的核心观点就用了整整10年,然后,又花了4年的时间来完成写作。

这本书用绝大部分的篇幅总结了创新的七大关键模式,为了帮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我把这些模式归纳梳理成了四个创意认知。接下来,我就从这四点出发,教你如何更好地为自己、组织和社会打造孕育创新的环境。第一点,伟大的创意常常是已有想法的连接和组合,很少是灵光一现;第二点,伟大的创意常常是群体智慧的集合,很少是个人智慧的成果;第三点,伟大的创意常常来源于无心插柳,很少是有心栽花而结的果;第四点,伟大的创意常常依存于开放的生态,而不是封闭的竞争。

第一部分

我们先来说说第一点,伟大的创意大多是已有想法的连接和组合,很少是灵光一现。

你一定知道很多关于伟大创意和发现的传奇故事,随便就能说上来几个,比如,牛顿被树上掉下来的苹果砸到了脑袋,灵机一动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看到烧开水的水壶里冒出水蒸气,发明了蒸汽机;20出头的乔布斯和好搭档沃兹,在自家车库里开发出了第一代苹果个人电脑……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让人感觉那些伟大的创意都是横空出世的,天才们总能跳出旧思想和僵化的传统,提出一些全新的想法。但是作者却得出了一个结论,他说,人们把伟大创意诞生的过程想得太浪漫了,一方面,创新的过程往往没有那么传奇,另一方面,它的诞生并不需要创造一个全新的想法。

刚才我提到的那几个传奇故事,现实版本其实是这样的:牛顿并不是在被苹果砸到后顿悟了万有引力和运动定律,他是经过经年累月的研究、思考,并且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才取得了这么大的进展,据说牛顿的成果很大程度上参考了当时牛津大学科学家胡克的研究,当然牛顿本人从来没有承认过;而说到瓦特,我参观了伦敦肯辛顿的科学博物馆,了解到他也只是18世纪完善了蒸汽机这个发明装置的众多创新者中的一位而已;至于乔布斯发明苹果电脑的故事,他的联合创始人沃兹就曾经公开说过,当时车库只是他和乔布斯会面讨论问题的地方,钻研和发明电脑没有一个固定的地方,同时,在苹果公司推出个人电脑之前,市面上就已经有很多款个人电脑了。

在看清了这些传奇故事的真实版本之后,你一定会同意作者的观点:创意不是试图创造一个全新的想法,而是要学会做想法拼接的工作。我们继承了前人提出的一些点子,也会在偶然之间闪现一些相关的想法,于是我们把两者加工组合,变成一种新想法。乔布斯曾经有一番话很好地诠释了这个观点,他说,“如果你去询问那些有创造力的人,问他们是怎么做到的,他们往往会感到有些惭愧,因为他们其实什么都没做,只不过是看到了某些东西,然后把这些东西和他们既有的经验联系在一起,加工成了新的事物。”

作者把前人的成果和以这些成果为基础产生的新创意之间的联系,叫做相邻可能。相邻可能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的含义是,世界随时可能发生各种变化,但只有某些特定的、有关联的变化才可以真正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创新的过程就是去实现这样的变化,去探索相邻可能的新边界,促使之前的边界不断扩大。

我们可以用魔法宫殿来打个比方。已有的创意就像一个有四扇门的房间,每一扇门都通往一个新房间,每个房间都是你之前没有踏足过的。这个初始房间可以通往第一层的四个房间,这四个房间就叫做相邻可能。当你打开初始房间墙壁上的任何一扇门,就会来到一个新的房间,你会发现别有洞天,这就是全新的创意。而第一层的每个房间也一样有几扇门,这些门又通往了第二层的几个不同的房间。如果你不通过第一层的房间,是没有办法直接从初始房间进入第二层房间的。同时,如果你不停地推开眼前的新门,最终你就可以走遍整座宫殿。

