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有些问题,需要阴阳平补

有位患者找我,不到三十岁,说病了两年,主要问题是不能正常举起,J液溢出。问他有其他什么症状,患者想了想,说,时不时就头晕眼花的,腰腿酸软,总是觉得累,疲乏无力。

检查了一下舌质脉象,舌红,舌苔薄白,脉弦细。

辩证:阴精耗损,元阳受损。

病机:平时生活不节,思虑过度。

黄连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一个词,叫做“独处藏奸”,这是张景岳提出的一个观点,就是说在辨证时,大量的辨证证据中有一两处与其他证据都不相符,这不相符的“独处”往往蕴藏着疾病的真相和病机的关键。

这位患者就是如此。

他的不能举起、溢出、腰腿酸软、疲乏无力等等,这些都是一个虚象,但是偏偏舌质红,脉细弦。

红舌主实热、阴虚,细脉是虚脉,弦脉却是实脉。

所以说这个患者看起来是需要补阳,其实却要阴阳平补。《黄帝内经》讲“阴平阳秘”,主旨就是要从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生地

因为肾五行属水,内有命门之火,是水火之脏,“水为肾之体,火为肾之用”,所以应该在水中补火,或者是补中有清,这样才能同时使得水火得养,元阳安养,肾气慢慢恢复。

参考以前路志正老师的案例,我给患者开了方子,用的是:

莲子肉、芡实、龙骨,沙苑子,牡蛎,栀子,川黄连,五味子,生地,麦冬。

栀子

这个方子的意义在哪?

治本主要是黄连、生地、栀子、龙骨、牡蛎几样。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栀子泻火除烦,凉血解毒,通泄三焦之火;

龙骨、牡蛎生用,镇惊安神,平肝潜阳。

剩下的药:

莲子肉甘淡,能交水火,连合心肾,益肾固精;

芡实味涩而固肾,补下元益肾精;

沙苑子甘温,补肾固精;

五味子收敛固涩,滋肾宁心;

麦冬润肺养阴,益胃生津,清心除烦。

龙骨

这些药合在一起,看起来平淡无奇,但是补肾又不会偏过燥热,固精而没有凝涩的危害,清火却也没有苦寒的弊端,正是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至于平补阴阳,为什么要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简单的说一点,大家肯定都知道阴阳平衡,相生相克。

想要补阳,从阴中求阳,那么阳就有阴的助力,可以不断生化;同样的道理,想要补阴,从阳中求阴,那么阴就能得到阳的助力,有不断的化生源泉。

牡蛎

我的这位患者回去用药,两剂之后向我反馈说不举的问题差不多解决了,但是不敢松懈,要继续巩固一下。

所以说看到患者要补阳啊,也不能直接就拿一堆大补阳气的东西,容易导致火更旺,阴更虚,一时间可能会有用,但恐怕问题马上就会复发。

长远之法,经过仔细辨证之后,还是应该以阴阳平补为主。

再强调一句,中医呀,讲究一人一方,所以,大家不要盲目照搬文中的方子,因为不是每个人都适用,有问题的朋友,还是要经过专业的医生辨证之后再用药。

麦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