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六朝士族政治的一个侧面,探索汉魏六朝迎吏制度的变迁

天之所变,乃人之所求。”这是出自《陈书》的一句话。一切的变化是有原因,有些时候,要从另一个角度,才能看清楚事情的真相和本质。中国古代历史中常有战乱发生,一个朝代和另一个朝代交接的时期,往往就是战乱发生的时候。

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之中,最著名的乱世就是春秋战国和汉魏六朝。春秋战国处于周朝和秦朝之间,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重要转折点,历史意义十分重大。而我们今天的重点,则是与春秋战国并列的乱世——汉魏六朝

汉魏六朝,其实就是历史书中常见的魏晋南北朝。这个时代是一个丝毫不弱于春秋战国时代的乱世,十几年就可以看到一个王朝的衰败和崛起。

它承接着汉朝和隋朝,从朝代来看,似乎汉魏六朝的历史意义并不能跟春秋战国相比,但是从文化上来看,在它之后,科举制的胚芽出现了

隋朝能够在经济和文化上远超之前的朝代,其中的某些方面跟汉魏六朝是分不开的。汉魏六朝的时期,最为出名的就是这个时期独有的士族政治,而这种特殊的政治方式,对后世有着莫大的影响。

我们想要了解汉魏六朝,就要了解士族政治,而要了解士族政治,就需要一个小小的“侧面”。

从史书上看,士族政治是看不出什么的,最多就是感觉在王朝的治理中这些士族的权力好像有点过分了。所以需要侧面去观察,这个侧面来自汉魏六朝时期的官吏制度,准确地说,是官吏制度中的迎吏制度

一、什么是迎吏制度?

迎吏制度在汉魏六朝时期是不断变化的,这个制度最早是出现在西汉时期,那时的迎吏就如字面上的意思一样,是负责迎接新到来的长官的

任务的要求很简单,在地方政府有新的长官来的时候,负责去迎接那位新来的长官,给长官简单地介绍一下这个地方的情况和措施实施的效果,还有就是请长官吃顿开工饭等等。

在这个时期,关于新任长官到任后的前期工作了解和环境适应以及一些迎新仪式的准备,就是迎吏的主要工作。

此时的迎吏还不是一个可以放到官吏制度中的职位,它更像是一个代表地方面子的东西或者说礼仪,来完成这个工作的大多是当地任职的功曹、主簿这一类的掾属

从当时的迎吏状态其实不难看出,迎吏制度除了必要的迎新之外,就是一个地方与地方、地方与中央的文化交流

执行迎新任务的多为当地任职的掾属,都是有较高文化水平的人,同时对当地的文化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对加深新任长官对当地的印象有较好的效果。

当然,迎吏制度并不单纯地只是这样,它并没有因为未来的动乱而保持不变。在后来的士族政治当中它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本身也在不断地改变,以此来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变化

二、迎吏制度的变化

迎吏制度最明显的变化在三国时代结束以后。在此之前,迎吏制度几乎没有任何变化,因为它对那个时候的统治者来说,已经足够了,不需要太多的花样。

可是在三国之后,司马炎建立起两晋中的西晋,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大乱世,而在此时,随着乱世一同出现的,还有士族政治

士族政治的出现和崛起,导致这个乱世的背景里还混入了一点莫名的味道。在这个背景下,迎吏制度开始了具体化地施行。

在士族的推动下,迎吏这件事情被拉到了一个相对高的地位,不少高官借用西汉所尊的儒家文化来诠释迎吏这件事的重要性。

迎吏工作中的迎新变得繁杂和多样起来。当然,这只是它的第一个变化,士族推它上来,可不是真的为了国家的礼仪文化

公元420年,刘裕夺取东晋政权建立刘宋皇室,这时起,汉魏六朝进入到了南朝。南朝的时候,士族政治已经十分地明显了,高级官吏几乎都是由各个门阀所管理着,一个王朝可以说是一个利益的结合体

在王朝演变成一个利益结合体的时候,迎吏这个工作也变成了一个实体的官职,但是这个变化却直接把迎吏这个工作抹去了。迎吏这个官职变成了一个品职性的官职,它不再需要该职位上的人去做什么工作了,这是一个虚职

这个虚职不再有任何权力,到了后期甚至就被抹除了。就这样,迎吏经历了一个有工作无职位到无工作有职位的变化,以及后来的废除。而在这些变化中,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掌握着王朝绝大多数资源的那些门阀贵族们。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迎吏这个职位的位份不算太低,中等级官吏,可是它不需要任职者有什么特殊的能力。

