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人生】人生就是一个自我修行的过程,坚持才是硬道理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哲理人生】

人生就是一个自我修行的过程,坚持才是硬道理
    人们爱说的一句话就是人生就是修行,因为人生不完美,所以修行。通过修行,不断超越自我,提升格局,达到更高的境界。
    一个人的品行,决定着他的福报,修心养性是最重要的修行。
    人生是一个过程,修行也是漫长的过程,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艰辛过程,要坚持下来很不容易。
    “仁”是孔子所提倡的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能达到仁这样的境界的人少之又少,因为很多人不能恒久坚持做到“仁”。
    孔子对他众多的学生学进行了比较,然后说:“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违,离开;不违仁,就是不离开仁。对于“三月不违仁”,有些人理解为颜回只能做到3个月不离开仁,也就是说他做不到长期坚持做到“仁”,这是误解。
    孔子有三千多个学生,为什么独独喜欢颜回,给了很高的评价?因为颜回不但认真学习,是好学的典范,最重要的是他把孔子的教导记在心里,落实到行动中,他的所做所为最接近孔子。颜回即使在最艰苦的生活环境中,依然不改变自己的初心,安贫乐道,如果颜回只能做到3个月不离开仁,不能长期坚持做到“仁”,他的德行不能算是最好的,孔子念念不忘地称赞也就毫无道理。
    程颐解释得有道理:“三月,天道小变之节,言其久也,过此则圣人矣。”三个月是一个季节,三个月之后就进入下个季节,天道有了小的变化,就是时序发生了变化。季节发生变换,人却没有变,还在依然故我地坚持,那么,其他时间是否坚持可想而知,一定是坚持不变的,做到这样就是持久不变,就是圣人了。
    还有一种说法也有道理,“三月”的“三”,在古代是多的意思,“三月”就是指很多个月,即长久,也就是说颜回能够做到长久不离开仁。
    颜回能够深入孔子“仁”的思想,并且把“仁”贯穿于自己的言行之中,即使没有完全达到仁的境界,始终不会离开仁。
    他曾向孔子问怎样才能做到“仁”,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他又问克己复礼的要求是什么?孔子:“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就是从方方面面对自己严格要求,不越雷池一步。颜回马上说,自己虽然不聪敏,但是会照着这些话去做的。
    现代行为心理学认为,习惯或理念的形成并得以巩固至少需要21天。成为一个恒久的习惯需要90天,正好是三个月。孔子经过长期观察,发现颜回3 个月“不违仁”,认为他已经把行“仁”成一个习惯了,并且会恒久地坚持下去。
    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今天只学一件最简单易做的事儿,每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
    学生们觉得太简单了,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1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每天甩手300下,哪些同学还在坚持着?”有90%的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又过了1个月,坚持下来的学生剩下80%。一年过后,苏格拉底问大家,谁还在坚持甩手?只有一人举起了手,他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的柏拉图。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甩手固然不能成为一个哲学家,但是不能坚持的人是很难有大的作为的。柏拉图说:“优秀是一种习惯,好的习惯终生受益。”
    孔子赞扬了颜回“三月不违仁”,而其他的人则是“日月至焉而已”,有的人只能一天或者几天做到“仁”,有的人最多也就坚持1个月,也就是说很多人只能在短时间内“不违仁”,不能长期坚持。因而有人就故意曲解颜回,颜回是孔子的树立的标杆,才能坚持3个月“不违仁”,自己作为普通人,做不到仁,也是有情可原的,以此为自己不求上进找借口。
    这也说明修行不易,能够坚持不易,而能够恒久地坚持更不易,很多人半途而废,止步不前。孔子的学生冉有对孔子说,老师之道很好呀,自己不是不喜欢,只是“力不足”。孔子就批评他说,不是他力不足,而是主观努力不够,并且说“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
    修行是把做人的道理落实到行动上,日用常行,每做一件事、每过一天,都在践行仁德。一个人做一二件好事,做一二天好人容易,难的是长久做好事,一辈子不做坏事,一辈子做好人。
    修行不会一蹴而就的,人的品行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强,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艰难过程,稍一松懈,就会损德。
    老子说:“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现实生活中,带给人们的诱惑很多,很多人走着走着就走入了歧途,忘记了来的路,不再走要走的路,离自己的初心越来越远。
    一生的修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坚强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耐性,持续不断地努力,始终如一,持之以恒,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终其一生地坚持修行,“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一切付出都不会白费,一定会成为一个完善的人。
    我读《论语》之《雍也篇》:
    【原文】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译文】
    孔子说:“颜回呀,他的心中长久地不离开仁德,其余的学生,只不过短时间能做到这点罢了。”
(0)

