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辽五京

[引题]:五京制,指一个国家有五个首都的管理制度。在赤峰境内,曾经同时存在着“大辽五京”当中最重要的“两京”,即上京和中京!

“五京”渊源

关于“五京制”的渊源,说法不一,最早的明确记载可见成书于公元945年的《旧唐书》,即唐朝设置的“五京”。

在中国历史上,自西周以来就实行“复都制”。周武王灭商后为了控制东方而设立雒邑。据《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孟轲谓齐宣王曰‘今伐燕,此文武之时,不可失也’王因令章子将五都之兵…………以伐燕”以及《齐策一》:“齐车之良,五家之兵”的表述可知,战国时的齐国应该有过“五都制”。公元618年,大唐以长安为京师,公元657年又以河南府为东都,时为陪都制。公元690年,大唐以太原府为北都,至公元742年又以京师为西京,改东都为东京,改北都为北京。公元757年12月置凤翔府,号为西京,与南京成都府、中京京兆府、东京河南府、北京太原府合为“五京”,“唐五京”正式确立。但到了公元762年以后,罢凤翔府京名,又成了“四京”。

另据成书于公元1044年的《新唐书》记载,渤海国也是“五京制”,即龙泉府、显德府、龙原府、南海府、鸭渌府的合称。公元762年,唐廷诏令渤海为国,首都初驻旧国(今吉林敦化),公元742年迁至中京显德府(今吉林和龙),公元755年迁至上京龙泉府(今黑龙江宁安),公元785年再迁东京龙原府(今吉林珲春),公元794年复迁上京龙泉府。

“五京制”,对后世诸政权首都的建置制度影响深远,历经唐(含渤海)、辽、金,自8世纪中叶起至13世纪,长达400多年。现在,一提到“五京”,大多指辽金时期的国都设置制度。在这里,我们主要介绍一下“大辽五京”:上京临潢府(今林东镇)、东京辽阳府(今辽阳市)、南京析津府(今北京市)、中京大定府(今宁城县大明)、西京大同府(今大同市)。

现在,如果从南郊进入巴林左旗政府所在地林东镇,远远望去,可以看到一大片非常宽敞的空地。这块空地看似平常,但在一千多年前可是十分了得的,一座非常繁华的塞外大都市就曾矗立在那里,即为“大辽五京”之首的上京临潢府。

公元918年,神册三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西楼城为皇都。据说,辽太祖命蓟州汉人康默记董理修建,一百天建成。城墙高两丈,幅员广二十七里。城北是皇城,,墙高三丈。皇宫南门为承天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城南是汉城。有市肆交易。

天赞五年,公元926年9月6日,耶律阿保机在出征渤海还皇都途中病逝于扶余(今吉林四平西),终年55岁,庙号太祖。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死后,由他的二儿子耶律德光继位,即辽太宗,年号天显。辽太宗耶律德光当上皇帝不久,便展开对皇都的扩建工程。公元938年,天显十三年,他还将皇都改称上京,并设立临潢府。

然而,弹指一挥间,“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上世纪之初,日本人曾对辽上京遗址进行过挖掘,得到了很多有价值的文物资料。1961年,国务院将辽上京遗址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工作队也在1962年对这一重要历史遗址进行了全面勘探和试掘。辽上京城由皇城和汉城两部分组成,平面略呈日字形,周长约6400米,城墙均夯土版筑。皇城位于北部,是契丹统治者居住区域,也就是初筑时的皇都,也由两部分组成,即外城和内城(大内)。内城在皇城正中偏北高台上,俗称“紫禁城”,为南北向长方形,有开皇、安德、五銮等殿址,为皇城主要宫殿区。其中,开皇殿建在内城南承天门内,是契丹统治者接见中原使者和举行大礼的处所。外城为官署、寺庙、后妃住宅所在,建筑较多。东南隅为一寺庙建筑区,有天雄寺。西南有承天皇后所建崇孝寺,往西是天长观,又西南为国子监,监北为孔子庙,庙东为节义寺。因应天皇后于节义寺断腕,故寺内置断腕楼。又西北为安国寺,寺东为齐天皇后等后妃宅址,还有圣尼寺、绫绵院、内省司等建筑。城正南街通汉城,街道布局成井字形,路面铺以碎石,两旁挖有排水沟。皇城北部还有一片空旷平坦地带,推测为毡帐区,城墙为夯打土筑,四面皆有城门,东曰安东,南曰大顺,西曰乾德,北曰拱辰。