由此,相邻可能给了我们两个启示。

第一,创新的相邻可能性意味着同一个创意可能被不同的人独立发现。就像不同的人都抵达了同一个房间,他们就都有机会打开一扇新的门,找到新的发现。比如牛顿和莱布尼兹,他们俩在前人的基础上,在前后10年的时间里分别独立研究出了微积分;又比如,19世纪40年代,能量守恒定律先后4次被不同的人提了出来;还比如,2005年4月,土豆网和 YouTube 两家视频网站几乎在同一时间先后在中国和美国上线。就像这样,在地球的各个角落,几个人都想到了同样奇妙的新创意,这样的情况被称为发明的独立重复现象。

相邻可能性给我们的第二个启示是,超前的创意往往因为其他因素不成熟,受到时代的限制而无法继续向前。这样的超前想法通常生命力不强,很快就会面临它的“死期”。而成功的伟大创意,必须沿着相邻可能的路径,经过漫长的时间才可能取得成果。

1997年,美国诞生了两家和视频业务相关的互联网公司。其中一家是现在市值高达1000多亿美元的 Netflix(奈飞公司),当时主营的业务是在线影片租赁,为消费者提供包月的、不限制次数的 DVD 租赁服务,后来成功转型,成为一家提供网络视频点播服务的公司。另一家公司叫 ShareYourWorld,中文直译就是“分享你的世界”,这家公司你应该没听说过,因为它在2001年就已经倒闭了。

为什么奈飞公司能够存活下来并且越做越好?因为它需要的相邻可能条件非常简单,一是通过网站提供视频租赁,二是通过线下的快递服务送达客户租的 DVD,这两个条件满足,业务就能开展了。而 ShareYourWorld 的相邻可能条件却很高:第一,它对互联网带宽要求很高,网速必须满足视频的在线加载要求;第二,当时缺乏一个统一的网页端视频播放插件;第三,当时缺乏成熟的互联网广告模式来支撑网站的日常运营。而这些条件在2005年时刚好全都满足了,所以,跟它主营业务如出一辙的 YouTube 一诞生就成为了在线视频行业的巨无霸,而 ShareYourWorld 却可悲地倒在了通往黎明的前夜。

我们来总结下第一点内容。创意并不是灵光一现的产物,也并不需要人们去创造一个个全新的想法,我们要做的是找出有相邻可能的旧想法,并且用一种新的形式组合在一起。满足相邻可能的想法才可能产生出伟大创意,不构成相邻可能的超前想法只会过早夭折。

第二部分

接下来,我们来聊聊第二点,为什么说伟大的创意常常是群体智慧的集合,很少是个人智慧的成果。

心理学家凯文·邓巴,在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尝试用实地考察的方式研究科学家是如何产生创意的。

他在4个世界顶级的实验室中设置了摄像机,将科学家们的各项研究活动尽可能完整地记录下来,还对他们做了大量的深度专访,请他们描述实验中的各项进展以及思路转变的过程。采访的时候,邓巴尽可能避免让这些科学家回忆过去,以免他们把创意的过程说得太简化。经过采访后的大量分析,邓巴就发现,过去常说的那种科学家独自一人冥思苦想,然后一下子顿悟,这种情况其实是很少出现的。相反,很多重大发现都出现在科研讨论会上,信息交流更能激发出研究中的重大突破。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重新阐述他们的最新研究情况,同事们的提问会引导研究者开启新的思维方向,重新审视他们在研究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也会从同事的研究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对创意做更好的组合。会议成为一个极好的平台,高密度、高质量的信息在这里相互碰撞,让群体的智慧催生出了更好的创意。所以,通过邓巴的研究我们会发现,有效的创意工作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独自研究阶段和与人沟通交流的阶段。

