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中成药详细的讲解
本头条号有很多内容只对粉丝开放,如有需要,请加关注
(1)我对脾胃的认识
中医把人的脾胃看作是后天之本。想想也是,人一出生,便离不开脾胃,一生都要靠吃进食物来维持生命。因此,古人都把脾胃的保养看得很重。有许多的病都因脾胃不好而生,有许多的病,往往通过调理脾胃就能养好。
我对脾胃的认识是在四十岁以后的事了。年轻时不知什么是脾胃不好,记得当时单位有一位老胃病,整天一把一把地吃胃舒平之类的药,我根本体会不出什么是胃痛。
随着年纪的上升,自己也时不时的感觉胃不舒服。有一阵,一吃完饭常会嗳气,肚子里咕咕地响,肠鸣不断,大便也不成型,不太好吃冷的东西,特别是一到下午,喝一口不算太热的茶,肝子就会隐隐作痛。像菊花茶根本就不能碰,一喝立马肚子就痛,很长一段时间好不了。知道自己肠胃不好,去医院吃过好长一程的中药、西药,又是找专家、又是找名医,可这毛病始终不见好。
去医院的消化科,说是胃炎,给我开的是抗菌素氧氟沙星和雷尼替丁胶囊,吃后不见效果,又去看中医,吃了许多汤药,一开始还有点感觉,过后又没什么效果。
那阵子药吃了真是不少,还是不见好转,最后没办法,我自己就到药店去转悠,看着说明书,对着病症找那些中成药,买了一瓶“香砂六君丸”,吃了几天,症状居然好了。
从那时起,我开始关注起养生,开始关注起成药来了。不同的肠胃不舒服,用不同的成药,往往效果非常地好。所以我家里备的中成药品种很全,用起来也方便,不用常吃,感觉不舒服,吃几顿也就没事了。
我吃的那些成药,都是非处方药,药性比较平和,许多都是药食同源的。
与过去的人相比,现在人生活条件太好了,反而肠胃的毛病多了起来。年轻人中肠胃不好的如今比比皆是,这反映了人们的生活习惯问题。病从口入一点不错,其实人的脾胃关键在养,在于平时生活中注意点点滴滴,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不生病的关键。
既然生了病,吃药是不可避免的,肠胃不好,我个人觉得吃点成药是个既方便,又有效的办法。另外通过饮食调节,也是一种好的办法。
这种药好不好,有没有效,我的体会是先试对症吃一下,觉得舒服,感觉有效就吃,否则就停或换药。
说实话,现代医学在治疗肠胃毛病方面,如是细菌引起的,那只要两粒氟派酸下去,可谓百发百中,如果抗菌素无效,那就办法不多了。记得有一次,我没有感觉地拉肚子,傍晚去医挂了个急诊,医生马上让我验大便,一查下来没发现细菌,医生也只好开了一盒诺氟沙星,让我吃吃看,其实,我们只要发现拉肚,早就会用上诺氟沙星或黄连素的,我也是靠一瓶成药补脾益肠丸解决了问题。
中国传统医学在这方面且有优势,千年的积累,产生了许多好的方子,有许多的经方,如今的成药大都是按此传统经方而制成的。
脾胃方面的毛病可以列举许多,如脾胃虚寒、脾胃虚弱、脾胃湿热、脾胃不和、胃强脾弱、脾胃失调、食滞不化等等。调理脾胃的成药很多,香砂六君丸、香砂养胃丸、归脾丸、健脾丸、保和丸、附子理中丸、补脾益肠丸等等。
我平时边学习边收集了一些资料,最近对手上的资料作些整理归纳,顺便写了几篇。
2010年7月5日
(2)益气健脾六君丸
在我的上篇博文留言上,蒋医艺网友讲的三点非常好。胃肠不好与心情不好确实很有关系。从五行关系来看,肝为木、脾为土。凡肝气不舒,脾胃就会受影响。人的心情、情绪往往与肝有关,人一发怒就会肝气上冲,平时我们都有体会,人一发火,首先是吃不下饭,这是肝旺克脾。另一种是人心情忧郁,也会影响人的脾胃,心情郁闷的人就没有胃口,这叫肝郁困脾,出现这种形况,就得舒肝理气,如果光吃胃药是没什么效果的。
锻练身体对脾胃也有关系。所谓动则生阳,人长期不注意运动、脾胃的运化功能就会减弱。
一个人的身体好不好,民间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你是否“吃得下,困得着”。
人的脾胃是相互联系的,胃为六腑之一,为表,脾为五脏之一,为里。人身体的许多方面都与脾胃有关。脾主肉,人面黄肌瘦、疲乏无劲与脾有关。脾统血,人有出血方面的毛病,在止血的同时必须健脾。脾主思,人用脑太过,饭不思、卧不眠,也须补脾。
有人脾胃不好,一吃饭就会感受到肚子发胀,饭刚吃过就想上厕所,吃点东西肚里像有股气,嗳气、肠鸣,这股气能嗳出来还好过一点,嗳不出来,胀在那里才真叫难过。大便稀汤,有的前干后稀,或者秘便。有时一吃凉的东西,立马肚痛,这些都是脾虚的表现。
