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保存在甲骨文字形中的结绳符号,弄清甲骨字形的真正含义
前面关于契约符号之于中国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在历史中的形态演变说了很多,下面就直观地认识一下隐藏在汉字字形中的契约密码,这个汉字字形主要是指甲骨文和金文。
甲骨文和金文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契约符号是结绳符号,而在结绳符号中,最重要的又是右绳的符号。右绳的符号为什么重要,因为在结绳这种契约机制中,右绳代表债权或类债权,相当于借据或债券。债权或类债权,就是向债务方或类债务方索取财产的权力,具备经济价值。既然具备经济价值,右绳甚至可以转让,而具备流动性,即具备货币属性。事实上,结绳是中国文明的,也是整个人类文明的,最原始的契约形态,最始源的货币形态,可以称之为绳币。
在社会意义上,右绳也代表左绳持有者的信用、诚信,而诚信则是道义的基础,社会秩序的基础。在诚信这一点上,契约与易经,以及与以易经为核心的五经系统是相同的。五经系统核心也在诚信,尤其是诚。《周易》最核心的概念是“贞”和“孚”,贞是守正,而正则是人的心性的自然本然状态。“孚”就是诚。《中庸》直接说,“率性之谓道”,“诚者天之道也”。
尽管经春秋战国至西汉,在五经系统逐渐成型之后,契约符号也随之逐渐消失,社会制度的契约特征变得不明显,但是,作为契约核心的诚信却被五经系统所继承,被一代代传承下来。因此,契约之文的消失,并不意味着契约之实、契约之精神的消失。
因此,右绳实际上有三重含义,三重价值。第一重价值是直接的经济价值;第二重价值是个人道德价值,是诚信;第三重价值是社会价值,是社会秩序和制度的基石,代表着道义、律条。下面结合相关字形具体说明。
对于甲骨文“女”,当前的甲骨文学者依据自许慎以来的观念,想当然地把其当做象形文字,认为字源是对一个屈膝跪拜的女人的象形,本义就是女人。女字的主体结构是一条曲线,其弯曲的形状也的确象屈膝跪拜的简笔画,但是,这种相似只是偶然巧合,因为这一曲线结构也在其他很多甲骨字形中出现,甚至还有一反一正这样的两条曲线所组成的对称结构,而这些字的义项却与屈膝跪拜毫无关系,与女人更无关系,譬如令、命、印、卩、卵、节、要、数、村、邑、乡、卿等。这些字例的现代字形绝大部分已经与甲骨文和金文大为不同,看不出里边的曲线形女字结构了。
在甲骨字形中,卩和女的主体结构相同,都是很象向左跪拜的曲线结构。事实上这一结构称之为卩字符更合适,因为正是在卩字中,保留了这一结构的本义,而女人之义项则是派生的。尽管没有直接点透,许慎依然在《说文解字》中对卩字的真实字源记录了重要信息,同时,清朝的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以及徐灏在《说文解字注笺》中,又进行了重要补充。
许慎《说文解字》:“卩,瑞信也……象相合之形”。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瑞者,以玉为信也。《周礼典瑞》注曰:'瑞,节信也’;'节犹信也’。五玉皆王使之瑞卩”。对许慎说的“象相合之形”,徐灏在《说文解字注笺》中说:“盖以卩为符之半体。楚金云:象半分之形。析之为半分,对全体而言则曰相合。”
前面已经指出,所谓的瑞信、瑞玉之类,实质上是玉质书契,是新形态的书契,也是新形态的契约,而且这一新形态的契约主要应用于政治领域,是尧舜至春秋这个期间中国政策政令的发布工具。许慎说卩是瑞信,从基本功能上说这是没有问题的,因为瑞信也是契约,但是把卩字直接等同于瑞信,把瑞信当成卩字的字源,就有问题了。瑞信是玉质书契,主要是玉璋、玉圭之类,从字形上,看不出卩字与玉瑞有关联。尽管左右契或两块玉瑞相合是书契机制和玉瑞的重要机制,但是,把许慎直接把卩字说成“象相合之形”,显然是牵强附会。
事实上,卩更可能是源于结绳,而且是结绳之右绳,而非瑞信。前面已经指出,瑞信是新形态的书契,而书契又是在结绳的基础上所产生。契约符号首先在结绳中产生,此后又在书契中产生。卩字就是在结绳中所产生的结绳符号。进一步说明这一点的是《说文解字》中所收录的另一个字,这个字在现代汉语中也被废置,就是。右边是卩,而左边则是反转的卩,这样就是一个左右对称结构,其甲骨字形很象两个人相互跪拜。这个字与卿同音,实质上,其字形就是卿字去掉中间部分。
许慎对(音卿)字的解释是:“事之制也”。徐灏的进一步补充是:“许以卩为符节之合形。凡官守以符节为信,故曰事之制也”。
值得指出的是,符节实际上是继玉瑞之后,书契的又一个新形态。这一形态兴盛于春秋战国及至西汉。与瑞信是以玉这种贵重材质为载体不同,符节的材质一般是木头或竹子,比较廉价,也是对原始书契时代的回归。符节在东汉以后逐渐边缘化,及至消失,原因在于,随着纸的发明,符节的功能逐渐被纸质版的文本式合约所替代。节的本字是卩,指代所有形态的契约,随着符节的出现,卩字也逐渐被节字所代替。
