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年味

年,隆重而来,悄悄而走。记得前几天朋友圈就流行了这句话。当时很是不解。可是这几天的忙碌和观察,其实,果真如此。看来,记忆中的如同小时候的大白兔奶糖一样,只能回味了。

印象中小时候的年都是从前一年的腊月二十三开始的。(好像腊八不怎么过,我们这里不时兴腊八粥)。二十三那天,家家户户打扫庭除,屋里屋外的清扫一遍,我们小孩子常常是在大人的指挥下,帮着搬一些小件抗造物品或者递抹布等等力所能及的小活儿。忙到11:00多的时候,屋子窗明几净,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尘土味道,大人们开始边做扫尾工作边在灶间做饭了,而我们往往已经累得东倒西歪在热乎乎的炕头上吃着炒花生等了。

二十三过后,不一定哪一天,开始杀猪准备蒸焖子煮肉,做粘饽饽炒瓜子菜了。只记得大人们每天都在灶间和集市忙碌,灶间传出的味道每天都是崭新的。这个时候的肉骨头等是随便吃的,孩子们可以随便嬉笑的,平时很严厉的大人也会露出和蔼的笑容。我印象中很深刻的就是:大约在我4岁的那年,奶奶和妈妈在屋子里的扫地风炉子上咕嘟咕嘟的炖着肉,香气弥漫了整个屋子。我趴在炕上,在奶奶、爸、妈的慈爱的目光下,香喷喷的吃着大骨头和肉,现在回忆不起来我到底吃了多少,只记得奶、爸、妈一直在笑呵呵的看着我吃,自己却舍不得吃一口。最后造成的“后果”就是:那一次吃肉吃顶了。以后的15年中,我都不再吃肉,到了10多岁的时候才敢吃一点点蒸的片肉,其余的各种肉类一概不吃。后来上班后,才在同事的各种威逼利诱和糊弄下,开始重新吃肉。每当说起这段时候,同事们都用羡慕的神态说我:你小时候能把肉吃顶了!啧啧,幸福啊!我们都知道,那还是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而我,在奶奶、爸和妈的呵护下,竟然把肉吃顶了!现在想想,真是惭愧!父母之爱,深啊!

记忆中的年味还有坐在爸的自行车后座去赶集。爸总是走一路,和路遇的人打着一路的招呼。还记得有一次实在板不住问爸:爸,你咋认识那么多人?!爸温和的拍拍我的头:等你长大了,也会认识这么多人。小小的脑袋瓜子并不明白爸说的,只记得是满脸的崇拜,直到现在。

到了集市,爸会精打细算的买好各种年货,每年也都会给我买上油炸饼(我特喜欢吃),当然,还有喜庆的年画。年画的品种比较单一,可是张张透着喜庆。除了传统的胖娃娃、鲤鱼年画之外,好像每年我家都要买上像《穆桂英大战天门阵》等连环画型的年画,让我能够在故事中长大。

过年了,基本上每年我都会穿上新衣服。新衣服是要等到大年初一才穿的,我好像并不像别的孩子那样期盼新衣服,好像与平时奶和妈的手巧以及关外大爹等帮助有关系,平时也总是有不同花式的衣服穿在身上,到了过年,就只是觉得穿着比平时隆重一些而已。不过,印象最深的是妈做的老棉鞋,妈总是喜欢用红的、紫的或者花的烫绒做鞋面,配上亮晶晶的乌眼和黑色鞋带,加上手工的千层底上白白的鞋边,穿在脚上有一种暖暖的要飞的感觉。每年的大年初一,新鞋子是我最期盼的了。

初一的时候,我们这里是时兴互相拜年的。一般都是村子里关系走得近的各家各户的孩子们打头阵,早早起床吃饭,吃完饭就结伴去各家拜年,到了各家一律脆生生的说着“过年好”,接受祝福的各家大人们赶紧往孩子们的口袋里装上花生、瓜子、糖块等零食,有的家还能给孩子们准备痘根、点心等,那可是真觉得奢侈啊!拜完一圈回来,上衣裤子上的大兜小兜都装得满满的了,回到家,先给大人尝尝,然后就藏起来,留着过完年再吃。孩子们拜了一圈之后,大人们开始互相拜年,大概需要整整一天的时间。

初二开始,是走亲戚的时候了。至亲们都是拿着两包点心(一斤一包)和两瓶酒(那个时候好像没有带包装盒的)互相走访拜望长辈,条件好一点的是拿着点心盒子、麦乳精和罐头的。点心上的点心票是花花绿绿的,被细麻绳勒出两道印儿,印儿里面是点心透出来的油。最爱吃的是槽子糕,红糖一样的颜色,咬一口,松松软软甜甜的,一次就能吃一大块!奶总是笑着看我吃,让我慢点吃,别着急,还有呢!爸妈则是在来客人时紧着张罗午饭,虽然那个时代都过得比较紧吧,但是爸妈总能张罗出丰盛的一桌子饭菜,来的客人总是说:嫂子做的菜好吃!爸在外面是不喝酒的,但是家里来了客人是要陪上一杯的,但是爸总是很有节制,每次一小盅,不多喝,直到现在也是。

记忆中的年是要持续到正月十五的。在初二到十五的这一段时间,家里似乎总是有客人要来,人很多,需要使劲记才记得请到底是什么辈分,怎样称呼。初一、初三、初五的中午都是必然要吃饺子的,正月十五的中午也是要吃饺子的,大大的蒸饺水灵灵的,总觉得有春天的感觉。晚上则是要吃元宵的。那个时候总是自己做元宵,和面,擀芝麻、花生、核桃和红糖拌馅儿,有的时候煮,有的时候炸,清淡油腻各有所长。如今,吃的都是买的现成元宵,无论是煮,还是炸,都找不到小时候元宵的味道了。

十五之后,开始上学,开始下地,年,吃喝玩乐走亲访友的年基本结束,辛勤耕耘的年正式开始。这就是我记忆中的年,小时候的年味的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