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年前的正月,紫禁城中的那场世纪婚礼

待续

请点击无广告视频:《痒》,流行音乐,好看视频

英国女王疑似“神预测”光绪大婚后的“政治生命”即将终结?李子荣一, 清代皇帝大婚是清宫里的头等大事!1889年光绪皇帝在紫禁城举办婚礼,皇宫里的大婚礼仪处提前一年半的时间就开始准备,整个婚礼共花费了550万两白银,这场奢华婚礼通过珍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一套《大婚典礼全图册》、深刻揭示光绪大婚的情景。《大婚典礼全图册》共分为八册,由清代宫廷画家庆宽等人绘制,它以连环画的形式记录了光绪皇帝迎娶皇后的全过程。这八册画作包括第一册《皇后出宫至邸图》,第二册《纳采礼筵席图》,第三册《大征礼图》,第四册和第五册均为《皇后妆奁图》,第六册《册立奉迎图》,第七册《皇后凤舆入宫图》,第八册《礼节图》。光绪皇帝娶亲的整个过程分为婚前礼、成婚礼和婚后礼三个阶段,《大婚典礼全图册》描绘的场景包括纳采礼、大征礼、册立礼、奉迎礼、合卺礼、庆贺礼和赐宴。这部图册所画人物众多,重要人物均标注了官职,因此很容易辨识画面的内容。这样的巨幅画作井然有序,并不显得繁乱。可见,画师们深厚的绘画功底。在没有照相机和摄像机的年代,记录这样盛大的场景,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近300年的大清历史中,只有顺治、康熙、同治和光绪四位皇帝的婚礼是在紫禁城里举行的,这是因为他们幼年登基,到了成婚年龄自然就在皇宫里举行婚礼了。如果皇太子在继位之前已经结婚了,那么登基以后就只能举行一个简单的仪式。虽说光绪皇帝在紫禁城里举办了一场风光盛大的婚典,但他的婚姻并不能自己做主,而是由慈禧太后弄权包办!光绪皇帝虽然和慈禧太后以母子相称,但他是慈禧的妹妹所生。慈禧的亲生儿子是同治皇帝,同治5岁登基,19岁时得天花去世,临终前他没有留下让谁继位的遗嘱。慈禧太后便将自己妹妹所生的儿子载湉召入宫中,继承了皇位。慈禧是一个权力欲极强的人,儿子同治皇帝在位期间,她一直掌握朝中大权,同治死后,为了继续把持朝政,她需要找一个年龄小的皇帝,以便自己继续垂帘听政,而自己的外甥就是最好的人选!4岁的载湉继承皇位,成了光绪皇帝后,一直处在慈禧太后的控制之下渴望长大,按照清朝皇家祖制,皇帝16岁就要临朝亲政,这就意味着慈禧不久就要把大权交还给光绪了!然而权欲熏心的慈禧太后怎会就此善罢甘休?于是她就在光绪皇帝选后大事上打起歪主意!下图右1:经过精心挑选,慈禧有了最佳的皇后人选,那就是自己的侄女叶赫那拉氏静芬,慈禧认为把自己的侄女立为皇后,这样不但可以亲上加亲,而且还能在皇帝身边安插一个忠实耳目。

慈禧曾经有意安排光绪皇帝和叶赫那拉氏接触,叶赫那拉氏比光绪皇帝大三岁,天生一张“旧社会”的“苦瓜脸”还驼背!