我们在自然界中也时常能观察到和邓巴实验非常类似的现象。

科学家们认为,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一种叫“原始汤”的环境。最初,生命出现在一个小小的、但温度适宜的水塘当中,水塘里已经有各种复杂又容易发生反应的化合物,比如甲烷、氨基酸、磷酸盐等等,水塘里液体的自然波动和起伏翻滚帮助不同的化学物质相互接触、碰撞,发生新的化学反应,于是产生出了越来越复杂的化学物质,最终诞生出原始的生命。我们可以发现,生命起源的创新动力具备两个基本的特性:首先,这些化学物质有着不断反应、不断建立新连接的能力,它们就像是构成新创意的旧想法,有着相互连接成为相邻可能的能力;其次,这些化学物质幸运地存在于一个充满随机性的环境中,这个环境会促进系统里各种化学物质相互活动和碰撞,整个环境就是一个复杂的群体网络,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诞生出“生命”这个自然史上最伟大的创意。

通过上面这两个例子我们就会发现,要想激发集体智慧,需要一个好的网络,把所有的个体想法联系到一起。计算机科学家兰顿也对此作出了研究,他发现,适合创新的系统环境一般都倾向于靠近混沌边缘,就是那种处于规则和无规则之间的系统空间。我们用三种物理状态——气态、液态和固态来打比方:在气态的环境中到处都是混乱和无规则,群体的连接组合虽然容易生成,但这个环境太不稳定,新生的组织结构容易再次受到冲击而分裂开;而在固态的环境中,新生的组织结构虽然足够稳定,但却很难有改变的可能;只有在液态环境中,才容易开发出相邻可能,让群体的智慧得到充分的组合和释放,生命诞生之初的原始汤、创意灵感迸发的会议室正是这样的液态环境。

国外很多组织机构也发现了办公环境对发挥群体智慧的重大意义。作者在书中就提到,像 MIT 媒体实验室这样的研究机构,或者微软这样的高科技企业,他们设计办公空间的时候会尽可能培养一种液态网络的环境,同事间交流非常方便,可以随着项目需要及时调整办公环境,让相关员工能更方便的沟通。除此以外,办公区大部分墙壁也都是可以任意书写的,方便员工随时写下自己的灵感和想法;茶水间、洗手间的位置也经过精心的动线设计,促使员工们有更多见面交流的机会。

让我来为你总结下第二点内容。伟大创意很少来自独立的个体,而总是群体智慧的集合。而群体智慧只有在液态网络的环境中,在规章次序和杂乱无章之间达到一种完美平衡的时候,才能释放出最大的创意能量。

第三部分

那么接下来我要为你分享的第三点是,那些伟大创意的诞生往往都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所以,想要获取伟大的创意,你可能需要在那些看似无意义的事情上投入适当的精力,这样才能有更大的收获。

社会的发展让很多事情变得越来越流程化、规范化。比如产品经理写一个策划案,在产生创意前,一般需要先确立活动目标,然后做竞品分析等等,经过这样比较标准化的流程,分析出一番结论。科研工作者也是类似的,首先确定一个研究方向,然后把这个方向的论文都看一遍,做实验的时候也必须遵守很多标准操作流程。你观察下来就会发现,这种创新模式开始的时候目的性非常强,过程非常系统化、标准化,但是结果往往就会流于平庸。人们愿意用这样的方法,因为它保证了高频、高效的创意产出,但推动世界发展的伟大创意靠这样的方法是无法得到的。

在作者看来,有三个不错的办法可以帮助我们打破传统,抵达新的边界,分别是:一、从意外中收获成果;二、从错误中寻找有益的答案;三、通过功能变异把不相关的想法联系到一起。

我先来谈谈什么是意外的收获吧。创意诞生的过程就是把已经有的想法统统放进一口大锅乱炖,这个过程需要你料加得足足的,火烧得旺旺的,越多的思想在锅中越快速的翻腾,就越有可能在某个瞬间以一种你意想不到的形式发生反应,生成新的创意。

比如说,当你和我都想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去搜索引擎上查找相关的内容。但是,如果你和我搜索的是相同的关键词,我们看到的都是相同的内容,这就让你我的观点和掌握的信息变得大同小异。现在这个数字时代虽然快捷方便,但也对我们获得意外发现造成了阻碍,我们阅读的内容都已经预设了立场。但是如果我们带着问题走进图书馆或书店,你和我有很大的可能会选择不同的书来阅读,这种差异性和独特性的探索往往能触发更多意外的收获。甚至,有可能是你在不经意之间随手翻动的话题看起来不相干的几本书,反而能给你带来最大的帮助。

