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人的心智模式之“取舍思维”

投行人的心智模式之“取舍思维” (作者:沈春晖)

所谓心智模式是一种底层的“元认知”。投行人所必备的心智模式包括概率思维、取舍思维、富足思维和头部思维。本文讨论取舍思维。

从机会成本理解取舍思维

很多做投行的人是文科出生。文科生的思维,容易有两大缺陷。其一,不相信数据,不按概率行事;第二,容易相信有一个单向的最好选择,不理解背后的代价后面一个缺陷容易导致他们喜欢下意识的批判外界事物,用单一标准看世界。在他们看来,事物只有一个标准答案。只要是这样的结果,肯定是那样的原因。

与之相反,也有另外一种心智成熟的人,懂得不能局限在某一个维度去看问题,也越来越理解,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评价标准更不是只有一个。

这种思维模式,我将之命名为取舍思维。英文里也有一个形神兼备的词可用作解释:Trade Off。两个好东西我不可能都要,那么我必须愿意牺牲这个,来换取(trade)那个。

这种思维模式的根子是经济学中的机会成本观念。经济学本质上是研究稀缺资源使用的学问,它涉及不断地权衡取舍。机会成本是做出一种选择所要付出的最大代价,是一个理解世界的方式。其在本质上就是要人认识到,任何一个选择的背后都要付出代价。

《魔鬼经济学》讲了这么一个故事。DDT是一种高效的杀虫剂,有利于农业,但对环境有负面影响,因为它杀灭了大量的昆虫,甚至是鸟类。环保主义者出版了一本叫《寂静的春天》的书,意思是再也听不见虫鸣鸟叫了。这么煽情的书当然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引发了很多人对环境崩溃的恐慌。美国政府不得已,只好宣布全面禁用DDT。后来,这股风潮刮到了全世界,DDT被全面禁用。环保可能是有好处,但代价也是巨大的。在全面禁用DDT年里,光非洲大陆因此而死亡的人就有2000万,因为DDT原本对疟疾是有抑制作用的。例如,仅在南非的一次疟疾大爆发中,就夺走了10万人的生命。也就是说,禁用DDT,对于医疗保健与卫生环境好的美国来说可能问题不大,但对落后地区可能就是灾难了。2006年,非洲疟疾高发地区恢复使用DDT。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可能没有绝对好的、绝对坏的东西,没有什么东西是值得不顾代价去追求的。我们必须看到每一个选择背后的代价,然后用精密的计算去分析,用理性去权衡,最后找到一个均衡点。其实,我们熟悉的北京的雾霾治理也是一样。雾霾来自散煤燃烧,但在经济条件还不完全具备的情况下,我们也不能完全牺牲河北农民的温暖来保证北京的蓝天。我们必须用取舍思维来看待污染问题。因为这往往不是一方污染另外一方的问题,而是双方或者多方在争用一种稀缺资源的问题。对此,我们必须取得一个平衡。

世界上很少有事情会是“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的所谓“帕累托改进”,绝大多数情况下兴一利必生一弊,而利弊都不是无限大的。正因为此,所以更多的时候是考虑“权衡”,而非简单判断“对错”。电影《后会无期》中有一句台词,“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个人理解,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小孩子只会谈论对错,大人更应该权衡利弊。

总体上讲,取舍思维就是要我们理解任何选择必有代价。不预设简单的立场,拒绝非黑即白的判断。这是一个复杂的世界,只有复杂能够应对复杂。这样,解决问题的思维就不再是简单的对错思维。所有大的事情、值得讨论的问题、重要的政策选择,其实都无绝对的对错,只能反复权衡利弊,细致分析对不同主体的影响。

我们在做投行业务,在分析复杂商业社会的经济现象,在给出解决方案时,就必须秉承这样的思维方式。

从追求完美到接受次优

大到面对宏观政策和制度安排,小到某一项具体业务,我们需要学会接受次优。这也许是一种不尽完美的状态,但是一种完成的状态,一种愿意正视不足,愿意接受批评,愿意不断改进的状态。

为什么呢。其一是因为取舍思维告诉我们凡是选择选择均有代价,没有不计成本的完美状态。

其二是因为从传统经济学到行为经济学,主流经济理论也正经历着历史性的变革,经济决策正在从追求完美走向接受次优。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理查德·泰勒提出的“非理性经济人”是真实的人,是现实中的我们,会犯错误,存在偏见,可能做出非理性选择。在“非理性经济人”假设下,行为经济学将心理学与经济学融合在一起,充分理解人的复杂性,敬畏人的多样性,直面人性的不足和缺陷。从根本上讲,一个良好的金融制度无论设计还是运行都需要包容人类的差异、接纳人性的所有美好与不足。