下图右:他已经有了自己的意中人,那就是后来的珍妃。

珍妃,他他拉氏,是瑾妃的亲妹妹。因为长相漂亮,所以是光绪后妃之中最受宠爱。

《国闻备乘》:“惟珍妃生性乖巧、讨人欢喜,工翰墨,善棋,日侍皇帝左右,与帝共食饮共乐,德宗尤宠爱之”。

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慈禧太后借口带走珍妃不便,留下又恐其年轻惹出是非,有辱皇家颜面,将其投井杀害,年仅24岁。隆裕皇太后听政的时候,将其追封为恪顺皇贵妃。在早已内定了皇后人选的情况下,慈禧还假意安排了一场选秀活动。从表面上看皇后和嫔妃是皇帝自主选定的,但整个过程完全由慈禧操纵。据记载,皇后人选经过层层选拔,最后只剩下五人,其中包括慈禧侄女叶赫那拉氏静芬,珍妃姐妹俩,还有另外一对姐妹。一开始,慈禧假意让光绪皇帝自己挑选,并递给光绪一个如意,告诉他,把如意交给谁,谁就是未来的皇后。光绪皇帝早知慈禧的安排,可是在最后关头光绪却犹豫起来。当走到珍妃面前时,试图要把如意交到她手里,值此千钧一发,慈禧突然大叫“皇帝!”光绪一惊,还没等他回过神来,太监便走上前去,把光绪带到慈禧侄女面前,光绪只好把如意交到了叶赫那拉氏手中!……尽管这不是光绪皇帝想要的结果,但是这场盛大的结婚典礼还是要如期举行的。《大婚典礼全图册》完整记录了婚礼全过程。翻开《大婚典礼全图册》第一册可以看到,光绪十四年,也就是1888年农历十月初五,叶赫那拉氏静芬乘坐八人抬的孔雀顶大轿出宫回到家中,等待皇帝的正式迎娶。她的父亲八旗副都统桂祥已经率领家人跪在大门外迎接,虽然这段时间叶赫那拉氏静芬住在娘家,但是由宫里派来的太监服侍,只等纳采礼和大征礼的举行,这两个礼就相当于民间的订婚礼和过彩礼。光绪十四年十一月初二,纳采礼即将举行,当天上午,皇帝钦命的正副使先来到太和殿,领光绪皇帝的旨意,并接受代表皇帝行事的金节,然后率领仪仗队前往桂祥的府郏仪仗队来到桂祥家以后,将装有纳采礼的龙亭停在门外,桂祥本人则在厅门外双膝跪地,迎接代表皇帝而来的正副使。内务府官员将礼物取出,摆放在大厅的条案上。仪式结束后,正副使回宫复命。傍晚时分,桂祥家张灯结彩,举办盛大的纳采宴,席上的酒菜都是皇帝赏赐的。从《大婚典礼全图册》第二册《纳采礼筵宴图》中可以看到,桂祥家张灯结彩的喜棚里,摆满了宴桌,朝中官员全部依次而坐,享用纳采宴。酒过三巡,以桂祥为首的众官员面向皇宫的方向跪拜,以表示对皇帝所赐酒席的感谢。纳采礼结束之后,接下来是皇帝大婚的另一个重要步骤,举行大征礼。所谓大征礼就是光绪皇帝正式向桂祥家送大婚的彩礼,这份丰厚的礼物在《大清会典》中有记载,包括200两黄金,一万两白银,一个金茶筒,两个银茶筒,两个银盆,一千匹绸缎,二十匹文马等。光绪十四年十二月初四,就是举行大征礼的日子。在《大婚典礼全图册》第三册《大征礼图》中可以看到,光绪给准皇后的礼物用74座龙亭装载,而给准皇后娘家的礼物,则用58座采亭装载。和举行纳采礼一样,光绪皇帝任命正副使前往桂祥家举行大征礼,浩浩荡荡的仪仗队十分壮观。经过纳采和大征这两个重要的婚前礼之后,光绪皇帝的大婚即将进入成婚礼,这也是整个婚礼最重要的部分。《大婚典礼全图册》中的第四册和第五册《皇后妆奁图》表现的就是桂祥家送嫁妆时的情景。画中送嫁妆的队伍浩浩荡荡,绵连数里,侍卫大臣、内务府大臣率领众多侍卫在沿途领引保卫。