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 山雨欲来
第九回 山雨欲来
标记书签邮件报错阅读记录
韦皇后的女皇梦立刻惹怒了一个人,谁呢?太平公主。她决定跟韦皇后拚了,但怎么拚呢?怎么能既找到合作伙伴,又保证自己的优势地位呢?正在太平公主反覆谋划、一筹莫展的时候,有一个人来找她了。这人是谁呢?相王李旦的儿子李隆基。
※ ※ ※
唐隆元年(七一○年)六月的一天,长安城里的宝昌寺忽然来了一位神秘的客人。这个客人穿得普普通通,但是器宇轩昂,不像一般的香客。进入寺院大门之后,此人既不烧香,也不拜佛,迳直走到一间僧房里。跟一个和尚一阵窃窃私语之后,和尚匆匆忙忙地走了出去。眼看着和尚走出寺门,此人这才折回大殿,跪在佛像面前。这个神秘的客人究竟是何许人也?他跟和尚之间有甚么交往?要想知道这些事情,还得从唐中宗死后的政局讲起。
一、姑侄联手:韦皇后咄咄逼人,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计划政变
唐中宗死后,韦皇后在大臣的蛊惑之下,废弃了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苦心起草的遗诏,扶立小皇帝李重茂,排挤相王李旦,自己临朝称制,做起了女皇梦。为了早一点当上女皇,她效法武则天,紧锣密鼓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整个长安城也是戒备森严,杀气腾腾。这些措施一出台,马上惹怒了一个人。
谁呢?太平公主。本来,太平公主是个适应性很强的人,无论是李家当皇帝还是武家当皇帝,她都能接受,因为一个是她的娘家,一个是她的婆家。只要她自己小心谨慎,无论在哪一朝都能安享荣华富贵。可是如果韦氏当皇帝,她可就十三不靠了,而且以她的身分,肯定无法见容于新政权!怎么办呢?坐以待毙,这可不是太平公主的性格;向韦皇后献媚讨好,苟且偷生,这也不是心高气傲的太平公主能做得出来的事。那剩下的只有一条路,就是跟韦皇后拚了吧,置之死地而后生。
跟韦皇后拚,怎么拚呢?派个武艺高强的刺客搞暗杀?那是现代电影里才会出现的情节。太平公主可不是电影导演,她是一个老谋深算的政治家。从武则天晚年开始,她看得最多的事情就是政变了,政变思维在太平公主的脑子里可以说是根深蒂固。现在形势危急,要想挽救李唐王朝,只有搞一场政变,把韦皇后干掉算了。搞政变是项复杂的工作,光靠太平公主一个人可不行,她还得找帮手。谁能当她的帮手呢?有一个帮手大家立刻就能想到,那就是相王李旦。李旦的处境跟太平公主是一样的,如果韦皇后的野心得逞,倒楣的不仅是太平公主,还会有李旦。李旦实力强,又利益攸关,应该是太平公主最合适的合作伙伴。那么,她是不是会去找李旦商量呢?她没有去找。为甚么呢?首先,现在正是政治敏感时期,相王目标太大,肯定是韦皇后的重点监控对象,如果此时她和相王联系的话,容易暴露目标,引起猜忌。
另外,太平公主她有自己的野心。自从武则天树立了女人也能当皇帝的榜样后,李唐的宫廷贵妇个个胸怀大志,都梦想能在政治舞台上担当主角,太平公主当然也不例外。如果她和李旦一起搞政变,两个人谁主谁次啊?当然是李旦为主,她为辅。因为李旦是男,她是女;李旦是兄,她是妹;李旦是太尉,正经的一品大员,朝廷命官,有公权力,而她只是一个公主。无论凭性别还是凭实力,她都无法和李旦抗衡。如果她跟李旦合作,人家李旦就是老板,她只是打工妹,无论出多大力都改变不了这个局面。既然政变之中李旦处于主导地位,那么政变成功之后李旦当了皇帝,她也就是一个功臣而已。这和唐中宗时期有甚么区别呢?当年她辅佐中宗李显策划神龙政变,政变成功后,她这个功臣不是处处受猜忌、遭打压吗?现在再跟李旦合作,一旦政变成功,李旦当皇帝,她的处境比现在好不了多少!辛辛苦苦给别人做嫁衣裳有甚么意思呢?太平公主也是个有理想的人,她可不只想当一个参与者,这次她要当主导者。可是,只要跟李旦合作,她就成不了主导者。怎么办呢?怎么能既找到合作伙伴,又保证自己的优势地位呢?正在太平公主反覆谋划、一筹莫展的时候,有一个人来找她了。
