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期诗评:美味佳肴◆ 蒋炳峰诗赏析四则

编者语:读了蒋炳峰老师的四则诗赏析,就感到是在品味一顿美味佳肴。诗评人就像是一个厨艺高超的厨师,将一首首诗作烹调出色香味俱佳的美食,以飨读者。色,诗歌表象;香,诗歌情感;味,诗歌思想。我们读诗可以由表象到情感再到思想,我们写诗也要以表象抒情,托物言志,借物喻理,让形象有所寄托,让诗歌拥有灵魂。(刘军华)

01

在河边

在河边
王建军(湖南) 
没有风,此刻我可以不看天空的脸色
河堤上的长椅,就像空白的稿纸上
还没有填写诗句,抬头能看到理想
她正在天边越走越远
我悄悄问自己
一路走来, 就像河道里的流水
多少跌宕起伏,多少峰回路转
生命还在预定的轨道中穿行
我丢失的会不会比时间更多
我是不是还有一颗奔流的初心
我能否像河堤边上奔跑的白杨树
将生命中的绿色时光,交付
一路收割的秋风,裸露的枝节
忍着干裂的疼痛,在冬至的凛冽中
掰着指头数九,让春天的信念
从热血流淌的肌肤中爆出新芽
新芽呵新芽
春风的手不久就会翻开大地的新篇
摘自《当代诗歌地理之新年新气象/编辑风采》
   
该诗是通过各类景观的艺术形象反映生活,并进而抒发感情的。既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具体形象,又抒发了诗人自己的思想感情。
诗人写诗善于情景交融,以景促情。
第一节景物为风、天空、长椅等,情感表达为受“天空”等脸色的影响,离曾经的理想越来越远。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现实差距之大的叹息和不满。
第二节景物为河道、流水,情感表达为一路走来,经过跌宕起伏、峰回路转,自己已失去太多。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白白流失的追悔和对珍惜时光、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呼吁和自我激励。
第三节景物为河堤、白杨、秋风、枝节、新芽等,情感表达为诗人讴歌颂扬了白杨忍干裂疼痛,从热血流淌的肌肤中爆出新芽的抗争精神和不屈意志;也表达了诗人要迎难而上、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人生态度和精神追求。
最后一节景物为新芽、春风,情感表达为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理想生活的向往和期许。
本诗描绘的形象较多,诗歌描绘的形象不是实指,有比喻或象征的内涵。把握这首诗的形象不能从字面上理解,而应结合当前时代背景、作者的思想感情等,通过想象、联想挖掘形象的内涵,应立足于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勇于抗争、实现自我等作者的人生态度和追求等深层次理解和整体把握,不能望文生义,浮于表面。

02

走进冬天

走进冬天
古月(湖南)
落地生根的大风,翻动着
岁月的书页。缓缓走入冬天是谁?
大风穿过谁的额头,犁沟般
深深的皱纹,像我的母亲苦难深沉
鸟的飞翔不可阻挡。它收拢的
翅膀,覆盖了沧桑的家园
谁打马而过。在一些诗的
褶皱里,谁找到了谁的影子?
一束宁静的火焰,照亮了从前的
道路。谁?手提灯笼穿过黑夜
神圣的钟声,吹响每一寸土地
谁?在它的寓言里醒来
进入冬天,我必须选择坚强
正如高潮过后选择沉默
《当代诗歌地理》(下卷)【乡村题材】(八)