走在前面的挑夫已经到了乾清门广场,后面的队伍才刚刚走到东华门。光绪皇帝的大婚仪式于1889年农历正月二十七举行,按照中国民间习俗,新郎要亲自去新娘家迎娶新娘,贵为天子的皇帝自己不去,而是派使臣代为前往,因此皇家的迎亲仪式也叫奉迎礼。光绪《大婚典礼全图册》的第六册《册立奉迎图》表现的就是皇家迎亲时的情景,为了遵守古代的礼仪,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在子夜时分就来到桂祥家。迎亲队伍到了以后,首先要举行的是册封礼,册封礼就是为准皇后授予象征皇后地位的金册和金宝,金宝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金樱这一仪式由皇帝的使节和随行的女官完成,册封后皇后才正式确立身份。叶赫那拉氏静芬被册封为隆裕皇后。隆裕皇后的金宝用500两纯金打造,高10厘米,印面有14厘米见方,上面分别用满汉两种文字铸造出“皇后之宝”四个字,印纽处系黄色绶带,做工十分精美。册封礼结束之后,迎亲的队伍在子夜11点55分出发,前往紫禁城。光绪《大婚典礼全图册》的第七册《皇后凤舆入宫图》表现的就是奉迎皇后入宫的场面。在这部分画作中,还重点描绘了隆裕皇后身穿华丽的大婚礼服,乘坐黄色凤舆的情景。迎亲的队伍经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在3点30分抵达紫禁城的乾清宫门前。到了乾清门,才算到了皇帝的家。隆裕皇后在这里下凤舆,有人接过皇后手中的苹果,递上一个宝瓶,皇后手捧宝瓶进入宫中。中国民间有很多婚庆习俗,跨火盆就是其中之一。皇帝大婚,皇后也要跨火盆、跨马鞍,跨火盆既有跨火驱邪的意思,又有火烧旺运的含义。马鞍下压两个苹果,谐音是平安。跨马鞍就寓意平平安安。皇帝大婚,皇家乐队早已准备就绪,乐器有金编钟、编磬、箫和笛子等,婚礼上演奏的音乐是古代宫廷乐曲“中和韶乐”。皇帝和皇后的洞房设在坤宁宫内,坤宁宫是皇后的寝宫。如今,洞房里依然保持着光绪结婚时的样子。光绪和隆裕进入洞房之后,先要坐在龙凤喜床上,吃子孙饽饽。子孙饽饽就是饺子,饺子由皇后娘家准备,必须煮得半生不熟。吃的时候要有人问“生不生”,里面要回答“生”,这一点和民间是相同的,它代表的含义就是皇家更盼望子孙后代权力的延伸。吃完饺子以后,接下来就要举行合卺礼。合卺礼是中国古代婚礼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卺就是瓢,把一个匏瓜分成两半,做成两个瓢,新郎、新娘各端一个,喝下瓢中的美酒,就是合卺,象征着婚姻美满,白头偕老。(后来人们又设计出连体式酒杯)。合卺宴的结束,标志着大婚典礼中最重要的成婚礼接近尾声。紧接着要举行的是一系列的婚后礼。光绪《大婚典礼全图册》的第八册《礼节图》就描绘了这些婚后礼的场面。1889年农历二月初二,皇帝在紫禁城内举行朝见礼,初四举行庆贺礼,初五、初八分别举行筵宴礼和祈福礼。《礼节图》中的《太和殿庆贺礼图》部分表现的就是农历二月初四举行庆贺礼的情景。太和殿上高悬巨幅“囍”字,皇家乐队分列东西两边,光绪皇帝端坐太和殿内,接受王公百官的朝贺。庆贺礼结束后,还要在天安门城楼上举行隆重的颁诏礼,由礼部官员把帝后大婚的喜讯昭告天下。