(音卿)字所描绘的是一对结绳在比对时的摆放形态,而非后来的玉瑞和符节。结绳是契约,是内涵加密机制的,其密码包括一对结绳的绳结的大小,绳结之间的距离等。一对结绳的两根绳是完全一样的,当信用兑现时,代表债务或类债务的左绳的持有者,会对前来求偿和索取的债权人所持的右绳,与其左绳进行比对,查看是否相同。为了更和的比对和检测,形成了一套固定的程序和规范。这一程序和规范,就是许慎所说的“事之制也”,包括在比对时绳子的摆放形状,以及代表债权的绳子在右,代表债务的绳子在左。
因此,许慎说(音卿)是“事之制”实际是指这个字本身,是指其始源结绳的机制本身,而非以符节为工具的政治制度,徐灏的解释是牵强附会。
说卩字是结绳,而且是右绳,直接体现“要”这个字的金文字形中。
要的金文字形上面是一双手,下面是卩字结构,这一字形所表达的本义是拿着右绳,即借据,去求偿、索要,因此,要的本义就是要账之要。同要账之要,是按事前的约定而进行的,即便黄世仁向杨白劳要账,也是有借据的,也是一种约定。因此,要还可以指代动词的约,要约之要。用作名词,直接指代合约之约,自字形中的卩本身就是右绳,就是约。
《论语》中有一句话是:“久要不忘平生之言”,孔安国注:“久要,旧约也。平生,犹少时”。要准确理解这句话一定要先明白一个事实,对于结绳、书契,乃至玉瑞、符节,作为契约的早期形态,其承载的信息包括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契约本身,由契约符号所直接记录;另一个部分则是通过附加在契约形态之上的语言,更详细的契约条款就是通过语言而实现的。前面已经指出,“言”这个字的甲骨字形是上辛下口,辛是新刻画制作的书契。口则是与新制作的书契所对应的语言。因此,从字源上看,言并非指一般意义上的语言,而是特指契约语言:附加在契约之上,记录契约的条款。因此,“久要不忘平生之言”的意思就是,对于早年所签订的旧约,就不要忘记其中的语言,不要忘记其条款”,“平生之言”实际上是“久要”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能直接说明卩字符就是结绳的,是《说文解字》中所保留的要字字形。在这个字形中,要字中的卩字符被糸字符所取代,这意味着卩与糸相通。在甲骨、金文字形中,糸字的主体是上下两个或三个圆圈,这一结构在很多字例中出现,譬如系、辞、乱、繁、联、滋、丝等。仔细研究可知,糸字直接来自结绳符号,指代结绳,其中的圆圈指代绳结。糸是单独的一条结绳,而系字则是由很多结绳组成的一个结绳系统,去记录和表达一个信息量很大的主题。因此,在“系”中,不仅在物理上众多单独的结绳需要被“系”在一起,而且每条绳结之间都存在联“系”,因此,这些众多密切联“系”的糸,就组成一个复杂的信息“系”统。
在(音卿)字中,所描述是一对结绳在比对时的宏观摆放形态,其中卩是右绳的摆放形态。糸则是一根单独结绳的微观结构,包括对结绳中绳结的刻画。因此,(音卿)和糸,包括系都是对结绳的描述,只是侧重不同,(音卿)字描述的是一对正在比对时的结绳,糸字是一条孤立的结绳,而系所描述的是由多条结绳所组成的结绳系统。卩则是(音卿)的右半部分,即右绳,而右绳本身也的确是一条单独的结绳——糸,即卩与糸的确相通。
为何卩字与女字相通?原因在于作为代表债权的右绳,具备孳生子息的功能,而女人也具备生孩子的功能。也就是说,女字是借用右绳生息的生的功能,去表达女人生子的生的功能。女字甲骨文包括两个结构,主体结构是正处于比对状态的右绳,以及上面的一个袋状圆环。这个袋状圆环正是指代右绳潜在的生息的功能。而母的甲骨文就是在女字袋状圆环中加两点,代表已经生子了。
也就是说,母亲之母,从字源上和女一样,也是来自结绳之右绳,来自契约。不仅如此,孩子之子也同样来自右绳。子的甲骨字形与巳同源,或者直接与巳相同,或者在巳上加一横。而巳与已、以、厶(私)在字形上也密切相关。总之,子、巳、已、以、厶这五个字在字源上是相同的。这一共同的字源是什么?答案依然是结绳之右绳。
可以直接证明巳就是右绳的一个字例是巽字,在《说文解字》所保留的古字形中,巽字上面的两个巳被两个卩替代,将巳同于卩。从字形上看,甲骨文巳很象正在一头卷起而收起的绳子,指代一条已经完成比对,其功能已经实现的右绳,左契持有人已经还本付息。因此,巳字有三个重要义项,一个是生的功能,一个所生的子息,一个是已经之已。有时为了区分巳与巳的所生之物,就在巳的下面加一横,就成为子。因此,子的本义是利息、子息,孩子之子是从利息中派生的。
从字形上看,厶字和以字相同,后来为在两者间区分,加一个人字为以。厶字的字形为巳的颠倒,也是本于右绳。含义是很清楚的,就是指右绳所加收利息的行为。公字为厶字上加一个八,八的意思是均分,意思是指在为右绳制定利息的多少时,要充分考虑左绳持有者的实际情况,尊重其意见,最终符合两者实际情况,对两者都有好处,而且为两者所满意。因此,公的意思并非否定厶,而只是强调公平的厶。
此外,父子的甲骨字形与尹同,是源于书契,也是契约,这里不再展开讨论。父母、子女、公私都是源于结绳和书契符号,源于契约,这对理解中国文化意义重大,意味着契约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深层的基石地位,比血缘上家庭还要基石,因为血缘上的家庭关系还需要借助契约的观念和符号来表达,而只是契约的衍生品。公私则是道义和社会秩序的基石,这一基石却又建立在契约的基石之上。从这个意义上说,契约是中国文明基石中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