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高质量对联,对仗有一套,千年后让人竖起大拇指
对联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历史上流传着大量好对联,值得后人细细品读。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喜欢对联的读书人。记得关注一下我,和我一起来欣赏5个高质量对联,对仗有一套,千年后让人竖起大拇指。
第1副对联:借问行路人,四面云山谁作主;坐观垂钓者,五湖烟水独忘机。
这个对联是清代康熙年间才子赵执信所写。赵执信是清代文坛盟主王士祯的甥婿,著有《谈龙录》等作品,水平相当厉害。
上面这对联是赵执信挂在自家的对联,用词相当典雅,同时又表达了自己的情怀操守。整个读下来很有文采,非常厉害。
很明显,这个对联采取了 集句的方式。
借问行路人,出自南北朝诗人曹景宗《光华殿侍宴赋竞病韵诗》:“借问行路人,何如霍去病?”
四面云山谁作主,出自唐代诗人朱湾《寻隐者韦九山人于东溪草堂》:“四面云山谁作主,数家烟火自为邻。”
坐观垂钓者,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五湖烟水独忘机,出自唐代诗人温庭筠《利州南渡》:“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这个对联具有一种隐者之意,写景与抒情巧妙结合,虽然是借用古人名句,而能够自出机杼,形成了自己的意境,实在难能可贵。
第2副对联:池内荷花,和尚采来何处戴;寺中柿子,士人拿去自家尝。
这是一个谐音妙音。上联“荷”、“和”与“何”谐音,相当有难度。而下联同样有三字谐音,分别是“寺”、“士”与“柿”。能够对出这样的下联,委实不容易。
另外,我还看到另一个版本的上联,乃是“河里荷花,和尚摘去何人戴。”
这个上联用了4个谐音字,谁能够对出下联呢?请高手赐教哦。
第3副对联:鸟识元机,衔得春来花上弄;鱼穿地脉,挹将月向水边吞。
这个对联的作者是南宋大儒朱熹。朱熹这个人,有的人很崇拜,有的人很非议。但不管怎么说,朱熹的思想影响深远,乃是古人心目中的重量级人物。
朱熹不以文学而出名,但他写对联也颇有水平。就像朱熹不以写诗闻名,但他那首《春日》竟可流传千古。(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我们来看这个对联,用词非常精准,对仗相当高明,尤其几个动词堪称经典,写得很有生气,很有画面感。
这个对联凸显了朱熹文学家的一面,而隐藏了道学家的一面。当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才是朱熹的“道”,值得好好欣赏与分析。
第4副对联:七夕是生辰,喜功名事业从心,处处带来天上巧;百花为寿域,羡玉树芝兰绕膝,人人占却眼前春。
这个对联乃是一个祝寿联,作者是清代戏曲大师李渔。李渔博学多才,尤其擅长商业化写作,乃是当时颇有影响力的一个文人。
当时有个人叫朱建三。朱建三生于七月七日,所居之里名百花巷。有一次,朱建三大寿,而李渔写了上面这个对联,赢得满堂喝彩。
对联的妙处,当然是紧扣七夕这个时间点和百花这个地点,切时切地又切人,最是绝妙。
而同时文字清丽,文采飞扬,读起来韵味多多,实在令人拍案叫绝。
相信朱建三身为寿星公,看到这样的对联也要忍不住感叹:“一副对联,胜过千金了。太感谢李渔大师了!”
第5副对联:小住为佳,得小住且小住;如何是好,欲如何便如何。
这个对联是古代某文人赠送给相好的歌女的。歌女名叫“小如”,所以对联采用了嵌名的方式。
最妙的是,这个对联揭示了小如 作为青楼歌女的身份,“得小住且小住”与“欲如何便如何”,令人浮想联翩,而又不会显得下流。
至于上下联的反复用词,连绵如潮,更是展示了作者独特的才华,令人称赞不已。
大家还知道哪些精彩对联呢?我每天写传统文化类的文章很不容易,也希望大家多多关注我,多多收藏和转发我的文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