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晚年写的一幅字,这字温润如玉,充满了“书卷气”
书法是一个人最综合的体现,这与其他的传统艺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人的学养、阅历、对于艺术的感知力等等方面,都能在书法当中体现出来,而能够体现这些内涵的基础便是对于技法的掌握。
苏轼行书《洞庭中山二赋》长卷
古人学习书法对于技法的探索是今人难以想象的,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王献之写字练完了十八缸水,米芾勤学苦练,大年初一也不曾搁笔,苏东坡更是每天保持8个小时的练字时间。
所以在技法的成熟度上,今人是难以与古人比肩的。所以在古人的书法作品当中,往往其内在格调决定了其作品的境界高下,而其中学养最为丰富、格调最高、最充满书卷气的作品,要属苏东坡的字了!
苏东坡身上有着诸多的头衔, 他在文学史上有着崇高地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绘画史上,开启了“文人画”的大门,在书法史上,他是“宋四家”之一,其书法远播海外,影响极大。
苏轼行书《洞庭中山二赋》长卷
苏东坡最为人称道的一件作品乃是他的《黄州寒食诗帖》,此作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苏东坡一生当中屡遭贬谪,他自己也调侃道: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这件作品就是它在被贬黄州第三年的一个寒食节中写下的,此作寓情于景,将内心的孤寂与萧索用极为敏感的笔触书法出来,成就了书法史上的一件旷世经典!
然而,苏东坡此作个性过于强烈,是一件绝佳的艺术品,但并不是学习者最佳的临摹法帖,学习苏东坡,有两件作品是绕不过去的。
苏轼行书《洞庭中山二赋》长卷
这就是他的《洞庭春色赋》和《中山松醪峨》。
此二赋乃是苏东坡被贬岭南期间所作,是苏东坡晚年的绝佳之作,超凡脱俗,达到了书法的至高境界,这两幅字充满了“书卷气”,从内涵来讲,是不输王羲之的。
为什么说这两卷赋特别值得后人学习呢?明代书法评论家张孝思云:
“此二赋经营下笔,结构严整,郁屈瑰丽之气,回翔顿挫之姿,真如狮蹲虎踞。”
意思是这两件作品,每一个字,每一行都是苏东坡敬意之作,字字经典,行行如模范。是堪称书法字典一般的“苏体”字。
苏轼行书《洞庭中山二赋》长卷
大书法家王世贞评价这两卷书法:
“此不惟以古雅胜,且姿态百出,而结构谨密,无一笔失操纵,当是眉山最上乘。观者毋以墨猪迹之可也。”
意思是说,书法的最高境界就是“古雅”,而苏东坡此二赋正是古雅的最高水准。但是苏东坡这两幅字还不是以“古雅”取胜,而是以结构的瑰伟、气格之醇厚、姿态之端雅胜出!
“宋四家”彼此各站胜场,然其余三家皆有“习气”,米芾笔法精到,但是失于俗格,黄庭坚气势开张,却失于霸悍,蔡襄变化精巧,却失于谨微,而苏东坡则是面面俱到,在丰富完善的笔法系统之上,更多的人学养的依托,气息的醇厚,和浓浓的“书卷气”,这类书法才是每一个书法人所应该追求的至高境界!
苏轼行书《洞庭中山二赋》长卷
苏东坡这《洞庭春色赋》和《中山松醪峨》,乃是毕生书法的精华,此二作裱在了一幅手卷之上,一直藏于皇家内府。晚清时期,被溥仪带出宫售卖,卷首被撕去几个字,后来流落民间,在1982年的时候,终于回归国家,如今藏于吉林省博物馆,是其镇馆之宝!
苏轼行书《洞庭中山二赋》长卷
如今,我们将这两幅字按照超高清的宣纸微喷技术,还原出了跟原作毫无差别的作品,极为精致而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