近代科学之父伽利略,就是在一次参加教堂活动的时候意外发现钟摆规律的。当时,他对头顶来回摆动的吊灯产生了好奇,他用自己的脉搏测试了一下这个摆动的频率,发现它是非常固定的。他就对此展开了实验研究,证明了当摆长一定时,不论摆幅是多大,每摆一次的时长都是固定的。后来,人们在伽利略的研究基础上发明了摆钟。很多时候,你就是要像这样留出时间,像伽利略一样做一些漫无目的地观察和学习,也许意外的收获就会不期而至。

在介绍“意外的收获”这个方法的时候,作者还提到了自己创作这本书的经历。他花了10年的时间来酝酿整本书的内容,搜集了5万多条信息,做了超过300万字的书摘,之后又用4年才创作出这本《伟大创意的诞生》。在这个过程中,他使用了一个特别的软件帮他整理信息,这个软件的巧妙算法能检测出文本中不同段落间的微妙联系,然后把所有可能相关的资料都呈现出来。比如搜索“狗”时,“犬”或者其他宠物的信息也会出现,帮他在写作中找到了更多意外收获的灵感。

第二个实现伟大创意的方法,就是从错误中寻找有益的答案。

在这个方面,生物进化永远是走在最前列的。进化论告诉我们,在生物体内,DNA 复制的过程中会出现少量错误,产生随机突变,这些突变大部分都是不利于生物生存的,但少数突变却能帮助生物个体更好地适应环境,正是这些错误让生物不断进化,铸就了它们非凡的竞争力。

创新的过程中,错误扮演着微妙的角色,它会使你偏离最初设想的道路,然后你就能来到错误的边缘进行探索,直到你发现一些真正有用的东西。比如说,心脏起搏器的发明,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可是它的诞生,正是一次错误的操作。工程师格雷特巴奇在一次使用心跳记录设备时,不小心错拿了1兆欧姆的电阻器,结果发现这个电路产生的信号跟人类的心跳非常相似,他由此获得启发,也许可以用一个装置将心律不齐的心跳恢复到正常的频率,于是,植入式心脏起搏器诞生了。以往无数次的正确做法使他停在原地,而一次错误却启发他去进行伟大的探索。

所有伟大的创意者都懂得,好创意更可能在有一定噪声和错误的环境中诞生,重要的是做一个有心人,认真捕捉和分析无心的错误。在创业公司里,我们总是强调不断试错、快速迭代,正是这个道理。那种过分推崇完美主义的做法,在当今这个更需要液态网络的世界也许已经不再适合了。

第三个实现伟大创意的方法,是通过功能变异把不相关的想法联系到一起。

功能变异原本是一个生物学上的概念,指的是在某一个环境中进化、然而又适应于其他方面的新功能。比如鸟类的羽毛就是功能变异的产物,你很难用试错来解释为什么羽毛有帮助飞翔的功能。最初鸟类进化出少量羽毛的时候,它的功能只是用来防寒保暖的,但是,当进化让始祖鸟披着丰满的羽毛在树梢间跳跃时,羽毛的功能就发生了功能变异,能够为飞行提供升力。

功能变异,让原本应用在一个领域的东西能够应用到另一个领域,就此打开了一些隐藏在视线外的秘密之门。我们现在每天都在用的微信,也是功能变异的产物。马化腾曾在一次活动中说,“微信其实是个快速的短邮件,只是它快到让你以为不是邮件。”当时在腾讯内部至少有3个团队在做类似的产品,而张小龙的微信团队之所以脱颖而出,离不开他们对功能变异方法的巧妙应用。他们把原本用在电脑上的 QQ 邮箱,挪到了手机上变成了即时通讯软件,但同时它的联系人是基于你的手机通讯录的,这样就让微信既有即时性和便利性,同时也是一个现实中的、真实的社交圈。功能变异有着不可预知的力量,你不知道在旧领域中潜伏的哪个思想会成为通往新领域里成功的大门,但机会总是不会错过像张小龙这样具备关联性思维的人。

