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效如神:快失传的骑竹马灸法

读古书《备急灸法》之“骑竹马灸法”,云:“治发背脑疽,肠痈牙痈,四肢下部一切痈疽、疔疮、鱼脐、鬼箭、瘭疽等,或胸腹不测,风瘅肿瘤,紧硬赤肿,恶核瘰疬,发奶之属。”竹马一法可谓诸证无不治,甚至能脱人之危于将死之际。

【缘起】

骑竹马灸法,最早见于宋代东轩居士的《卫济宝书》,闻人耆年编《备急灸法》时附收此法,在外科痈疽急症中的运用,素为历代针灸医生所重视,并有较好疗效。

《针灸大全》誉之“极效如神”《外科精要》誉之“此法灸之,无不安愈”;国医大师贺普仁认为,此法除了治疗以上症状,还可以治颈腰椎骨质增生、颈腰椎间盘突出及顽固性坐骨神经痛等证。

如何神奇的灸法,为何鲜有人知?网上百度了相关内容,亦是寥寥无几。要知当年此书重刊者孙炬卿,在母亲因病去世后获得此法,曾仰天捶心而呕血,感慨“世有此方,吾不早得而见之。吾母不存而其方则存,其方存而后之人有早得而见之者,庶几乎吾母虽无及而犹及人也”。拳拳之心,跃然纸上。

【方法】

我仔细研究了其操作方法,总结如下:

骑竹马,奇穴名,用于背部取穴法,以患者手中指尖(不计爪甲)至肘横纹中点为长度,自尾膂尖向上直量,其尽端两旁各一中指同身寸此即为此穴。按照《备急灸法》等书记载,施骑竹马灸时,“令病人脱去衣服,以大杠一条跨定,两人随徐杠起,足离地三寸,两旁两人扶定。”取艾炷灸其左右两穴,各5-7壮。亦可用艾条悬灸。

根据古法记载,此灸法有几个硬性条件:

1、用朱点定穴。为何不是用墨点,而是用朱砂点穴?此中有真意,若是粗心的话,就很容易忽略此细节。朱砂在《神农本草经》里是上品第一味药,“主身体五脏百病,养精神,安魂魄,益气明目,杀精魅邪恶鬼,久服通神明”,是道医里重要的一味药。朱砂能治精神-信息这个部分导致的肉体层面的问题,虽有点玄学,望细品

2、两脚需悬空,不能着地。

3、尾闾骨坐于竹杠上,不能屁股受力。此为关键点,后面详谈。

【方法】

为何灸此穴,无不安愈?

盖此穴心脉所起。凡痈疽只缘心火流滞而生,灸此二穴,心火即时流通,不过三日可以安愈,可谓起死救危,有非常之功,屡施屡验。盖《素问》云:诸痛痒皆属于心。又云:荣血不调,逆于肉理则生痈疽。荣者,血也。卫生,气也。心能行血,心即留滞,则血为之不行。故逆于肉理,而生痈肿。灸此二穴,心火调畅,血脉自然流通,胜于服药多矣。”

又:“盖此二穴正在夹脊双关流注之所。唯痈疽之疾,血气流滞,失其常经,况人一身荣卫循度如河水之流,其夹脊双关乃流注之总路,如河之正道也。皆自尾闾穴过,又复通彻百骸九窍大络,布达肤腠,无所不周。今此二穴所以为效者,使心火通流周遍一身。

为何要尾闾骨坐于竹杠上呢?

此中有奥妙,“盖妙在悬一身骑于竹杠之上,则尾闾双关,流注不得。俟灸罢二穴,移下竹杠,其艾火即随流注先至尾闾,其热如蒸,又透两外肾,俱觉蒸热,移时复流足涌泉穴,自下而上,渐渐周遍一身,奇功异效盖原于此也。”

尾闾处,又名阴窍、生死窍,是炼气修道最重要的一个穴道,为人身奇经八脉之总根,上通天谷,下通涌泉,是精炁运用的转运站,此窃一通,诸脉皆通。

我一直怀疑,骑竹马灸是道家医学流传下来的方法,从朱砂点穴、气血流注、通生死窍,都有浓浓的内丹修炼之意。

【创新】

这么好的灸法,沉没至今,可能是操作方法过于复杂,看古书图片记载,需一人扶定,患者骑竹杠上,另一个行艾灸,种种不便利。

今也有人改良为竹凳式样,个人感觉不依古法,竹凳为屁股着力,一定要尾闾夹住竹杠方能暂时封住气血,使其流注不得。所以这种竹凳款式有其形,失其神,方法不对路。

获得此法的古人曾发愿:“余既躬获异效,深愿家家自晓,人人自理,不陷枉亡,亦仁人之用心也。”

我自读得此古法,心情亦很澎湃,似网络小说中主人公深山得武功秘籍,只是别人愿私藏,我愿大力弘扬。

为改良骑竹马灸的竹马灸具,我苦思冥想,终于设计出了一款更加便利的竹马,不需人扶定,轻松艾灸,并申请了国家实用专利,便于未来更好的普及此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