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二的“1忌2吃5做”
1忌:忌有剪东西声音
民间在正月十二这一天,媳妇姑娘们怕孩子们拿到剪刀玩。一大早就会将平时用的剪刀藏到柜子或者抽屉里,有的还会藏在褥子底下等一般人找不到的地方,并且还要用红绳或红绸把剪刀捆包起来,不让它开动。“老鼠节”,无论是大人孩子,还是女人男人均不能用剪刀,特别忌讳听到剪东西的声音,只要听不到剪刀的“咔喳”声,就意味着家里老鼠被驱走了,一年都听不到“咔喳咔喳”老鼠嗑东西的声音。
2吃
1吃:吃饺子
在民间的传说之中,正月十二这天也有吃饺子的习俗要,这个饺子有些特殊,必须包成酷似老鼠的外形,有嘴、有耳朵,还有一根小尾巴,有的人还会给它安上两颗绿豆眼睛,而且在包饺子时要捏紧,俗称“捏老鼠嘴”,意思是把老鼠嘴捏死,老鼠就不能咬东西了,家中一年都不会有老鼠。
[食材和配料]:高筋面粉、猪肉、韭菜、鸡蛋、生姜、香葱、生抽、胡椒粉、白糖、料酒、食盐
1、葱姜洗净切末,放入花椒,加入开水提前泡好,韭菜洗净控干水分切碎,加入适量熟油,猪肉剔除筋膜,剁碎加入生抽、胡椒粉、白糖、料酒朝一个方向搅拌;
2、同时加入葱姜花椒泡好的水汁,边加边搅拌,然后将肉馅放入冰箱冷藏半个小时,再加入韭菜碎和食盐,再次朝一个方向搅拌均匀;
3、面粉加入依次加入鸡蛋、盐和清水,搅拌成絮状,在揉成光滑的面团,盖上保鲜膜醒20分钟。将醒好的面团搓成长条,揪成均匀的小挤子,挤子按扁,用擀面棍擀成中间比边缘稍厚的饺子皮;
4、将韭菜肉馅放入饺子皮一侧,另一侧饺子皮对折过来,右端捏拢,右手的食指往左手边推,饺子皮就会向左折起来,再把它捏拢,然后以此类推。食指和大拇指轮流向左推再捏紧,直到饺子全部包住,捏到最后剩下一点小尾巴捏拢再拉长一点,就包成了老鼠形状;
5、将包好的饺子放入沸水中煮,同时加入少许食盐,煮沸后再加入一次冷水,等锅内饺子漂上来关小火盖上锅盖,煮4分钟左右即可。
2吃:吃水煮鸡蛋
有的地方正月十二还有吃水煮鸡蛋的习惯,虽然这个习俗与老鼠没有什么关系,但人们选择之一天吃鸡蛋意味“实实在在,吉祥如意”。有客人来拜晚年,主家会煮两个很滑嫩的荷包蛋热情招待客人,可透过蛋白见蛋黄,意为“银包金,金缠银,得金得银”。另外,鸡蛋原本就代表了吉祥,吃水煮鸡蛋,象征团团圆圆,代表一年都能够拥有好的运气。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这一天吃鸡蛋,一年都不会头痛。
5做
1做:烤柏火
正月十六二,在石家庄南部一些地区,至今仍保留着烤柏火的风俗习惯。黄昏时分,人们会在自家门前,点燃柏枝,让柏枝的清香随着烟雾弥漫飘散在空气中,一家老少围坐在火边,此为烤柏火。烤柏火寓意为“败祸”,也有将老鼠烧死的意思,人们将家中不用的旧东西,统统放入火堆中烧掉,用烧后剩余的柏枝雕成“柏锁”,系上绳子,以项链形式挂在婴幼儿的脖子上,不仅可避瘟驱邪,而且可以求得长命百岁。因为“烤百火”与“烤百龄火”谐音,孩子们戴上“柏锁”走街串巷奔走各家,烤百家火,百病不生,一年无灾无恙。
2做:收旧鞋
过去民间穿旧的鞋子是不会扔掉的,到了正月十二这一天,各家各户的孩子们会背着竹筐挨家挨户去收旧鞋,老百姓也乐意把“邪”(鞋)送出去。所以平时每家的旧鞋都会攒下来,专门等到“老鼠节”这天给上门收旧鞋的孩子们。老鼠还有一个喜欢藏在人们不穿的旧鞋里做窝、生育小老鼠的习惯。孩子们将收来的旧鞋,堆积起来,垒成老鼠洞的形状再放火烧掉,象征着将各家各户的老鼠“一窝烩”,老鼠因此被灭绝。
3做:炒老鼠耳朵、嚼老鼠眼
正月十二吃完晚饭后,人们还要炒花生,意思是通过炒花生“炒(吵)聋老鼠的耳朵”。与此同时,由于花生粒和老鼠的眼睛有几分相似,吃花生就等干嚼了老鼠的眼晴,意思是“让老鼠变瞎”,这样老鼠又聋又瞎就无法祸害百姓了。总之,在“老鼠节”这天,老百姓都要想尽各样的办法对付老鼠,求得一方平安。
4做:敲遍墙角旮旯
传说正月十二这一天,当天空刚刚蒙蒙亮的时候,民间各家各户的大妈、大婶们就带着孩子们早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敲遍家中所有墙角旮旯,“打、打、打旮旯,十个老鼠九个瞎,留下一个拨眼的,眼里长个萝卜花!”,一边念叨着这句话,一边手里拿着木棍四处敲打老鼠可能的藏身之处,包括土坑的坑洞里、墙角的老鼠洞里、墙根的砖缝里、木柜底下的布鞋里、牲畜饲养棚里、柴房里、厕所里等等,凡是屋子里旮旯都要敲打个遍,寓意将老鼠吓跑,不敢再来。
5做:搭灯棚
民间流传这样的童谣:“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由此可见,正月十二这一天,除了驱鼠活动外,民间还有“搭灯棚”的习俗,为正月十五灯会作准备。地方上管事人从这一天开始,开始召集能工巧匠和青壮年搭起花灯架子和棚子,为迎来2天后的热闹繁华的十五元宵赏灯会精心筹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