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住逃生口的俄航乘客、南京失联女大学生:是谁培养了这些粗糙的利己主义者
文|wss 编辑|星星
最近有那么几个独占鳌头的头条报道,密集霸屏,在广大网友中间掀起了滔天巨浪。
这些个事件,发生在不同的地方,甚至于不同国家。
连同事件的性质,都相互迥别,五花八门。
但是沉心琢磨,这几件热点事件似乎都被一条若隐若现的纽带所联系,勾连在了一起。
首先曝光的,是南京一名女生失联的事件。
5月5日,就读于南京一所知名高校的大四女生离开了校区,在夜晚8点多,上了一辆滴滴网约车。
9点多下车后,到达了南京眼的步行桥,便杳无踪影。
宿舍要都要闭门熄灯了,同宿舍的室友见她还是没有回来,便发去了问询短信和拨了电话,却不想一直没有回复。
焦急的室友们一夜无眠,到了凌晨见她还是了无音讯,只得通知校方和其父母。
报警后,南京警方开展了地毯式的搜寻,但在接下来的两天,却一无所获。
相关的人员,都精疲力竭,尤其是滴滴网约车,又一次被推上了舆论的高峰,不明的吃瓜群众,想当然的猜测和质疑,是不是又一名花季女生,是不是惨遭司机的毒手。
不想在30个小时后,女生却淡定回到了学校。
没有一句道歉和感谢,仅仅是回复自己因压力过大,去江心洲和青奥公园这两个地方发待了两夜。
外界为她掀起了惊涛骇浪,在她看来与她何干。
我就是心情不好,我就想出去散心几天。
怎么,这一点自由的权利都不可以有吗?
当然,每个人都配享有自由的权利,这一点无可厚非。
但是自由,必须是建立在规则之上。
有些事情你看起来很小,但也不要擅自行为;
如果不听规劝,强自去做,造成的后果,则失去了为人子女的本分。
南京的这名女生,就是生动的反例。
只管自己任性,不顾将会酿成的后果,更不顾多少人为自己通宵达旦、担惊受怕的心情。
再是名校荣誉徬身,又与不开化的野人何异?
有一种论调,是辩白南京的失联女生,仅仅是无知少女的涉世不深。
暂不争论,再来看看非法穿越羌塘的几名青年驴友,是不是无可洗白、怙恶不悛的规则践踏。
在明知道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依法禁止穿越的情况下,3月5日,驴友冯浩及其女友林夕、李志森三人结伴,偷摸避开了边界管理站巡查,开始穿越1500多公里的羌塘无人区。
十天后的旅途中,自诩贝爷的冯浩,潇洒挥别朋友,踏上了独自穿越的道路。
到了4月16日,林夕和李志森结束穿越,来到约定集合的地点,却发现根本不见冯浩的踪迹。
两人六神无主之下,虽把自个儿违法违规的事情忘得干净,倒是没有忘记找警察寻求帮助,即刻向警方报警。
警方和林业部门一同展开搜救工作,光是巡查车辆的汽油,都消耗了六十多万元。
直到5月5日,救援队员才遇见正在徒步的冯浩。
犯了错误,当然要惩罚。
相关部门作出的处罚决定,是三人各罚款5000元。
可除了李志森第一时间接受处罚,并承诺绝不再违反法规,冯浩和林夕,一个想讨价还价,一个甚至觉得自己没错,放狠话一分钱也不交。
据报道,他们提出了行政复议。
有网友说:罚款5000不就不必了,让他们承担所有搜救费用最好。
我认为一语中的。
对现代人来说,规则意识是一个社会最基本的品格修养。
为了个人追求刺激、满足嗜好的欲望,枉顾规则,甚至铤而走险,违背法律和法规的红线。
从单纯的任意妄为,到后来的违法违规。
在受到惩罚后,不是自省,而是像猪八戒一般的倒打一耙,质疑规则的公正。
舆论的强大压力下,三名驴友也不再敢逾越雷池,赶紧交了罚款并草草认错。
总算没有彻底泯灭良知。
而5月5日的俄航紧急迫降事故,其中一名男乘客的表现,则是冰寒彻骨的公德沦丧。
编号SU1492的俄航航班,在莫斯科谢列梅捷沃国际机场起飞不久后,便发现了严重故障,被迫返回机场并紧急迫降。
降落后,飞机与地面剧烈撞击和摩擦后起火,机上的78人,有37人获救,但是其他41人却永远的告别了人世。