而这,就正好为这些门阀贵族的后代做了一个很好的跳板,为他们的履历上平添资历的极佳选择,也是把握人才,巩固统治的必要措施。

三、迎吏制度的职位化意味着士族政治的崛起

汉魏六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贵族鼎盛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以皇帝为首的皇室给了这些贵族极大的权力和优待,以此推动了士族政治的兴起。但是,士族政治真正意义上崛起的时候,还是在迎吏制度的职位化之后。

前面就有说到迎吏这个工作在南朝时就成为了一个中等级别的职位,而且这个职位几乎没有任何的工作。

而迎吏之所以成为职位,就是为了给这些贵族门阀的后代提供一张进入仕途的门票,有了任职的经历,也方便后期把你推到更高的位置上去。

那为什么说迎吏制度意味着士族政治强大呢?迎吏这个职位是每一个地市都有的职位,如果这些职位成为跳板,那么很快士族就会架空皇室,那么这个政策在当时合理吗?对于皇室来讲,不合理。但因为士族的强大已经迫使皇室必须得答应这个要求了。

当然,皇室在答应这个要求的时候也是有着自身的一些考量和思虑的,他们之所以把迎吏变为一个空职,很大部分原因是这个职位接触不到什么机要的位置和工作

即使后来士族的人通过这个职位升职了,也会被分到一些举重无意的职位去,对皇权统治的影响是很小的。那么,迎吏制度在这个时代里又起到一个什么作用呢?

1、缓和皇权和士族之间的矛盾

将迎吏变成一个踏板式官职,并让这类官职处于士族门阀的管理下,是皇权给予士族的一个优待。

这个优待可以明显地缓和二者之间的关系,给予皇权一些喘息和发展的机会,所以在迎吏制度变成实体官职的这件事情上,也有皇室在背后的推动和助力

2、判断皇权和士族权力的大小

迎吏制度其实也是士族与皇权之间的角逐,迎吏之所以被称为踏板,是因为这个官职的授予可以不经过中央的审核,由当地任职的高级官员进行任职。

但是,如果要从这个职位再往上走一步,那就需要经过中央的审核了,也就是在这里,就可以通过中央的批文,来判断二者的胜负。

如果是中央强大,那么从迎吏这个职位上来的人,大多分不到什么核心的位置,几乎就是再次分配到地方去,做一个普普通通的文官,因为这样对皇权的威胁才是最小的。

如果是士族强大,那么从迎吏职位上来的人,就会直接被插进中央的职位中任职,而且会是实权的位置。

南北朝时期,大多数国家和朝代还是前者的处理模式,就是核心圈子是属于皇权的边外圈子是属于士族的。但是也有例外,在陈朝的中后期,士族的权力就远大于皇权,几乎各个机要圈子里都有士族人士的身影,整个皇朝几乎就由士族所把控了

入眼目者,尽是乱臣。”这句话十分恰当地形容了陈朝的局势和形势。这也不奇怪为什么陈朝在面对北周的进攻时,会败这么快了。

3、决定皇权和士族角逐的方向

南朝的结束是因为北周的进攻,而北周属于历史中的北朝,北朝中最为出名的就是北魏孝文帝,他的改革有效推进了我国民族之间的融合和合作,巩固了国家的统治。但即使是如此,北朝也是存在着类似迎吏制度的东西。

不过北朝的制度存在的时间相对南朝来说较短,或许是因为少数民族的关系,也可能是因为北朝的皇室较为强悍。在士族取到了这样的一个踏板或者说优待后没多久,这个制度就被废除了,而士族也在很短的时间内被皇室收编了

很明显,北朝的皇权战胜了士族,而南朝的皇权却没有赢过士族,因此导致了迎吏制度的长久存活。在北周覆灭陈朝后,隋朝建立,迎吏制度在隋朝存在了几年后就被杨坚废除,士族政治从此没落。

结语:

当然,士族政治并没有在封建王朝消失,他们只是依附了皇权,成为皇权巩固自身统治的一个和平方案。迎吏制度的存在和消失其实就是汉魏六朝的皇权与士族政治之间的角逐

迎吏制度的出现,证明当时的皇权弱于士族,迎吏右迁职位受皇权把控,证明此时的士族并不能完全战胜皇权。迎吏右迁职位受士族把控,证明此时士族已经压制了皇权,迎吏制度的消失,证明着皇权彻底压过士族。

这便是迎吏制度所体现出来的“侧面”,我们做事不能只看一面,要从多方去考量,只有经历了多个角度的考量后,再去完成这件事情的时候,才能看清楚这件事情本来的面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