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走向孤独深处,可好?
《孤独深处》作者郝景芳,这本书收录了作者在2010-2016年之间发表的科幻小说,其中包括《北京折叠》。
《北京折叠》获得最佳中短篇雨果奖,堪称艺术界的诺贝尔奖。
我对这本书的作者简直佩服地五体投地,顶礼膜拜。清华大学物理系本科,经济学博士,创作发表了多部科幻小说。
可是之前我却一直以为她是育儿专家。对童行学院有点了解,曾看到过她的背影,然后检索童行学院确认了一下,果然,郝景芳:博士妈妈,雨果奖得主。
作者1984年出生,比我年长两岁而已,已然被金光闪闪的光环笼罩。然后低头看看自己,I am nobody!泯然众人矣!
仰望着作者的光环,拜读了作者的篇篇大作。小说中物理、艺术与科幻世界结合。词藻、逻辑水准非常人所能及。
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发散性的思维,随处可见的深度思考,我除了佩服,还是佩服。
空间折叠处
科幻小说本就是科学与幻想的结合,所以科幻小说充满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这一点也不奇怪。
在这本书收录的小说中,最让我震撼的是《北京折叠》中三层空间的翻转、转换场面。
整个世界都在翻转,高楼收拢合并,霓虹灯、阳台和附加结构等被吸入墙体,大地在升起,另一个世界在苏醒……
折叠城市的三个空间,第一空间独占大地的一面,500万人口,生存时间24小时6:00—6:00。
第二、三空间占据大地的另一面。第二空间2500万人口,生存时间16小时次日6:00—22:00。第三空间5000万人口,生存时间8小时22:00—06:00。
小说中每48个小时中,第一空间,上层社会,拥有24小时。第二空间,中产阶层,拥有16小时。第三空间,下层社会,拥有8小时。
从这三个空间的时间分配以及三个空间的主人生活,我看到了贫富差距,我看到了阶层分化,我仿佛还看到了二八定律的影子,虽然它并不完全符合二八定律。
艺术来源于现实,但是高于现实。这个世界上可以有财富不平等,收入不平等,甚至性别不平等,但是时间对每个人而言,他是平等的。
每个人每年都有365天,每天都有24小时,每小时60分,每分60秒,任何人不多一秒,也不少一秒。
为此,我感到庆幸万分!
生命是什么?
生命是什么东西?它是禁锢在一个身体里面的东西吗?不是的。它是超越身体的存在。
我们每一个,每一个副本,都是同一个生命。这就好比,好比一本书,你销毁了一本书,能说你把这本书消灭了吗?不能。
只要还有纸,就还能复制一本出来,还是同一本书。书的灵魂是它的内容,和纸张没关系。即使这个世界上所有书的拷贝都消失了,这本书也还存在。”
—《最后一个勇敢的人》
啊哈!我仿佛又为自己找到一个书写的理由!
生命是什么?这个问题和“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一样的深奥。又岂是我这凡夫俗子能解释清楚的。我有的只是满脑的疑问🤔️
为什么我只能知道自己所思所想?为什么我只能感受我的感受?为什么周围的一切仿佛无视我,还仿佛围着我?为什么会感觉自己是生活的主角?
看过《神盾局特工》后,我又在想,如果我的记忆被某个载体保存下来,我是不是就像永生一般。毕竟肉体仅仅是皮囊而已,大脑的记忆才是最重要的,记忆在,人在!
生命是什么?它是超越身体的存在!我仿佛懂了那么一点。
重压?
雯雯的母亲拿出一切家当供她学琴,似乎未来家的期望就托在她细细的琴弓之上。
雯雯比谁都努力,但是她太认真,认真得过分了,过分得反应迟缓。她太紧张了,紧张地连第一个音都找不准了。
弓子太重了,她一提起来手臂就坠了下去,身子弓起来,像受惊的小猫一样哭了。她害怕了。她在哭声中嗫嚅着说她必须拉好,拉不好可怎么办。
—《弦歌》
把一切希望压在孩子身上,哪怕拿出全部家当,这样做真的好吗?小小年纪会不会不堪重负呢?
“我砸锅卖铁地供你读书,你就考这点分回家啊?你对得起我吗?”
“我起早贪黑地挣钱,给你报辅导班,你就给我考这点分啊?”
“儿啊,你要好好学习,咱们全家就指着你考上大学,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呢!”
是不是有些熟悉呢?即使我们的父母没有说过这些话,我们周围的人也许对孩子说过类似的话。
仅仅打出来这些字,我都感到压抑万分。更何况听别人这么说了!
这叫什么?这叫重压!这样会让孩子活得很压抑。
有的父母甚至把自己的愿望、梦想转接到孩子身上,这样对吗?是不是应该关注孩子的梦想是什么呢?是不是应该关注一下孩子喜不喜欢呢?
重夸?
