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视频12-94 2024-06-25 04:31:20 ▌条文桂林本伤寒论5.25湿家,其人但头汗出,背强,欲得被覆向火,若下之早,则哕,胸满,小便不利,舌上滑苔者,以丹田有热,胸中有寒,渴欲得水,而不能饮,口燥烦也。解释(巴豆剂误下)现在很不容易遇到这种情况,所以叔叔说只是简单的讲一下。整体就是一个湿病的患者,只有头发汗,因为头是诸阳之会,可以出汗,身上的水道被堵,出汗不利,背部会僵硬,会比一般人怕冷,讨厌受寒受风。巴豆剂下后会使下焦发热,上焦有冷痰,所以口渴但是不想喝水。桂林本伤寒论5.26湿家下之,额上汗出,微喘,小便利者死;若下利不止者亦死。解释有可能是因为有心肺问题的积水,就有喘的现象。可能是阳气虚脱,不能固摄小便,大便也是下利不能止,少阴病那种现象就会死。叔叔说临床意义没有很大。桂林本伤寒论5.27【问曰】风湿相搏,一身尽疼,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师曰】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汗出者,风湿俱去也。解释湿病的发汗规矩,是要借助发汗,把身体的湿气发出去,但是又不能过于大汗,会使正气更虚,尤其是在阴雨天气,可能会使外面的湿邪更进来桂林本伤寒论5.28湿家病,身上尽疼痛,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大,自能饮食,腹中和无病,病在头中寒湿,故鼻塞,纳药鼻中,则愈。解释腹中和是排除了体内的疾病,只是湿气,尤其头部不适比较重,用鼻塞药物抽湿气会比较好。桂林本伤寒论5.29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解释麻黄加术汤是治疗湿病的一个标准打法,微微发汗,又不过汗,白术能够减弱麻黄的发汗力道。而且用其他感冒药物加生白术,或者苍术,治疗风湿都会有一定的效果,比如有葛根汤症状的葛根汤加生白术,有少阳证的小柴胡汤加生白术。加姜枣会比较偏向于治疗肌肉酸痛,没有姜枣的偏向于治疗骨节疼痛。另外不能用火疗,会引发黄病。桂林本伤寒论14.60水之为病,其脉沉小者,属少阴为石水;沉迟者,属少阴为正水;浮而恶风者,为风水,属太阳,浮而不恶风者,为皮水,属太阳;虚肿者,属气分,发其汗即已,脉沉者,麻黄附子甘草汤主之;脉浮者,麻黄加术汤主之。解释这里特意跳到14.60条做了一个类比,治感冒是脉浮缓用桂枝汤,脉浮紧用麻黄汤,治风湿的时候要退一层,脉浮缓用麻黄加术汤,脉浮紧,要用更重的发汗剂,就是用越婢加术汤。所以白术对于麻黄的发汗作用是有很大的一个折扣的。但是如果有怕风,还是要退到桂枝系的药,如果这个人是严重怕风的话,桂枝系都不能用,要退到黄芪系。补充有湿疹或者暗疮,如果是湿病体质的话,可以按照湿病来医,比如麻黄加术汤发一发之类的。如果是病走的比较深的话,甚至有医生用甘草附子汤治过暗疮。桂林本伤寒论5.30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此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解释这里写了麻杏苡甘汤和麻黄白术汤的区别,麻杏苡甘汤主要是在午后发热比较严重,这个解释是可能是病在阳明肌肉发烧,阳明病一般会有午后发烧这种状况。属于湿气在于表层,比如说平时汗孔打开吹到冷气或者洗冷水澡,身体酸痛都可以用这个方。更或者有人曾经用麻杏薏甘汤治疗银屑病。桂林本伤寒论5.31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解释黄芪剂和麻黄剂的不同,主要是在于这个表更虚,怕风不能用发汗法。必须用黄芪来补足腠理,然后用防己从内部把湿气抽掉。这种体质的人平时都是灰灰白白,有黑眼圈,脸色黑,可能会有狐臭,因为有水堆积的腐臭的味道,但是防己的用量要轻,退水效果比较好,用多了人会虚,因为防己是一个凉药。桂林本伤寒论5.32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白术附子汤主之。解释这里讲的风湿痛就已经比刚开始的肌肉痛要疼痛很多了,不能自转侧,活动受限。所以要用到附子剂,桂枝附子汤和白术附子汤的区别在于小便利不利。小便不利,可能有一个水气运化的问题,好像五苓散的道理一样,需要用桂枝来运化水气。而小便自利用白术附子汤,这里还有一个大便硬的问题,小便抽水,大便就会硬,生白术也有润大便的作用,一般是用到现在剂量的二两到三两。补充桂枝加术附汤可以治疗骨质疏松。其中有芍药,可能是有芍药,它还是能补到更里面那个层面去。桂林本伤寒论5.33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解释这个相比于前面就痛得更厉害了,很明显的阳虚体质。已经可以通到痛风的等级了。结构就是桂枝附子汤加白术附子汤,而不放姜枣,作用点更在关节。当然也有其他治疗痛风的方,比如说桂枝芍药知母汤。关节痛首选甘草附子汤,其次是麻杏苡甘汤;恶风的话轻症选桂枝系重症选黄芪系。补充(身上疼痛与湿病鉴别的方)(胡希恕教授经验)大黄附子细辛汤治疗胁下偏痛,也就是单侧痛。有单侧痛的骨质增生,用大黄附子细辛汤可以把增生的骨质融掉。有疼痛发炎而肿的,大肿块用越婢加术汤,小肿块用桂枝芍药知母汤。脉管炎可以用桂枝茯苓丸。如果有的人肝胆之气郁结会身上这里痛那里痛,甚至严重到肌肉萎缩的,可以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加上当归芍药散,一方面疏肝胆之气,一方面打通血管。