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考试才能进入的三江源,能否拯救我国户外线路?

一刀切

驴友最怕某条经典徒步线路被封

一旦出现问题便“一禁了之”的一刀切政策被驴友们诟病已久。或许国家公园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国家公园管理局不受林业局或旅游局的管理。

五一之前,海子山管委会通过“格聂深山旅游”公众号宣布,由于格聂C、V线穿越格聂雪山核心区域,2条徒步线路被暂时封闭。

封闭通告宣布的第二天,格聂雪山景区的旅游部门也发声,表示被封闭的仅仅是格聂雪山核心区域,景区内的十余条徒步线路仍可正常游览,受到影响的也只有C、V线,以及一条自驾线路。

▲图片来源/马子

一方面是来自林业部门冰冷的封闭通知,另一方面则是旅游局的热情招呼。

这种情况无独有偶,五一前为保障各地林区的防火安全,不少地方的林业部都出台了封山通告,与当地旅游局对游客们的热情形成鲜明对比。有网友开玩笑说,这简直就是各地旅游局:“欢迎大家来我们这玩!”林业部:“都给老子滚!”。

这种情况其实是因为属于林业部管理的自然保护区,与属于旅游局管理的景区,他们工作的方向不同,而管理的地域却有重叠造成的。

一个要完成保护山林的任务,一个要完成赚钱的指标。

▲格聂之眼遭游客驱车碾压,造成周围植被死亡。

对于户外玩家而言,这些年越来越多徒步线路被划入景区,从此收门票;或因线路需穿越自然保护区,被宣布穿越违法。一说到这里,许多“驴友”都会十分气愤,并认为一味禁止不是解决办法,更需要疏导。两个任务由完全不同的管理部门共同管理,很难完成。

在关于格聂C、V线的文章《丁真火了,格聂封了,网红之地绕不开的归宿?》中,我们提出一个疑问,“国家公园能改变目前的困境吗?”

如今我国的第一个国家公园“三江源公家公园”已经进入试运营阶段,五一期间三江源国家公园已经接待了其第一批访客。国家公园能否打破现状马上就可以见分晓。

为什么是三江源

我国一期设立的国家公园共有十个

三江源国家公园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丰富多元的地形地貌,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有“中华水塔”、“亚洲水塔”之称,是中国乃至亚洲重要的水源涵养地。

其高原生物多样性集中,保留最原始的生态环境和最完整的生态系统。也是全球有人类文明以来,唯一没有大型兽类灭绝的区域。

▲图片来源/肖驰

在三江源地区,藏民至今保持着一种与自然相依的生活方式。牧民们用转场放牧的方式利用和保护草原,他们以游牧为生、穿藏袍,用牛粪做燃料,随着季节不断迁徙。

这些文化、自然、地貌、生物种群的特殊性,使三江源放眼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保护三江源势在必行。同时正因为三江源是一个受国人与世界瞩目的地方,它不光需要被保护,也需要开放给公众,在保证当地环境不被破坏的前提下,使三江源的生态体验、环境教育成为全民福祉。

▲图片来源/肖驰

2020年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作为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实至名归。

云享自然创始人王蕾与三江源黄河源园区负责人王权宾都表示,生态体验活动展示的是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的成果。一方面是发挥国家公园生态教育功能,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园区牧民获得长效收益,并在此基础上继续推进生态保护。

未来

国家公园为主体

我国许多保护地是在同一区域重复挂牌,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区地域重叠现象严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其他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区等也有交叉的情况。

举个例子,九寨沟有许多名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5A景区。众多名目加身,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平衡就变成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图片来源/肖驰

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旅游局喊着欢迎大家来玩,林业部门却直接无情封路的原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2017年9月印发的《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中,提出以国家公园为重点确立中国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框架。

天平的两端

矛盾永远存在,只有面对才能解决

黄河园区的玛多县,藏语有“黄河源头”之意。上世纪80年代,水草丰美的玛多县曾经是全国GDP最高的县之一。但过渡的畜牧迅速破坏了当地环境。2005年前由于自然破坏,草场资源严重不平衡,甚至出现许多极端气候,80年代的富庶生活也随之不见。

之后当地政府曾建议牧民搬迁到城镇居住,愿意离开牧场的牧民,由政府提供再就业的机会。但还是有许多牧民舍不得草原上的生活,留了下来。

▲图片来源/肖驰

三江源国家公园涉及玛多、治多、曲麻莱、杂多四县,有牧户16621户,6.4万人口,贫困人口2.4万。一方面当地草原需要保护恢复,另一方面是牧民真实的贫困生活。与平衡自然保护和旅游教育一样,当地牧民致富与环境保护同样是天平的两端。

为了保持三江源国家公园地区的牧民传统不变,同时改善当地牧民的贫困生活,三江源国家公园为当地牧民提供“一户一岗”的工作机会。

▲图片来源/肖驰

平时牧民保持放牧的传统生活,定期作为国家公园的“生态管护员”,监督当地环境、水质以及回收访客遗弃的垃圾等工作。目前三江源国家公园共有17211位生态管护员持证上岗。