韩知很小就被父亲发现有天赋,此后邻里相亲就都知道,这小孩神算无匹,记忆超群,会背诗,围棋也了得。
他的一生似乎都在赢得盛赞,但从很小的时候,他就在怀疑,自己是不是真有天赋。
当别人拼命夸他的时候,他们似乎是在赞扬另一个小孩,一个顺风顺水并且以此为骄傲的小孩。他看着自己和那个小孩的区别,不确定和他的联系。
—《深山疗养院》
夸赞既需有度,也需讲究方法。天赋这东西太虚无缥缈,什么是有天赋?什么又是没天赋呢?夸一个孩子有天赋,夸一个孩子聪明,也许会毁了一个人。
之前了解过成长型思维,据说被夸赞聪明的孩子,或者被夸赞有天赋的孩子,他们在遇到挫折后更容易放弃。
那应该怎么办呢,改为夸赞孩子的付出和努力吧,让他们关注整个学习的过程。成功了,也应归于自身努力,而不是所谓的天赋和聪明。
失败了,也不怕,去寻找失败的原因,是努力不够,还是方法不对,还是其他的原因。
不如尊重!
是留在火星还是一起上路?当他和泰林镇长谈起这一切的时候,泰林镇长却坚定又威严地说:“让孩子们自己决定吧。他们有权选择。”
“在火星和地球,他们肯定能接受最好的教育,飞出去却可能会危险重重。您应该为孩子们着想。”
朗宁将汉斯的意思如实转述给泰林,但泰林只说了一句:“为他们着想就应该让他们去想,他们已经可以去想了。”
—《谷神的飞翔》
为他们着想就应该让他们自己去想!这句话,说到了我的心里。
想起前一段时间比较火的朱雨辰的妈妈,就是她的种种“我都是为你好”,硬生生培养了一个巨婴,妈宝男。
让所有女性朋友敬而远之,招惹不起,我躲着还不行么!
一句“我这都是为你好”,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吗?就可以进行各种干涉吗?就可以丝毫不考虑别人的想法吗?
我现在比较排斥的两句话,一句是:“我们那个时候怎么怎么带娃的,你们讲究太多”,一句话就是:“我做这些都是为你好”。
用对待成年人的态度对待孩子,让我们之间人格平等。
如果能这样的话,这个社会是不是就会少很多妈宝男和妈宝女。我们的孩子是不是能更加独立自主呢?
让孩子们做他们喜欢的事情,让孩子们自己做自己的主角。
既然父母都是为子女着想的,就尽可能多地让他们自己去想,尽可能多地让他们自己去做一个又一个的人生选择吧!
我们已经做主了自己的人生,为什么不让我们的孩子做主自己的人生。我们的人生已经被我们的父母做主了,我们何以忍心去继续做主孩子们的人生?
起码还有自己!
“我现在天天也就去去实验室,然后回家就被老婆念叨。…每天就是孩子、孩子,我有时候忍不住想,她还记得我这个人吗?是不是都不认识了?一生了孩子就变个人。”
—《深山疗养院》
看到书中的这句话,我在想,我是不是也变成这样子了呢。每天都在念叨女儿的吃喝拉撒睡。
女儿的纸尿裤又该进货了,维生素D3也快吃没了,要春节了,到处都在放鞭炮,我该入手个降噪音耳塞耳罩了,哪个好呢?听说banz的还不错……
啊?我要疯了!
我也问我自己,我还记得我先生么?我还认识他么?不对,我应该问,我还记得我自己吗?我还有我自己吗?
还好,好像我基本上还能够给出肯定回答。
可是我也快把自己弄丢了,正在努力地一点点找回!
所以,这篇小说中的男主角在这发牢骚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孩子也是他的么!参与进去,多照顾一些孩子,这也是你的责任。
埋怨的时候要想想,起码你还有你自己!你的妻子呢?可能已经丢失了自己!
为什么生孩子?
“我真是纳了闷了。人为什么要生孩子呢?人本来挺自由的,爱做什么就做什么。可这一生孩子,立马就不一样了。
为了养孩子,你得有钱、有房子,再想干什么都不自由了。你说为什么要跟自己过不去呢?
进化心理学说,人全是为了传宗接代,我特别讨厌这种说法。可是又不知道怎么反驳。我就觉得,你说人要是全为传宗接代活着,那还学知识干什么?
咱们原先学那么多数学宇宙学,还有什么意义?他们就说了,学知识都是为了出人头地,以便娶媳妇传统接代。那你说为什么牛顿不结婚,不生孩子?”
—《深山疗养院》
这是个好问题,生孩子,是为了什么?我女儿刚一岁多,我也想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为了传宗接代?别逗了,都什么年代了,而且若干年后谁知道此王氏和彼王氏有什么区别,此王氏和彼李氏又有什么不同。
为了养老?嗯,养老,养儿防老么!如果这是目的的话,雇个保姆就解决了!
这个答案最最深得我心:为了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
参与,意味着付出和欣赏,不求孩子完美,不用替我争脸,不用为我传宗接代,更不用帮我养老。
我只要,这个生命健康存在,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上,让我有机会与他/她同行一段,一起感受温暖与幸福。
而我女儿只需要做她自己。我要做的就是跟孩子站在一边!不管周围人怎么说,不管发生什么事,就算与全世界为敌,我一定会在女儿身边!
【下面这几篇文章,你也许会喜欢】
点击下面蓝色的标题,就可以开始阅读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