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法】乐传太极桩之理法精要阐微(功法要点篇)

修习原理篇见【真知】乐传太极桩之理法阐微(修习原理篇)

二、太极桩练习流程与要点

(一)站桩的目的

所谓的“桩”是以脊骨的“正确姿态”为最终目标的,这个“正确”最重要的是天突、命门、尾骨尖的垂直,而这三者又以命门为第一重要,“正确”的脊骨形态具有清晰明确的生理弯曲。

钟海明先生拳照

(二)站桩的流程

开始站桩以3~5分钟为宜,逐渐增加到25~30分钟,终极目标是24时站桩,坐卧均保持合宜的姿态。

第一步,双脚成平行之月牙形站立于地,即双脚尖内扣,微成内八字。双脚自脚跟起沿脚外缘至大脚趾,压力均匀,脚心空起不落地,两脚形成一个圆。

第二步,紧膝松胯,曲膝,大腿部向下、小腿部向上微用力,使膝盖“缩紧”;臀部肌肉夹紧,配以大腿肌肉向下用力使胯关节“拉开”。

第三步,骶骨上方向后倒,命门前挺,后背向后突,天突向后与命门垂直对正。

第四步,肩头、肩胛向后,向前抬臂,双手腕部稍高于两肩,双手横开稍大于肩宽,肘微曲,手指自然竖直,大指与小指微有在手背相合之意。

第五步,竖颈正容,下巴微微内敛,双目平视,聚焦远处,耳听四方。

第六步,身体姿势放好后,开始下桩。初练时不要求大幅降低,因为高桩容易调整身体姿态。身体重心逐渐放低,达到大腿与膝平则为极致。但要注意的是,太极桩的下桩与通常的蹲马步下桩不同,太极下桩不是下蹲,而是要把脚提起来,使得大地与身体的躯干贴近,而不是身体下沉。下桩的前提是身体的整体姿势不能改变。

第七步,身体姿态形成后,要先检查脚圈用力是否均匀,然后在姿态不变的前提下,力所能及地放松全身的肌肉,并且每隔几分钟检查一次。

马若愚先生拳照

勿使前辈之遗珍失于我手

勿使国术之精神止于我身

侪辈共担此责

诚邀您加入武谈

从今天开始

让改变成为可能

武谈

(0)

相关推荐

  • 简单的养生法,命门桩,每天10分钟,祛除身体寒气,阳气足身轻松

    简单的养生法,命门桩,每天10分钟,祛除身体寒气,阳气足身轻松

  • 发劲的练法(对空练习)2

    发劲的练法(对空练习)2 5.缠丝劲练法:由"太极五行桩"右势(图2一52)开始,右脚蹬地,身体重心稍向左移,并向左转身体,同时右手向里旋腕,经右胯旁向右下伸(图2一53),再向外 ...

  • 太极身法习练秘法,打出的拳更漂亮

    太极拳的身法,主要为"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处处不使身体各部位散漫失中,要表现出中正.大方.严正.舒展.和顺的形象.前进.后退.左旋.右转时,四肢动作不论如何转换,自头顶.躯 ...

  • 【真知】乐传太极桩之理法阐微(修习原理篇)

    一.太极桩原理 (一)为何要练太极桩 在太极拳的基本功训练中,有一种特殊的内功修炼法--站桩.站桩既能养生又能练出功夫,既可修身又可修心,既是习练拳艺的基石,又是帮助习练者更深刻地体悟太极拳的便捷法门 ...

  • 祁昆山水画作品,工巧细密,理法精严,笔墨精致,枯润合度

    祁昆山水画作品 祁昆(1901-1944),字景西,号井西居士,斋号曰松崖精舍, 北京人 .初以卖颜色得识京城名家,刻励自学.因受民初追踪宋元之风的影响,工细山水得明人遗意,专意摹古临古,尚北宗山水, ...

  • 形意拳“易筋、洗髓”理法精解(下)

    由于经筋走向皆起于四肢指爪之间,沿行于体表,不入内脏,靠四肢手足之锻炼,即可获得劲大力足的功效,故而有将"易筋"称之为外壮和外功. 因为筋与脏腑有着密切关系的仅肝和脾胃,<素 ...

  • 形意拳易筋洗髓理法精解(下)

    由于经筋走向皆起于四肢指爪之间,沿行于体表,不入内脏,靠四肢手足之锻炼,即可获得劲大力足的功效,故而有将"易筋"称之为外壮和外功.因为筋与脏腑有着密切关系的仅肝和脾胃. <素 ...

  • 形意拳易筋洗髓理法精解

    由于经筋走向皆起于四肢指爪之间,沿行于体表,不入内脏,靠四肢手足之锻炼,即可获得劲大力足的功效,故而有将"易筋"称之为外壮和外功.因为筋与脏腑有着密切关系的仅肝和脾胃. <素 ...

  • 【真法】乐传太极拳氣脉修炼基础

    马若愚先生拳照 编者按:上期心法专刊中,我们选取了乐传太极拳名家马若愚先生<乐传太极拳心法大要>一文(点击可看).文中提到太极拳氣脉修炼的相关内容,但因篇幅所限,未能详尽. 本次我们特别选 ...

  • 78条脉法精要|古代不传秘法

     导读   周慎斋(约公元1508-1586年)名子干,明代宛陵(今安徽宣城)人.中年才习医学,潜心研究<内经>,私淑张元素.李东垣,参以刘河间,后又拜于薛己门下.其人精通脉学,擅长于内伤 ...

  • 【真法】乐传太极拳的关节系统

    拳术的核心是劲力,而太极拳这种内家拳则加入了意气的内容,是劲气意三位一体的,可以说劲是意气的载体--形而上是附载于形而存在的. <十三势说略>: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 ...

  • 汪传杨式老六路理法释义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5)而有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