保养脾胃平时就得注意,有人没有这个意识,早晨起来,一杯凉水,有人早晨就吃水果。每次外出吃自助餐,常见有人要吃很多的西瓜,这些都是伤脾阳的做法。早晨属阳气升发时刻,此时吃寒凉食品最伤人的脾阳,日久会引起人脾胃寒凉。
如果有这种形况,有一种中成药叫香砂六君丸,很是对症。
许多年来我对香砂六君丸有点偏爱,家中放着,出差带着,时不时地用着,效果当然就不用说了。
记得早几年我去四川宜宾,那里有个蜀南竹海,每天吃的都有是竹子食品,几天下来,有人就感受到脾胃虚寒,我带的香砂六君丸此时就派上了用场。
古代有一治疗脾胃气虚证的基础方,叫四君子汤,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药组成的古方剂,主治脾胃气虚。四君子汤是从《伤寒论》中的“理中丸”脱胎,把原方中秉性燥烈的干姜去掉,换成了性质平和的茯苓,由驱除大寒变成温补中气。方中只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不热不燥,适度施力,从了“君子致中和”的古意。方以人参益气,扶中养胃;白术健脾燥湿,助运化;茯苓渗湿利水,甘草调和药性,全方既可补气,又可健脾去湿。一般脾土虚弱之人皆可选用
这四味药的用处真是大了去了,后世衍化出众多补脾益气方剂。许多的补药、补酒、医生开的方子都能见到此四味药的影子,著名的十全大补酒就是如此。
后人加上陈皮、半夏组成六君子汤,在益气健脾基础上,增加了和胃化痰的功能。
香砂六君丸由六君子汤加木香、砂仁组成。再增加了理气畅中等功能。
香砂六君丸完整组方是木香、砂仁、炒党参、炒白术、茯苓、炙甘草、炒陈皮、制半夏再加上生姜、枣子。除补气兼有开滞健脾之功。适用于脾胃气虚而兼积滞,胸胁痞闷,腹脘胀痛,不思饮食,呕吐腹泻,肠呜腹痛等症。
脾胃位于人的中心,脾五行属土,故古人把补脾胃也叫着补中,或叫补脾土。
在古人的方中常见人参,人参为补气上品,古方中的人参是否与现今的人参相同,医药学界一直有不同的观点。有学者认为汉代时,如今的上党地区就产人参。有的认为那时的人参就是如今的党参。在时今的药中一般都用党参代替人参,用党参代替人参,价格便宜,补脾气的效果也很好。
如今人喜欢吃补品,其实很多补品都有些滋腻,常吃了会感到胃不舒服,有一味中成药叫六味地黄丸,是清热补肾阴的名方,自宋代钱乙创立以来,可谓是使用最多的了,常吃的人很多,六味地黄丸确是补肾阴的好药,但它有一个缺点,因内有一味熟地黄,比较滋腻,时间吃久了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如果能配吃一点香砂六君丸,就能避免。
2010年7月9日
(3)思虑过度归脾丸
有人用脑太多,思虑过度,常会感觉脑筋东想西想,想静也静不下来,睡觉也不能入静。按常规来考虑,这是神经方面的原因,可偏偏与脾有关,因为在五志当中思由脾主的。
有人有出血方面的毛病,大便出血,痔疮出血,女同志经期血多,这些也与脾有关,因为血由脾统。
有一种中成药,叫归脾丸是专门针对这两方面的。症在它处,治则在脾胃,这就是中医的高明之处。
归脾丸主要成份:党参、白术、黄芪、甘草、茯苓、远志、酸枣仁、龙眼肉、当归、木香、大枣等组成。
归脾丸的功能:补益气血、健脾养心。
归脾丸用途:
1。适用于食少体倦、面色萎黃、健忘失眠、心悸及各种出血等症。
2。心脾气血兩虛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盜汗虛热,食少体倦、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薄,脈細緩。
3。脾不统血证: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或带下。
归脾丸是由归脾汤改制而来,出自宋代严用和的《济生方》。明代名医薛立斋在原方中加了远志一味,而后归脾汤的处方组成均以薛氏为准。
归脾汤是中医方剂学中,补血一类的代表方之一,又因为其还具有健脾益气,养心安神,交通心肾等功能。
为什么叫归脾?中医认为“心主(生)血”,“脾统血”,“肝藏血”。人体血液的运行,由脾统摄;归于一统了,血不会妄行,亦不会懈怠。有脾气的资助,心生之血,也不会乏源。这就是《济生方》立归脾汤的本意。这也是今天用其来治疗贫血、慢性出血或功能性子宫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医的理论依据。
