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潘金莲多点耐心,是不是就能把武松勾搭到手?

看到大家在网上讨论,说什么如果潘金莲多点耐心,就能把武松勾搭到手。这种说法,我是极其不赞同的。也说明了这些人压根就没有看懂武大和武松这一章节。

新版水浒里,武松打死猛虎为民除害后被抬着游行,见到武大时,立马跪拜,这是对待父辈的礼节。县老爷受贿后,为了支开武松,派他出差,武大送兄弟离开时,偷偷抹眼泪,武松也是三步一回头。

这是多么深厚的感情,搞不明白为什么会有人提出这样无脑的问题?武松是人,不是猪狗。三观极正,无论重来多少次武松肯定不会越界,很简单,他就是那样的人,改不了的。

武大郎对于武松来说不是一般人泛泛而谈的“长兄如父”,而几乎就等于“父”,还是性格温良慈善几乎等于慈母的父。武松对于武大郎的感情,只要想象一下他的幼年到少年时代是怎么度过的就行了。

长兄如父,长嫂如母。这本是数千年传承而来不言自明的伦理。只是如今这个全世界大变更的大时代,传统伦理多少有些左支右绌的狼狈模样。每个人都是有底线的,哥哥就是武松的底线。嘴里叫着哥哥,其实就是爹。

可以说武大是武二郎唯一的软肋,在得知武在死讯的那一刻,武松就已经死了。从那时起,活着的是天伤星。

可以看看山东版的水浒,好像是82年的,里面有一段武松回忆哥哥的前篇,挺感人的。武大郎也是有情有义,知道潘金莲出轨,也答应要写休书,还想多赚钱为武松娶媳妇,忠厚老实人形象。武大确实令人感动,但是武松也一样可敬。忘恩负义的东西还是挺多的,有些人精虫上脑可顾不得这些。

在金圣叹眼里,武松是上上人。武松在梁山泊中难得的既有正义感,又懂克制的好汉。水浒里面很大部分是杀人不眨眼的魔头,被逼上梁山的人物当中像武松这般的不多。

武松杀嫂时,他只经历了黑暗的旧社会要吃掉他本人的第一步。武松仍然坚守着本心的纯洁,告官不成才请证人们做证自己杀人报仇。然后自首,愿领死罪,他还是个英雄,堂堂正正光明正大。

而鸳鸯楼时的武松,经历了这个吃人社会的全套毒打,心态崩溃已经彻底黑化了。自己内心已经放弃做好人,所以他没有再用拳头,而是提起了刀,杀人也不分青红皂白,成了杀人魔王。武十回被誉为水浒里最精彩的十回,就是因为它全面细致地展示了一个最完美无缺的大英雄豪杰,是如何一步步被逼黑化成了最可怕的杀神的过程。看的人无不感同身受,唏嘘不已。

如果潘金莲没勾引武松,好好过日子,然后过几年武松也娶个媳妇,也都有了各自的孩子,然后幸福美满地生活下去,该多好啊。请不要把现代不入流、乱七八糟的观念带到古代小说里,谢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