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卷7精神训诗解11抱素守精至人大义

《淮南子》卷7精神训诗解11抱素守精至人大义

题文诗:

夫至人倚,不拔之柱,行不关途,禀不竭府,

学不死师.无往不遂,无至不通.生不足以,

也,死不足以,也,屈伸俯仰,

抱命婉转.祸福利害,千变万化,孰足患心.

若此人者,抱素守精,蝉蜕蛇解,游于太清,

轻举独往,然入冥.凤凰不能,与之俪而,

况斥鷃乎?势位爵禄,何足概志.齐之晏子,

与崔杼盟,临死地而,不易其义.杞梁周,

将战而死,莒君厚赂,止之,不改其行.

晏子可迫,以仁不可,劫以兵也;杞梁周,

可止以义,不可.君子义死,而不可以,

富贵留也;义为不可,以死亡恐.彼直为义,

犹不拘物,况无为者.尧不以有,天下为贵,

授舜.公子札不,以有国为,尊故让位.

子罕,以玉为富,故不受宝.务光,

以生害义,自投于渊.至贵,至富.

天下至大,以与佗人;身至亲矣,而弃之渊;

外此其余,无足利矣.此之,无累之人,

天下贵.观至人论,原道德意,下考,

世俗之行,乃足羞也.不观大义,不知生之,

不足贪也;不闻大言,不知天下,之不足利.

【原文】

夫至人倚不拔之柱,行不关之途,禀不竭之府,学不死之师。无往而不遂,无至而不通。生不足以挂志,死不足以幽神,屈伸俯仰,抱命而婉转。祸福利害,千变万化,孰足以患心!若此人者,抱素守精,蝉蜕蛇解,游于太清,轻举独往,忽然入冥。凤凰不能与之俪,而况斥鷃乎!势位爵禄,何足以概志也!晏子与崔杼盟,临死地而不易其义。殖、华将战而死,莒君厚赂而止之,不改其行。故晏子可迫以仁,而不可劫以兵;殖、华可止以义,而不可县以利。君子义死,而不可以富贵留也;义为,而不可以死亡恐也。彼则直为义耳,而尚犹不拘于物,又况无为者矣。

  尧不以有天下为贵,故授舜。公子札不以有国为尊,故让位。子罕不以玉为富,故不受宝。务光不以生害义,故自投于渊。由此观之,至贵不待爵,至富不待财。天下至大矣,而以与佗人;身至亲矣,而弃之渊;外此,其余无足利矣。此之谓无累之人,无累之人,不以天下为贵矣!上观至人之论,深原道德之意,以下考世俗之行,乃足羞也。故通许由之意,《金滕》《豹韬》废矣;延陵季子不受吴国,而讼间田者惭矣;子罕不利宝玉,而争券契者愧矣;务光不污于世,而贪利偷生者闷矣。故不观大义者,不知生之不足贪也;不闻大言者,不知天下之不足利也。
【译文】

至人倚靠着不可动摇的柱子,走在没有关隘的路上;受用着取之不尽的宝库,从学于长生不老的老师;所以是无论往哪里都顺利,不管到哪里都通畅;不为生存而烦恼,不为死亡而伤神;屈、伸,俯、仰,持守天命而自然变化;祸、福,利、害,不管怎样千变万化,都不能使他伤神患心!像这样的人,拥抱纯素持守精神,如同蝉脱壳蛇蜕皮那样,从世俗中解脱而遨游于太清天道之中,轻飘升逸、独来独往,恍惚间进入那幽深冥暗处。凤凰也不能和他媲美,更何况那平庸的小鸟?权势地位、爵号利禄哪值得他牵绕心头。

齐国的晏子和崔杼在祖庙盟誓,晏子面对死亡的威胁也不改变他不屈从弑君贼臣而忠于社稷的正义气节。杞梁和华周替齐国攻打莒国,被包围而身陷绝境,莒国君主念他们勇武,出重金想收买他们以便停止战斗,但他们两位至死都不改变效忠齐国的行为。所以,对晏子这样的人可以用“仁”来规劝,但不可以兵器武力来胁迫;对杞梁和华周这样的人可以用“义”来制约,但不可以财物来引诱。君子为义而死,是不能用富贵利禄来诱使他们偷生;为“义”而行动的人,是无法用死亡来恐吓他们的。这些为“义”而行动的人都尚且不受物欲的制约拘束,更何况那些什么都不为(卓注:尧舜那样无为而治,)的人呢!

