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型、领袖型...你属于哪一种?│九型人格靠谱吗?
环境和遗传哪个对孩子的影响大
听更多小明微课,文末点击“阅读原文”
人不怕人格障碍,就看面具做得好不好。
—小明语录
01 源于神话的分类标准
首先,在正规的心理学的人格分类类型里面是没有九型人格的分类的。
因为正规的心理学最大的特点,是要进行统计试验测量,但是像九型人格这种类型是不会经过正规心理学检测的。
那么既然它不是一个正规的,能够经过心理学的分类检测、统计、测量,它就有其他方面的含义。
九型人格其他方面的含义是什么呢?它本质上是来源于一种宗教神话的思想。
换句话说,九型人格的每个分类的背后都有一个神话人物来作为它的分类的标准。
换句话说,有这样的女神或者那样的女神,那么就会有一个针对这样女神的一种性格,实际上就是一种神话片的心理学。
如果按照神话的一个神仙性格类型来把人进行人格的这种分类,它的思想其实是有点儿接近于荣格的原型思想的。
因为荣格说所有的神话,古代的这些东西都有一个集体的原型在这里。
当然这一点关于我们说的用神话人物来作为人格的分类,很显然它是达不到科学的标准的。
大家试想想,假如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对人的性格进行分类,中国古代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进行这样的分类呢?
比如说猪八戒性格,孙悟空性格,唐僧性格,还有沙和尚性格,所以很多管理学的培训里面就有通过唐僧他们师徒四人去取经的路上发生的故事,来进行一些管理学的,人们在职场中职业角色这方面的培训做一个类比是可以的。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02 什么是人格化?
类比的意思就是为了让人能够听明白一个道理,我们可以用一种类比的方式来把一个复杂的知识简化,但是类比它不能作为一种科学的标准。
比如,我们真的能够找到猪八戒性格,孙悟空性格吗?
猪八戒、孙悟空、唐僧、沙和尚他们之间这种非常鲜明的性格,这种区别和区分度在真实的人身上,难道真的有吗?这里面就要说到一个人格化的问题。
什么叫人格化呢?我们生活中每个人都是人,但我们不是人格化。
人格化其实是有的时候,我们人的大脑为了简化思考,人们就想抓住某些事物的一个最主要的突出特征,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对人群进行分类。
比如,像古代的时候,一个人大概在一个村子里边,要认识一百多个人,这一百多人他要记住他们,他必须要对他们进行分类,分类记住,并不代表的是科学,分类只是为了简化思考。
比如说我给这个人用个标签,那个人用个标签,这样到时候我只要一想到那个人,我说那个人是谁谁谁。
比如说那个人贴个标签是猪八戒,这个人贴标签是唐僧,那个贴个标签是孙悟空,这个人贴标签是白龙马,这样的话大脑容易记住。
它实际上是一种大脑进行整理记忆仓库的分类的一种方式,但分类的重点不在于科学,而是在于帮助我们记忆。
所以因为人类的大脑容量是有限的,我们毕竟不是机器人,我们也不可能每次见一个人,就对他做一个DNA的检测,或者指纹检测,我们就能精确的知道那个人是谁了,人类不可能这样去分类,一定是用最简单的分类方法。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抓住某些特征。
但是抓住特征也不是科学的,因为抓住的特征,很可能也是我们主观上认为的。
比如说,有一些心理学没学懂的人喜欢说中国人都是巨婴,你如果用这种主观的方式去对中国人进行分类,那日本人是什么?美国人是什么?