汉城位于南部,是汉、渤海、回鹘等族居住区域,也是手工业作坊和馆驿所在地。城内除设县衙外,还设有“回鹘营”、“同文驿”、“临潢驿”,以接待诸国商贾及信使。

大辽五京

实际上,“大辽五京”也不是一天建成的,有着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据史料记载,天显三年((公元928年)),辽太宗耶律德光迁渤海居民于东平郡,升号南京。六年,废东丹国,于南京设中台省。会同元年,得后晋所献燕云十六州地,升幽州为南京幽都府。原南京改称东京辽阳府。上京、东京、南京于同年设立,合称三京。统和二十五年,辽圣宗在奚王牙帐建立新都,号中京大定府。与原三京合称为四京。开泰元年((1012)),改东京幽都府为析津府。重熙十三年((1044)),辽兴宗升大同军为西京大同府。辽兴宗以后,始有五京。五京是各地区的统治中心,各领有军州府县,故又称五京道。道不设行政机构。五京长官均称留守,由契丹皇族或后族重臣担任。五京分设留守司和都总管府,统领所属军州事。

今天,在宁城县老哈河北岸的冲积平原上,有一座大明城,即辽代五京之一的中京所在地。辽中京始建于统和二十一年(1003年),到统和二十五年基本建成,并设立了大定府。

辽中京的修建时间,正是大辽契丹的全盛时期,与北宋签定订了“澶渊之盟”,得到了大量的财富。因此,辽圣宗耶律隆绪和母后萧绰在建筑这座城时是不惜财力的,城市布局以北宋汴京开封为蓝本,一说仿大唐“神都”洛阳,有外城、内城和皇城三重。外城的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4200米,南北宽3500米,南墙正中开辟有门,筑有瓮城,四角有角楼。自南门朱夏门到内城的南门阳德门,全长1400余米,正中有一条宽64米的大道,大道的两侧有用木板覆盖的排水沟,直通朱夏门两侧的城墙下的石涵洞。外城的北部有寺庙、廊舍、驿馆和官署。

内城在外城的中部偏北,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2000米,南北宽1500米。城内多是空旷的地方,从南墙正中的阳德门到宫城南门阊阖门,有一条宽约40米的大道。大道在阊阖门南约85米处,与一条宽15米的东西道路相交,这条东西道路两端向北转折,通入宫城。

宫城位于内城北部的中央,平面呈正方形,每面长1000米,宫城的北墙即利用内城的北墙,另筑东、南、西三墙,现尚可见到东、西两墙南端的角楼遗址,南墙及正中的阊阖门都已不存。在阊阖门东、西180米处,发现有宽约15米的豁口,应为东、西掖门的门址,三门都有宽约8米的道路通入宫城。阊阖门北中轴线上有一处大型的宫殿遗址,东西两掖门内则各有两重宫殿遗址。

五京格局

纵观大辽五京的城市布局,除西京而外,在结构上相差无几,只是规模有大有小。在今天的辽宁省辽阳市,还可以看到辽东京遗址,城高两丈,,幅员30里。宫城在城东北隅,城高3丈。南部外城为汉城,有南市、北市贸易。城内居民多为渤海人和汉人。南京在今北京市西南,又称燕京。城墙高3丈,宽1丈5尺,幅员36里,是五京中最大的城。宫城在西南隅。西城颠有凉殿。西京在今山西大同,原为军事重镇,城方圆20里。辽兴宗升号西京大同府,未建宫城。辽道宗时在城内建华严寺,铸有历代皇帝像。