我来为你总结下第三点的内容。伟大创意的诞生往往都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想要促生伟大的创意,你可能需要在那些看似无意义的事情上投入更多的精力,我为你介绍了三个有效的办法,分别是从意外中收获成果,从错误中寻找有益的答案,以及通过功能变异把不相关的想法联系到一起。

第四部分

我要为你分享的第四点是,伟大的创意常常依存于开放的生态,而不是封闭的竞争。

在工作或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观点——“有竞争才有创新”“创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好的创新能直接提升组织的竞争能力,比如当年特斯拉发明了交流电,就一举击败了发明大王爱迪生的直流电;另一方面,竞争确实能催生出伟大的创意,比如美苏冷战的竞争中就发明了阿帕网,这可是互联网的前身之一,对当今互联网的产生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可以说,竞争绝对是创新和进步的重要引擎。但是,通过对人类创新史的研究,作者发现,用竞争来推动创新可能还不够好,更好的办法是打造创新的平台,让不同组织和个人的创意能够互相学习借鉴,从而实现更大的飞跃。

作者选取了过去600年间大约200项最重要的创新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团队规模和市场竞争性两个维度做了区分。团队规模分为个体和网络两类,个体表示个人或小团队的创新,网络表示由众多团队共同协作完成创新;而市场竞争性,主要是看这些创新和发明是否能通过销售或专利授权这样的方式带来盈利。这样一来,这两个维度就构成了具有四个象限的分类图。我在文稿中放上了这张图,你可以点击图文资料查看。

第一象限表示私企或个人创业家;第二象限表示多家私企相互影响的市场;第三象限表示免费分享创意的业余科学家或爱好者;最后,第四象限表示资源共享或学术性的环境,也就是说,可以通过大型、协作式网络建立或改造创意。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创新发明的分布象限是不同的,作者把600年历史分为3个200年的阶段。在公元1400年至1600年期间,这个阶段主要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大多数创新位于第三象限,主要由业余科学家构成,达·芬奇、哥白尼、伽利略等科学家们零星地提出了许多天才的想法。到1600年至1800年间,第三象限这种独立、业余的创新不再独领风骚,更多的创意以团体创作的形式出现,而第四象限这种网络协作、非市场竞争型的创新方式与第三象限齐头并进。1800年以后,这样的趋势更加明显了,以网络协同为主的第二和第四象限产生的创意占据了绝大多数,其中又以第四象限的最多,好的创意依赖网络得以流通,发挥出更大的功效。

第二和第四象限的区别在于,前者在网络协同之外强调市场竞争和经济利益,以中小企业为主,虽然要通过行业协作生成最后的创意,但必须用专利手段维护他们的新创意,以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而第四象限的创意者以高校和大型企业居多,面对竞争对手,抱有一种更开放的心态来展示他们的创意,因为他们明白这可以让创意更加自由地传播,畅通的液态网络环境会让这个创意被挑战、被放大、被扩充、被循环利用。

高校从事非盈利性的科研工作还好理解,但那些选择开放的大型企业都不在乎市场竞争了吗?并不是这样的,只是这些企业有着更远大的理想和更深远的抱负。比如在2010年初,耐克公司就公开了400多项专利,那些与耐克不构成直接竞争关系的公司都可以使用这些专利,有一家山地车公司就用了跑鞋的橡胶材料来制作轮胎。这些行为不会对耐克的市场带来任何损失,反而让它在其他领域找到更多盟友,为未来赢得更多的创意和商业机遇打造了坚实的基础。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埃隆·马斯克也把特斯拉公司的电动车专利进行了公开,为的是让更多企业进入这个行业,大家一起把电动车行业和相关的上下游市场建立得更加完备。

在自然界,每一个生态系统中都有几个关键物种扮演着生态系统工程师的角色,通过搭建开放平台,让整个系统获得更大的利益。比如,一座珊瑚礁就是一个平台:它与其周围的沙堤、岩面、暗礁的裂缝,创造了数以百万计的物种的栖息地,成为了一个具有无限多样性的海底世界。

