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带娃宅家充电:名著应怎么读?三痛点和四招详细讲解
一大早就接到一个求助视频电话,朋友杭杭拿着一张书单对我说:“孩子放寒假了,老师布置了一页纸的拓展阅读书单,都是经典名著,我都买回来了。但儿子就是看不进去怎么办啊!”
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被这样询问了,我们都说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他们以后就会顺理成章地大量阅读。但是三年级开始,老师布置的书单上出现了大量的经典名著,然而孩子却兴趣寥寥,一个暑假也不想去动。
如果强行让孩子去读,不但没效果,反而会伤害阅读兴趣。那么到底该怎么做呢?这篇文章就结合我带哥哥读名著的经验,跟大家来分享。
学霸妈妈告诉你,孩子为什么要读名著?
有位家长对我说“老师给的书单上,什么【简·爱】、【傲慢和偏见】还好,有些书连我自己都读不进去,为什么非要读名著呢?看看他自己喜欢的书不好吗?”为什么语文老师要执着让学生读名著呢?我作为曾经的学霸,现在的学霸妈妈,想跟大家说,只有搞懂原因,才能找到读名著的重点。
首先,培养孩子的文学鉴赏能力。
读名著其实就是在给孩子的“阅读生涯”打底,现在很多人会沉迷一些劣质网络小说,追求短暂的愉悦和刺激,即便文字和语言根本不考究也不在乎,大概率就是因为很少去阅读真正的经典。就像一个没有吃过山珍海味的人,即便一块豆腐一个馒头都觉得很好吃。
而名著往往都是经过作者精心打磨的,无论从叙事结构、语言风格都可圈可点。从小时候读名著,就是在培养孩子的文学鉴赏力,让他们知道什么才是好书。
其次,帮孩子拓宽视野。
列在小学生课外阅读书单上的名著,比如【八十天环游地球】、【鲁滨孙漂流记】、【格列佛游记】等等无不包罗万象,既有作者的人生经验,也有精彩的想象和时代背景。
读名著,不仅仅是看故事,更能借此了解一个时代,了解我们身处的世界。所以才有“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说法,从书中孩子的视野也会被拓宽。
最后,让思想更有“厚度”。
孩子读名著,还有一个不大明显的好处,就是获得作者的某种视野,让思想更有厚度。有一次我和哥哥讨论一个社会问题,哥哥想了想脱口而出:“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不就是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宁娜】中的经验总结吗?
虽然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这些观点可能就是人云亦云,但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他会不断地用经验来体悟这些名著中的哲理,理解更加深刻,生命也更加丰富。
孩子读名著的“三痛点”
名著这么好,孩子却读不进去,是每个语文老师都觉得惋惜的事情。家长们也很无奈,钱花了条件创造了,可为啥孩子就是不爱看呢?其实这也很正常,了解孩子阅读名著时的难点,才能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
1.篇幅太长,孩子有畏难心理
因为我和先生都爱看书,家里藏书不少,哥哥从小就爱翻书柜,有天他不小心被掉下来的【战争与和平】砸了脚,哭了一阵说:“这么厚的书,谁能看得完!”对于刚刚开始从绘本过渡到纯文字阅读的孩子而言,大部头的名著确实像是“珠穆朗玛峰”一样令人生畏。爸爸妈妈可以尝试带领孩子从薄一点的书开始读,或者是选择带一些插画的版本。
2.时代相隔太远难以理解
在哥哥的书单中有几本狄更斯的小说,背景都是19世纪的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如果孩子对历史并不了解,在阅读时就会觉得书中的内容很奇怪,没有代入感,看两页也就不愿意看下去了。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可以带孩子先看纪录片、电影补充历史细节,在阅读时的联想才能更加具体生动。
3.人物太多,记忆混乱
有些名著,尤其是外国名著,有很多人物出场,有时候一本书看下来,连人都记不全。【百年孤独】、【战争与和平】都有这个特点,哥哥就说最喜欢看一个人物是主角的故事,比如【红与黑】、【简·爱】之类。但人物众多且都立体和生动,正是这些名著的闪光之处。
寒假带娃读“名著”试试这几招
如果说阅读一本大部头名著是攀登高山,那么登山后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也会让整个过程非常值得。况且拥有大量空闲时间的寒假,正好是读书的好时机,那么该如何让孩子愉快的阅读名著,并且发现乐趣呢?下面这些我实践中的方法,希望你也能用起来。
第一招:找有趣的情节,引起孩子的兴趣
读书还需引路人,在刚开始接触名著时,爸爸妈妈可以挑选一些自己看过的书,或者把书单上的名著先自己看一看,找到孩子可能感兴趣的点:跟他生活相关的、主人公和孩子做事方式相似的,或者孩子觉得好奇的。比如在推荐给哥哥【鲁滨孙漂流记】时,我就问他“如果有一天,我们坐船去旅行,船沉了,你一个人流落荒岛,你该怎么办?”哥哥想了很多办法,这时我才推荐给他这本书,他也急不可待地想看看主人公如何做,不到一周就看完了这本书。
第二招:亲子共读,解决大部头
孩子的认字能力,和理解能力存在一个时间差,怎么解释呢?当孩子认识200个书面文字时,他的理解能力其实远超200字。而有时候,字都认识,但组合起来却不理解。因此在阅读名著时,爸爸妈妈也可以先给孩子读,也可以停下来解释讨论。对于篇幅比较长,或者背景知识太多的名著,这种办法很有效。在我家还有个副产品:哥哥有样学样也开始给妹妹读书。
第三招:先了解作者生平再看书
像前文中提到的狄更斯,生活和作品年代离我们都太过遥远,孩子理解起来有困难。先生想了一个好办法:主题阅读。
先集中找一批跟那个年代有关的影视作品来观看,让孩子有感官上的感受后,在集中阅读同样时代背景的故事。这样孩子不但能读得进去书,对历史也有了深刻的印象。
第四招:画思维导图理顺人物关系
看社会新闻时,编辑为了让读者理解当事人的关系,会画人物关系图。在面对人物众多的名著时,我们也可以帮孩子先做这样的思维导图,放在手边。阅读时也可以增加人物特点,或者摘抄经典的描写。这种方法可以帮孩子理清人物关系,还能学到塑造人物性格的技巧。长期积累,作文能力也会因此提升。
凌晨妈妈来叨叨:
孩子读名著,需要方法,也需要爸爸妈妈同样对名著产生兴趣。如果老师已经孩子列了书单,不妨跟着孩子一起,重读经典,度过一个充满书香气的寒假吧!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