光绪大婚时所用的百子帐。

局部放大

光绪大婚时所用的双喜被,长284厘米,宽225厘米。

光绪大婚当晚所用的百子枕,长68厘米,高17厘米。

光绪大婚时,皇后所用的龙凤盖头,长75厘米,宽75厘米。

光绪大婚时所用的拜垫,直径85厘米。

光绪大婚时所用的怀挡(即餐巾),长73厘米,宽73厘米。

帝后合卺宴所用的“五彩吉祥”龙凤碗及筷子。

光绪大婚时的火镰包。

坤宁宫洞房内景,是光绪大婚行合卺礼的地方。

隆裕大婚时所穿的吉服,身长141厘米,两袖通长212厘米,袖口宽24厘米,下摆118厘米。

1889年农历二月十五,光绪皇帝在太和殿设宴,款待皇后娘家的男性成员和王公大臣,而皇后则出面宴请娘家的女性成员。至此,光绪皇帝的大婚典礼落下帷幕!

二,光绪皇帝高光时刻:豪华奢侈世纪大婚典礼!清初皇帝的大婚礼仪尚不成熟,资料也相当缺乏,至晚清时期大婚礼仪已较为完备,其中光绪帝的大婚资料最为齐全。尤其是内务府员外郎庆宽等人所绘的《皇帝大婚图》册,用写实笔法再现了光绪皇帝大婚的外朝礼仪全景,工笔彩绘极为精细,给后人留下了研究清朝皇家礼仪的珍贵资料。由于皇帝的特殊地位,用于普通百姓的婚前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在步骤和实施上发生了些许改变。清代皇帝的婚前礼,因皇后从记名秀女中指立,不再行“问名”与“纳吉”之礼,又改“纳征”为“大征”,以表明规模宏大。而贵为天子的皇帝大婚不能“亲迎”,只派遣使节迎娶,称之为“奉迎”。大婚与民婚重要的区别是在“奉迎”前举行“册立”之礼以明确皇后的身份。因为有钦天监推定良辰吉日,所以也就没有了“请期”这个步骤。因此,清代皇帝大婚全程包括:婚前礼:纳采、大征;婚成礼:册立、奉迎、合卺、祭神;婚后礼:庙见、朝见、庆贺、颁诏、筵宴。婚前礼分为纳采礼和大征礼

《皇后妆奁图》一

《皇后妆奁图》二

《皇后妆奁图》三

《皇后妆奁图》四

《皇后妆奁图》五

《皇后妆奁图》六

《皇后妆奁图》七

《皇后妆奁图》八

《皇后妆奁图》九

《皇后妆奁图》十

《皇后妆奁图》十一

《皇后妆奁图》十二

《皇后妆奁图》十三

《皇后妆奁图》十四纳采礼清代皇帝大婚,皇后的选择通过选秀女的形式,并没有像民间的订婚程序,皇家行纳采礼只是表明尊崇古礼。历代的纳采,男家都要向女家致以薄礼。从汉代开始,馈赠之物渐次增多,并且开始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光绪皇帝大婚的纳采礼物中主要有文马4匹(文马指披挂鞍辔的马匹,不披挂鞍辔的马匹称闲马)、鞍辔10副、甲胄10副、缎100匹、布200匹以及金银茶筒等等,这些礼物由内务府预先备办。清朝统治者热衷骑射与尚武,所以在纳采礼物中把马匹、鞍辔、甲胄列入其中,却没有中原地区婚礼用雁代表妇从夫、顺阴阳的仪物,这应是满汉民族的差异。纳采礼由此揭开了隆重的大婚序幕。民间举行婚礼要选择黄道吉日,皇帝大婚事关国家盛典,更加重视吉期的选择。掌管天文历法的钦天监负责选定大婚各项礼仪举行的黄道吉日以至吉时,他们认为光绪十四年(1888年)十一月初二日午时(11点至下午1点)行纳采礼最吉,于是从那一天起,光绪帝大婚的序曲终于奏响了,整个紫禁城都忙碌起来。首先,钦命使节代表皇帝行礼!午时之前,光绪皇帝钦命的正副使恭恭敬敬来到太和殿前,听宣制官宣布皇帝命其“以礼纳采”的诏令,然后三跪九叩,接受由大学士所授的金节,再率仪仗队伍以及纳采礼物出东华门前往皇后府邸。皇后家精心准备,跪迎来使,皇后之父聆听正使传制。纳采礼后,给皇后娘家的赐物可以留下,而给皇后的礼物却仍要带回宫中。当天傍晚,皇后的娘家张灯结彩,举行盛大的纳采宴会,这并非皇后的父亲设宴款待来使,而是光绪皇帝特命内务府大臣侍卫八旗公侯以下、满汉二品以上的官员宴请皇后的父亲,同时还赏给皇后娘家女眷饽饽桌20张,酒筵桌20席,羊20只,酒20瓶。宴会结束,以皇后之父为首,众官员朝皇宫的方向行三跪九叩之礼,以谢皇帝赐食之恩。