这起事件,引发关注的,有事故原因的调查,也有英勇救人的空姐。
但公众讨论最多,并引起众怒的,却是机上的一名中年乘客。
仅仅为了索取自己的行李,肆意自己蠢笨迟缓的身型,挡住了狭窄的逃生的通道,浪费掉争分掉秒的逃生事件。
导致他身后的三名乘客,丧生于火海。
面对媒体的质疑,他居然一脸的从容,还转而吐槽俄航冷酷,说等了四十分钟,还没能退得了机票。
殊不知,他在所有人的心中,正如他吐槽俄航的形容。
甚至,已经泯灭了人性,不配为人。
作为一个粗糙的利己主义者,这个乘客典型以自我为中心,以个人利益作为思想、行为的原则。
对他来说,后面的乘客没有命了,与他有什么关系。他损失的,可是一张全价的机票。
什么规则、什么公德,根本视为空气的虚无。
人生的目的,只有自我时时刻刻的利益最大化。
已然病入膏肓、药无可药。
如果那两名驴友不是被众怒的雷霆刺痛,谁又能保证,若干年后,不会变成俄航乘客现在的样子?
这些时间,如时光之门和照妖镜的结合,投射出了被人唾弃的一撮人,从少年、到青年,再到中年的样子。
这一天,像是冥冥之中的另类警示:童年的教育,尤为重要。
不要让我们的孩子,因为教育不当,而划拨成这一搓的害群之马。
而实践,恰恰要从对自由的改观开始。
现在很多的教育鸡汤文和早教机构,都在不遗余力地宣传和实践孩子天性的解放。
而做法,更多是给予孩子以放任,而疏于管教。
认为这样,能充分地激发孩子的潜能,从而无往而不利。
但作为自由教育学派的奠基人的蒙台梭利,却不这么认为,他的核心教育理念:
1.自由和纪律是同一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这其实并不拗口和冲突,在他的理论下,自由是给孩子以活动的自由,使其智力得到充分发展,不能去刻意压抑孩子活动的欲望。
但是纪律,也是规则,需要贯穿始终,不能让孩子认为自己可以任意妄为,建立起有秩序和有规律的生活环境。
例如,引导他们学会定时定点吃饭、洗漱,在学习和玩耍后,将书籍和玩具归还原位。
2.个性的发展并不排斥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无论幼儿园还是学校,本身就是个雏形的社会集体,多彩的环境、规定的作业、老师的教导和同学们的互动,以来培养孩子的集体观念。
而“公德”的概念,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孕育而生。
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一些不当行为,可能对他人和集体的伤害。
以伤害他人和集体的利益,换来的“个性”,只会被社会所抛弃。
所以,作为家长,不是为他们可能出现如插队、欺凌这样“个性”摇旗呐喊,骄傲自己的孩子与众不同。
而要做的,是引导和帮助孩子知耻,以正面、阳光和友善的态度,更深入、更纯粹的融入集体中来。
这几天,在爱尔兰都柏林,一家叫白麋的咖啡馆,因为在脸书上的贴文,以火箭般的速度蹿红。
“我们决定针对在餐厅尖叫的小孩,多收取15%'尖叫费’,以维护全体员工与客人的权益。如果我们发现您未能制止小孩尖叫,15%额外费用将自动增加在您的账单中,每增加一名小孩多收10%”。
这一家咖啡店,用直白的方式,向那些不遵守规则、没有公德意识的孩子说不。
连带着,也是对这样孩子的父母说不。
全世界飞来无数的留言:
“太棒了!应该有更多店家响应这项措施。”
“这真是我看过最棒的公告!”
“完美!我明天就会去用餐!”
这样海量的留言告诉我们,违背规则、不讲公德,走到世界哪个角落,都必然遭到反对和鄙夷。
就从当下,帮助我们孩子建立以正确规则和公德为导向的体系。
就是为了孩子在社会,能够受人尊重和爱戴。
好看就要点一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