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知青回忆录] 大学(一)
大 学(一)
“呜……!”随着火车的一声长鸣,沈阳到北京的12次特快列车离开了沈阳南站。列车慢慢地远离了站台,站台上爸爸、弟弟、妹妹们的身影渐渐地在变小。越来越快的列车慢慢地融入了夜色之中,城市的灯光远远地向后面退去,越来越远。
我站在卧铺车厢的门口,等待着列车员给我安排卧铺。我买的是普通硬座,买票时想买卧铺但却没有买到。沈阳到太原的普通硬座火车票价一共是20元钱,中间在北京转一次车。沈阳到北京10元,北京到太原10元。买完火车票,我身上一共还有40元钱人民币,这是我当时的全部财产。
本来就想硬座坐到北京,巧的很,12次列车的列车长,在站台上认出了送我的父亲。说道:“赵主任送谁呀?”
“是吴车长,你今天跑北京呀!我儿子上大学,送他。”爸爸回答道。
“有没有卧铺,没有我给安排一下。”吴车长又说道。
“没买到卧铺,硬座一样坐,不用麻烦了。”我父亲客气地回答着。
“交给我了,票也不用补,直接上车吧!”吴车长热情地帮我拿起了旅行袋。由于我的箱子已办理了托运,所以只有随身携带的一个旅行袋和一个黄书包。
吴车长领着我们来到了站台上卧铺车厢门口,喊道::“小张,这是原列车段财务部的赵主任,你还认识吗?”
“是赵主任哪,怎么不认识呢!送客人那。”列车员小张说道。
“赵主任的孩子上大学,送站。没买到卧铺,你给安排一下。”吴车长对列车员小张说道。
“好好好!先上车,在门口先站一会,开车后就安排。”小张一脸谄媚的笑,回答道。
开车前,小张把我安排到车厢的外门口,让我能看到站台上送行的人员。
开车后大约20分钟左右,小张过来说:“安排完了,是上铺,跟我来吧。”
到了所在的铺位,小张突然说道:“你还得交10元钱卧铺费给我。”
“可吴车长说不用补票呀!”我回答道。
“吴车长没有和我交代!你要是不交钱,这个铺位就安排别人了。”小张一脸公事公办的严肃。
没有办法只好拿出我仅有四十元钱中的四分之一,交给了张列车员。
十元钱一眨眼就飞快地装进了张列车员的裤兜里,没有票据,连一张白条子也没有。
直到列车进了北京站,吴车长和张列车员再也没有露一次面!
一出北京新车站,急忙赶到车站东边的车票中转签字处,签字口已经排了50多人。好在签字的速度很快,不到三十分钟就排到了窗口。很顺利就签到当天晚上八点北京到太原的快车车票,有硬座。
签完字,心想,这剩下的一天时间怎么度过呢?于是决定去北京军事博物馆看一看。先找到小件行李寄存处,把旅行袋先寄存起来。轻装后,身上就只剩一个装毛巾和牙具的黄书包了。
那时北京的城墙还有残存的一小部分,地铁一号线虽然建成,但是试运一段后全线关闭。所以只能坐公交车沿长安大街向西,票价0.06元,直奔北京军事博物馆。
这是我第一次进入军事博物馆。中午在展厅里吃了从家里带的馒头和咸菜,一直看到下午三点多钟,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展览大厅。
晚饭在北京新火车站北面的一家小饭馆里吃了一碗炒面,又要了一碗白开水喝了。一天的疲劳开始袭上身来,到了小件寄存处,取出了旅行袋,在候车大厅里眯了一个多小时。
那时的北京站旅客并不像现在这样多,每个候车的旅客,还能在候车室里找到一个座位。把旅行袋放在大腿上,头趴在旅行袋上,睡得很深沉。(未完待续)
清风细雨(赵雨祥)
2012年11月13日 于 铁岭银州
1、这张照片是1973年10月份,我来到太原工学院报道后,在学校西面下园开明照相馆拍摄的!
2、这张照片是1998年9月份,我父亲和我们姐弟兄妹六人在清河水库合影(母亲已经在1993年因心梗去世)。
照片左起:雨民(三弟)、雨兰(小妹)、我们的父亲(2018年去世)、刘丹妮(大姐的女儿)、雨泰(二弟)、雨祥(本人)、雨安(老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