《纳采礼筵宴图》一

《纳采礼筵宴图》二

《纳采礼筵宴图》三

《纳采礼筵宴图》四

《纳采礼筵宴图》五

《纳采礼筵宴图》

《纳采礼筵宴图》六

《纳采礼筵宴图》七

《纳采礼筵宴图》八

《纳采礼筵宴图》九

《纳采礼筵宴图》十

《纳采礼筵宴图》十一

《纳采礼筵宴图》十二

《纳采礼筵宴图》十三

《纳采礼筵宴图》十四大征礼传统婚礼中称为“纳征礼”,也称“纳币”,表明男女双方的婚事已成,男方需给女方家里大量的财物作为经济上的补偿。而作为一国之主的皇帝,大征礼理所当然奢侈豪华丰厚贵重。大征礼物比纳采礼物从数量到种类都多得多,不但有金银茶筒、银盆、绸缎、马匹等实物,而且还有巨额金银钱两。经钦天监卜测,光绪十四年(1888年)十二月初四日行大征礼为吉。为把大征礼物送达皇后邸第,同样要由皇帝钦命正副使节,率领各相关机构人员完成使命,其仪式与纳采礼的命使礼仪相同,只是使节的人选有变更而已。内务府官员把大征礼物分为两类:一类是给皇后的礼物,盛在74座龙亭内陈放于丹陛上,另一类为赐物,盛在58座采亭内陈放于丹陛下。命使结束后,浩浩荡荡的人马在御仗引导下经东华门向皇后娘家进发。到了皇后娘家,正使毕恭毕敬地把金节放在厅堂正中的节案上,大征礼的仪式与纳采礼相同。给皇后的礼物也要随妆奁带回宫中,而赐物则可以留下。

《大征礼图》一

《大征礼图》二

《大征礼图》三

《大征礼图》四

《大征礼图》五

《大征礼图》六

《大征礼图》七

《大征礼图》八

《大征礼图》九

《大征礼图》十

《大征礼图》十一

《大征礼图》十二

《大征礼图》十三婚成礼分为册立、奉迎、合卺、祭神册立礼时:皇帝亲临盛典!册立礼就是授予皇后象征其地位的金册与金宝的仪式。清代金册镌刻以满汉文,金宝亦为满汉篆字,形式与皇帝御宝相同。光绪十五年(1889年)正月二十六日,皇帝先派遣官员告祭于天地、太庙、奉先殿,然后到慈宁宫向慈禧皇太后行礼,告知将要迎娶新娘。与此同时,太和殿前的典礼布置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光绪帝向慈禧太后行过礼后,亲临太和殿阅视金册金宝,命使节持金节奉迎皇后。使节接受金节后,光绪皇帝回到内廷乾清宫等候皇后的到来。光绪帝亲临的盛典陈设自然相当隆重。太和殿:殿内正中南向设节案,金册案西向,金宝案东向,殿前设皇帝的法驾卤簿,东西檐下设中和韶乐。丹墀中道左右陈列仗马。太和门:设丹陛大乐于门内东西檐下,陈列步辇于太和门外,皇后凤舆于太和门阶下,皇后仪驾于太和门阶下直至午门外。午门:陈列五辂于午门外,驯象于五辂之南。一切人员准备就绪,只等光绪皇帝到来。册立皇后正副使率领仪仗队伍出太和门,紧随使节之后的是盛放金册、金宝的龙亭。皇后的凤舆在16人抬护下,列在龙亭之后,一同出午门、大清门,前往皇后府邸。内务府官员早在皇后府邸提前作好了准备,正使先向皇后之父宣读迎娶皇后的制文,然后把金册金宝放在册案宝案上,引礼女官引导新皇后到拜位前,由侍仪女官向皇后宣读册文宝文,皇后接过金册金宝后行三跪三拜礼毕,册立大礼即告完成。等钦天监官报告子时(二十七日凌晨)吉时一到,皇后身着龙凤同合袍,正式坐上凤舆向皇宫进发。光绪帝向慈禧太后行礼!册立礼结束后随即进行奉迎礼。銮仪卫校尉把凤舆抬进内堂正中。皇后入宫的凤舆与常人的喜轿不同,要提前在内部放置御笔“龙”字,光绪帝皇后凤舆中的“龙”字则为慈禧太后所写。皇后身着龙凤同合袍,头梳双髻,戴富贵绒花,福晋们用藏香熏一下凤舆和盖头,以便驱除邪气,然后请皇后手执苹果、金质双喜如意(寓意平安如意),搭上红盖头上轿。正使持节偕副使出,乘马先行。皇后之母率诸妇人送至凤舆前,皇后之父率子弟跪送于大门外。銮仪卫校尉抬起凤舆,提炉侍卫手持凤头提炉引导,太监左右扶舆,内大臣侍卫在后乘骑护从,向皇宫进发。由于是深夜,随行的人多手执宫灯,沿途也悬挂了大量的灯笼。入关之初,清王朝对汉文化的各种理念还处于相当的模糊阶段,大婚当日皇后由哪个门进宫其实与皇后身份并无直接联系。顺治帝第一任皇后可能当时就住在东华门内,因而由协和门入宫。随着满族的汉化程度加深,按照封建礼法,迎娶皇后必须走皇宫正门,才足以表达其与皇帝同尊并重的地位,才符合“中”与“正”的观念。其进宫路线如下:大清门中门—天安门外金水桥(正副使下马持节步行进入)—天安门中门—端门中门—午门中门(钟鼓齐鸣)—太和门中门—中左门—后左门—乾清门中门(正副使至此完成使命,与内大臣侍卫退下)—乾清宫阶下。皇后凤舆到乾清门时,光绪皇帝早已身着龙袍在乾清宫西暖阁等候,接着近支王公为光绪帝在乾清宫正殿结发,然后从后槅扇前往坤宁宫洞房等候。寅时(凌晨3点至5点),皇后的凤舆迎到乾清宫阶下,在恭侍命妇的导迎下皇后走出凤舆。此时恭侍命妇接过皇后手中的苹果与金如意,同时又递给皇后一个宝瓶,宝瓶内装有珍珠、钱币等各种金银财宝。皇后怀抱宝瓶,进入乾清宫内,首先要跨过火盆,然后出乾清宫后槅扇门,改乘孔雀顶轿,由交泰殿前往皇后中宫坤宁宫东暖阁的洞房。在坤宁宫的门槛上还设有一个马鞍,马鞍下压着两个苹果,寓意平平安安,皇后要从上面跨过才能进入洞房。至此,奉迎皇后的礼节结束。