这人是谁呢?相王李旦的儿子李隆基。李隆基是相王的侧妃窦氏所生,是庶出,在家排行老三,人称“三郎”。他可从小就是个牛人。天授三年(六九二年),李隆基刚刚七岁,有一天带着自己的卫队去朝堂拜见武则天。当时在殿上值班的将军是武则天的堂侄武懿宗。此人生得矮小猥琐、獐头鼠目也就罢了,偏偏又胆小如鼠。武则天派他率军和契丹人作战,他倒是雄赳赳、气昂昂地去了,一路上还在演习操练,耀武扬威。可是,刚到前线,连敌人的影子还没看见一个,只听探马通报一声:“契丹人来了!”武懿宗就吓得屁滚尿流,拨转马头向南落荒而逃。当时的诗人看他这副窝囊相,气不打一处来,就写了一首打油诗讽刺他,说他“突然逢着贼,骑猪向南窜”。“猪”又名为“豕”,“豕”、“屎”同音,这是在讽刺武大将军看见敌人就吓得大小便失禁。就这么个极品人物,没甚么别的本事,论心理阴暗程度倒是超一流的。仗着自己是武则天的侄子,很是瞧不起李家人,老是想找机会找茬【注:找茬:大陆用语,意指“找碴”。】。但是他懦弱啊,对李家的成年人还真不敢怎么样,现在一看才七岁的李隆基带着随从过来了,他觉得自己可算找到机会了,就欺负欺负这小孩,抖抖威风!于是武懿宗就对李隆基的队伍瞎指挥:“有你们这么排队的吗?到那边去!”摆出一副没事找抽【注:没事找抽:大陆用语,意指“没事找事做、没事讨打”。】的傲慢样子。没想到年纪小小的李隆基不吃这套,他转过身来,威严地看着武懿宗说:“这是我家的朝堂,跟你有甚么关系?我的卫兵轮得着你来教训吗?”顿时就把武懿宗呛得脸红脖子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武则天一看自己的小孙子如此了得,不由得哈哈大笑,一点儿也没替武懿宗撑腰。这件事一下子就让李隆基名声大噪。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李隆基从小性格刚强,长大之后当然就更加英武了,而且还是一名运动健将。咱们前面讲过,他非常擅长打毬,唐中宗的时候曾作为王牌球员,以四敌十大胜吐蕃队,当时在长安城里引起了相当的轰动,人气绝不亚于现在的小巨人姚明。
不过,李隆基可不仅仅是个光会打毬的小伙子。他虽然年轻,但毕竟从小就在政治漩涡中摸爬滚打,早就深知其中三昧。当年武则天在位的时候,他的妈妈窦夫人离奇惨死,尸骨无存,他自己也和爸爸相王李旦一起被软禁了好多年,整天担惊受怕,真是想想都不寒而栗。现在眼看着韦皇后又咄咄逼人,临朝称制,他坐不住了,难道李唐宗室又要倒楣了?怎么才能拯救李唐王朝呢?左思右想,李隆基也觉得,只有政变一条路可以走了。搞一场政变,既可以挽救李唐王朝,对自己也不无好处。可是政变这条路怎么个走法呢?李隆基思前想后,偷偷溜出家门,直接跑到姑姑太平公主这儿来商量了。
一看见李隆基,太平公主就动脑筋了。政变这么大的事儿,李隆基不去和自己的爸爸商量,倒来找自己,肯定是另有所图啊。他到底有甚么想法呀?这李隆基是庶出的老三,在讲究嫡出庶出、长幼排行的古代,他在相王的儿子中并不占优势,无论自身条件有多优秀,都轮不到他接相王的班,更不用说当皇帝之类的好事了。可现在他看出时局有变动的可能,想要瞒着爸爸,自己建立奇功,混一个皇帝当!想到这里,太平公主的眼睛一亮,思忖着:这不正是我要找的人吗?就跟这个年纪轻轻、没有甚么名分的三郎合作谋划一场政变吧!这样一来,我是姑姑,他是侄子,我是政坛老手,他是初出茅庐,无论是身分还是威望上,我都可以占主导地位啊。另外,他既然是相王的儿子,拉上他还可以利用相王李旦的隐性实力,这不是两全其美吗?一旦政变成功,拥立根本不知情的相王李旦当皇帝,再让这个没有甚么名分的三郎当太子,就如同平白送给相王父子一个大礼包,他们岂能不感恩戴德,让自己随心所欲呢?太平公主姑侄虽然各怀心事,但是两个人需要相互借力,所以一拍即合,马上达成一致,姑侄联手搞政变!
