咵黄陂 | 文教巷、程乡坊与前川
文教巷
文教巷位于黄陂老城区西南角,是一条历史悠久的古巷,古称草庙巷。下面是从讲黄陂人文的文献上翻拍的草庙巷的照片,其视图主位上的房子,正是我岳父家。
这条老巷的出名,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_新儒学的奠基人程颢和程颐,出生在此,并一直生活到十六、十七岁才走出黄陂。下面是明清时代的黄陂城图,可以看出城市的肌理没有变化,草庙巷还在那里,只是后来改名文教巷了。
我是1970年代从认识我的妻子开始,走进文教巷的。由于五四运动以后,特别是建国以后对程朱理学的批判,当时黄陂人向我介绍二程的信息不多,只有太有名的鲁台山,说是因二程崇拜孔子,遥望鲁地的高坡,还有大师郭沫若题字的双凤亭,这无疑肯定了二程在黄陂的历史,但传说是因为二程母亲怀胎时梦见二只凤凰,我又以为就像我工作的城市孝感,其命名是源于《天仙配》的传说,因此当年我没有很在意二程与黄陂的历史。
但是文教巷却给了我很深的印象。巷子南北走向,北口与县城的主街相连,南口与南城墙平行的街道相通,巷子长数百米,宽三、四米。巷内深邃幽静,虽然是土路,但很干净。巷子里住的是寻常百姓,大多数都并不富裕,但可以看出生活的安宁,平淡而悠远。这里的日子过得细细如水。晚上,那时巷子里是没有路灯的,我最难忘的就是那挂在巷子口的一弯新月,使得小巷饶有风味。巷子里的民居变化较大,只有从一些破败的老屋中,还可以依稀看到明清时代古民居的风格。
我岳父家原先的房子就是典型的湖北民居。据说是三间三进,有两个天井。文革中,因成危房,作了一次拆建,新建的房子就是我见到的房子,虽然缩小了建面,取消了天井,但保留了传统民居的风格,如保留了有点气派的檐廊,挑檐,是一个简单式的三开间。走上房屋的台基,跨过门坎,就是堂屋。堂屋正中是太师壁,二侧则是厢房了。正中的八仙桌长6尺,似乎在努力传承传统风格的诉求。
我在这条巷子里多次生活过短暂的日子,感受了老百姓最真实的生活场景,头几年这条巷子还是共用一个自来水管,每家每户不需要再到南门河滩挑水吃了,但还是要从售水房挑水回来。邻里间相互生活密切,常有各自吃饭时,端着饭碗坐在街门口,互相交谈,边吃边聊,场面温馨。
街南头是县城有名的小学的围墙,围墙外的大树春华秋实,夏天绿荫成片,到了深秋,地上的落叶都令我感觉这不是枯叶,而是雅趣、是烂漫。
近年我妻子的同班同学叶大群,从事地方志工作,更因为他对家乡黄陂的挚爱,写了不少关于黄陂的人文历史文章,其中也深情地写了文教巷的历史。原来文教巷因为是二程的出生地,明万历年间在此建立牌坊,名曰《程乡坊》。清同治《黄陂县志》:程乡坊在草庙巷,二程夫子诞生处。独是巷历暑热无蚊蚔,至今传以为异。
叶同学还特别对我老伴说,“你就是住在文教巷里”。是呀,我妻子生于此,長于此,是从文教巷走出去的女儿。我到处费劲地寻访人文古迹,没想到我岳父家住的文教巷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名人的遗址处,我应该深入了解程乡坊。
程乡坊座东面西,四柱三门,柱柱冲天,高4米,以褐红色砂石建造
程乡坊
程颢和程颐两兄弟祖孙三代在黄陂生活了68年。二程的父亲程珦在黄陂做县尉(相当于公安局长或派出所长),家眷就住在位于现在文教巷地址的尉厅。
一晚上,其妻侯氏夫人,孝感闵集人,因此闵集是二程的外婆家(我1994年参加政府奔小康工作队时,参加过该乡纪念二程的凤凰台揭幕仪式)。作了一个梦,有一对凤凰在天上飞翔,好像在寻找什么,忽然它们朝着侯氏飞来,并且直接扑向怀中。后来其母接连生下两个儿子:1032年程颢出生,1033年程颐出生。
黄陂鲁台山二程雕像
由于元末明初二程的后人念及先祖之功,部分人陆续返回黄陂。因此,确认二程出生处在文教巷,其后世一直传下来指认的尉厅遗址处,应该是历史上真实的。程乡坊牌坊的位置,应该是当年尉厅临街的大门处。
尉厅古贤堂 二程出生处
在文教巷还留有不少二程的故事。
程母教子“才数岁,形而或踣,家人急前扶抱,恐其惊褫,母未尝不呵之曰,汝若安徐,宁至踣乎?”程母要求小孩摔跤了,要自己爬起来,并教育他们“路要慢慢走,如果你慢慢走,就不会摔跤了”
每当孩子要吃美食时,程母总是制止他们,并教育他们“要是小时侯就讲究吃穿,长大了如何是好”。程母教育孩子要尊敬师长,关爱朋友,和气待人。二程后来回忆说:“我们兄弟二人不讲究吃穿,不恶语伤人,都是母亲言传身教的结果”
二程年幼时,黄陂出了个名叫姜应明的神童,年纪轻轻就中了举人,家人炫耀。程母不去凑热闹,冷静地指出,神童未必都能成才。史书上还说程颢“数岁,诵诗书,强记过人,十岁能为诗赋”。
二程晒书台