《册立奉迎图》一

《册立奉迎图》二

《册立奉迎图》三

《册立奉迎图》四

《册立奉迎图》五

《册立奉迎图》六

《册立奉迎图》七

《册立奉迎图》八

《册立奉迎图》九

《册立奉迎图》十

《册立奉迎图》十一

《册立奉迎图》十二

《册立奉迎图》十三

《册立奉迎图》十四

《册立奉迎图》十五

《册立奉迎图》十六

《册立奉迎图》十七

《册立奉迎图》十八

《册立奉迎图》十七合卺、祭神(估计属于私密,所以没有画面)合卺礼在现代看来就是喝交杯酒,表示夫妻二人同饮共食,结为一体。“卺”原意为把瓠子分成两个瓢,合卺即新婚夫妇各拿一瓢饮酒。这一程序是婚礼中最为关键的礼仪,是婚礼中的高潮。进入洞房后,天已经快亮了。首先,皇帝皇后要坐在龙凤喜床上,面向正南方天喜方位,行坐帐礼,又称为坐床,其本意缘于让远路迎来的新娘歇息一下,后寓意为祈求多子。接着,皇帝用金镶玉如意揭去皇后的盖头,皇帝居左、皇后居右坐在龙凤喜床上,一起吃半生不熟的“子孙饽饽”(即饺子),以寓意多生子嗣,繁衍万代。然后皇后卸去龙凤同合袍,重新梳妆,改穿朝服(明黄色朝袍、石青色八团龙朝褂,颈戴朝珠、领约),用扁方梳扮旗人已婚女子的两把头发式。一切准备就绪,到了酉时(傍晚5-7点)皇后开始与皇帝面对面坐在坤宁宫龙凤喜床下的合卺桌前,行合卺礼。御茶膳房预备好合卺宴,美味佳肴都放在坤宁宫外屋檐下以黄幕布罩起,随吃随进。同时由结发的侍卫夫妇在洞房外用满语唱《交祝歌》,表达各种吉祥美好的祝愿。当晚,帝后在龙凤喜床上吃长寿面,以求白头偕老,福寿绵长。次日一早,福晋命妇等重新为皇后梳妆,准备祭神。此时皇后要穿上吉服(头戴凤钿,颈戴项圈、朝珠,身着明黄色龙袍、八团龙褂)走出洞房,捧起一捆预先准备好的柴禾,交给结发萨满收存,以备祭祀时使用。皇后捧柴称为捧柴礼,象征妇道三日下厨房之意,又因“柴”与“财”谐音,亦寓意财源滚滚。此时在坤宁宫明殿早已摆好了两张大红双喜圆桌——天地神桌和喜神桌,其上摆神位、如意、苹果、金色香饼和香斗。天地桌向北,喜神桌向正南喜神方位,皇帝皇后依次到桌前上香,行三跪九叩礼,然后回洞房稍事休息,接着再向坤宁宫的西案、北案(常年供奉萨满教各神位)行三跪九叩礼,在灶君前上香行三叩礼。拜神完毕后,皇帝和皇后同在龙凤喜床上吃茶膳房预备的团圆膳,象征合和美满。

