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里有什么?土壤为什么会肥沃?中学地理要了解的肥沃土壤!

高中地理复习和新课的全部课件在这里,请使用! 

土里有什么?
土壤是位于陆地表层的一个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多孔物质层,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以及水分、空气等组成。
所以,你真的吃土的话,将会吃到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水分、空气……(好像很丰盛的样子~)

健康的土壤结构

土壤的组成

土壤由固相、气相、液相组成。其中,固相是土壤的土粒部分,主要由土壤矿物质和有机质组成,约占土壤容积的50%;土粒之间为土壤孔隙,充满了土壤空气(气相)和土壤水(液相)。

土壤矿物质来自岩石的风化,是土壤的“骨胳”,约占固体重量的95%以上。包括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土壤矿物质可提供氮素以外植物所需的各种养分元素(磷钾钙镁硫,微量元素等)。

土壤有机质是指土壤中含碳的各种有机物质,包括动植物残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合成的有机物质。土壤有机质尽管只占土壤总量很小的一部分,但它是土壤固相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土壤形成、土壤肥力、土壤环境保护和农林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均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土壤空气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成分是来自大气的氧气和氮气,以及土壤中植物根微生物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土壤空气影响植物根系的发育、种子的萌发、植物的抗病性。

土壤水是存在于土壤孔隙或吸附在土壤颗粒上的水,其主要来源是降雨、人工灌溉,或毛细管力吸引上升的地下水。它是农田作物与环境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通过影响土壤温度和通气状况,对作物产量和品质起重要作用;土壤水与地表水、地下大气水、植物水构成自然界水分循环体系,并且是水分转换系统的中心环节。

影响土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正如每个地区的饮食存在差异,每个地区的土也不一样,而且不止每个地区,同一地区的土壤也有所不同。这是由于土壤形成过程中,生物、气候、地形、母质、时间均存在差异。
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初始无机养分的最初来源,它能直接影响土壤的矿物和土壤颗粒组成,并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土壤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土壤生产力的高低。
一个发育良好的土壤一般有三个层次,A层由表土层组成,易松动,暗褐色,有机质含量较好;B层,通常称之为亚表层,由粘土和其他从A层淋滤下来的微颗粒组成,颜色较浅,有机质含量低;C层仅包含部分风化的岩石,成为母质层。

土壤剖面

气候会影响矿物的风化和合成、有机质的形成和积累、土壤中物质的迁移、分解和合成。
植物和动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而微生物则分解有机质,促进土壤吸收。
地形可以使物质在地表进行再分配,使土壤及母质在接受光、热、水等条件方面发生差异。
时间影响土壤的发育程度,母质、气候、生物和地形等对成土过程的作用随着时间延续而加强。

除了以上五种自然成土外,人为成土也是影响成土因素的重要原因。人类根据自己的需求,改变土壤的固有的性质和特点,包括耕垦、施肥和灌溉(常见的人工土包括水稻土和灌溉土)以及对土壤的污染等。

为什么作物连年种植产量低下品质越来越差?为什么土壤酸化板结严重,死棵烂苗矮化病害越来越多?土壤到底怎么了?

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的基础,作物的产量、质量都与土壤有着密切的关系,肥沃的土壤才能满足作物的需求。

那么,肥沃的土壤都有什么结构特点呢?

团粒结构是世界公认的最佳的土壤结构,因为团粒结构有着最佳的水、气、热、肥等因素的协调能力。 团粒结构最理想的粒径在0.5-10毫米之间,大小孔隙均匀,结构稳定。

土壤是一个疏松多孔的体系。它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物质所构成。

固体部分包括矿物质和有机质两部分。

液体部分是指土壤的水分,它保存和运动在土壤的孔隙之间,是土壤中最活跃的部分。

气体部分是指土壤的空气,它充满在那些没有被水分占据的孔隙中。

团粒结构是“小水库” 

团粒结构有着良好的协调水分和空气的能力。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由于团粒间大孔隙增加,大大地改善了土壤透气能力,容易接纳降雨和灌溉水。水分由大孔隙渗入土壤,逐步进到团粒内部的毛管孔隙中,使团粒内部充满水分,多余的水分继续渗湿下面的土层,减少了地表径流和冲刷侵蚀。

大孔隙中的水分渗完以后,空气就能补充进去。团粒间空气充足,团粒内部贮存了水分,这样就解决了水分和空气的矛盾,适于作物生长的需要。

雨后或灌溉后,团粒结构的表层土壤水分也会蒸发,表层团粒干燥以后,与下层团粒切断了联系,形成了一个隔离层,使下层水分不能借毛细管作用往上输送而蒸发,水分得以保存。团粒结构使土壤变成了一个“小水库”。

团粒结构是“小肥料库” 