二、运筹帷幄:太平公主幕后策划,李隆基负责联络军队
那么这姑侄俩怎么联手呢?太平公主说:咱们两个各自发挥优势,我主管幕后策划,你主管联络军队。为甚么这样分工呀?这个不难理解,太平公主参加过神龙政变,经验丰富,而且早在武则天时代就以谋略和谨慎见长;另外,她地位尊贵,身分敏感,不能轻易出头露面,所以非常适合做幕后策划工作。而李隆基是贵族公子哥,平时就爱玩儿,就算是呼朋唤友也不会引人注目,适合做具体的动员组织工作。
一听姑姑的这个分工,李隆基马上拍胸脯保证说:“没问题,组织军队的事情包在我身上,我早就跟禁军有联系了。”咱们说过,当时的北衙禁军统称羽林军,下面又分为飞骑和万骑两个子系统。李隆基到底跟哪支军队关系好呢?他跟万骑的交情好,和万骑的两个中级军官葛福顺与陈玄礼都是铁哥儿们。
可能有人会有疑问,李隆基当时只是一个小王爷,怎么会和军人关系这么好呢?这还得从景龙三年(七○九年)中宗李显搞的南郊祭天大典说起。李隆基在中宗一朝官拜潞州别驾,从潞州回到长安是为了参加这场祭天大典。就在这次大典上,韦皇后担任亚献,还让宰相的女儿担任斋娘,显得风头很劲。这让李隆基倒吸了一口冷气──难道皇后篡权的历史又要重演了?从这以后,李隆基就暗暗多了个心眼,开始加强跟军队的交往了。可是,长安城里的军事系统有好几个,他为甚么唯独选择了万骑呢?
说起来,万骑在唐朝军队中的地位非同一般。它本来是唐太宗组织的一支贴身骑射部队,最初只有百十来人,号称百骑。这些人都是从官奴隶和少数民族中精挑细选出来的,打扮得与众不同,平时穿着虎皮纹衣服,跨在豹纹装饰的马鞍上,整天跟在皇帝身边,专门负责在皇帝出门打猎的时候随行左右,捕杀猎物。后来随着皇权逐步加强,这支队伍的规模也日渐扩大,达到了一千人左右,当年太子李重俊政变,用的就是这支队伍。后来,中宗站在玄武门楼上喊话,这支队伍阵前倒戈,中宗这才渡过危局。为了表彰他们的功劳,中宗又把队伍的规模扩大到一万人左右,所以号称万骑。尽管规模由小变大,但这支军队和皇帝的亲密关系并没有改变,所以虽然当时长安城里同时存在着几支军事力量,但只有万骑才是真正的贴身护卫,也是皇帝身边的最后一道防线,地位最为重要。因此如果控制了万骑,在很大程度上就等于控制了皇帝。正是出于这个缘故,李隆基老早就盯上这支军队了。那么李隆基怎样和万骑搭上关系的呢?他们之间的交往是通过一个内线进行的。
这个内线姓王名毛仲,是李隆基的私人奴仆,也是贴身侍卫。王毛仲为甚么能够成为内线呢?因为他和万骑有著相同的出身。王毛仲本来是高丽人,祖上在唐高宗时期当了战俘,成为唐朝的官奴隶,所以王毛仲也是官奴隶出身。后来因为为人机灵,又会武功,被李隆基看中,挑出来成了他的私人侍卫。万骑本来也是从官奴隶之中挑选出来的,所以当时很多的万骑将领,其实都是王毛仲小时候的伙伴。这时,李隆基想要跟万骑联络,就先派王毛仲前去叙旧。王毛仲虽然是个奴才,但也是个聪明人,很快就领会了李隆基的心思,马上跟一批万骑的中层将领打得火热。王毛仲对这些将领既友善,又恭敬,既透着过去的老交情,但是也时时刻刻不忘彼此现在的身分差别。很快,这些军官都非常喜欢他,渐渐都觉得离不开他了。王毛仲便抓住时机,再把他们引荐给自己的主人李隆基。李隆基也是个会玩儿的人,斗鸡、走狗、打毬,样样都来得,因此和这些小军官颇有共同语言。再加上李隆基为人慷慨豪爽,万骑的军官们都觉得这个王爷没架子,所以特别拥护他。有了与万骑的这层亲密关系,李隆基对于组织与动员军事力量,非常有信心。“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就在太平公主姑侄暗暗为政变做准备的时候,有两个人主动向他们靠近了。哪两个人呢?