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康:财政政策提质增效的三层次要领

本文主要内容发表于经济日报,2021年8月3日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针对当前经济形势,给出了下半年经济工作的指导与部署。在肯定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稳中向好,高量发展取得新成效、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的同时,政治局会议也就全球疫情仍在演变、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局面下,如何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指导方针和行动要领。会议要求,在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深化供给侧改革、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之中,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政策效能,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合理把握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推动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这是在作出全局性统筹部署的系统化“一盘棋”中,明确地对于财政政策的优化把握和财政服务经济社会全局的工作要领,给予了基本思路和重点事项的指导。
首先,我国财政政策在“继续积极”的明确导向下,要充分注重提升政策的效能。这既要依靠政策方向、措施组合设计的正确、合理,也要加强政策执行中的全过程绩效考评,从事前到事中、事后,紧扣政策“有效性”而发挥好财政分配工作应有的功能作用。我国积极财政政策在2020年的“大疫、大考”之年,采取了“更加积极”的政策设计并有“非常时期”发行“抗疫特别国债”的“非常之策”,今年在保持必要的“积极”特征而体现连续性的同时,也已审时度势作出了政策动态优化的安排,赤字率水平上,结合对复工复产势头明显与保持财政运行可持续性的考虑,比上年的“3.6%以上”略有调低,但仍按3.3%左右安排,以呼应货币政策的“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取向,支持复工复产在抵御内外部不确定性影响的同时继续向好,进而工作中的关键性要领,就须落在“提质增效”的努力之上。
与这个要求相应,其次,财政政策作为宏观政策其效能的提高,需要特别关注、并落实到对于基层运行状态的支撑。“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国基层的“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是政府履职尽责、维护整个经济和社会生活正常运行的托底事项,直接关联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可称为大局稳定的“压舱石”——而“三保”底线的兜牢,首先需要匹配财政资金的有力支持,再积极调动财政体外的资金力量形成合力。比如2020年采取中央安排财政资金以贴息方式直达地方基层,调动商业性金融体系的资金力量,形成大量使受疫情冲击的小微企业可得的优惠低息贷款,有力支持了为数众多的小微企业“抗寒过冬”维持生存,再对接复工复产求得继续发展,并有效地支持了全社会必保的就业目标的实现、基本民生的稳定。在今年,继续保障基本社会保障等一系列民生事项的资金给付、各级公职人员的工资发放、政府机关与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也都必须作如是观。
第三,预算内安排的政府投资,既是财政部门配合货币政策“扩大内需”的重要调控手段,又是优化经济结构服务于全局高质量发展形成综合绩效的重点政策事项;而财政投资支出的安排,又密切联系着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从而筹集相关可用资金的进度;所以在明确贯彻“积极”政策导向和做好“托底”(“兜牢底线”)的要求之后,中央顺理成章地强调了在这第三个视角上做好工作的重要性,而且特别地,在表述上颇具新意的是,政治局会议对这个要求进一步结合了“时间表”的部署,即在今年之内(年底前)和明年之初(2022年开局时),匹配了地方债所筹资金的我国预算内投资支出,必须落在相关项目的“实物工作量”上面。这很鲜明地体现了“政策效能”的考评要求,与中央已屡次发文的地方、基层、工作一线“敢担当,办实事,有作为”的要求的有机结合。
我们相信,在政治局会议精神指导下,财政部门和相关各方面、地方与基层工作一线的同志们,将胸怀全局立足本职,贯彻前述三层次的政策优化要求,积极进取砥砺前行,实现2021年度的政府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贾 康 简 介

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导。曾长期担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是北京、上海、福建、安徽、甘肃、广西、西藏等地方政府特聘专家、顾问或咨询委员,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家行政学院、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等多所高校特聘教授。1988年曾入选亨氏基金项目,到美国匹兹堡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1995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被评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高层次学术带头人。多次受党和国家领导同志之邀座谈经济工作。担任2010年1月8日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财税体制改革”专题讲解人之一。孙冶方经济学奖、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和中国软科学大奖获得者。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发改委PPP专家库专家委员会成员。2013年,主编《新供给:经济学理论的中国创新》,发起成立“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和“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任首任院长、首任秘书长,第二届理事会期间任首席经济学家),2015年-2016年与苏京春合著出版《新供给经济学》、《供给侧改革:新供给简明读本》以及《中国的坎: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获评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和央视的“2016年度中国好书”)》,2016年出版的《供给侧改革十讲》被中组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国家图书馆评为全国精品教材。2017年后又撰写出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模型与实践路径》、《供给侧改革主线上的未来财税》、《财政学通论》等多部专著。根据《中国社会科学评估》公布的2006~2015年我国哲学科学6268种学术期刊700余万篇文献的大统计分析,贾康先生的发文量(398篇),总被引频次(4231次)和总下载频次(204115次)均列第一位,综合指数3429,遥居第一,是经济学核心作者中的代表性学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