总之,人只能在资源本身有限的情况下选择,同时人类认识能力又是有局限和缺陷的,这决定了我们看待世界和自我决策时,要学会接受次优。

这样,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现象、碎片化的信息、往往极端但却容易被喝彩的评论时,我们可以安住自己的心,管理好自己的念头,避免轻易被感动、轻易被激怒、轻易被吓住、轻易被诱导,甚至轻易被利用。

因为信息不对称,我们获得的可能是片面、误导、或者别人想让你知道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轻易下判断,不能简单的认同或者否定。我们可以延迟判断,忍住第一反应,期待第二反应。随着信息会更全面的浮现,我们就可以按照取舍思维,寻求整体最优解,站在长周期做判断。

用系统思维方式思考

取舍思维也是一种系统思维的思考方式。与系统思维相对的,是“线性思维”。所谓线性思维,就是简单明了的因果关系。既然这有这么一个结果,就一定有一个原因,只要解决了原因就能解决问题。线性思维相当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但实际上,要素,只是系统中看得见的东西;关系,才是系统中看不见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看到要素,还要看到要素之间的关系,更要看到这些关系背后的规律,这就是“全局之眼”。所谓系统思维,就是要学习用关联的、整体的、动态的方法,培养全局性看问题的能力。当一个人拥有了关联地(二维)、整体地(三维)、动态地(四维)看待事物的能力,他就真正拥有了全局之眼,就能够更好的分析与解决系统问题。

如果没有系统思维方式,那么人的脑海中就只有简单、单向的因果论:你只要做好A,就能得到B。同时,也有人甚至把相关关系理解成因果关系。A先出现B后出现,则认为A是B的原因。还有一些人,因果论进一步退化为经验论:别人就是这么做成功的,我也要这么做。最差劲的一种人,则连思考都放弃了,把经验论继续退化为”乱拳论”:我什么都不信,只信自己通过尝试、犯错得来的教训,乱拳打死师傅。乱拳论,会让人失败在不必要的地方;经验论,会让小马不敢过河,不敢轻易尝试;因果论,会让人忽视世界的复杂性。越是高速变化的世界,经验失效,万物归本,越是要明白世界复杂,忌简单思维,越是要训练系统性思维,拥有全局之眼。

这个世界的绝大部分“运作”,都不会在你眼前发生。简单化的陈述,特别是通过夸大、扭曲、忽略关键事实,以煽起你的恐惧、愤怒和厌恶情緒的一定要警惕。我们必须放下非黑即白的行为习惯,理性的拥抱整个世界。无论是生活中还是投行业务中,我们必须抛弃两个不好的思维习惯。

第一个不好的思维习惯是阴谋论。阴谋论是一种长期存在的思维方式。正如哲学家卡尔 · 波普尔说的:“认为世界上无论发生了什么事,都应该有人为此负责。这是什么?这就是阴谋论。”阴谋论其实是在根本上不能理解世界的复杂性,不理解随机的含义。《爆烈》里反复论述了世界的不对称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确实,我们眼前这个世界,往往只有必要条件,没有充分条件。

第二个不好的思维习惯是只做批评者。批评容易,寻求共识很难,做建设者更难。中国有句话叫“不破不立”。对个人认为,对于做事的人来说,也许更正确的次序是“不立不破”。如果你没有一个建设性的更优选择,就不要随便批判现有的方案。现状总是会有问题,但是现状往往也是各种问题的最优解。所以,先接受约束条件,先做事情,“立”起点什么,新的东西做出来了,“破”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作为建设者,一定要寻找共识。寻找共识不是放弃原则,因为没有不复杂的事。寻找共识的路上永远会有不同看法在对峙,但不要卡在对峙上。

不相信阴谋论和“先立再破”的思维习惯在我们的投行业务过程中也非常重要。没有这两点,很难成为一个理性成熟的投行专业人士。

【重点提示】

机会成本是做出一种选择所要付出的最大代价,是一个理解世界的方式。取舍思维就是要我们理解任何选择必有代价。

有了取舍思维,就能让我们不预设简单的立场,拒绝非黑即白的判断,不轻信阴谋论,做寻求共识者和建设者。解决问题是不再是简单的对错思维,必须反复权衡利弊,细致分析对不同主体的影响。