作为现代社会中的一员,我们都应该向珊瑚礁这样的生态系统工程师学习,做创意环境中更开放的平台。毕竟在这个时代,阻止信息外溢太难了,让它自由地流通反而非常容易。如果我们能积极地引导信息向着更有利于自己的方向流动,让网络中其他人帮我们完善自己的创意,这样反而会让我们走得更远。像耐克、特斯拉、宝洁、IBM 等,越来越多的富有远见的企业都意识到,现代社会最需要的创意引擎不再是封闭的竞争,而是向第四象限靠拢,创造新的开放式平台,这将让商业机遇主动找上门来,或着帮大家在开放的基础平台上开发出更具突破性的创新。

我来为你总结下第四点。我为你介绍了创意诞生的四象限分布,它以团队规模和市场竞争性两个维度作为区分,同时通过比较最近600年来重大创意和发明的发展史,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属于第四象限这种网络协作、非市场竞争型的创新方式,是未来创新的发展趋势。在这样的时代,封闭的竞争不是创意诞生的唯一引擎,打造开放的平台能让创意更伟大。

总结

以上就是我为你分享的《伟大创意的诞生》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我讲到了四点。

第一点,伟大的创意常常是已有想法的连接和组合,很少是灵光一现。我们要做的是找出有相邻可能的旧想法,并且用一种新的形式组合在一起。满足相邻可能的想法才可能产生出伟大创意,不构成相邻可能的超前想法只会过早夭折。

第二点,伟大的创意常常是群体智慧的集合,很少是个人智慧的成果。而这个群体的智慧只有在液态网络的环境中,在规章次序和杂乱无章之间达到一种完美平衡的时候,才能释放出最大的创意能量。让办公室更符合液态网络的环境,能更好地激发员工们的集体创造力。

第三点,伟大的创意常常来源于无心插柳,很少是有心栽花而结的果。想要诞生伟大的创意,你可能需要在那些看似无意义的事情上投入更多的精力。我为你介绍了三个很好的办法:从意外中收获成果,从错误中寻找有益的答案,以及通过功能变异把不相关的想法联系到一起。

第四点,伟大的创意常常依存于开放的生态,而不是封闭的竞争。从最近600年的创新史中我们可以看到,竞争不是创意诞生的唯一引擎,打造第四象限那种网络协作、非市场竞争型的平台,将成为未来创新的发展趋势。

《伟大创意的诞生》这本书的分享就到这里,为你准备的笔记版文字就在音频播放页下方的文稿里。最后,我想说的是,希望你能够亲自阅读《伟大创意的诞生》这本书。有一位科技评论家的说法形象又有趣,他说:阅读这本书的体验,就像一边在科罗拉多大峡谷高空跳伞,一边品着拿铁咖啡。这本书既给大脑带来强烈的刺激,又有一种惬意和酣畅淋漓的感觉。它能让你用多维度的视野更深刻地认识创意,帮助你更好地养成富有创造力的工作习惯,培育良好的创意环境和全新的创意想法。

你现在听到的音乐是格莱美奖获得者、民谣歌手 Eliza Gilkyson 的歌曲 Roses at the end of time,《时间尽头的玫瑰》。约翰逊在《伟大创意的诞生》这本书中说到,创意是一种缓慢的灵感,是一种慢直觉。我相信,在每一段时间的尽头,都能开出艳丽的玫瑰。

撰稿、讲述:韩焱
脑图:刘艳

划重点

1.伟大的创意常常是已有想法的连接和组合,很少是灵光一现。 2.伟大的创意常常是群体智慧的集合,很少是个人智慧的成果。 3.伟大的创意常常来源于无心插柳,很少是有心栽花而结的果。 4.伟大的创意常常依存于开放的生态,而不是封闭的竞争。
(0)

相关推荐

  • 科研 | eLife:借助RNA-Seq阐明果蝇对高温的快速性别特异性适应

    编译:月中霜,编辑:十九.江舜尧. 原创微文,欢迎转发转载. 导读 雌雄异形的普遍存在证明雌雄间存在不同的适应策略.尽管两性间不同的生殖策略具有很明显的特征,但对于雄性和雌性在其自然栖息地的不同功能需 ...