薛立斋加入远志后,乃名“归脾”,除了本身的益气补血功效外,远志与原来方中所用的枣仁、桂圆(龙眼肉)、茯神相配合,增强了养心安神的作用,这也是现在用其来治疗神经衰弱,心脏病所出现的怔忡、惊悸、失眠、健忘、盗汗等症状的中医的理论依据。
丸药与汤药相比,虽然见效稍缓,但服用方便,持续时间较长,因此,更有利于治疗其有针对性的慢性病。
中成药一般常见的有丸、膏、散、水(露)及胶囊等。
丸药一般又分蜜丸和水丸,蜜丸是配以蜂蜜调制成的,大大的一丸,用蜡封好,味带甜,一般每次一丸,可放在嘴里嚼了吃。如今蜜丸不多,市面上北京同仁堂生产的丸药一般都是大蜜丸,
水丸系用冷开水、药汁或其他制成的小球形丸,一般一次一小把,要吃到三五十粒。
现在有一种浓缩丸,经过提炼,一般一次只需八到十粒,更为方便。河南有家生产仲景牌的厂,生产的中成药品种比较多,比较专业,是以浓缩丸为主,我曾作过比较,其制作质量相对要好些。
如今食品往往靠防护剂保鲜,保质期也不长,聪明的古人制作的中成药保质时间却很长,一般丸药的保质期都有五年以上。
归脾丸大多数厂家都用党参,也有用人参的,北京同仁堂就是人参归脾丸。
归脾丸价格非常便宜,几块钱一盒。我选购中成药一般是选正规一点的厂家,如同仁堂的、仲景牌的,成色、气香、做工都要好一点,价格略贵一点。我一般不选太便宜的,因为药的成本在那里,太便宜了估计不会用太好的药。如果有此症状的不妨买一瓶试吃一下。
2010年7月13日
(4)脏腑下垂补中益气丸
中气对人来说真的是很重要,有人到吃饭时,却吃不下,饭后不久就感觉人饿。有人只要一饿,就会全身发软,身冒冷汗,这都是中气不足的缘故。
你看身休好的人,再怎么晚吃饭,他也不会觉得饿得慌,一但吃起来,胃口是出奇的好,吃嘛嘛香,这就是中气足的缘故。所谓“精足不怕冷,气足不觉饿”。
有一种中成药叫补中益气丸,是常用的补中益气药。原方为金元时期著名医家李东垣创制的“补中益气汤”。数百年来,经历代医家的效法和使用而成为经久不衰的传统名方,几乎每个药店都有卖。
补中益气丸的组方是:黄芪、人参、当归、白术、陈皮、升麻、柴胡、炙甘草八味药。
李东垣生活的那个年代是兵荒马乱,食不裹腹的饥荒年代了,饥饿使得许多人元气大伤,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成了救人的良方。
李东垣认为人的脾胃一旦受伤,则身体的元气就也跟着受伤,这样会出现许多病症。尤其是在饥饿的时候,如果在处于劳倦的状态下,则危害更大。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可确确实实还有许多人在饿着,是自己把自己饿着。现在有许多年轻人尽可能地晚睡,早上尽可能地晚起,免了早饭。
那些想保持身材的女孩子,也有中年妇女,长期不正常饮食,以黄瓜片,苹果为主食,还吃些降低食欲的减肥药。她们不知道脾胃受伤后的严重后果。中医认为女子脾胃一旦受伤,则气血的来源就受到严重的阻碍,而女子身体的各个系统,尤其是生殖系统对气血的依赖尤其严重,气血的不足会造成月经、胎、产等环节都出现问题。难怪如今漏产的妇女特别多,这与中气不足有关,自己的五脏六腑都兜不住,那么大的胎儿能兜住吗?
有一种叫疲劳综合征,浑身无力,总是提不起精神,一干活就累,爱感冒,抵抗力低,容易闹肚子。这种“疲劳综合征”,脾胃受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补中益气丸治疗的主证是因为劳伤、饮食不节而导致的脾肺气虚、中气下陷。
什么是中气下陷?中医认为人的胸中有“中气”,支持着人体的正常功能,如果你的营养不足了,导致气虚,那么这个中气就会向下走,这样的人常常会感觉到自己没有力气,说话提不上来气,不爱说话,脸色苍白,头晕,本来食物在胃肠内,在中气的固持下,可以慢慢地走完消化的过程,结果现在固持不住了,很快就泻了出去,结果就泻肚子。有的人还脱肛,还有的人一体检,就检出西医说的胃下垂,女同志有的是子宫下垂等等。对于这些,中医认为是脾肺气虚,因为在五行的归属里,脾属土,肺属金,土生金,因此这个病的根本在脾胃,因为脾胃的功能降低,吸收不好,结果导致肺气也不足了。
补中益气汤这个方子是李东垣用了很大的心思琢磨出来的,方子的人参是一味大补元气的药。黄芪能起到固表的作用,就是加强人体的外边的防御系统。炙甘草也是补脾胃之气的。白术燥湿,补脾经之气。稍微加上一点理气的陈皮。补气的同时加上当归,照顾到血,让气血的转化正常。方子里用了少量的升麻和柴胡,使整个的药力往上走了,提升中气,治疗脱肛,子宫脱垂。
要说这个药的药效还真是神奇。民国时有个名医张锡纯,他治疗过很多这样的病例,其中有一个车夫就是在饥饿的状态下,空着肚子奔走了七八里地,结果是呼吸短气,心中发热,不爱吃东西,肢体酸懒无力,稍微一动弹就觉得气短,最后张锡纯就是用补中益气法给治好了。
