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恺之的十二时辰

文:胡露芸  聂传安


上周周记,看到一班胡露芸的,吓了一跳:这丫头也太用心了吧?

她文章题目为《顾恺之十二时辰》,应该来自于马伯庸的《长安十二时辰》(那书我可看过)。

她将顾恺之的一生分为十二段,不同时段安一事件(虽说是乱安),串缀成文。构思新颖,别具一格。

再看看那么多字数,也知道这丫头写文时的决心。

我们且来看一看露芸笔下的这位晋朝最著名画家的故事。

子时。我们这个星期的主角出生了!姓顾名恺之,字长康,是晋陵无锡人。(这可是个在黑暗中出生的人啊)

丑时。顾长康从会稽旅游回来,某些人逮着他就赶着问那里的山川如何之美。咱博学多才的小顾说:“那里千峰竟相比高,万壑争先奔流,茂密的草木笼罩其上,有如彩云涌动,霞光灿烂。”瞧瞧,拟人句、比喻句、夸张句张嘴就出,多有学问,多有记性。(一路风景,一路诗情。咱们走的路就是路,人家小顾走的路就是诗)

寅时。征西大将军桓温修了个十分壮丽的城,叫江陵城。完工后,桓大将军就按捺不住自己的小喜悦,赶忙招集宾客僚属出汉江渡口来远远观赏城景。兴奋之余,桓温说:“哪个人可以恰当评价这座城?有赏。”虚伪啊,这分明是等着谁出来夸他的杰作嘛!得,咱恺之正好也在那儿,于是不急不徐道:“遥望层城,丹楼如霞。”呐,这话一说出来,桓征西可高兴了,当即就赏给了他两婢女。天哪,这也许是天底下最贵的八个字吧?(长官有需求,下属有表示。难怪桓温喜欢小顾)

卯时。顾恺之跑去给裴叔则画了个像,还恶趣味地给他光洁无瑕的脸上多画了三根毛。有人来问为啥子,顾恺之说:“裴楷俊朗有识具,正此是识具。”意思是说所加的三根毛更可以显得小裴同学有才识。看画的人就再仔细看看画,发现果然是那么回事儿。(怪不得有人喜欢把自己取名为“三毛”,原来那是有才识的象征……)

辰时。小顾同学心血来潮,又想去给荆州刺史殷仲堪画像。殷仲堪瞎了一只眼,于是说:“我长得很吓人,不用麻烦你了。”(“我形恶,不烦耳”)——形象还是很重要的嘛。小顾一笑,道:“明府您只是因为眼睛罢了。只要明显点出瞳仁,用飞白笔法轻轻掠过上面,让它像一抹轻云遮住太阳一样,这不很好吗?”——在这里不得不赞叹一声长康同学高超的画技。(把顾恺之介绍给学生,主要原因是画画与文学有许多相关。此处正是讲了一个化腐朽为神奇的例子)

卯时。这顾长康还真是静不下来,这回又跑去找朋友谢幼舆画像了。不画则已,一画惊人。这次直接把小谢画到石头里去了。有人问原因,他说:“谢幼舆曾说'一丘一壑,自谓过之’,  我这正是在成全他。”——谁让你喜欢在石头堆里玩啊?(这是好朋友之间开的一个善意的玩笑)

午时。小顾突然想到某事,于是感叹道:“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意思是说画动作容易画眼神难。听听,老凡尔赛了。像我这种“手残党”画啥都废好吗?(具体的形好画,抽象的情难描)

未时。讲来也真是有趣,三个时辰前小顾给殷仲堪画了个像,这会儿小顾就在他手底下当了个官,难不成走了后门?不过顾恺之当了官也不安分,他突然想老家了,于是就请假回家。但按他的级别是无法得到官方提供的帆船的,于是他就去求殷仲堪。殷仲堪不得已,只好给顾恺之拔了一艘船。到了破冢时,遭遇大风,布帆全坏。诙谐的长康写了封信给殷仲堪来调侃自己的这次遭遇:“地名破冢,真破冢而出”——好像刚从坟墓里逃出来似的。当然他也没有忘记报平安,“行人安稳,布帆无恙。”——也不知道那布帆到底破没破。(这个故事可见二人良好的关系,也见顾乐观的心态)

申时。长康的嘴没闲下来,吃起了甘蔗,不过是从蔗梢开始吃。跑龙套人又一次出现,问他咋这样吃。他说:“渐至佳境。”——越吃越甜也。吃个甘蔗居然也能吃出高深的哲理,难怪我等只能是凡夫俗子啊。(这个典故非常有名,成语“渐入佳境”来自于此)

酉时。桓玄、殷仲堪、顾恺之仨人凑在一起,他们打赌:看看谁做的诗显得最危险。桓玄先说:“矛头浙米剑头炊。”——在矛尖上淘米在剑尖上做饭,能不危险吗?殷仲堪说:“百岁老翁攀枯枝。”——那老翁还不摔下来呀?顾恺之说:“井上辘轳卧婴儿。”——那婴儿还不掉到井里了?这时,一个在座的参军接口道:“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前面那三个人不由自主惊叫了一声:“啊呀!”是啊,前三个人的诗虽也“危险”,但太直白,那个参军巧妙设置情境,设置悬念,让人不敢再往下想。看看,小顾同学也会遇到对手啊。(这个“盲人骑瞎马”的故事非常有名,也希望孩子能从中领悟作文之法)

戊时。咱的桓大将军领了盒饭下台了,恺之去吊唁他,作诗云:“山崩冥海竭,鱼鸟将何依!”有人说:“您对桓公那么好,说说吧,你咋哭的。”恺之说:“鼻如广漠长风,眼如悬河央溜。”讲完后觉得不够,又说:“声如震雷破山,泪如倾河注海。”前一句把桓温比山海,把自己比鱼鸟,含蓄;后两句以夸张的手法写出自己哭的样子,直白。(这段文字是讲含蓄与直白的很好的材料。含蓄,感情收束内敛;直白,情感喷薄而出,虽各有其优,但中国人更看重含蓄)

亥时。蹦了蹦的小顾终于成了老顾,去了西边。(曲终人散,余音不绝)

露芸文章的材料来自于我们所学的《世说》。《世说》书中同一人物故事散乱,老师花了很多时间将其主要人物的故事汇集一起,成为一个系列,于是对人物容易形成一个整体印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