大辽五京,盛于辽,衰于金,废于元,没于明,经历了太多的历史风烟,现存地上遗迹均不多。公元1120年,金破辽,改辽上京临潢府为金北京临潢路,1153年并临潢路为大定路,设总管府、临潢路提刑司及临潢路转运司,又沿用百余年。这时,这座城市的地位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又远离金都燕京(今北京),故逐渐萧条。1234年金亡,上京故地成为元朝功臣后裔的封地,终至荒芜凋敝,化为牧场和村庄。

辽上京遗址地处乌尔吉沐沦河与沙力河汇合处,沙力河原本从汉城外山脚下流过。但后来,因河流改道,滚动至上京皇城、汉城之间,对皇城危害甚大,四座城门当中的南门已无存,仅存有另外三座城门的豁口。现在,皇城地表还保存有石刻观音一尊,高4.2米。首佚,身着天衣,足踏莲石,双手前拱似捧桃状。虽残,但仍可见刀法流畅,为辽代石刻艺术珍品。除此而外,在城址附近还有砖塔两座:一座位于城址东南约 3公里的山坡上,俗称南塔。另一座位于城址北约 1.5公里,俗称北塔。

辽亡后,金廷改辽中京为“北京路大定府”,元代又改称“大宁路”,明代初年在此设大宁卫,永乐元年(1403年)撤销卫所,从此沦为废墟。相对于辽上京而言,辽中京的名声似乎更加的响亮一些。究其原因,除了它存在的时间长一些而外,还与那座闻名遐迩的大明塔。在辽中京外城南部的东北角,靠近内城南墙的地方,保存有一座密檐式的砖塔,传说建于辽圣宗时,为舍利塔,现俗称“大明塔”。这座塔塔建在高约6米的土台基上,八角13层,高74米;塔外的第一层正面四面镶嵌着砖雕的佛、菩萨、力士和飞天像,背面四面砌成双层塔形,上层刻佛塔名,下层铭刻着菩萨名;塔的造型浑厚,规模宏大,是辽代佛塔建筑中的杰作。在大明塔的西南方,有一较矮的与大明塔形状相同的塔,现称“小塔”。在二塔的西北侧,还有一座与大明塔形状相同的,却只有底部的塔,现称“半截塔”。

金代时,实行的也是五京制,起初是上京、东京、西京、南京、北京,海陵王迁都后是中都、东京、西京、南京、北京。也就是说,金国曾建有六都,为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南),东京辽阳府(今辽宁辽阳),北京大定府(今宁城县大明镇),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中都大兴府(今北京),南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

金初,以上京会宁府为政治中心。金太宗时,在上京会宁府建造乾元殿,但十分简陋。金熙宗时,改乾元殿为皇极殿,还仿照汉制,建敷德殿为朝殿,以供百官陛见;建庆元宫为原庙,以安放太祖以下遗像;又修建太庙、社稷。至此,上京始有皇都气象,金世宗时与东京辽阳府、北京大定府、西京大同府和南京开封府并为金五京。

天德五年三月辛亥日,公元1153年4月17日,海陵王到达燕京。乙卯日(公元1153年4月21日),下诏正式迁都自上京到燕京。改元贞元。改燕京为中都大兴府。

另据了解,新罗在统一战争之前已开始置有“小京”。早在智证王十五年(公元514年)就在阿尸村置小京(后废,今安康),真兴王十八年(公元557年)置国原小京(今忠州),真德王八年(公元639年)又置北小京(公元658年废,今江陵)。统一后,文武王十八年(公元678年)置北原小京(今原州)、二十年(公元680年)置金官小京(今金海),神文王五年(公元685年)又置西原小京(今清州)和南原小京(今南原)。至此,五小京制度业已确立。景德王改国原小京为中原小京、金官小京为金海小京。

(0)

相关推荐

  • 第一批国保--(五)古遗址(三) 

    154 19 高昌故城高昌(公元500 -640年)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 155 20 雅尔湖故城 高昌(公元500 -640年)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 156 21 大明宫遗址 唐 陕西省 ...