同时也为牧民提供学习培训机会,每年三江源国家公园都会组织牧民参加关于“生态管护员”的培训,未来还会有更多培训方向,比如成为国家公园访客向导的培训。

有哪些区别

大家就怕国家公园“旧瓶装新酒”

藏族小伙国庆曾经在西藏阿里当兵,退伍后依旧非常喜欢户外生活,用国庆的话“很喜欢去野外。”五年前国庆得知三江源地区要设立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国庆觉得访客向导这个工作太适合喜欢去野外的他了。

国庆参与了国家公园建设的大部分工作,本着尽可能减少对国家公园园区影响的角度,国家公园并没有增加新的道路,而是尽可能使用原有道路。前期的准备工作主要还是针对填埋从前的建设坑底、治理黑化地以及栽种植被抗沙,还原三江源的生态。

作为第一个得到批复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三江源国家公园经过多年的准备,终于在今年敞开大门,迎接了第一批试运营访客。作为向导,带访客是国庆的主要工作。本次“黄河寻源计划”中的12名体验访客,便是由国庆作为向导体验黄河园区。

多年来的环境治理产生了效果,三天的体验令访客见到了许多从前难得一见的野生动物,尤其是第三天的行程“前两天基本看不到的黑颈鹤,在第三天扎陵湖鄂陵湖那边遍地都是,还不怕人,变成大白菜了,还有野驴群,大概有50头!”作为摄影师参与本次活动的肖驰这么说。

▲图片来源/肖驰

肖驰平时的工作是一位摄影师,人像、商业等领域皆有涉及,本次“黄河寻源”肖驰作为摄影师来到三江源。但在前往西宁前,他便遇到了“出乎预料”的情况,去国家公园要考试?

不同于一般景区,作为驴友与游客,国家公园的第一个特点便是改游客为访客,一字之差却变化颇大。

与游客相比,国家公园对访客的要求高的多。据了解,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今年共有2000个访客预约名额。想要前往国家公园,不但要在网上提前预约,还要接受国家公园访客测试、行前教育等知识和体能考验,签署《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生态体验访客行为规范》。

▲图片来源/肖驰

通过预约和测试、行前教育之后,访客在三江源内可以进行的项目也与传统旅游不同的。既有与传统旅游相似,乘坐观光车辆在指定范围内游览、拍摄活动,也有攀登玉珠峰这样的硬核户外项目;还可以作为志愿者与科研人员一起检测、保护三江源地区的自然,或者走入牧民人家,体验最真实的牧民生活。

总结起来,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区的区别在于主动开放,欢迎访客前来,但也要对访客的行为进行约束;与景区相比,为访客提供并非走马观花的旅游项目,而是更加深入的自然、生态、人文教育体验。

▲图片来源/肖驰

就在本次“黄河寻源”活动中,国庆带着12名访客上山放置户外摄像机,带领访客参与观察、记录野生动物影像资料工作,同时放置的户外摄像机一个月内所记录的野生动物影像,都会发送给访客留作纪念。

通过带领访客亲身参与的方式,令访客拥有更加深度的体验,同时达到通过国家公园内的项目,教育访客的目的。

我们能做什么

作为访客,我们最关心的就是能体验到什么

通过《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体验与教育规划研究》一书可以了解到,至2025年,三江源国家公园的三个园区共将设计17个生态体验项目。

体验项目被设计分为三级。

一类、项目类似景区观光,所需的时间、体力较少,以坐车观光三江源的风景、在室内学习当地人文为主。

二类、项目则更加深入,通过与科研人员一起记录三江源地区的动植物、监督当地水质、草场质量,以及深入牧民家,体验牧民传统生活这些方式,获得比一类项目更加深入的体验。

三类、项目所需要的时间、体力则更多,比如我们“驴友”更喜欢的方式,徒步穿越国家公园、攀登玉珠峰雪山,还有作为志愿者短期驻扎保护站的方式深度体验国家公园。

▲图片来源/肖驰

目前许多项目仍在设计启动阶段,国庆表示黄河园区正在进行一些徒步穿越线路的探线工作。

2021年三江源公家公园黄河源园区的访客名额还有2000个,通过国家公园官网、云享自然公众号以及游侠客APP均可以进行申请。

▲图片来源/肖驰

我国的国家公园尚未达到2025年的短期目标,还有许多体验项目尚未完善。我作为本文作者,查阅大量资料后发现,国家公园体制复杂又细致,本文受篇幅所限不能将整体的国家公园体制完全介绍给大家。

但我深感国家公园体制必将通过生态实践、环境教育实现全民共享、世代相传的目标,通过国家公园促进和提升全民的生态保护观念。同时自然而然的解决环保部门与旅游部门的矛盾。

三江源国家公园很快就会成为我国的“中国之美”名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