相关推荐

  • 很道理的一段人生哲理

    人生,要学会看见眼前, 然后简单的生活,平淡的处世. 低谷时迎难而上拥有向上的心, 辉煌时放低姿态清空自己, 只有这样才有勇气面对不同的人生. 愿每一个你,也是自己的追梦者 勇敢的做梦,勇敢的生活~

  • 闲思|上课来着,怎么就突然哲理了?

    今天在576班上课,不记得学生问了啥,竟然就跟学生谈起人生来了.其中有一句是说:"人生就是一条不断溯回的路!"学生一脸懵逼.我只得解释:"人是无中生有,出生之后,就一直往 ...

  • 人生哲理:男人一定要明白的道理 !

    人生哲理:男人一定要明白的道理 !

  • 朱熹的周易,值不值得看?

    以前经常有人问我,朱熹的周易能不能看?我的回答是,不用看.很多人就以为朱熹的周易不行,其实你误解了我的意思.我说的不用看,是顺口一句话,因为朱熹的周易和我学的周易不是一个流派,所以我潜意识就认为没有太 ...

  • 人生是一个自我修炼的过程,做到这些,你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文/墨然 人这一生,就是一个不断完善自我和修炼自我的过程.要想成为更好的自己,就得不断地去改变和成长. 没有谁的人生是与生俱来就美好的,都是通过不断地修缮完成的. 那些光鲜亮丽的人生背后,更多的是不为 ...

  • 人的一生,是自我修行的过程,我要好好的爱自己 | 书写人生

    公众号回复"书单" 获取59个妈妈主题阅读书单 就在昨天,果妈已经结束了本月自我鼓励主题阅读的第一本书<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的解读. 上一周的今天,是这本书第二天的解 ...

  • 人生,是一个不断觉悟的过程

    文 | 四月百合 · 摄影 | 遇见琪跡 · 编辑 | 一白 人的一生,是个不断自我觉悟的过程. 小时候,揣着糊涂装明白,老来,渐渐学会揣着明白装糊涂. 少年懵懂,不知天高海远,却总是梦想能摆脱家人, ...

  •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觉悟的过程

    人的一生,从咕咕坠地到成年,再到老去,死去,其实不过只是短短几十年的时间. 每一天的你,都需要在生活中,不断地学习和成长,不断地磨练自己,每一个时刻的你,都要比过去的自己更有成长和进步. 其实,人生就 ...

  • 早读:人生,是一个不断觉悟的过程

    文 | 四月百合 · 主播 | 小字 · 摄影 | 遇见琪跡 · 编辑 | 一白 人的一生,是个不断自我觉悟的过程. 小时候,揣着糊涂装明白,老来,渐渐学会揣着明白装糊涂. 少年懵懂,不知天高海远,却 ...

  • 【人生,是一个不断觉悟的过程】

    人生,是一个不断觉悟的过程文字/网络  编辑/思思 人生,是一个不断觉悟的过程.如果你放弃去提高自己,最终岁月留给你的,只会是脸上的皱纹和刻痕,而不是智慧的增长和深广.余生,我们要学会不断地在悟中行, ...

  • 人生,就是一个寻找快乐的过程

    人生,就是一个寻找快乐的过程 那天从教学楼经过,偶尔听到教室里传来老师清晰的声音:"人生,就是一个寻找快乐的过程."我心头一热停下脚步,想聆听这位老师与众不同的高见,特别是想知道她 ...

  •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成熟的过程

    洞见 不是每一种观点,都可以叫洞见 1238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作者:李思圆 来源:温暖的女子(ID: wennuan-312) 结不了的果,等再久也结不了.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洞见主播佳音朗读音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