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说《论语》:卫灵公篇(二十)

原     文
卫灵公第十五

15.20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释     解
老师说:“好德有位的君子总是要求自己能尽职尽责地行仁德之道,努力做到不辜负民众百姓的期望,能够引领教化民众百姓,以实现富民安邦惠及后世的行政目标。而无位的民众百姓(小人)则是要求在位的君子大人能够贤达称职,能够引领他们实现生活的安定和富裕。”
释     字

《说文》:裘:皮衣也。从衣求声。一曰象形,与衰同意。凡裘之属皆从裘。巨鸠切。求,古文省衣。

《玉篇》:求:同裘。用也,见也,索也。

汉字“求”是“裘”的古文。甲骨文像毛在衣外之形。王国维认为甲骨文像毛在衣外之形的“裘(𧚍)”字“为已制为裘时之形”,另一“求”字“则尚为兽皮而未制时之形,字形略屈曲,象其柔委之状。……既为兽皮而未制衣,是含求得之谊,故引申而为求匄(丐)之求。”本义为用带毛的兽皮做成的皮衣,引申有乞求、探求、寻求、要求等义。

素     说
前一章通过“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的教导,让人们体悟并把握好德君子的为政目标益在当下、惠及后世的要义。本章承前章“疾没世而名不称”的教导,通过“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的教导,让人们进一步把握好德君子所乞求的是自身行仁德道义的尽职尽责,是不辜负民众百姓(小人)的期望,引领教化民众,实现富民安邦惠及后世的行政目标。
老师说:“好德有位的君子总是要求自己能尽职尽责地行仁德之道,努力做到不辜负民众百姓的期望,能够引领教化民众百姓,以实现富民安邦惠及后世的行政目标。而无位的民众百姓(小人)则是要求在位的君子大人能够贤达称职,能够引领他们实现生活的安定和富裕。”
本章需要注意有二:一是“小人求诸人”的“小人”是指地位卑下的人,即无位的民众百姓,不是指人的人格品行。“诸”是“之于”的合音。“人”是指和不在位的“小人”相对应的在位的“大人”。本章的“君子”和前面几章的“君子”一样,是指有位好德的行政者,“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是简单的叙事简句。本章是承接前面的教导,让人们进一步把握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的所求所为,君子所求在于尽心竭力地实现行政的通达于道义,在于不辜负民众百姓的期望,以实现顺天时、得地利、安人和的仁德善政。如果本章的“小人“是指人格品行上的卑下的话,本章就是教导弟子要“学为君子,远离小人”了,就是对弟子进行“道问学”入门指导了,这和本篇指导在位君子的行政相背。二是注意“求”的字源和字义以及引申义中没有“责”的含义,因此,将“求”释解为“责备”,或将“求诸人”解成“怨天尤人甚至不择手段”不妥。本章是承接前面的“君子虽不病人之不己知,然亦疾没世而名不称也。虽疾没世而名不称”,因而君子必有所求,君子所求是己的尽职尽责,是顺民意而不辜负民众的期望。因此,我作出了“好德有位的君子总是要求自己能尽职尽责地行仁德之道,努力做到不辜负民众百姓的期望,无位的小人百姓则是要求在位的大人君子能够贤达称职,能够引领他们实现生活的安定和富裕”的解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