  • 内九外七皇城四

    关于老北京城门,"内九外七皇城四"这句顺口溜是最简洁明白的概括.通过读<故宫院长说故宫>外加查阅相关文章,总算对老北京城和城门稍有认识. 弄清城门前,先来分清城.老北京 ...

  • 韩建华:试论北宋西京洛阳宫城、皇城的布局及其演变

    <河南志·宋城阙古迹>载:皇城"南面三门,中曰端门,东曰左掖门,西曰右掖门".右掖门位于皇城端门之西,西距城墙西南转角455米,南距洛河约1520米.

  • 从金舍利塔到西京款澄泥砚:无极斋分享大辽五京展铜瓷杂项篇

    佳展回顾 从金舍利塔到西京款澄泥砚 大辽五京展铜瓷杂项篇 无极斋分享 展览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分为五京备焉.四时捺钵.南北面官.华夷同风.塔寺巍巍五个篇章,步入展厅,每个篇 ...

  • 千年回望-大辽五京,三百年风云片羽存焉

    大辽,一个由北方游牧民族契丹建立的,在中国历史上不容忽视的国家,风云叱咤三百余年. 公元907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国,其盛时,曾势压后晋而得幽云十六州,与宋争锋而屡挫对手,四面所及,一时俱服.1125 ...

  • 大辽金银:无极斋分享大辽五京展金银器上篇

    佳展回顾 大辽五京--内蒙古出土文物 暨辽南京建城1080年展金银器篇 无极斋分享 展览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分为五京备焉.四时捺钵.南北面官.华夷同风.塔寺巍巍五个篇章,步 ...

  • 大辽珠玉美无那:无极斋分享大辽五京展珠玉篇

    大辽五京--内蒙古出土文物 暨辽南京建城1080年展珠玉篇 无极斋分享 展览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分为五京备焉.四时捺钵.南北面官.华夷同风.塔寺巍巍五个篇章,步入展厅,每个 ...

  • 大辽五京文物展玉器织锦杂项篇:石为云根分享

    大辽五京--内蒙古出土文物 暨辽南京建城1080年展玉器织锦杂项篇 石为云根分享 展览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分为五京备焉.四时捺钵.南北面官.华夷同风.塔寺巍巍五个篇章,步入 ...

  • 大辽五京文物首博特展铜器雕艺篇:石为云根分享

    大辽五京--内蒙古出土文物 暨辽南京建城1080年展铜器雕艺篇 石为云根分享 展览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分为五京备焉.四时捺钵.南北面官.华夷同风.塔寺巍巍五个篇章,步入展厅 ...

  • 大辽五京文物首博特展瓷器篇:石为云根分享

    大辽五京--内蒙古出土文物 暨辽南京建城1080年展瓷器篇 石为云根分享 展览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分为五京备焉.四时捺钵.南北面官.华夷同风.塔寺巍巍五个篇章,步入展厅,每 ...

  • 大辽五京文物首博特展金银篇下:石为云根分享

    大辽五京--内蒙古出土文物 暨辽南京建城1080年展金银篇下 石为云根分享 展览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分为五京备焉.四时捺钵.南北面官.华夷同风.塔寺巍巍五个篇章,步入展厅, ...

  • 大辽五京文物首博特展金银篇中:石为云根分享

    大辽五京--内蒙古出土文物 暨辽南京建城1080年展金银篇中 石为云根分享 展览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分为五京备焉.四时捺钵.南北面官.华夷同风.塔寺巍巍五个篇章,步入展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