二程在黄陂生活了十多年,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启蒙教育,1046年,二程随父迁江西,并拜周登颐为师,从而成就“天下第一的学问”,开创理学八百年,成为天下显学,二程也成为旷世大儒,道德文章名满天下。
正是:河水悠悠绕县城,至今人说二程乡。江山留胜迹,人物传千秋。
筑台望鲁,仰慕孔子
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我们这一代读书人,大多数都没有正面接触程朱理学,国学知识很缺乏。记得大学者费孝通说过:“学者里面,我的上一代人都很厉害,又有才,又有学。国学、西学都很熟悉,视野很开阔,有见解。到我这一代,才还有点,学就不行了”。那么像我这样读了一辈子书的人呢,就更惭愧了,西学学的不精,国学连皮毛都谈不上。为此我恶补了一下理学的知识ABC。
二程传承了孔子的儒学,出新了新理学,其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朱熹則将之发扬光大,形成了中国文化史上重要的程朱理学。二程的理学思想形成了系统的,完整的新儒学思想体系。“人存性理”,新儒学强调了人的道德价值,提高了人的价值观念。要求人们加强道德修养,重视气节。新儒学还提倡“民可明也”,强调了文化教育,主张文化启蒙。因此我们对二程的理学思想,应给予尊重和敬意,积极学习并发掘这些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但理学思想也有负面的文化影响。它用哲理的形式论证封建制度万古不变的道理,加强和巩固了封建制度。理学偏重封建伦理道德的教育,忽视自然科学和文化艺术。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领袖胡适对程朱理学作了很多很有影响的评价和批判。胡适坚定地认为西方文明先进,传统的东方文明如不与时俱进,差距则会越拉越大。胡适认为中国传统哲学(主要有二程的理学)因缺少正确的方法论而导致了虚无性。他对胡须平说:前几天高平子的孙儿来,他引张载(二程的表叔)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四句空洞的话。我问他,怎么叫为天地立心?你说给我听。
这使我还想起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关于中国科技停滞的思考,他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之问”:为什么在15世纪之前,在获取自然知识并将其应用于人的实际需要方面更为有效的中国文明,到了15世纪却没有产生近代科学?为什么近代科学仅仅起源于西方?
这个问题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与思考,从制度、经济、社会、文化、心理、思维方式、精神层面等各方面的探讨,统治中国思想文化八百多年的理学阻碍了科学的探索与发展。
傍花随柳过前川
二程是黄陂历史上诞生的圣贤,世世代代的黄陂人不仅以黄陂出了二程引以为荣,还把二程当作人格典范和精神导师。
我刚走进文教巷时,曾想过这条巷子为什么叫文教巷呢,巷名还很有文化呢。但后来看见这条巷子里有个知名小学,就以为是现代因校而命名为文教巷。但现在我认为文教巷的名字应该是早于建国前,是为了纪念二程在这个巷子里诞生。因为二程都是伟大的教育家,办书院,门生无数。《如果这是宋代》一书中说到二程“别人努力一生,是想成为圣人,而程氏兄弟的职业是教别人怎样成为圣人。”因此,文教巷就是黄陂人在纪念二程。
我很感佩黄陂人对二程圣贤的永世纪念。我岳父是五四运动前出生的,他父亲给他起名黄遵贤,我现在才悟出来,他是生长在文教巷,名字中的贤,应该就是指的二程先贤。
程颢的《春日偶成》是国学《千家诗》中的一首诗
云淡风轻近午天
徬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
将谓偷闲学少年
因这首大程的诗,黄陂城关近年干脆更名为前川街道了。
我近年因微信的兴起,走进了《黄陂城关同学群》,同学也,发小也。如果能穿越时空,900多年前的二程兄弟,他们也在前川这个地方嬉戏过,学习过,他们也应该属于这个群。难怪我接触到这群人,总听说他们少年时代的灵气,因为他们是生活在养育了二程的黄陂县城。
这是距少年二程900多年后,在文教巷读书的前川女童
思贤文教巷 问道鲁台山
打捞城市记忆 钩沉三镇往事
黄陂木兰花香
编辑:田联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