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画山石、烟云、流水

书画大视野 1周前

        一、山石画法

  (一)石分三面

  按西画理论,物有三面五调,由于受光照的影响,显现出亮、灰、暗等不同效果,这样物体就有了立体感。山水画中的山石原则上也要分为三面来画,即用各种笔法画出石头的正面、上面和侧面,突出其明暗与凹凸,让石头有质感和体积感。为了画好石头的三面,可从“平台法”“高台法”入手练习,体会石头的正、上、侧三面的关系。具体画法为先画台面,再画侧面。平台侧面画低些,高台侧面画高些。台面与侧面交界线要交待清楚。可多选几个角度去画,从中体会石头三面的变化。(见图一)

图一

  (二)山石的主要皴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在学习皴法的过程中不能生搬硬套,要根据具体的景象和自己的体悟变化运用。

  1.披麻皴。山石的脉络呈披麻状称“披麻皴”。以长线绘成的叫“长披麻皴”,以短线绘成的叫“短披麻皴”。披麻皴多用来表现石质疏松或有植被覆盖的松软的土山、土坡。披麻皴的画法是先将山石的骨线勾出,以中锋运笔,线条略带弧形披麻状。用笔要稳健有力、一气呵成,笔线要有长有短,墨色要有浓淡变化。大体轮廓勾好后,皴笔首先要从凹处开始。山石凹下处,笔线要密、要暗;山石凸出处,笔线要稀、要亮。画时要中侧锋并用、皴擦并用。最后用淡墨渲染,力求展现出厚重的效果。(见图二)

图二

  2.折带皴。折带皴用来表现石质的山体。描绘山坡、江边的石头也可用此法。从字面上可将折带皴理解为反复折转的带子。具体画法是先用拖笔、顺笔、逆笔、倒推的方式勾出轮廓线,然后在水平方向的推行中紧接竖皴,从而产生一个折带面。画时要连勾带皴,表现出一种片状的水层岩的石貌特征。笔墨不能太整齐,要有大小、长短、厚薄的变化,也要有横斜竖直的变化。要充分利用侧锋,线条要像写出来一样,使片石连接为一体,但又要使人感觉每块石头好像都能抽离出来。注意用好连接线,每块石头要有三面,整体石堆也要有三面。(见图三)

图三

  3. 荷叶皴。用荷叶皴描绘出的山体脉络如同荷叶的茎脉。荷叶皴用于表现没有植被或植被较少的裸露、挺拔的山岩。荷叶皴既是大山的总体骨架,也是山脊的延伸。运用荷叶皴时,先画山体,再画山脊,掌握好主线,然后在主线上画出脉络。画时要明白光从何处来,暗处多皴,亮处少皴。荷叶脉络要画得似像非像。画主线时也可用大笔大墨,把背脊看成一个面来画。(见图四)

图四

  4. 斧劈皴。斧劈皴用来表现坚硬、棱角分明的石质山体或岩石。画法是用中锋勾轮廓,侧锋横刮,画出纹路,再用淡墨渲染。运笔要有力度,使山石显得顿挫曲折,如被刀砍斧劈。用斧劈皴刻画山石一般从凹处画起,笔墨向内向外、向上向下均可。斧劈皴可与披麻皴、折带皴的山体连接。

  5. 点皴。点皴用来表现有植被的山体,使其显得更为苍茫、滋润、厚重。山水画中常用的点皴有圆点、横点和竖点。用披麻皴勾出轮廓,然后在披麻线上加点,山脊要浓密,山腰、山脚要淡疏。不要把整座山都点满,并注意墨色的浓淡变化和远近的透视关系。(见图五)

图五

  二、烟云画法

  山水画中,烟云不可少。烟云的作用一是“通气”,使山体脉络连贯、气韵生动;二是“助势”,使山峦显得更加高峻峥嵘;三是可起到“虚则实之”的作用,使画面呈现出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效果。

  1.勾云。用中锋淡墨画出屈曲缭绕的细线,表现出云的动态。长笔线要表现出云的流动感,短笔线要表现出云的聚积、层次和厚度。

  2.染云。先留白,然后用水墨烘染出云块。云块的形状要具有美感和流动感,呈现出大小、长短的变化。云块之间要有呼应,不可涣散凌乱。墨色的浓淡、水分的含量要恰到好处。画时应由淡到浓层层染出,避免死墨问题的出现。(见图六)

图六

  三、流水画法

  水在山水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山以水为血脉,山无水不活。有了水,画面才能显现出“远看山有色,静听水无声”的艺术感染力。山水画中的水分静水和动水。动水又有微波、激流、巨浪几种形态。

  1.勾水。用淡墨顺锋勾水纹,顺水流方向画线。行笔要灵活、轻巧。

  2.染水。直接用淡墨或颜色染出水的质感。画时也可表现岸边景物的倒影。染水要一次染成,画面要浓淡得宜、干净利落,充分展现出水的鲜活与明净。

  3.留白当水。以留白代水。画时要根据山势的走向与坡岸的曲折,或借与水有关的景物(舟、桥梁等)的衬托来表现水的存在。(见图七)

图七

  4.泉水、瀑布画法。用中锋勾勒,行笔要快而有力。水头的笔线要圆润爽利,显示出水的势头。水脚的笔线要逐渐隐没,以淡墨微染,表示冲激中产生的水雾。水口处常有乱石把水流分开,使泉瀑出现高低、长短、宽窄等形态。因此要把握好乱石堆积的聚散、疏密和大小的合理搭配,使流水具有层次感和空间感。(见图八)直流而下的泉瀑可从中间或旁边用树木、碎石、流云遮挡,几条水流同时泻下的瀑布要有主次、前后、长短、宽窄的对比。

图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