团粒结构既能够贮存养分,又能够或快速或长效地释放养分,可以很好地协调土壤养分的消耗和积累之间的矛盾。

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团粒间大孔隙供氧充足,好气性微生物活动旺盛,因此团粒表面有机质、矿质养分等分解快而养分供应充足,可供植物利用。团粒内部小孔隙则相对缺乏空气,微生物活动缓慢,一些厌氧微生物进行嫌气分解,有机质分解缓慢而养分得以保存。团粒结构外部分解得越快,内部空气就越少,分解也就越慢。所以团粒结构的土壤是由团粒外层向内层逐渐分解释放养分,这样一方面既源源不断地向植物供应养分,另一方面,可以使团粒内部的养分积存起来。

团粒结构是土温的稳定剂 

团粒结构内部水分保持得好,干湿度变化稳定,那么土壤的温度变化就越小,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土壤温度变化小不仅可以降低对根系的影响,同时对整个棚室提供了稳定的夜温,有利于植物生长。

团粒结构是土壤酸碱的平衡剂 

团粒结构中包含一定量的有机弱酸,它们可以起到对酸碱度的良好平衡。酸性土壤,氢离子浓度大,铁铝氧化物多,这些有机弱酸可以与铁、铝离子结合,释放出氢氧离子与土壤溶液中的氢离子起中和反应,从而降低了土壤酸度。对于碱性土壤,这些弱酸可以与过量的碳酸钠、钙、镁盐等发生反应,降低土壤的碱性。

总而言之,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有着水气、养分供应与积累协调、耕性良好、根系生长良好的特性。团粒结构是农业丰产稳产的重要保障,是土壤最理想的结构,是土壤肥沃的重要标志。

黑土

  温带半湿润气候、草原化草甸植被下发育的土壤,是温带森林土壤向草原土壤过渡的一种草原土壤类型,目前我国土壤分类系统,将黑土列入半水成土纲中。我国黑土分布在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中东部广大平原上。美国黑土分布在中部偏北的湿草原带,故称湿草原土。

  我国黑土地处温带半湿润地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为其气候特征。土壤母质粘重,并有季节冻土层。夏秋多雨,土壤常形成上层滞水,草甸草本植物繁茂,地上和地下均有大量有机残体进入土壤。漫长的冬季,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质分解缓慢,并转化成大量腐殖质累积于土体上部,形成深厚的黑色腐殖质层。土体内盐基遭到淋溶,碳酸盐也移出土体,土壤呈中性至微酸性。季节性上层滞水引起土壤中铁锰还原,并在旱季氧化,形成铁锰结核,特别是亚表层表现更明显。所以,黑土是由强烈的腐殖质累积和滞水潴积过程形成,是一种特殊的草甸化过程。自然状态下,黑土腐殖质层可厚达1米,养分含量丰富,肥力水平高。黑土开垦后,腐殖质含量下降,因母质粘重,土壤侵蚀明显,这是黑土利用中需引起注意的问题。黑土是我国最肥沃的土壤之一,黑土分布区是重要的粮食基地。适种性广,尤适大豆、玉米、谷子、小麦等生长。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黑土地在世界上仅有三大块,除了东北黑土地外,还有两块分布在乌克兰大平原和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它们在开发过程中也曾经受到过水土流失的严峻考验。

  乌克兰大平原的面积约为190万平方公里,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的面积约为120万平方公里,它们和东北黑土地一样,都分布在四季分明的寒温带,由于植被茂盛,冬季寒冷,大量枯枝落叶难以腐化、分解,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历经千百年形成了厚厚的腐殖质,也就是肥沃的黑土层。黑土有机质含量大约是黄土的十倍,是肥力最高、最适宜农耕的土地,因此世界三大黑土区先后被开发成重要的粮食基地。

  与东北黑土地有所不同,乌克兰大平原和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地势平坦,坡地较少,土壤主要受到风的侵蚀,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过度毁草开荒、破坏地表植被,水土流失严重,这两个地区相继发生破坏性极强的“黑风暴”。1928年,“黑风暴”几乎席卷了乌克兰整个地区,一些地方的土层被毁坏了5至12厘米,最严重的达20多厘米。在美国,1934年的一场“黑风暴”就卷走三亿立方米黑土,当年小麦减产51亿公斤,举国震惊。为保护黑土地免受侵害,国外两大黑土区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围绕合理规划土地和建立科学耕作制度等开展研究,大举营造农田防护林,采取保土轮作、套种、少耕、免耕等办法,充分发挥耕作措施与林业措施相结合的群体防护作用,经过40年的治理,已见成效。

我国黑土区的开发比国外两大黑土区晚,大规模开荒垦殖始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近二十年来,我国已逐步加大了对黑土地水土流失治理的力度。

