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这么喜欢康熙青花瓷器的真实原因其实是……
在康熙20到康熙30年这十年里,包括官窑在内的精细瓷器,珠明料的使用是非常多的。在康熙30年之后,珠明料的使用突然大幅减少。可见珠明料的价格比较贵,量也比较少。否则,如果珠明料有很多的话,他会一直使用,包括后面几代都会使用。这么好的青料,没有理由不用。可能是这个货源衰竭了,所以没办法,到最 后只能全部使用浙江料了。
关于康熙朝官窑瓷器的用料,人们普遍认为使用的是云南出产的珠明料和部分浙江出产的浙料。江西、广东、广西、福建等地也出产青料,但多发色灰暗,杂质过多而不被官窑选用,多用于生产民用粗器。著 名的清代陶艺家唐英在《陶冶图说》说:“瓷器,青花霁青大釉,悉籍青料,出浙江绍兴,金华二府所属诸山。”
由于瓷器制作工艺的发展,制瓷所需之胎土陶炼得更加精细,原料的提纯也有了一定发展。致使器物胎体更加细腻、坚硬、纯净,故此胎体中铁杂质的含量大为减少,“火石红”的现象也很少见到。
由于康熙这个时期外销瓷已经严重供给不足,所以民窑瓷器在这个时候起了很大的作用,虽然与官窑器相比还略逊一筹,但是相比于之前的民乐器已经算是精美的了,在艺术表现上,它不受形式上的约束,且勇于探索,大胆创造将实用与观赏融为一体,绽放着旺盛的生命力,这也是为何康熙民窑器能收到追捧!
康朝早期,清廷因为不希望破损的瓷器连同尊号一起埋在土里,所以有“不上尊号”的习惯。所以很少有本朝年款者,堂名,斋名还有花押款大肆流行。祭器外部偶见纪年款,书写最多的是前朝年款。
。
康熙青花仿明代青花发色也很流行,所占比例不大,主要是仿永乐、宣德青花苏泥勃青料重鲜艳带晕散的艺术效果。其次还有仿成化青花平等青料的淡描,仿嘉靖青花回青料蓝中泛紫。这时期最擅长仿宣德青花瓷。由于采用的是国产钴料,含铁量低,稳定性好,所绘花卉呈有黑色结晶斑点,是采用人工重涂积点方法,有意点染形成,青花下沉度及质感不够,釉面同样泛青,个别也有桔皮纹,用手抚摸釉面,比较光滑,凹凸不平感觉不明显,而永宣青花釉面往往带有波浪状,总体来看,仿制水平还是很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