   尧不以占有天下为显贵,所以把君位禅让给舜;吴国公子季札不以拥有国家为尊贵,所以坚辞不受长兄让给他的王位;子罕不以拥有宝玉为富有,所以不接受别人送他的宝玉;务光不想用活命贪生而损害忠义,所以情愿自投深渊淹死。由此看来,最高的尊贵获得不是靠爵位来完成的,最大的财富占有不是以金钱来衡量的。天下够大的了,但尧却将天下让给他人;身躯生命够珍贵的了,但务光却将自身生命投入深渊。除了天下和生命,还有什么比它们更珍贵而值得留恋的,而尧和务光却不惜舍弃这些,真正做到不为物累。因为不为物累,所以他们也就不把天下看得无上珍贵的了。由此来考察上述真人或至人的那些理论,深入探究道德旨意,并将这种理论和旨意作标准来考察衡量尘世间世俗的很多行为,就会为这些世俗的所作所为感到羞愧。所以如果通晓许由让天下的思想,那么像《金縢》《豹韬》之类的治国谋取天下的书籍就可以废弃;相比延陵季子不肯接受吴国君位,那些为夺得封余土地而争讼的人就该感到惭愧;同样,相比子罕不贪宝玉,那些争夺券契的人就显得很低级丑陋;想到务光不愿受到世俗玷污的气节,那些贪生图利的人就会感到不安。所以那些不懂持守伟大气节的人,也就不知道苟且偷生是不值得贪求的;那些从来没有接受过崇高思想、言论的人,也就不知道天下也是不值得留恋的。

(0)

相关推荐

  • 韩非子036外储说右下第三十五

    [经一] 赏罚共则禁令不行.何以明之?明之以造父.于期.子罕为出彘,田恒为圃池,故宋君.简公弑.患在王良.造父之共车,田连.成房之共琴也. [经二] 治强生于法,弱乱生于阿,君明于此,则正赏罚而非仁下 ...

  • 《淮南子》卷7精神训诗解14儒以闭欲至人无欲

    <淮南子>卷7精神训诗解14儒以闭欲至人无欲 题文诗:今儒者不,本所以欲,禁其所欲;闭所乐不, 原所以乐.犹决江源,障之以手.孔子通学, 颜渊夭死,季路菹卫,子夏失明,冉伯牛疠. 迫性拂情 ...

  • 《淮南子》卷7精神训诗解1法天顺情静漠虚无

    题文诗: 上古未有,天地之时,惟像无形,窈窈冥冥, 芒芠漠闵,澒濛鸿洞,莫知其门.至无至虚, 至道至情,情生阴阳,二神混生,经天营地, 孔乎莫知,其所终极,滔乎莫知,其所止息, 于是道乃,别为阴阳,离 ...

  • 《淮南子》卷7精神训诗解2阴阳和气天人相参

    题文诗:夫精神者,所受于天;而形体者,所禀于地. 故老子曰:一而生二,二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也者,背阴抱阳,冲气为和.故曰人体: 一月而膏,二月而胅,三月而胎,四月而肌, 五月而筋,六月而骨,七月 ...

  • 《淮南子》卷7精神训诗解3精神内守均和通达

    题文诗: 天地之道,至纮以大,尚节章光,爱其神明, 人之耳目,曷能久而,熏劳不息?精神何能, 久以驰骋,而不既乎?故血气者,人之华也; 而五藏者,人之精也/夫血气能,专于五藏, 而不外越,则胸腹充,而 ...

  • 《淮南子》卷7精神训诗解4嗜欲好憎气志日耗

    题文诗: 夫孔窍者,精神户牖,而气志者,五藏使候. 耳目淫于,声色之乐,五藏摇动,而不定矣; 血气滔荡,而不休矣;精神驰骋,于外不守; 祸福之至,虽如丘山,无由识之.使其耳目, 精明玄达,而无诱慕,而 ...

  • 《淮南子》卷7精神训诗解5物我不二非喜非憎

    <淮南子>卷7精神训诗解5物我不二非喜非憎 题文诗: 人之不能,终其寿命,中道夭于,刑戮以其, 生生之厚.惟能无以,生为者也,能修得生. 情生天地,夫天地运,而情相通,情通万物, 总而为一 ...

  • 《淮南子》卷7精神训诗解6虚无恬静道德至神

    <淮南子>卷7精神训诗解6虚无恬静道德至神 题文诗: 夫悲乐者,德之邪也;而喜怒者,道之过也; 好憎也者,心之暴也.故圣有曰:生也天行; 死也物化.当其静则,与阴俱闭,当其动则, 与阳俱开 ...

  • 《淮南子》卷7精神训诗解7真人素朴无为抱本

    题文诗: 所谓真人,性合于道.有而若无,实而若虚; 处其一而,不知其二,治其内而,不识其外. 明白太素,无为复朴,体本抱神,以神游于, 天地之樊.芒然徜徉,于尘垢外,而消摇于, 无事之业.浩浩荡荡,机 ...

  • 《淮南子》卷7精神训诗解8精诚自神太清始终

    题文诗: 廓惝而虚,清净安宁,无思无虑.大泽焚而, 不能热之,河汉涸而,不能寒也.大雷毁山, 而不能惊,大风晦日,而不能伤.真诚故视, 珍宝珠玉,犹石砾也;至尊穷宠,犹行客也; 毛嫱西施,犹䫏丑也.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