如果你一旦把世界上每一个人都做一个分类,你就会渐渐发现你实际上是非常主观的,因为你是为了分类而分类,你是为了简化你的思考而分类,事实上人是非常复杂的。
比如说在人群中,你真能找到一个纯粹的猪八戒、孙悟空、唐僧吗?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不是的,只是我们作为一种艺术写作,最主要就是我们塑造的人物必须要鲜明,因为只有鲜明读者读起来才会有趣,读者才能记住这些人物。
所以,凡是成功的艺术创作的人都是人格化的。就是作品中的每个角色都是特征鲜明突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适合艺术创作的要求。
如果看完一个电视剧之后,我们都记不住里面的人物,那肯定说明这个电视剧的编剧就没写好,因为人物特点不突出。
其实人物特点突出是不科学的,事实上生活中绝大多数人他都是不突出的。
我记得以前我上研的时候导师跟我说,虽然有这么多种性格分类,但事实上生活中的多数人都是混合型的,那种极端的某一个性格,实际上是非常罕见的。
你在人群中,你见过像孙悟空、猪八戒这样的人吗?比如说你在生活中见到某一个人,他可能有猪八戒的性格,也可能有孙悟空的性格,他可能还有唐僧的性格,他都有,混合体其实占了人群中的绝大多数。
但是有没有个别人,他就特别的人格鲜明、突出?那是有的,我们不能排斥真有这样的人。
比如说我们以前上学时候经常说到的某一些历史人物,我们也会看到,比如说鲁迅性格很突出,我们也会发现,就是你从他的头发上,从他的外观上都能看出他是一个性格非常鲜明突出的嫉恶如仇的人。
这些其实就是说明,的确有一些人,他性格是很突出,但是即使是像这样的历史重要人物,他性格很突出,也不排除有一部分是为了人们对他们进行分类、简化思考而对他们的某一些性格进行提纯、提炼,提出来的一种状态。
而事实上,如果你是一个当时在鲁迅身边生活的人,你可能观察他生活的全部,你可能看到的还有其他的方面。
但在历史书的书写的过程中就不会去写他的其他方面,比如他个人的生活的其他方面,实际上我们后面能看到不少,但我们就不会用那些方面去记住鲁迅,我们只会用鲁迅最突出的一些特征去记住他。
那换句话说,历史也是这样,我们阅读到的往往是一种人格化的东西,而不是一个真实的人性。
所以九型人格把人用这样的分类方式,实际上它是按照一种神话背后的不同的神仙的特征,做的一种提炼和加工,它是一种艺术创作。你可以这样认为,它是为了做一种人格化的标签,但是它离真正的科学那是差很远。
举个例子,比如说像我们说有一种人格分类叫处女女神,她代表着这个女性独立、自我满足的需要。
比如说敏感脆弱的女神,就代表着这类女性可能对关系需要很多。还有炼丹女神。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03 面具性格和人格
九型人格的分类其实是可以和星座对人的性格分析的分类对应上的。
其实说到底还是非科学的,更接近艺术创作的这么一种思想,是为了简化人的思考。
所以你们作为一种简化人思考的方式去看看可以,但是如果你真的在生活中,在职场中,按照九型人格去对人群分类,那一定大错特错。
为什么?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是混合型的,没有那么鲜明突出的人。
如果在人群中我们见到某个人,他的性格太突出,太鲜明,只有某一种类型,是a就是a,是b就是b,像这种极端类型的,往往意味着这个人可能都有一些心理不健康的特征。
因为他可能是有一些人格障碍,因为往往是有些人格障碍的患者,他反而是很鲜明很突出的。
但是大家都知道,人格障碍在人群中他不是多数群体,多数群体人们是健康的。
如果人格障碍在人群中变成多数群体,那这个多数群体就会变成一种标准。
后来九型人格自己也发现了有这种漏洞,他们也开始尝试,比如说一号加二号也会合成一种人格类型,实际上他这种方法只是为了找出更多的合理化的一种解释。
同时九型人格还有一种道德上的教化作用,让你朝向某一种道德教化的目标去提炼自己。
另外一方面,作为一个人积极的成长过程来说,人们最重要的心理健康的标准就是社会适应性。
从社会适应性的角度来说,我们一个人在生活中最终会转变成一种职业面具,这种职业面具就是我们的一种面具性格。
而面具性格一定是有社会适应性的,换句话说,他能够适应各种各样不同的情境要求,最终人们的职业面具会越来越成熟。
我们的这种面具性格或者面具人格越来越成熟之后,就会变成遇到不同的情境,遇到不同的人,会说不同的话,就像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所以人的性格想用一种简单的,非常人格化的,性格突出的某一种单类型的分类标准,这些都是值得商榷的。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小明语录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小明老师微信号
zhaoxiaoming3
中国心理圈
手把手心理实操训练模式创始人
中国心理圈真正教实操的老师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赵小明导师
【专业成长经历】
心理学、管理学双硕士
12年临床精神分析受训经历
【学会任职】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文化心理组委员
【专业著作】
《聚英国》
《拆掉心里的墙》
《互联网心理学》
《文化艺术符号治疗技术》
《本土化音乐治疗与技术实操》
心理小说《寻宝图~南红教父》
《第三代儿童心理教育》
《和妈妈一起学逻辑学》
《心理安全员》
【业界头衔】
今日头条2017年度心理自媒体金处方奖
今日头条2018年全国科普类自媒体排名11
2016-2018连续3年今日头条心理类自媒体10强
央视财经频道《职场健康课》栏目嘉宾
央视少儿频道《极速少年》栏目心理专家
央视旗下网络媒体央视频,疫情期间特约连线心理专家
图文编辑:张洁
审核:段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