紫色土

四川盆地中国四大盆地之一,位于亚洲大陆中南部,中国腹心地带和中国大西部东缘中段,总面积约26万平方公里。占四川省面积的46%。这里的紫红色砂岩和页岩极易风化发育成紫色土,紫土含有丰富的钙、磷、钾等营养元素,是中国最肥沃的自然土壤。四川盆地是中国紫色土分布最集中的地方,向有“紫色盆地”的美称。

原来土壤里腐殖质含量的多少和矿物质组成的差异,会让土壤呈现不同的颜色。土壤腐殖质由动植物残体演变而成,一般粘附在土粒的表面,它的多少主要是调节土壤颜色的深浅。黑色的土壤一般是腐殖质含量较高的,因为腐殖质呈黑色和棕色;腐殖质含量少时,土壤则呈现灰色或灰白色,如新疆灰漠土。从灰到黑,颜色随腐殖质含量的升高呈梯度变化。

矿物质有更神奇的效果,是它让土壤有了除黑以外的其他颜色。比如,氧化铁就是土壤矿物质中的调色高手,当它在土壤中的含量高时,土色发红,或者呈棕红色。氧化铁又是一种善变的物质,在土壤里经常发生变化。当它与水作用时,能转变为黄色的水化氧化铁,低洼潮湿的环境是这一变化的适宜条件。因而在这种地方,土壤常显黄色。通风不良、氧气缺乏时,土壤中的氧化铁又变成了氧化亚铁。当土壤中的氧化亚铁较多时,土壤就呈现出灰蓝色。白色则常常与土壤里的盐分变化紧密相连。如碳酸钙、碳酸钠、氯化钠等盐类,以及高岭土、氢氧化铝等物质在土壤中呈粉末状存在时,都可能让土壤呈现偏白的颜色。

紫色土则是由紫色砂岩和页岩风化物发育形成,在四川地区分布较多,富含钙、磷、钾等营养元素,其土色的决定因子主要为其中含有的结晶性氧化铁和锰化合物。

水稻土

水稻土是一种人工土,是红壤被长期耕种、培植而成的,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它是在人类生产活动中形成的一种特殊土壤,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来说十分重要。

水稻土是指在长期淹水种稻条件下,受到人为活动和自然成土因素的双重作用,而产生水耕熟化和氧化与还原交替,以及物质的淋溶、淀积,形成特有剖面特征的土壤。这种土壤由于长期处于水淹的缺氧状态,土壤中的氧化铁被还原成易溶于水的氧化亚铁,并随水在土壤中移动,当土壤排水后或受稻根的影响(水稻有通气组织为根部提供氧气),氧化亚铁又被氧化成氧化铁沉淀,形成锈斑、锈线,土壤下层较为粘重。

油性:它是土壤腐殖质和粘粒含量适中的表现,有机质含量约29.2 g kg-1 (土0.46),粘粒含量.一般为16%左右,油性也是指具有良好结构等的一个综合肥力较高的土壤性状。

水稻土的形成过程包括周期性的氧化还原交替作用、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盐基淋溶和复盐基作用等。

火山灰土

火山灰土 为在第四纪火山活动区由火山灰母质形成的各种土壤。分布在世界各地近代火山活动较频繁的地区,在中国的分布面积很小。有些发育程度较深的火山灰土剖面出现明显分化,肥力较高。这种土壤的特点是土壤质地较粗,孔隙度高,受侵蚀危害较大,并含有大量火山起源矿物。火山灰土:零星分布于死火山口附近,以火山喷发沉积物为母质,火山灰土的性质深受母质影响,其中含有大量火山灰,火山灰渣以及其他火山碎屑物;疏松多孔,容量很小

印尼有大量肥沃的火山土田,相当于天然化肥田。
热带最肥沃的印尼爪哇岛,是全球火山最多的岛,而且是基性火山土,占印尼面积6.8%,水稻总产量却占全印尼57%,稻米单产近350公斤/亩产,比泰国平均单产高1倍. 东南亚水稻总产量印尼第一,越南第二,泰国第三。

东南亚是全球热带地区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因为爪哇-巴厘-苏拉威西岛,吕宋中央平原是基性火山灰土,这几个岛是南洋地区水稻单产最高的地区,苏拉威西岛虽然平原极少但水稻总产能排印尼第三,总产量接近平原面积广布的苏门答腊,苏门答腊-加里曼丹岛为酸性火山灰土,土质虽比爪哇的基性火山灰土差很多,但在热带地区土质还是属上等土质,非州人口最稠密的卢旺达布隆迪也是火山密集,中美州萨尔瓦多-危地马拉.人口也集中在火山高原山区。这些活火山区土质相当肥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