第一个叫刘幽求。刘幽求在武则天年间制举出身,当了县尉。这个人很聪明,但是心高气傲,因为本州刺史对他言语之间不大客气,他不为五斗米折腰,一气之下就不干了,辞官归隐。就这样,蹉跎了很多年,虽然后来再度出山,可依然当着小小的县尉。当初张柬之等五个大臣搞神龙政变,刘幽求曾经游说他们彻底剿灭武三思的势力,结果五个大臣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后来很快就被武三思陷害致死。而刘幽求想要通过这几个功臣建立奇功的愿望也没有实现。一直到唐中宗去世时,他也早过了五十岁这一所谓的知天命之年,但是天命在哪里,还是模糊一片。反正刘幽求的现实身分就是个小县尉,大材小用,这让他非常郁闷。
另一个叫钟绍京。小吏出身,擅长书法,武则天时期有名的匾额都是他题的,也算是一个挺有本事的人。在唐朝时,官和吏之间等级森严,钟绍京既然出身小吏,也就很难获得高升。他虽然有些才气,但到中宗一朝,自己的职位只是苑总监,主管长安城北面的皇家禁苑,虽说是个五品官,可是管物不管人,实际上没多大权力。把两个人的背景一交代,大家就明白了,刘幽求和钟绍京这两人其实都是野心家,都觉得自己很聪明,但就是不得志,怀才不遇。于是整天盼望政局出现变动,他们好大展拳脚,出人头地。
野心家一般喜欢投靠当权派还是在野派呢?他们喜欢站在在野派一边。道理很简单,因为谁都知道,当权派身边往往是谋臣如云,猛将如雨,没有这些野心家的余地。而在野派则不同,为了获取支持,往往更容易礼贤下士,更愿意不拘一格延揽人才。如今中宗一死,韦皇后自然是当权派,而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虽然暂时屈居在野派,但是潜在能量很大,以后很有可能会大有作为。分析了未来政治走向之后,这两个野心家决定要冒一把险,加盟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阵营。
这两人的加盟对于太平公主他们谋划政变起到甚么作用呢?刘幽求和钟绍京都是文人,他们的加入,自然可以充实智囊团。另外,钟绍京入伙还有一个好处,他是苑总监,长安城的禁苑就在皇宫的北面。从禁苑的最南端出来就是宫城的北门玄武门,而进入玄武门,就到了皇帝的后宫了。这玄武门可是唐朝历次政变的必争之地,因此钟绍京一入伙,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这一阵营就占尽了地理优势。到此为止,整个政变的组织准备和军队动员都已经基本就绪,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差一根具体的导火线了。
三、引爆政变:唐隆元年六月二十日夜,唐隆政变启动
那么政变最后的导火线是怎么被引燃的呢?当时刚好有两件事凑到一块了。一件事是当时韦皇后集团内有一个高官反水了,另一件事是有几个万骑士兵挨了打。先看第一件事。当时,韦皇后集团中有一个人叫崔日用,此人出身名门望族博陵崔氏,本来是宰相宗楚客的老朋友,两人无话不谈。有一天,宗楚客跟崔日用说:“韦皇后现在万事俱备,只等扫清相王和太平公主两个障碍,马上就可改朝换代,到时咱们都会大有作为。”崔日用是个聪明人,虽然喜欢巴结权贵,但是看人的眼光还是挺准的。他其实冷眼观察韦皇后和太平公主两方势力已经很久了,也知道太平公主他们正在酝酿政变。现在听宗楚客这么一吹牛,他忽然觉得自己站错队了,就凭宗楚客这样的人也能当佐命功臣?崔日用无论如何也不相信。冥思苦想了一整夜之后,他决定反水,形势严峻,不能再跟着韦皇后他们一条道走到黑了,投奔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这方更有前途。