我们看待世界和方案决策时,要学会接受次优,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进一步阅读】

《魔鬼经济学1:揭示隐藏在表象之下的真实世界》《魔鬼经济学2:拥有清晰思维的艺术》《魔鬼经济学3:用反常思维解决问题》《魔鬼经济学4:用“有色眼镜”看清世界》,列维特,都伯纳,汤珑等译,中信出版社2016年6月。

《爆烈:未来社会的9大生存原则》,伊藤穰一,杰夫·豪,张培等译,中信出版社2017年9月。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原书第13版),保罗·海恩等,史晨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年9月。

《“错误”的行为》,理查德·塞勒,王晋译,中信出版社2016年2月。

关于投行人所必备的心智模式(概率思维、取舍思维、富足思维和头部思维)的完整内容可以参见沈春晖所著《投行十讲》。

作者沈春晖,红塔证券分管投资银行业务的副总裁,我国首批注册的保荐代表人,“春晖投行在线”网站创办人。

(0)

相关推荐

  • 重构心智的底层逻辑,让我们成为更优秀的人

    成长的过程就是重构心智的过程.这个过程当中,你开始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甚至敢于改变自己.打破自己,不仅仅吸收好的人.事.物,还要直面自己恐惧的人.事.物,不仅要学习新知,还要把原有习惯性的思维和行为打 ...

  • 学习《模型思维》1

    学习《模型思维》1

  • 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可以让人走上坡路?

    通过上一篇文章,我们知道一个人走下坡路时的思维方式.可是,如果我们已经出现那样的情况,该怎么办.应该怎样养成一个人走上坡路的思维呢?一个人想要走在上坡的路上,想要越混越好,有哪些必须要具备的思维方式和 ...

  • 投行人的心智模式之“头部思维”

    投行人的心智模式之"头部思维"  (作者:沈春晖) 本文摘录自沈春晖原创著作<投行十讲>,是该书第六讲"投行人的心智模式"之第四节"头部思 ...

  • 投行人的心智模式之“富足思维”

    投行人的心智模式之"富足思维" (作者:沈春晖) 本文摘录自沈春晖原创著作<投行十讲>,是该书第六讲"投行人的心智模式"之第三节"富足思维 ...

  • 投行人的心智模式之“概率思维”

    投行人的心智模式之"概率思维" (作者:沈春晖) 本文摘录自沈春晖原创著作<投行十讲>,是该书第六讲"投行人的心智模式"之第一节"概率思维 ...

  • 关键认知:心智模式(认知 思维)升级

    编辑导语:心智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产品经理的能力边界,而成长型心智模型可以让产品经理更富有执行力,和拥有持续面对挑战的能力.那么,应该如何升级产品经理的心智模型?本篇文章里,作者就心智模型的分类以及 ...

  • “好不好运,思维决定”:真正成大事的人,常用这3种思维模式!

    有这样一个著名的试验:把六只蜜蜂和同样多的苍蝇装进一个玻璃瓶中,然后将瓶子平放,让瓶底朝着窗户.结果怎么样呢? 你会看到,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上找到出口,一直到它们力竭倒毙而死:而苍蝇则会在不到两分钟的 ...

  • 人与人最大的区别,就是思维模式的不同

    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地学习,而比勤奋更能决定人生的,是成长型思维.作为底层代码的思维模式,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形塑着人的行为模式和认知倾向. 今天身边君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个人学习与思维训练的8本书,希望可 ...

  •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在于思维模式的不同

    文丨月月 · 主播丨林霖 大英图书馆建了一栋新楼,准备搬迁过去. 可是图书馆里的书又多又重,搬迁的工作量很大,估计要花费350万美元的搬家费. 如果你是图书馆的馆长,你怎么用最少的钱,完成搬迁工作呢? ...

  • 得了抑郁症的人,大多有着怎样的思维模式?

    当值编辑:  清   泉 <情绪与健康>一书上写的:抑郁症其实是一种压力调适不良症,人遇到压力,内分泌系统会释放出一群叫做葡萄糖类固醇的荷尔蒙,或叫压力荷尔蒙,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皮质醇.科 ...

  • 人与人最大的区别,就是思维模式的不同!

    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地学习,而比勤奋更能决定人生的,是成长型思维.作为底层代码的思维模式,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形塑着人的行为模式和认知倾向. 今天身边君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个人学习与思维训练的8本书,希望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