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正手速度旋转力量兼备? 看哈勒普给你示范!
波 涛 胸 勇
历尽千帆归来仍是美丽公主,哈勒普的第一个大满贯剧本是如此波折,今年澳网憾负另一个命运青睐的无冕女王沃兹尼亚奇,第三次踏上罗兰加洛斯决赛的角斗场,每一拍的怒吼分贝都盖过了莎拉波娃,每一次逆境奔跑都在向纳豆致敬,强大的内心力量威慑和感化球网都在青睐这位 “ 丑小鸭 ”,就如同当年张德培捧起火枪杯一样,刷爆朋友圈,泪崩无数球迷!
遥想当年的法国传教士在寒酸的土地上筑基法网时,也不会想到罗兰加洛斯这块最敬畏大地母亲本色、原生态的大满贯竟然是孵育弱者的圣地和黑马的天堂。哈勒普给 “ 强者恒强 ” 的网坛重新定义,给自己的 “ NO1 ” 正名,给无数网球后继者以希望,先天的优越也只是 “ 0 ”,后天的努力与坚持才是真正的 “1”,顺便插一句,哈勒普的教练卡希尔真牛!
哈勒普技术全面,但也没有领航当今网坛潮流的标志性技术特征,此处小编八卦一下,就是N年前所流传的哈妹 “ 缩胸 ” 手术传言,坊间还有传闻已经做了两次,小编不是福尔摩斯,还是透过历史的影像,大家去判断吧!
言归正传,法网冠军含金量与难度之大,从费德勒的弃赛与桑普拉斯的绝望就可见一斑,不知令多少英雄惆怅浩叹,悲歌啜泣,对女子球员更是如此,下面我们一起见证下哈勒普霸气的 “ 非著名 ” 正手:
风 平 浪 惊
魔幻般的红土场地对正手的至高要求:速度(力量)、旋转(转速与前冲)和脚步(移动与支撑),这也是当今网球技术训练的核心。
网球技术最终是通过拍头与网球的碰撞来实现的,拍头的速度就成为碰撞力学的终极诉求,但还是要追溯力量的源泉,即谈论产生拍头速度的力量从哪来?
力量来自全身骨骼肌的系统工作,不会因球员个体不同而改变大的发力环节,也就是说职业球员的发力都是要遵守一些基本的原则,例如 “ 力始于足,发于腿,主宰于腰,而行于手 ”。
主宰于腰,关键在于整体引拍,加大肩髋线夹角,也就是躯干充分扭转蓄势。
哈勒普的引拍还是采用非常传统的大引拍,持拍手一侧的腋下角度打开较大。
发力时,球拍在超越器械阶段的手腕较早的锁住了,这也是很多女子球员的一个发力前的技术特征。
球拍的超越器械(参阅《你的正手引拍是ATP的,还是WTA的?》)状态是为打造牢固的碰撞盾准备的,是为碰撞提供强大和高效力量的保障。
有意思的是,哈妹在引拍阶段,持拍手臂的弯曲很小,接近于伸直,但在击球瞬间却是弯系碰撞盾。(参阅《爱“直”的费德勒,还是“弯”的莎娃?》)
红土场地钟爱旋转,尤其是正手的上旋球,关于上旋球(参阅《是“摩擦”产生了上旋球吗?偏心碰撞力学说“NO”》),也是我们常说的:降拍头、雨刷器、Pronation 等令人眼花缭乱的术语,其实这些术语背后还是有一定内在联系的。
下面看一个关于肘部的高度技术争论,这也是哈勒普正手的一个小特点。
从后面再观察下这一技术常态,有些传统东方式正手随挥的影子。
当哈勒普在前场高点进攻式,肘部的高度控制的也是非常低的,随挥的收拍也非常低,所以随挥无定式,只与击球目的(你要打出什么的击球效果,例如落点、轨迹、速度、旋转等)相关。
球速要旋转的快,从生物力学上讲就是从下向上的偏心碰撞速度要相对的快,一切来自高速流畅的挥拍,让身体充分旋转起来吧,另外很多网球明星说用腿给网球施加上旋,这句话很有味道,你知道吗?
网球是用脚步丈量的艺术,法网球速慢和来回球多,对体力和移动更是考验。古人有致知格物一说,我们就用 “ 格步 ” 来定位人与球场的脚下关系吧!
关于脚落地支撑的方式有无穷尽种,下面我们跟哈勒普学习一种基本功: “ 脚跟到脚尖 ” 的滚动支撑。
换一个角度看下,尤其在横向移动过程,此种落地支撑更是有利。
脚跟先着地,然后向前脚掌滚动,类似于曾经的霹雳舞步伐。
当前脚掌踏实后,即进入蹬地发力阶段,一切顺其自然,一气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