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营销策略的调整 会让现任车主炸锅多久呢

这两天不管你是在新闻app上还是微博知乎等社区,可能汽车板块出现的最多的就是关于特斯拉的新闻了。

话题除了马斯克今早在推特宣布Model Y在3月14日的北美首发之外,大多是关于特斯拉全系官降导致车主维权的新闻。根据这次的降价幅度来看,“损失”最大的维权车主可能在一夜之间多花了34万,而估计特斯拉在交付之前也没有过多的信息告知,最终导致了这次集体维权。

根据网上一些短视频信息,长沙的特斯拉车主还在线下门店拉起了横幅,控告特斯拉“随意”降价。

当然,其实对于大多数的吃瓜群众而言,厂商对于产品的价格调整乃是合理合法,降价对于汽车销售来说更是常见。但特斯拉从去年夏天开始到这次,全系车型几乎经历了大概20%到40%的降价,这确实比市场的调整幅度要大得多。

所以,作为汽车市场观察者,我们在这次降价背后看到的更多是特斯拉市场战略的一种调整。尤其是马斯克最近还宣布了特斯拉即将在全球关闭一部分体验门店,转为线上定制化销售这则消息,更是体现了降价之后特斯拉在华策略的一系列调整。

1

锅不能全由Model 3来背

特斯拉作为一家典型性的商业公司,做产品出来不是要告诉世界真正的电动车应该是怎样的,而是要赚钱的。所以,降价的主要推动力必然是销售业绩不佳。

而我在大概查阅了特斯拉从去年Q4到今年1月份的一个数据之后,特斯拉在国内的成交量确实还是太低了,从Model 3标准版的推出也可以说明这个问题。那么,如果想在2019的Q1乃至之后的时间里实现大幅增长与盈利,降价促销是必然。

另外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原因即是成本。且不说特斯拉在北美的研发与设计中心在没日没夜的烧钱,就仅仅是为了在中国上海的建厂就已经花费了千辛万苦才融来的资产。而无底洞的投入也是华尔街普遍不太看好特斯拉的原因之一。

也正因此,马斯克已经多次在社交媒体上透漏特斯拉目前包括运营在内的成本过高,而大面积关闭线下实体店,裁掉一部分线下销售也是为了节省成本的动作之一。

当然,这样的做法也不无原因。从当前特斯拉最热门车型Model 3在2018年的数据来看,接近八成用户是在线上预订的,有超过八成在下单之前甚至没有进行试驾。很明显,高成本的运营仅仅服务了20%左右的Model 3用户。

所以在成本进行让出之后对车型来个10%到15%的价格降幅,其实是更利于特斯拉份额的提升以及EV潜在消费者的乐观。

从去年那次较大幅度的降价开始,其实许多人就已经把特斯拉营销情况不佳的原因甩给了无法按时交付,且迟迟未能大幅提升产能的Model 3。

诚然,当时Model 3的订单量确实居高不下,特斯拉在全球的交付率都极低。并且相较于遥遥无期的交付时间,真正在当下有使用需求的也会“无奈”转移到其他品牌,而这些原因都导致了特斯拉的营销情况不如预期。但从特斯拉整体的一个情况来看,这锅不能全给Model 3。

2

调整后的影响在哪

说了这么多,那么在价格方面到底是怎样一个体现呢?为何特斯拉降价导致的车主与厂商之间的矛盾甚至引发了不少“友商”进行讨论呢?

在特斯拉车主进行集体维权之后,小鹏汽车的创始人何小鹏还特意发了一条长微博,大意是指无论是从马斯克的个人影响力还是品牌的竞争力,又或是中国用户的体验,特斯拉都没有把这些品牌效益转化为实际的销售量,并且根本问题是在本土化这方面出了问题。

诚然,何小鹏言中的本土化肯定包括了国产化与政策补贴这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但我们不妨来简单分析一下,降价之后的的“进口”特斯拉能对本土化程度很高的“自主”小鹏汽车、蔚来汽车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目前Model 3经过官降之后最低售价已经来到40万元的当口,而如果完成国产化的相对低成本制造之后,价格下探到30万元级别更是指日可待。并且,在Model Y进一步发布之后很可能也会延续在35万元级别的范围(国产化),毕竟二者有80%左右的零件是可以通用的。

那么,从价位区间来看,小鹏汽车的G3、蔚来的ES6、ES8都会面临最直接的威胁,而从几个品牌之间的综合数据对比来看,不管是Model 3还是即将发布的Model Y,不管是续航里程还是加速能力,甚至在智能驾驶包的成熟度上,特斯拉都有比较明显的优势。高达600KM的续航几乎是目前民用电动车的金字塔尖,也是国内的电动车制造商暂时不能跨越的一个点。

而对于普遍拥有续航焦虑切充电条件尚不完善的国人而言,续航上的优势几乎是碾压性的,加速都在5秒左右的情况下,谁跑的更远,谁就是胜利者。而特斯拉Model 3在尚未国产的情况下官降,必然也会让这些中国高端的EV制造商们感到更多的压力。

3

最后

何小鹏在谈特斯拉价格调整之后,还根据特斯拉关闭线下门店的做法也给与了一些评价,“我认为汽车新零售是AI数据驱动+新线下体验+口碑运营+科技新品牌心智的组合,直接抛弃线下体验模式在中国在当前是无法成功的。”

诚然,对于国内而言汽车还是一个大件,难以在未曾体验的情况下买单付钱。但在汽车消费越来越成熟之后,品牌价值、产品实力终究还是会成为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核心点,只要在年底国产化的Model 3与Model Y价格够低,相信一样能成为真正的走量神器。

▲法律顾问林小明:13608177936▼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