《皇后凤舆入宫图》一

《皇后凤舆入宫图》二

《皇后凤舆入宫图》三

《皇后凤舆入宫图》四

《皇后凤舆入宫图》五

《皇后凤舆入宫图》六

《皇后凤舆入宫图》七

《皇后凤舆入宫图》八

《皇后凤舆入宫图》九

《皇后凤舆入宫图》十

《皇后凤舆入宫图》十一

《皇后凤舆入宫图》十二

《皇后凤舆入宫图》十三

《皇后凤舆入宫图》十四

《皇后凤舆入宫图》十五婚后礼分为庙见、朝见、庆贺、颁诏、筵宴庙见洞房各礼行过之后,皇后须与皇帝一起去皇家的宗庙祭祀,称“庙见”,以求得祖先神灵的接纳。皇帝皇后首先要到供奉列祖圣容(即画像)的寿皇殿(今景山公园北麓少年文化宫)祭拜上香,然后回到宫内,依次到供奉先皇、先后的各宫殿中上香行三跪九叩礼。朝见朝见礼是择吉日皇后到慈宁宫向皇太后所行之礼。民间婚礼之后,新妇于第二日拜见公婆(古称拜舅姑),为其点烟斟酒倒茶。而在皇家,只有老皇帝驾崩(乾隆帝除外),新皇帝才能即位,所以大婚皇后从来无“舅”可拜,而只能拜“姑”,即皇太后。光绪皇帝大婚时,由钦天监占卜吉日,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二月初二辰时(7至9点)举行朝见礼。皇后与妃嫔首先向慈禧太后递如意,取其最为吉祥之寓意,然后向皇太后捧觞献馔,以示侍奉唯谨。接着皇后向慈禧太后行三跪三叩礼,皇太后举酒举馔,皇后再行一跪一叩礼,然后即席举酒举馔。内监撤席,皇后再到拜位上行一跪一叩礼。礼毕,皇后回到坤宁宫。