可是反水就得立功呀,否则如何能取信于人?怎么才能立功呢?这一天,退朝之后,崔日用换上一身便装,直奔宝昌寺。在这个寺庙里,有一个可靠的和尚,也热中政治投机,平时经常帮他办一些机密的事情。这就发生了在本章开头讲的那一幕。崔日用告诉这个和尚:“你赶紧去找李隆基,告诉他,韦皇后很快就要对李唐宗室动手了,让他们早做打算,我可以在内部帮忙。”和尚这一报信,李隆基他们这边也就加紧行动,准备政变了。
正好在这时,又发生了第二件事,就是所谓万骑士兵挨打的事件。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前面说过,中宗刚死,韦皇后就空降了两个人来控制左右万骑。这两个人一个是韦皇后的堂侄韦播,另一个是韦皇后的外甥高嵩。这两个小伙子在政治上倒是靠得住,但他们都是少年纨裤子弟,从来没在军队待过,不知道怎么和军人打交道。另外,因为是空降兵,在军队里没根基,所以唯恐军人们不服气。怎么才能让人服气呢?这两个人觉得,自己得显得厉害一点。于是,他们无事生非,故意找茬,有事没事就找几个万骑士兵打一顿,想靠打人立威。几天下来,万骑里不少人都挨过他们的鞭子。这一下可炸开锅了。这万骑好歹也是皇帝的贴身侍卫部队,本来就比较心高气傲,根本没看上这两个空降的将军。现在这两个毛头小伙子居然敢打他们,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他们就找自己的队长葛福顺和陈玄礼诉起苦来。葛福顺和陈玄礼看着自己的弟兄无故挨打,也很闹心,索性去找他们平时就很信任的王爷李隆基,想听听他的主意。
李隆基一听葛福顺他们的说法,心里不禁一动:何不趁此机会激他们一下呢?于是便试探着说:“韦家子弟这么欺负你们,你们真想这么忍下去吗?他们有甚么了不起的?虽说名义上是将军,其实还不就是几个光杆司令【注:光杆司令:没有任何手下(兵力),只有自己一个人。】!只要你们二位发话,还怕弟兄们不听你们的吗?”葛福顺和陈玄礼这两人也是明白人,一听李隆基话里有话,马上就说:“只要王爷您肯出头,我们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军队将领这么一表态,李隆基负责组织与动员军队的工作就算完成了。
李隆基这边的军事动员一结束,太平公主那边的政变方略也出炉了。按照太平公主的想法,政变应该分五步走。
第一步,李隆基提前进入禁苑,先在钟绍京家埋伏起来。这是为了就近安排政变事宜,以免临时慌乱,错失良机。
第二步,由葛福顺率领手下将士杀死韦皇后派去的统帅,夺取禁军指挥权。这一步可以确保军队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至于内部分化,腹背受敌。
第三步,在禁军夺权后,李隆基亲自到玄武门坐镇指挥,葛福顺和陈玄礼分别率领左右万骑突入宫城,在凌烟阁前会合。之所以兵分两路,是为了防止万一哪个环节出现问题,不至于全军覆没。而李隆基坐镇玄武门,从好的角度考虑,是为了接应;从最坏的角度考虑,是还可以逃跑。
第四步,在接到葛福顺等人会合成功的信号后,李隆基再率军突入宫城,指挥捕杀韦皇后、安乐公主等人,彻底肃清宫内的政敌。这一步考虑得也非常细致,李隆基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再正式走上前线,这既可以有效地组织军队歼灭敌人,又在最大限度内减少了风险。
第五步,崔日用率军肃清宫外的韦氏势力,防止韦氏势力从外面反扑。
