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朝末年,刘备从一介亭长,经过仅仅7年的努力,就成长为帝国皇帝。
可以说,刘邦属于典型的屌丝逆袭。需要说明的是,在注重血统的时代,刘邦能成为汉朝开国皇帝,殊为不易!
那么,刘邦为何能够成功呢?其实,关键就在于刘邦会用人!众所周知,领导最重要的能力,不是知道怎么做,而是懂得如何辨别人才,懂得如何用人。原因很简单,一切问题的处理,都要靠人!
楚汉争霸中,如果论军事能力,项羽远超刘邦;论个人勇武,估计10个刘邦也打不过项羽;论血统,项家源远流长,刘家世代农民......然而,论辨别人才,论用人,那么十个项羽也比不上刘邦!
既然如此,刘邦在用人上有什么智慧呢?其实,说来很简单,因为刘邦一生中绝对不用三种人。客观的说,刘邦的这一用人哲学,至今仍有价值,值得“创业领导”或“官场领导”好好学习!
第一,无才之人!
客观的说,古今英明的领导人,都不会用无才之人,但刘邦的情况有些特殊,即:只要没有名气之人,刘邦初见之,都会表现出“狗眼看人低”,几乎没什么礼待,然而一旦他认为此人有才,那么立即表现的很恭敬!
套用一个成语来说,即“前倨后恭”!在这一件事上,最典型的是对待韩信。初见韩信,刘邦觉得这人就是来“混饭吃”的,根本没当一回事。后来萧何月下追韩信,极力推荐韩信,刘邦立即拜他为大将军!
需要注意的是,韩信几乎什么军功都没有,就被刘邦拜为大将军,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古今之间,哪一个领导人有这样的气魄?显然,刘邦对待无才之人很没有礼貌,但对于有才之人,重视程度让人感慨!
第二,不忠之人!
看到这一点,相信很多人认为,刘邦这一点不奇怪,没有皇帝愿意使用不忠之人。如果在忠诚和才能中二选一,那么相信99%的皇帝都会选择忠诚,而不是才华!
坦率的说,刘邦这一用人哲学不奇怪,但重点在于,发现不忠之后如何处理?还以韩信举例!当年,刘邦急需韩信救援时,韩信威胁刘邦说要当齐王才救。这一点,让刘邦发现了韩信的不忠之心。
定鼎天下后,刘邦只封了韩信为楚王(齐国富庶,楚国荒蛮),后来降级为淮阴侯。刘邦死前一年,吕后和萧何设计除掉了韩信,谁敢说刘邦不知情?说到底,刘邦是慢慢剪除不忠的韩信,如果骤然动手,就会逼反韩信!
第三,完美之人!
关于这一点,近代的杜月笙也说过类似的话,即:一个人吃喝嫖赌抽都不玩的男人,估计也不可信。事实上,古今多少事,都证明了看起来完美的人,其实很可怕,尤其是位高权重的完美之人!
所以,古代情商高的人,都会选择一条路,不让自己显得完美,即:自污!秦始皇手下的王翦,每次面临大战,都会向秦始皇索要财物和田产之类,最终目的是让皇帝放心。
刘邦对完美之人,几乎要么不用,要么不信任。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刘邦手下的大臣,几乎都有一些缺点,最典型的是萧何,也曾自污,干了一件强买京城百姓的田产和住宅的大事,结果一点事都没有。
后记
有人说,刘邦不用这三种人,一点都不稀奇,因为大家司空见惯。但需要注意,这里有三个关键点。
(1)我们司空见惯,是因为历史教训告诉了我们。但在刘邦时代,却没有太多的经验教训,一切都靠摸索。要知道,汉朝有一项制度叫“举孝廉”,是看谁更孝顺,而非看谁更有才,所以别认为“无才”就不受欢迎!
(2)或许,很多领导人能注意不用其中的一种,但一生坚决不用这三种,就很有难度了。相当于,单拳好出,但组合拳却打不出去。所以,刘邦长时间坚持不用这三种,非常难以做到!
(3)如何发现这三种人,才是更为重要!试想一下,面对别人的伪装马屁之类,如何发现这一个人的真相?然而,刘邦手下几乎都是人尽其才,最后建立大汉帝国,说明他很善于发现和使用人才,祛除“害群之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