作者开篇两句用拟人的手法,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烘托了气氛。

接下来,作者用犁沟般、苦难深沉等词语直抒胸意,对母亲真挚感情自然流露。

接下来两句明写鸟实写人,表达作者情系家园的思想感情。

谁打马而过?谁找到谁的影子?隐含地表明了母子相互牵挂、相互思念,从诗的褶皱里搜寻彼此的信息,慰籍思绪。这两句意境优美,感情溢于言表。

谁手提灯笼穿过黑夜?谁在它的寓言里醒来?作者以情促景,融景催情,含蓄深厚,用弦外之音促人低徊遐想。

收尾两句表达了作者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执着的追求。

诗友作品传神有意境,含蓄隽永,感情强烈但不浅露。诗的结构遵循情感和想象的逻辑,具有跳跃性。

03

冬 野

冬野
张纯洁(安徽)
又是一场大雪倒在乡路上
遮掩重叠去向不同的足印
树木参差不齐
伸展凌云的骨节指向天空
不知托举哪些豪言壮语
每颤动一次
便摇落一身雪花
寒流节节败阵
没有环绕的山川作依靠
只有大大小小河流的坚韧和痴情
播下的麦子像一块绿毯
捂在冬天风口上
把土地当作母亲
阳光扶起生出满穗较劲的麦芒
当季节扬起收割的刀刃
粒粒麦子咀嚼出土质的芬芳
冬野一副萧瑟的表象
抗争的故事一段比一段曲折
选自《当代诗歌地理》(下卷)【乡村题材】
 
作者结尾处写抗争的故事一段比一段曲折。细读第一节,能读出是骨节与寒流之间的抗争,第二节写的是麦子与寒风之间的抗争。抗争两个字既是概括也是对全诗的总揽。
作者最后一节写冬野一副萧瑟的表象。既然是表象,那就有内里有实质有精神所在。第一节里:表象有不同的足印和参差不齐的树木,其精神所在是遮掩足印,修正方向。摇落雪花,击退寒流。第二节表象是风口上的冬野萧瑟苍凉,作者在诗中用了坚韧和痴情、绿毯、较劲、咀嚼、芬芳等词语,较为直观而深情地揭示了诗人所要表达的精神所在。
诗意在表象中酝酿、累积、凸显,在结尾处提炼显现。读完全诗后按照最后两句的画龙点睛之笔,令人不得不回首再悟,感觉新鲜独特。由此从表象中揭示精神实质,赞美的是勇于抗争的精神,关乎人生的态度,诗意的笔调,平实的方式,诗风质朴,但不乏机灵、稳健和哲理。

04

我在监考现场

我在监考现场

王祖新(安徽) 
我被搁置于目光之外
闲散的时光只得与静谧为伍
我专注一颗颗纯情的眸子
被知识擦得铮亮
智慧,在一片片纸面上轻盈跳跃
我更加静默,淡定
我害怕我的半截走动都是多余的
我害怕我的一丝咳嗽哗众取宠
切合一道题如盛开一朵花
许多个笑意绽放成收获的甜蜜
而我,追赶的轮子已缓慢多年
在知识的海洋里,已被划为边界
选自当代诗歌地理《新年新气象|编辑风采》
第一节作者仅用两句话便勾勒出考场的肃静。考生的目光都在答卷上,无心关注他物,监考老师自然在考生的目光之外。本句写考生沉心答卷。静谧指出考场安静,闲散意指考场考风正,无人作弊,监考老师无需做什么。
第二节,作者看着考生纯情的眼睛透着智慧的光芒,轻盈跳跃答题,对考生的喜爱对知识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我更加静默,淡定”,是不愿干扰考生答题,连半截走动一丝咳嗽也怕对考生造成不必要的影响。本节通过作者心理活动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渴求知识的考生关爱、怜爱、喜爱之情。
第四节是站在考生的角度,用盛开一朵花、笑意绽放、甜蜜等词表达了考生答对题目的欣喜之情。
最后一节,是作者的自谦和自我激励,面对激流勇进的时代,表达了作者对知识的渴求以及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通读全诗,作者隐藏了浅显、直接的考场监考场景的描述,不是直接用铺叙抒写的方式,而是用诗的语言让人们去感受去回味去体会,带给我们一场肃静、公正、高效的考试。读完全诗真的佩服作者驾驭诗的语言的能力。全诗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诗评人简介


蒋炳峰,笔名讲理。安徽淮南,市报社广电通讯员,有上百篇诗歌散文散见于各类刊物。诗观:寄情于山水。

本期主持:刘军华,现任齐鲁福建文学社社长助理及诗评员。

本期审编:刘军华

栏目主编:连方
栏目成员:刘军华  张全枝  田世仲

· 齐鲁文学 ·

//////////////////////////////////////////

秉承“探索,创新,文明,诗意”

推进前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