脱肛是一种男子的常见病,严重时,人一蹲下,就会有肛脱的感觉。我自己曾用过补中益气丸,一般只吃几天就能回复不脱。
我也曾为我母亲用过补中益气丸。我母亲长年吃素,体质很差,几十年的糖尿病、高血压,三年前转成尿毒症,实施透析治疗。不久发现子宫脱出,医生只讲注意营养,也没什么药好用。我给她买了一瓶补中益气丸,只吃了半瓶,就好了,止今再没犯过。
有人在治疗脱出痔疮,用痔疮药的同时配合补中益气丸,结果就能往回收了,效果特好。
2010年7月20日
(5)胃腹冷痛附子理中丸
有一种中成药叫附子理中丸,治脘腹冷痛净效果非常好。
现在人的生活与过去完全不同了,过去一般冬天人会受寒,如今变得夏天人会受凉受寒。冷饮、空调,天已转凉,却仍然单衣薄衫,一不当心就会受寒,就会出现肚子痛的毛病,这是那种冷痛,喜欢用手捂着肚子。出现这样的情况,你光吃消炎药是没有用的,最快解决的办法是附子理中丸,不用多吃,一般只要吃一二天,或一二顿就可缓解。
附子理中丸由附子(制)、党参、白术、干姜、甘草五味药组成。具有温中健脾的功效。用于脘腹冷痛,肢冷便溏。
我自己碰到这样的情况,一般是先吃香砂六君丸,如症状不重也能有效,如寒冷较重一点,就得用附子理中丸了,一般也就是吃一二天就会好转。
中医博士罗大伦讲述过两个医案。一个是他的母亲,有段时间胃痛,感觉是隐隐的作痛,吃什么都没有胃口,服用了许多的疏肝和胃等的药物,母亲怕是胃癌,西医医院检查了很多次,连胃癌的影子都没有,于是接着治胃病,都没有效果。大约持续了一个月吧,直到他回家,他说:“看到了母亲,还在难受,我其实连脉都没有诊,舌头也没有看,我只是在下车的时候感受了当地的温度,然后看到母亲穿衣服的方式,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原来,当时的沈阳已经很凉了,母亲老太太爱美,穿的衣服是个对襟的,扣没有系上,这样胳膊处的衣服是双层的,但是前胸的是单层的。于是,我就立刻出去买了一个中成药——附子理中丸。然后我告诉母亲,只吃一丸,就可以好。母亲认为我太轻率了,这么严重的病,你说一丸就好,这不是太不靠谱儿了吗?对于我来说,确是有把握的,这样的情况我见过很多了。结果,这个附子理中丸一丸下去,令母亲没有想到的是:折腾了一个月的这个胃痛,就此就消失了,后来基本没有犯过。没有再服第二丸”。这是寒邪伤到了胃部,导致寒凝胃脘,大家都考虑治疗胃病要疏肝和胃了,忘记了这个寒邪。
另一位是他的演员朋友去海边,下海玩了一会儿,回来后吐了一次,再后来不吐了,但是开始腹胀了,持续腹胀一周左右了,什么都吃不下去,还感觉饿,可是吃了一点就腹胀,无法进食,觉得气胀在里面,无法通气,无法进食,这样下去身体可就不行了。除了腹胀,其他没有什么异常,但是在诊脉的时候,知道她的手是冰凉的。她的个子很高,模特身材,但是只穿了那种时装短裤,长长的腿都露在外面。当时因为她的舌苔薄白满布,于是分析她有湿气,于是开了白蔻仁,配了点焦三仙(全都是六克)。然后我告诉她,同时买附子理中丸一盒,服用一丸,就觉得肚子里的气已经通了,不再胀满了。看来见效就是很快的。
寒邪的特点:一是易伤阳气。二是寒性凝滞,不通则痛会引起胃肠腹部的疼痛。三是寒性收引,寒邪容易造成拘挛。
治疗就是寒则温之,附子理中丸这个方子其实是张仲景的理中丸加上了附子,药的主要成分是干姜和附子。是温脾胃的。如果脾胃受凉、脚浸凉水腿部着凉、多喝冷饮、胃脘吹着冷风等就会把寒邪灌进来。寒邪伤到脾胃以后,一般都会肚子痛,或者胃痛,同时还会出现上吐下泻的情况,
一般患者自己心里都清楚,自己经历过受寒的经历,对于这种脾胃受寒的情况,附子理中丸一般的用法,罗博士认为只服一丸,一般立刻就会缓解,最多两丸,如果没有效果,就不是这个问题,后面的就不用吃了。如果是寒邪为患,那么一般两丸一定见效,罗博士讲:到今天为止,还没有见过无效的。可以多吃几丸,一般几丸就够了,多了也不用吃,以后自己注意保护阳气就可以了。
据我了解,这种药也分两种规格,一是同仁堂的大蜜丸,还有的是浓缩丸,我们这里常见的是浓缩丸为多,其效相差不多。
“脾胃是后天之本”,并有“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一说。
初秋仍有夏的高温,加上天晴少雨,气候干燥,此时感染到的燥邪为温燥,主要伤阴,即损害人体的津液。而这个时机脾胃仍容易受到侵害,所以疾病出现,因此养生应该先以脾胃为先,那么怎样调养出好脾胃呢?