《礼节图》一

《礼节图》二

《礼节图》三

《礼节图》四

《礼节图》五庆贺庆贺礼以宣读贺表为主要内容。皇帝大婚是国家的重大庆典,宫廷中的庆贺礼属于国礼,王公大臣都要叩拜在丹陛之下进献贺表。由钦天监官测出吉时,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二月初四日辰时(7点至9点)行庆贺礼。由于慈禧皇太后垂帘听政,光绪皇帝也只是儿臣,所以光绪帝必须首先率王公大臣到慈宁宫进表庆贺,然后才可以御临太和殿接受王公大臣之进表庆贺,此种情形较为特殊。皇位与皇权相分离的状况迫使光绪帝对慈禧太后所行之礼,超出了家礼的范围,而行以国礼、臣礼。光绪皇帝率群臣至慈宁宫行礼毕,御太和殿,王公百官上表庆贺,皇帝颁诏宣示天下。颁诏皇帝的大婚与臣民百姓最大的不同是在“家”礼外增加“国”礼。皇帝大婚是国家的盛典,必须从国家的高度来安排诸礼仪,其中最重要的体现在于婚成以后要向全国臣民发布诏书,以使天下皆知,这就是颁诏礼。外廷庆贺礼结束后,立即就开始进行颁诏礼。捧诏官将诏书放至天安门城楼的黄案上,然后宣诏官登上城楼,用满汉两种语言宣读诏书,文武百官于金水桥南排立,耆老领催等另站一队,面北行三跪九叩礼。宣读完毕,捧诏官将诏书置于一朵金色祥云内用彩绳悬系,并衔于金凤口中放下城楼。礼部司官跪接诏书,然后送至礼部衙署设香案供奉,刊印颁行天下。筵宴光绪皇帝的宴桌安排在太和殿内正中,皇后的父亲及王公的宴桌分设在皇帝宝座的东西两侧,殿门外西檐下是都察院官员之席,东檐下是理藩院官员之席,丹陛上是二品以上诸世爵暨侍卫等席,丹墀下左右排列三品以下文武百官席,外国来使席设于西面之末。筵宴的席次严格地依照等级制度安排。皇后的父亲率其族属先至慈宁门,向慈禧太后行三跪九叩礼,然后到太和殿丹陛东西面立。光绪皇帝来到太和殿升座,午门钟鼓齐鸣,中和韶乐奏响《会平之章》,銮仪卫鸣鞭三响,皇后的父亲及其亲属行三跪九叩礼,丹陛大乐奏《调平之章》。礼毕,皇后的父亲率其族属顺次进入座席,大宴开始。尚茶官先向光绪皇帝进奶茶,众人向皇帝行一叩头礼,然后皇帝令侍卫向与宴大臣分赐奶茶。茶宴结束后,再吃酒席,由进爵大臣先后为光绪帝、皇后的父亲、宗族以及参与宴会的大臣敬酒。酒足饭饱,丹陛上进行以“武”著称的庆隆舞表演,演员身着兽皮头戴面具,追忆先民于白山黑水创业之艰难。与宴大臣则在大殿内跳起了文舞喜起舞,两两一对依次向皇帝进舞。最后表演蒙古乐曲、高丽筋斗、回子乐、粗缅甸乐等各项技艺。舞乐结束,皇后的父亲率其族属一跪三叩谢恩,礼部堂官向皇帝奏告筵宴礼成,鸣鞭三响,皇帝回到内廷,大婚礼仪的帷幕终于落下。

《皇后出宫至邸第图》一

《皇后出宫至邸第图》二

《皇后出宫至邸第图》三

《皇后出宫至邸第图》四

《皇后出宫至邸第图》五

《皇后出宫至邸第图》六

《皇后出宫至邸第图》七三,英国女王特意“送钟”(终)!光绪皇帝大婚时,世界多国送来了贺礼。其中英国女王送来的贺礼是一对小巧精致的自鸣钟,上有四字“日月同明”(疑似双关语:日、月协同明亮白天黑夜照耀大地……引指复辟'大明朝”——暗示改朝换代……辛亥革命……)!这在当时属于高科技产品。宫女太监们都感觉非常稀罕!

慈禧看了之后顿悟:这日月指的不就是明朝吗?!这“送钟”不就是给大清“送终”吗?!……她勃然大怒直接下令扔出去!最后在众人的劝说下,慈禧才终于没有真的让人将礼物扔出去,毕竟这关乎两国“友谊”,要是让女王知道了,面子不好看!

四,……瑾妃替光绪站完最后一班岗……为大清“送终”!

上下图:瑾妃,他他拉氏,1889年与妹妹珍妃一起被入选宫中。入宫之后,因为瑾妃没有珍妃那般美貌,所以一直受到冷落。

宣统皇帝溥仪即位后,尊其为“兼祧皇考瑾贵妃”,其实她和溥仪的关系很一般。甚至在1921年,溥仪生母还因为受到瑾妃的训斥吞下鸦片烟自尽。宣统帝逊位后,瑾妃一直积极和宫外各势力走动串联以谋求复辟。

1924年10月20日,瑾妃病逝于永和宫中。随后瑾妃被葬入崇陵妃墓园内,成为清西陵内最后一位入葬的皇妃……

心动待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