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解读之初唐四杰(余韵)中
卢照邻在四杰之中是身世最苦、命运最惨的一个。他生于636年,当时正值贞观盛世,出自是今河北省涿州的一个名门望族。涿州古时称为范阳,而范阳卢氏在当时是“五姓七宗”的望族,远祖可溯到三国时的卢植,可能是基因强大,卢氏家族中在唐初就出了多位名人,卢照邻十三岁那年,父亲把他从家乡送到江南,跟着当时的硕儒曹宪和王义方学习文字学。18岁那年,他就中了进士。20岁时,被举荐到邓王李元裕的府上整理图书典籍,在这期间他读了大量的典籍。
二十九岁那年,卢照邻离开邓王府,任益州新都尉,但也从此他的悲剧命运开始了。他的《长安古意》中“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被认为是讥讽当时不可一世的武三思,因为武三思被封为梁王,于是就有小人进谗言,卢照邻遭横祸下狱。后在友人的帮助下才出了狱,被贬至西北荒凉之地。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更不幸的事也随之而来,在这前后,他感到身体不舒服,后经检查,原来染上了很严重的风疾。风疾有人说这是卢照邻从小患小儿麻痹,也有的说他误用丹药中毒,也有人说得的麻风病,他曾在《五悲文》中描述过自己的病情:“骸骨半死,血气中绝,四支萎堕,五官欹缺。皮襞积而千皱,衣联褰而百结。”从症状来看,应该是“麻风病”, 这在当时是要命的病。
于是在长安“伏枕十旬,闭门三月”。在药王孙思邈和一个叫玄明的方士的调理下,他的病情略有好转。偏这时父亲病逝,卢照邻悲愤欲绝,哭到呕吐,把服食的丹药都吐了出来,病情又加重了。以至一手残废,两脚痉挛,他在《释疾文》中自述:“余羸卧不起,行已十年,宛转匡床,婆娑小室,未攀偃蹇桂,一臂连蜷;不学邯郸步,两足匍匐,寸步千里,咫尺山河。”
他先是在离长安不远的太白山居住,求医问药,但病情不见好转;后又去了登封附近的少室山,此时的他已是贫困之极,期间他得到过一些朋友的帮助,为他送去了一些银两和药物,但病情愈加严重,不但一只手残废得不能动,而且两只脚也不能直伸。
后在河南新郑的具茨山,他用朋友赞助的银子购置了田产,修了房屋,准备长期在此隐居了;无奈病情是越来越重,天天折磨得他是痛不欲生。
万念俱灰之下,他写下了著名的《五悲文》:《悲才难》《悲穷通》《悲昔游》《悲今日》《悲人生》,文章中的悲怆之情令人不能卒读。功名富贵此生无望,人生他已经十分厌倦。他年少成名,曾经热爱这个世界,热爱生活,热爱家人,但“世界却以痛吻我”,他为自己提前修建了坟墓,并躺进去感受死后的情景,以书信的方式与朋友诀别后,遂投颍水而死。
纵观卢照邻的一生,他总是与好机缘擦肩而过,《新唐书》载:“照邻自以当高宗时尚吏,己独儒;武后尚法,己独黄老;后封嵩山,屡聘贤士,己已废。”大意是说卢照邻总是徘徊在统治阶层的外围。在高宗时期,崇尚吏治,他却在成天研究儒家学说;武则天时期推崇法治,他又在弄老子那清静无为;后来名气越来越大的时候,朝廷屡次选拔贤良之士时,他又成为废人了。
怀才不遇,贫困潦倒,疾病缠身,人生诸多不幸都与他交集。“死去死去今如此,生兮生兮奈汝何。岁去忧来兮东流水,地久天长兮人共死。”这用泪和血写成的文字,让我们感受到了卢照邻在生与死抉择时的彷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