脾胃是身体的轴心
脾和胃虽然是两个独立的器官,但它们的关系极为亲密。
打个比方来说,胃像是一个粮仓,脾是运输公司。我们吃下去的食物先由胃初步研磨、消化,再由脾进行再次消化,取精华、去糟粕,把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转运至全身。
中医认为,讲脾不离胃,讲胃不离脾,脾胃是整体概念,包括整个消化系统。
脾与胃在生理上息息相关,在病理上也相互影响。
胃功能不好,必然会影响脾的运化,所以临床上患者往往同时出现食欲不振、饭后腹部胀饱、消化不良等症状。脾胃之所以被称为“后天之本”,主要因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有赖于脾胃输送的营养物质,是生命健康的轴心力量。
脾胃有问题,不但影响食欲、睡眠、情绪,时间长了,还会引起器质性疾病。相反,脾胃健运,能让身体气血充足,保证各个器官有条不紊地工作。
更重要的是,脾胃好能长寿。
以色列一项针对1258名70-82岁老年病人的研究发现,健康咨询加微信xbrrr699 在排除老人身体活动量、人口学特征、营养等影响因素后,脾胃健康、胃口好的老人,死亡风险更低。
脾喜欢燥,不喜欢湿;胃喜欢规律,讨厌刺激。
但压力大、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喝酒、暴饮暴食、爱吃冰冷、吃腌制食物、久坐少动、焦虑紧张……种种不健康的生活习惯,让原本脆弱的脾胃更不堪重负。
中医认为,脾具有“土”的特性,土很容易吸水,所以湿气进入体内最容易伤脾,而现代人大多都存在“脾湿”问题。
另外,数据显示,我国肠胃病患者约有1.2亿,其中中老年人占70%以上,以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较为常见,发病率分别为30%和10%。
脾胃不好几大表现
脾胃出了毛病,症状主要可概括成8个字:纳呆、腹胀、腹泻、便溏。即不想吃饭、吃饭不香;不吃不胀,吃一点东西就发胀;拉肚子,水和粪能分开叫“腹泻”,水和粪均匀混合叫“便溏”。
如发现自己有这几种情况,就该怀疑脾胃是不是出了问题,需尽快重视起来。
仔细观察肤色、五官、生活状态,也能看出脾胃问题
脸色发黄。一个人的脸色暗淡发黄,可能是脾虚,主要表现为吃饭不香,饭后肚子发胀,有腹泻或便溏症状。
如果没有及时治疗,脸色就会逐渐变成“萎黄”,即脸颊发黄、消瘦枯萎,这是因为脾的气和津液都不足,不能给身体提供足够营养造成的。与萎黄相反是黄胖,即面色发黄且有虚肿。
鼻头暗淡。用手摸摸鼻头会发现有一个小坑,以小坑为中心,周围就是反映脾脏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最明显的区域。如果鼻头发红是脾胃有热证,表现为特别能吃,但吃完容易饿、消化吸收不好、口苦黏腻等。
口唇无血色、干燥。《黄帝内经》中指出,“口唇者,脾之官也”、“脾开窍于口”,就是说,脾胃有问题会表现在口唇上。
一般来说,脾胃很好的人,其嘴唇红润、干湿适度、润滑有光。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的嘴唇干燥、脱皮、无血色,就说明脾胃不好。
睡觉时会流口水。《黄帝内经》中还指出“脾主涎”,这个“涎”是脾之水、脾之气的外在表现。一个人的脾气充足,涎液才能正常传输,帮助我们吞咽和消化,也会老老实实待在口腔里,不会溢出。一旦脾气虚弱,“涎”就不听话了,睡觉时会流口水。如果经常不自觉流口水,可从健脾入手,进行调理。
便秘。正常情况下,人喝进去的水通过脾胃运化,才能成为各个脏器的津液,如果脾胃运化能力减弱,就会导致大肠动力不足,继而造成功能性便秘。
睡眠不好。古语讲“胃不和,卧不安”。脾胃不好的人,睡眠质量也会降低,出现入睡困难、惊醒、多梦等问题。
精神状态不佳。脾胃运化失常,容易导致健忘、心慌、反应迟钝等。相反,脾胃健运, 能让大脑得到滋养,就会神清气爽、精力旺盛、思考敏捷。
保养脾胃的建议
规律饮食、定时定量、细嚼慢咽。这是保养脾胃的第一步,特别是胃本来就不好的人,更要少吃辛辣、刺激以及生冷食物。
另外,要注意定时吃饭,不要狼吞虎咽,更不要站着或边走边吃,吃饭时不要讨论问题或争吵。
吃对食物。在长夏这个养脾的关键时期,应该结合健脾、祛暑、化湿等方法进行调补,可以吃些绿豆、莲子、丝瓜、陈皮、鸭肉、鲫鱼等。
多吃薏仁、茯苓和粳米煮的粥,也能起到滋养脾胃的作用。容易便秘的人要减少久坐,多吃绿叶蔬菜,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
常读“呼”字音。可以培养脾气,对缓解脾虚、腹胀、脾胃不和、食欲不振都有好处。