政变的整个过程安排得环环相扣,非常稳健,很能体现太平公主的谋划水准。
唐隆元年六月二十日入夜,政变正式启动。可是,谁也没想到,计划刚刚进行到第一个环节,就出问题了,而且还是两个问题同时出现。先是王毛仲逃跑了,紧接着,苑总监钟绍京也害怕了,临时打起了退堂鼓。我们说过,王毛仲是李隆基的贴身护卫,也是李隆基和万骑将士之间联络的仲介,原本是李隆基的得力干将。可是,就在发动政变的这一天,王毛仲忽然玩失踪,人间蒸发了,哪儿都找不到。很明显,这一举动表明他对政变并不看好。还没出师,身边的亲信就已经临阵脱逃,不禁让李隆基非常丧气。没想到,更让他郁闷的事情还在后头呢。
这一天黄昏时分,李隆基按照计划,换了一身普通工匠衣服,和刘幽求一起来到禁苑之内,打算在钟绍京家和葛福顺、陈玄礼两个将军会合。到了钟绍京家门前,李隆基举手敲门。就在这个当口,钟绍京突然害怕了。自己好歹也是五品官,衣食无忧,还能靠书法特长赚点儿润笔费。可一旦参加政变,成功了固然好,万一失败了,岂不是现有的一切都要失去了吗?这么一想,他就临时变卦了,任凭李隆基在外面怎样敲门,他装聋作哑地就是不开门。这可是李隆基万万没有想到的事情,急得他在外面直跺脚。这该怎么办才好?
就在这危急关头,屋子里面,一位巾帼英雄说话了。此人是谁呢?钟绍京的妻子。她开始给钟绍京做思想工作。她说:“你辅佐皇室,这是为国家出力,神仙会保祐你的!再说了,你已经和他们同谋,就算现在反悔,日后调查起来也难逃一死,还不如冒险拚一把呢。”这一番话把钟绍京给点醒了。是呀,我临阵退缩,岂不是两头不讨好吗?于是,赶紧打开房门,把李隆基恭恭敬敬地请了进来。大敌当前,李隆基也表现得相当大度,一点都没有抱怨他,还紧紧拉着他的手坐下来。一场足以令整个政变胎死腹中的危机这才算最终化解。这件事说明甚么问题呢?其实,通过这件事,正好可以看出唐朝妇女的风度、胆略和家庭地位。如果没有千千万万个钟绍京妻子这样的女人在平时的生活中当家做主,巾帼不让须眉,怎么能够涌现出太平公主、韦皇后、上官婉儿等一批政治女强人呢?
李隆基在钟绍京家等到二鼓,也就是晚上九、十点钟,出门一看,正好天降流星雨。眼看着硕大的流星闪著白光纷纷从夜空划过,站在一旁的刘幽求觉得这是个吉兆,赶紧说:“天降流星,这是天意,我们赶紧动手吧。”
李隆基这边一点头,葛福顺那边马上就开始行动了。他率领一队万骑将士,没费任何周折,就大摇大摆地进了北衙禁军的营房。韦皇后不是派了四个人控制禁军吗?两个韦家子弟,一个外甥,还有一个女婿武延秀。当时,只有武延秀和安乐公主一起住在宫里,其他三个都住在营房,已经睡着了。葛福顺和他的一帮士兵进去之后,手起刀落,顷刻之间,几个人的脑袋就被请了下来。葛福顺拎着几颗血淋淋的人头在营房里大叫:“韦皇后毒死先帝,想要篡权。今夜我们要杀死韦氏,奉相王当皇帝!只要是韦家的人,比马鞭子高的,一个都不留!谁要是怀有二心,帮助逆贼,日后定株连三族!”万骑士兵早已经恨透了韦家的这几个将军,当即纷纷表态,坚决追随葛将军!北衙禁军的另一支队伍飞骑,一看韦氏将军的脑袋都已经在葛福顺手里了,也赶紧表示服从。安抚完士兵之后,葛福顺把那几颗人头拿给李隆基,李隆基举着火把凑近一看,没错,就是这几个人!把这几个人都干掉了,等于军队都掌控在我们手里了。既然已经杀人,那就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了。
※ ※ ※
如今,无论胜败,只能是拚命向前。那么,唐隆政变到底能否成功呢?野心勃勃的韦皇后又会面临怎样的结局?
请看下回:唐隆政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