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白茶真的要存满年份才能打开?别再傻等了

《1》

昨天,有位新茶友发来了一个链接,“真有这种说法吗?”

抱着好奇的心态点开,看完以后,却眉头一皱。

导火索来自那一句著名的“白茶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

根据对方的说法,白茶必须刚好在这些年份里打开,才是最适合品饮的时候。

比如,2年的白茶,距离3年还有一段时间,不适合喝。

再比如,5年的白茶刚踏过3年这一关卡,向7年进军,依然在转化中,如果这时候打开喝则会影响陈化效果。

这样的说法,不仅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甚至还有些哭笑不得。

难道,是老白茶身上被装上了特殊的密码?不到规定时间就不能打开?

又难道,要时时刻刻记住老白茶的生辰八字,在恰好满了3岁,7岁的时候,才能打开?

也太玄乎了吧!

显然,这只是无端的臆想罢了。

存白茶,不就是为了喝茶吗?

掐着日子计算陈化时间,从本质上来说,根本毫无意义。

路过的人虽然可以当个笑话看,但这背后所蕴含着的,又是什么呢?

《2》

收藏白茶,只能在特定的时间打开?

对于白茶来说,一年,三年,七年仿佛成为了它们成长的标记。

一年,是风华正茂之际,清郁难言,且处于懵懂的新白茶时期。

三年,已经逐渐发生了风味的转变,便踏入了老白茶的大门。

七年,越陈越香,品质好、年份高的老白茶,的确是珍宝。

但在这其中的时间呢?白茶陈化了两年,五年,六年,难道就不值得打开品饮了吗?

自然不是。

实际上,“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是一句顺口溜。

因为朗朗上口,所以被广为流传。

但也正因如此,让很多新茶友对白茶留下了刻板印象:只有3年陈的,或是7年陈的老白茶,才经过物质转化,才值得喝。至于3年以下的白茶,不应该打开,而是只能等待。

但殊不知,从白茶刚刚制作完成,成为成品茶的那一刻起,它就已经开始了物质的转化。

虽然肉眼难以见得,但我们可以通过品味,感受香气和滋味的变化。

刚刚烘干后的白茶,由于水分大量离开了茶叶内,同时带走了一部分的内含物质。

所以,需要一定的时间等它修复,重新把香气和内质聚拢。

因此,在刚制作完成到一两个月以后,就能明显地感受到白茶风味的不同。

香气愈发馥郁,汤水也变得淳和。

等到半年以后再去品饮,又会发现香气似乎变得更加明媚张扬,汤感的柔润度和饱满度也逐步上升。

再到存满1年,2年,3年……

在内含物质不断转化,老白茶的香气和滋味也会变得愈发内敛和沉稳,散发出与众不同的韵味。

但是,陈化并不是以时间作为限定。

举个例子,有的白茶即便存满了3年,但它的味道和“甘香醇厚”仍旧差距甚远。

而有的白茶虽然未满3年,可能刚刚2年出头,可已经有了老茶的风韵。

这其中的差距,是由白茶本身的品质,以及后期的储存环境密切相关。

年份,只是为茶叶的陈化提供了一个机会。

《3》

再者说来,长期收藏白茶绝不能置之不理。

当你买到了一款白茶以后,想要把它存满3年,或是存满7年。

在这段漫长的时间里,定期的开箱检查是必不可少的。

否则,若是出了什么差错,导致白茶还未成为老茶,就已经受潮变质。

那么,接下来的时间便不是等待陈化,而是等待发霉。

到头来,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所以,想要避免这样的现象发生,长期储存白茶需要定期检查。

至于频率是什么样,又要用什么样的方式,这里头都有讲究。

恰当的检查频率,应该是每半年一次。

但如果遇到了潮湿天气,比如回南天、下雨天、梅雨季节等,就请度过了这段特殊时期后再开箱。

并且在开箱检查的时候,不需要把三层包装法全部层层打开。

正确的做法,是将最外层的纸箱打开以后,摸一摸里面是否有水汽,瓦楞纸箱是否潮湿。

再隔着铝袋和塑料袋,感受茶香是否有减弱,或出现怪味。

倘若发生了异样,下一步才是解开塑料袋和铝袋的密封,进行彻底勘察。

如果没有,则及时原样密封回去即可。

大多数情况下,白茶在一个良好的储存环境下,且本身品质合格,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针对定期开箱来说,有的茶友选择封箱以后不管不顾,存坏后才后悔。

而有的茶友则是过于频繁的开箱,过度的热情,导致了茶叶受潮变质。

曾经遇到过一位茶友,称自己的寿眉饼存了不到3年,就出现了些酸味。

众所周知,白茶出现酸味则代表受潮,被存坏了。

问起细节,茶友直言自己对存茶格外地细致,甚至三天两头就要打开一次,观察茶叶的风味变化。

也正是这样,弄巧成拙了。

白茶的陈化,需要在一个密封、干燥、避光、阴凉、无异味的环境下。

但如果时常开箱,不仅会导致好不容易聚拢的茶香,出现跑气的情况。

甚至会让多余的水汽进入包装内,茶叶吸收了水分后,受潮变质也就不足为奇。

也就是说,这根本就是一个“伪密封”。

所以,将白茶买回家以后请不要冷落它们。

越陈越香的前提,是优越的品质,以及良好的仓储环境。

空有年份,而忽略储存,终将难以存出好茶。

《4》

最后,5年陈的白茶还在转化当中,不能打开品饮?

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

的确,5年陈的白茶依然还在进行物质转化。

具体来说,是茶多酚、咖啡碱物质的含量在逐年减少,而黄酮类物质含量在逐年升高。

内含物质的良性转化,为老白茶提供了独特的风味,以及对身体的有益性。

但是,并非不能打开品饮。

陈化了5年的白茶,香气和滋味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转变。

这时候打开品饮,恰好能体验到在这个时期内,白茶的韵味。

去年夏天,去太姥山上的时候,在S师傅的仓库里整理出了一些十分珍稀的茶。

其中,就包含了一款2014的白露茶。

白驹过隙,一晃眼就经过了5年的光阴,而它仍旧安静地待在箱子里。

冲泡后,浓郁的药香,似当归和防风等根茎类中药的香气,清晰可辨。

夹杂着甜花香,清甜内敛,扑鼻而来。

此外,还有不可忽略的陈香,柔和、细幽、款款而来。

稠滑绵柔的汤水,彰显着老白茶的威武。

这股劲道感、丰腴感和浆感,是新白茶所不可媲美的。

那是岁月的沉淀,光阴的力量,让稠厚的茶汤里香滑柔嫩,如食布丁般美妙。

试想一下,这些美妙,又会随着陈化时间的延长,再次发生改变。

而在此时此刻,驻足观望,细细感受,才不算是一种辜负。

毕竟,存茶的路上有许多艰辛,也有许多险阻。

但一切,都因为一杯杯浑厚有力的茶汤,化为虚有,变成了值得。

存茶,不就是为了体验过程中的不同风味吗?

我们存茶的人,又何必拘泥于年份呢?错过了,才是真正的遗憾!

《5》

收藏白茶的过程,是缓慢而漫长的。

从一年,到三年,再到七年。

在这其中,时光荏苒,世事变迁。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而白茶就在这沧海苍田下,静静陈化。

5年光阴,如流水般度过。

张爱玲在《半生缘》里说,“可是对于年轻人,三年五载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对于白茶而言,又何尝不是呢?

每一段时间,都值得珍惜,每一杯茶汤,都能成为永恒。

不要受年份所拘泥,在合适的时间,去感受好茶吧。

· end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