饭后慢慢走。中医有“以动助脾”的养生观念,饭后散步有助于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但“饭后”并非指吃完饭立刻就开始散步,而是要休息至少10分钟再进行,若吃得过饱则需适当延长休息时间,并且饭后半小时内不能做剧烈运动。
每个人的健康方面脾胃所起的作用真的是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我们是否有足够的能量来生活、工作,也就是说脾胃是健康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所以我们应该树立养生的正确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盲从,不要偏激,真正的让大家都能认识到补益气血的根本是调养脾胃,调养脾胃的根本是合理饮食!可是现在很多所谓的养生专家说的最多的不是如何养护脾胃如何好好吃饭,而是天天在讲虚和补——补血补气补肾补心,总之只要说到养生就是一个字“补”。补字经现在很多专家们的渲染和宣传,令老百姓歪曲和误解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其实“补”字,在中医理论中的解释并非是补药也非是补品,而是一种概念,就是固摄。就是将自身的精气神与气血能量固摄住,保持动力,保存自身现有的能量和实力,不无谓的失散。比如说你是个先天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的人,只要固摄方法得当,保存自身的现有的能量,帮助自己平衡阴阳,疏导血脉,就是补就是养,你的身体不一定就很不好。
而一个身体先天很好,很壮实的人,饮食无度、夜夜笙歌,淫欲无度,每天都吃补品补药,就像服用兴奋剂一样,给身体多一些外力刺激而已。其实他自身的机体已经难以平衡阴阳,也无法固摄能量,在他消耗完自身先天的元气与精气后,他会大病不起,或是暴病而亡。
先天的精气神就像银行的存款一样,您只知道支出,而不知道积存,如何能够长久,一但存款花完了,您不是乞讨就是饿死啊!!!大家看看以前的皇帝啊、达官贵人啊,哪个不是天天人参、鹿茸、阿胶当饭吃,结果怎么样呢?还不如一个老百姓长寿呢!
补养气血、固摄能量与保持动力不是说靠吃补药和补品能办得到的。那么怎样补养气血固摄能量呢?先来说说气血从哪里来吧!这个问题很多朋友也说不清楚,认为血从心脏里来,这是片面的了解,心脏只是管理血脉的而非血的源头。
黄帝内经讲的很清楚,胃经主血。就是说胃是气血生化的源头,是我们的后天之本。人活着所需要的一切营养物质都要依靠胃腐熟,然后经过脾来将全部精华上输给心肺等脏器。所以脾在《黄帝内经》中被称为“谏议之官,知周出焉”。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脾需要了解四方的情况,知道各个脏腑对气血的需要来保障供应。又被称为仓廪之官,所以脾是五腑六脏的后勤部长,胃是气血原料的制造者。脾胃合起来就是气血的来源。
既然脾胃是气血的来源,那么就说明食物是气血的原料而非是药物和补品,因为胃的存在是为了让我们能够吃饭、活下去,而不是为了吃补药吃补品才长出来的。血的真正来源是脾胃,明白了这一点,您就应该明白吃饭的重要性。不要再去天天惦记着什么补药补品能养气血了。养气血就是要好好的吃饭,补血最有效的办法是通过食物来补。
在中医诊断中对胃气的强弱非常重视,胃气的强弱直接关乎到病情的轻重。《黄帝内经》在平人气象论中写道: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者曰逆,逆者死!就是说正常人的脉气都来源于胃,所以说胃气就是正常人的脉气。人的脉象中如果没有胃气,那就叫做“逆”,逆就是会死亡!所以胃气虚弱就可以直接引发多种疾病,因为胃气虚弱直接的结果就是气血不足,而气血不足才会百病缠身。知道了这些您大概就明白了养护脾胃的重要性了吧!
其实补气血没有什么灵丹妙药,也没有什么秘方绝技,就是普普通通的一句话:好好吃饭!提到好好吃饭,有人会说我每天吃的好东西很多啊,什么鸡鸭鱼肉、海参燕窝,怎么我还是很虚弱啊?莲花可以毫不犹豫的告诉您,您吃进去的东西没有补气血,都制作了垃圾了,这些东西不是生了湿就是生了痰,再不就是生了寒、生了热,总之没有生了气血!为什么呢?这就是好好吃饭究竟是该吃什么?怎样吃?吃多少的问题了!
这个问题我们的祖先早就明明白白的告诉了我们。《黄帝内经》中的原文:“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您明白了吧,就是说人生存是依靠饮食水谷为根本。水谷的精微都是由脾胃制作成气血输布到全身的,所以断绝了水谷,人就要死亡。“水与谷米”这里没有说肉、蛋、奶、补药……就是说了粮食,五谷杂粮!