下半身腰特别重,特别冷,不是当风湿治,也有可能是肾着,用干甘苓术汤来治。手脚冰冷发酸,也可能是当归四逆汤。▌中药菖蒲可以向下通头部多余的能量,也就是通心阳。姑且可以这么理解吧,因为叔叔讲说,他们亲自吃菖蒲以后感觉头部有很多东西融化下来,而且有很多不好的记忆就记不清了。可能会有一些通灵的感觉(当然只是少少的)甚至有的人用来治脑瘤。不过用量要轻。和远志是对子,吃菖蒲会使记忆力退化的时候,加一点远志记忆力会回来。薏苡仁可以去除身体的异物,比如说疣子,所以它是一个防癌的很好的药,但是孕妇不能吃,因为早期孩子在孕妇体内也可以会被当成异物。长期吃还是会虚,要加红枣,需要健脾的话需要炒过的。还有松筋的作用,比如说中风后,身体抽筋,或者是风湿类的抽筋都可以用薏苡仁。风湿类的抽筋,每次用150克的薏仁就会松开。可以治到厥阴的病,比如说疝气、痛经,胸痹;可以治肌肉、筋的疾病,滑囊炎等。防己防己是一种从体内抽湿的药,像车轮一样会转不会散,排尿不发汗。把湿气从血管抽出来,跟风邪纠结在一起的水都有效,不管是热是寒,治疗下焦效果好。有一定的消炎作用,能治疗红肿热痛的关节炎,温虐。防己黄芪汤主要是治疗人怕风很厉害,身体在发重,是一种表虚的湿气。风湿病患者如果皮肤有点浮肿,黄芪剂就会比麻黄剂好用。补充防己地黄汤治疗人发癫。防己茯苓汤治疗皮水,防己黄芪汤治疗风水。己椒苈黄丸可以治到肝硬化腹水或者肺积水。 赞 (0) 相关推荐 经方:麻杏薏甘汤(湿在肌肉里,干癣,疣等) 麻杏薏甘汤[原文]麻黄(去节)半两(汤泡)甘草一两(炙)薏苡仁半两 杏仁十个(去皮尖,炒)右锉麻豆大,每服四钱匕,水盏半,煮八分,去痒,温服,有微汗,避风.[作者]张仲景[出自]<金匮>[ ...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视频1-2 上一节学了<伤寒论>这本书的整体大纲:六经辩证.今天要介绍一下另一个辩证方法:五脏传变.从而也会引导出一些中医不同流派之间的关系. 同时介绍一些针灸的一些知识. 五脏传变一般规律 首先我们 ...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视频11-82(1) 今天开始学习少阴方剂了,个人是比较喜欢学方剂,毕竟这是实战部分,不知道大家是什么想法~ 11.21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 麻黄二两 附子一枚(炮去 ...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视频11-82 这篇继续讲解少阴篇. ❶ 第一页的笔记主要讲了少阴篇的死症六条,因为病到少阴以后,心肾阳虚的状况会有很多.危险的程度就增加了. 死症总结来说就是阳气耗竭. 具体表现就是下利不止,手足逆冷,烦躁以燥为主 ...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视频11-83 一 当归四逆汤补充 从当归四逆汤的命名原因来看,当归四逆汤的主要功能,是抓回血分中的阳气.血分有寒,所以会身体扯痛,手指发凉. 木通的药性 木通是一味特殊的泻心火药,不同于其他的下火药,木通是建立一条 ...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视频11-85 今天开始学习厥阴篇条文,我们可以大致感受一下厥阴体质,总的来说是一种矛盾的体质,甚至可以说现在一些免疫系统病就是这种特质,比如说系统性红斑狼疮,就是人体免疫系统攻击自己. 而叔叔对这一类体质的人的性格 ...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视频11-86 继续学习厥阴篇的条文,主要重点介绍了当归四逆汤和天门冬这味药. 条文 条文339 伤寒热少微厥,指头寒,嘿嘿不欲食,烦躁.数日,小便利,色白者,此热除也,欲得食,其病为愈:若厥而呕,胸胁烦满者,其后必 ...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视频11-87 今天仍然学习厥阴篇条文,同时文末有福利哦. 中药 柏叶 主要作用是引导血归经,祛风祛湿. 柏子仁 主要作用是把心阳送达命门,所以益血:安心补心,治疗早泄:润药但是同时醒脾:平肝疏肝:治疗肠风下血 升麻 ...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视频11-88 条文 条文360 下利,有微热而渴,脉弱者,今自愈. 解释 虽然是下焦寒导致的下利,但是出现有热的迹象就是好转的表现. 条文361 下利,脉数,有微热汗出,今自愈:设复紧,为未解. 解释 脉紧为有寒, ...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视频12-89 呕吐分类 痰饮(轻症) 一般是因为消化机能不好,堆积痰饮,是这种没有实质性病变的胃炎或者神经症一类. 胃反(重症) 已经有实质性病变,比如说幽门梗阻或者癌变之类. 哕,嗝气 两种可能性,一种是因为有寒 ...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视频12-91 消渴vs糖尿病 现在一般把糖尿病对应到古代的消渴. <黄帝内经>认为消渴是因为营养太好.体质太热,这于我们现在的一些观点是重合的. 但是从<伤寒论>来看的话,就会有另一种不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