  • 分享三个拦截涨停板技术(附图)

    现在来分享下如何拦截涨停板,从近期涨停板在次日上升持续性来看,一般来说是52分之7,即涨停板的持续赚钱效应为13%,正常为25%到30%市场才有持续性.涨停板是代表市场做多资金最活跃的方向,如果在这样 ...

  • 心理学:求同存异,这才是相处的智慧

    生命的主动权我们应该掌控在自己的手里,而不是被别人掌控.心理学:求同存异,这才是相处的智慧,这就是此文要剥离的话题. 世人往往都会有一个通病,许多人都会相信自己是最完美无缺的.但是,这样的想法却会是一 ...

  • 癌症源于变异,人类始于进化,二者极为相似

    为什么世间会存在着癌症这种恶疾?这是一个很无奈的问题,是啊,生命应该是美好的,世界应该是美好的,既然我们被赋予生命,又为何要让我们的生命受到威胁,而最终将其夺去呢?站在自我的角度上来看,癌症的存在实在 ...

  • 钩针图解教程丨悲伤蛙耳机壳pro版

    常用针法及说明 (S/SL/SS:引拔针,Ch:锁针,X:短针,+:十字短针,V:加针,A:减针,T:中长针,TV:中长针加针,TA:中长针减针,F:长针,FV:长针加针,FA:长针减针,E:长长针, ...

  • 夜读特别版丨莫言泣诵:那晚的红月亮——献给母亲

    那晚的月光真美,那晚的红月亮 那晚的一轮圆月 刚露出通红的脸 凄凉的秋风里 弥漫着苦涩的炊烟 我脚上生了一个毒疮 高烧不退,谵语胡言 她背我去求医 五里外,小河边 一双小脚,在泥路上蹒跚 王振手书丨莫 ...

  • 海派名家丨韩敏人物作品欣赏

    海派名家丨韩敏人物作品欣赏

  • 典藏版丨血压、血糖、血脂、尿酸标准对照表,忌口清单全都有!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人手必备!"请问您有什么忌口吗?"不吃葱蒜.不吃辣--在餐厅点菜被问忌口时我们总是习惯于从口味偏好来做出提醒 但如果你的血压.血脂.血糖.血尿酸这四个衡量 ...

  • 游轮暑假购买指南 pro版

    好久都没预测游轮的价格走势了,终于重操旧业,感觉还有点小激动呢. 咱们先说下长江游轮,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游轮销售又又又又停滞了.从现在到6月初,价格估计不会变,但是载客率会很低,没准又会像去年年底那 ...

  • 华润万象城经营管理服务手册PRO版

    本篇内容整理了万象城严谨的经营管理手册,分为联营方式和政策篇.市场经营管理模式.商户管理制度.物业管理和服务制度.客户服务管理手册等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万象城联营方式和政策篇 第一条 联营条件 1. ...

  • 标准版、Pro版、游戏增强版,Redmi K40系列应该怎么选?

    Redmi自从独立运营以后,其产品线也是越来越激进,目前Redmi基本实现了中低端机型全面覆盖,而且还不断向新领域探索.其中Redmi主打的高端K40系列更是拥有标准版.Pro版.Pro+.游戏增强版 ...

  • 广州珠江新城学韩语-TOPIK冲刺丨韩语高级副词真题加解析

    广州珠江新城学韩语-TOPIK冲刺丨韩语高级副词真题加解析

  • 那些事儿丨韩星星:痴迷读书的“病”

    我对阅读的热爱是从一场病开始.病愈后,痴迷读书却成了"挥之不去"的另一场病. 那时,我刚上二年级.有一次,在家养病,闲着无聊,就拿起<瓦岗英雄传>看,很快就被书中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