看看我们的祖先告诉我们的饮食法则:“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菜为充,五畜为益,”就是最好的说明。五谷是养命之根本,被放在了首要的地位,其它的蔬、果、畜都是辅助和补充。很多人之所以认为自己吃得很好,但是仍然有气无力,而且越来越胖,就是因为现在的人,总是拒绝或减少吃主食,然后大量的吃肉、吃生冷的蔬菜水果,理由是吃了主食发胖,吃这些不会胖!这真的是颠倒是非的说法。
肥胖并非是因为吃多了主食造成的,而是体内脾、肾、肺脏的阴阳失调,多湿邪痰饮,无力完成水液的气化和代谢,致使湿邪痰饮潴留体内,这正是气血不足、阳气不足的表现,而不吃主食只会更加重气血不足,更加无力去推动运化,造成恶性循环,长此以往身体的元气与气血就将消耗殆尽。
其实黄帝内经早就告诉了我们:鱼生火、肉生痰。对于肉类、蛋、奶,这些人们一直认为比粮食、蔬菜水果有营养的观念,现在仍然是需要慢慢来扭转的。黄帝内经中就直接指出经常大鱼大肉的人,体内的邪气会难以疏泄,产生内热,身上就会长疮疔、湿疹、溃疡、痔疮。
比如现在的很多婴儿都是长一身湿疹,发痒流水,孩子遭罪大人焦心,其实这都是大人们长期大鱼大肉、嗜食辛辣生冷的结果,孩子吃的奶水是母亲的血转化来的,而母亲长期嗜食大鱼大肉、辛辣生冷,生了孩子又大量进补,这样产生的的燥热、湿热也就随着奶水喂给了孩子。小儿的各个脏腑还都很娇嫩,面对这些,没有办法解毒没有办法代谢,可是身体会自救,为了不让肝胆和脾胃被热毒湿毒给消灭了,所以只有把这些湿热从肌肉皮肤中逼出来。肉食多吃了还会增强性欲而消耗肾精。肾精我们先天之本,肾精一但衰微人就急剧衰老直至死亡。所以肾精尤其需要固摄!
如何才能算好好吃饭
下面,来为各位朋友们讲讲如何才能算好好吃饭吧。其实这个问题就是如何调养脾胃的关键和具体的方法。
每顿饭只吃八分饱
这就是吃够而不吃过!每顿饭都不要吃的过饱,因为胃消化食物也需要消耗气血能量,吃得过饱会加大胃肠负担,而且吃下去的东西也不能够全部吸收。所以每顿饭都要注意不要过饱,八分饱是最好的状态。过量的食物只会给脾胃带来负担,给身体带来垃圾的。
粥与主食要足量
在一顿饭中,粥与主食的总量要占二分之一,也就是一半主食和粥,一半是菜肴。这样吃下去的五谷杂粮、豆类才能给身体提供足够的制造气血的原料,也能让体内的阴阳平衡。早餐和午餐的主食要量大一些,晚餐就以粥、糊为主。
细嚼慢咽是关键
说到这一点,很多人都没有真正做到过。因为现在的生活节奏快,吃饭的时候经常都是匆匆忙忙,根本没有把每一口饭菜充分的咀嚼。而我们吃下去的饭到了胃里是要依靠胃腐熟成糊状才能让身体吸收的,大家想想胃里又没有长牙齿,只能全靠胃不停地蠕动,胃内的黏膜就像我们口腔内的黏膜一样,这样我们吃下去的冷的、热的、辣的、硬的、大块的,在胃的蠕动中对黏膜的刺激会多大呀。
我们长了牙齿就是为了咀嚼的,不要把牙齿的任务交给胃来完成,这是对胃的摧残!希望大家都不要做这种残忍的事情,应该尽最大努力来爱护我们的脾胃。要尽量的将入口的饭菜充分咀嚼成为细细的糊状,这样咽下去以后可以减轻胃非负担而且可以充分吸收,这就和让大家经常喝些米糊的道理一样,是能够利于吸收的。
冷饮辣猛如虎,是脾胃杀手
自从出现了冰箱冷饮就占据了很多人的胃,夏天没有了冷饮很多人就觉得活不成。尤其是夏季酷暑难耐的时候,一瓶冰镇饮料、一个冰淇淋似乎会让你爽快无比,但是大量的低于体温三十多度的饮料会让您的胃内所有的血管剧烈收缩,胃部需要的气血就会急剧增加,心脏和脾脏就必须调动大量的血来帮助它,要用自身的热量来把冰凉的饮料暖热,你想过吗,您嘴上的痛快是需要消耗脾胃多少能量啊?!
这样的冰凉多了自然就转化成了寒、寒又转化成痰湿积存在了脾胃当中。大量的进食冷饮、生鲜果蔬是使脾胃大量积存痰湿的主要原因。经常这样脾阳就会严重受损,心脏也会跟着受累。
素食并非没有营养,清淡也并非是不放油、盐
很多朋友认为素食没有营养,吃的时间长了人就会很虚弱,事实并非如此!莲花从小素食,一切动物性的食物都不吃,也不喝奶,因为受不了奶的腥味,就是吃五谷杂粮加各种蔬菜、豆制品,莲花身高一米六三、体重108斤,从上幼儿园开始就是学校舞蹈队的队长,老师说莲花的柔韧性非常好,每天下了学还要进行舞蹈训练一到两个个小时也不觉得累,这样从小学到大学一直都没有间断过。
在学校里每次运动会都是全年级女子一百米和二百米的冠军,体能比其他人都好。要说是莲花先天体质好的话,莲花告诉您,莲花还是个早产儿呢,早产了将近一个多月,而且妈妈生莲花的时候已经三十六岁,身体非常不好。莲花可真的不是天生强壮的人啊,都是后天靠着每天好好的吃饭养的气血,可惜的是上大学住校的时候吃辣椒把胃给伤害了,现在正在努力的养护脾胃啊!
不要靠不吃饭来减肥,尤其一定要吃早饭
前面说过了,肥胖不是因为吃主食,而是脾虚体内痰湿过盛,难以运化。所以减肥靠不吃饭是错上加错。好好吃饭,细嚼慢咽,不睡懒觉,多走路每天步行一到两个小时,每天早晚摩腹,多练习深呼吸,吃一些健脾利湿的食品如薏米、茯苓、白扁豆、山药……就可以有效的去除身体的垃圾,垃圾排出去了,身体自然就轻松了。
如果湿气过重,还可以通过经络按摩,服用一些健脾利湿的中成药。千万不要饿着肚子还去健身房跑步跳操,这样只会加剧气血的衰败,一但胃气虚弱到极点,就会形成厌食症,就是胃气没有了,所以很多减肥减成厌食症的人最后让吃也吃不下了,因为胃气已经没有了,最后只有死亡。这就是无胃气则死啊!其实现在很多女孩就开始减肥,并不胖的人,非要把自己饿成皮包骨头,说是骨感美,唉,她们将来还哪有气血能量来当母亲呢?
便秘并非就是上火
便秘,很多人都认为是上火了,拼命的吃生冷水果,蔬菜,还有下火药、通便茶,真上火的管用,不是因为上火的还会更糟糕。为什么呢?便秘可以分为气秘和血秘。气秘是因为肺肾气虚造成的,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肾司二便,所以这两脏气虚造成推动无力就会形成便秘,这样的便秘大便并不干硬,但是排出困难,排便后还会觉得气短、心慌、疲倦。
血秘是因为血虚肠燥,津液匮乏造成排便困难,这种便秘的大便干硬,很多老人或是产后、病后血虚的人会有这样的情况。这两种便秘的治疗方法都必须是调气养血才能见效,如果乱吃生冷和寒凉药,只会雪上加霜的。所以有便秘的朋友一定要辨症,找到根本原因才能够很好的治疗。
饭桌上不要说令人不愉快的话题
很多家庭都是到吃饭的时候才能聚到一起谈天说地,有的时候难免会因一些家庭琐事拌两句嘴,或是教育孩子进行训斥,这些都要坚决杜绝,有什么事都放在吃饭以后再说。因为人一生气就会造成肝气上冲、肝胆郁滞,然后导致胃气受制,无法好好工作。
西医做过一个实验,证明人生气和焦虑的时候会大量的分泌胃酸腐蚀胃黏膜,造成泛酸烧心。其实这正好证实了中医理论,中医理论中肝胆五行属木,脾胃属土,肝胆之气要克制脾胃,正常情况下起到疏土的作用,而木的五行在味道上表现为酸味,所以当人生气的时候肝气上冲到胃里,才会表现为胃酸增多,这就是肝气犯胃造成的。
您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一定要记住吃饭的时候千万不要说令人不快的话题,就是平常也要记住不要生气动怒,否则损伤肝胆和脾胃。人只有心平气和才能身体调和,这也是中医注重情志养生的重要性。
饭后静养一个小时
要坚决的杜绝饭后马上看书、看报、上网、看电视的行为,因为饭后气血要尽量的供应给胃来消化食物,这个时候看书看报上网,就要调动气血到大脑和眼睛,就会减弱胃部的供血。而胃又必须有足够的气血供应,于是乎心脏就要加力泵更多的血给这几个器官,连锁反应就是让心脏、胃、大脑、眼睛都很累。而胃和心脏都受到了损害,所以最好保持饭后一小时内不要做这些事情,可以静静的坐一会,让气血充分的去胃部工作。
晚饭要早吃,坚决杜绝吃夜宵
晚上不要熬夜,就要求晚饭尽量的早吃,而且不要吃得过饱,要清淡一些,避免油腻。因为十点钟要睡觉,吃饭晚了,又吃得非常饱,胃还没有充分的消化完饭就要睡觉了。
睡觉的时候血液循环都会减慢,胃里还有大量没有消化完的食物就会让胃得不到足够的气血来工作,而且胃也不能够充分的休息,因为胆汁要参与消化这样还会连累肝胆跟着受累,长期这样就会形成胃病和肝胆结石疾病。
所以晚饭要早点吃,距离睡觉要最少要有两个多小时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