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最具收藏价值书画家:李修伟
【画家简介】
李修伟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沂蒙画派研究院艺术培训中心负责人
观象艺术学社发起带头人
日照市美协副秘书长
莒州书画院专职画家
受家族影响自幼喜好丹青,有从军服役经历。
自负责沂蒙画派研究院艺术培训中心以来先后带领260余人在全国各大美展中获奖、入选。近几年培养省级美协画家90余人、中国美协画家待批近30人。2017—18年共有多名学员作品被选往中国美术馆展出并收藏切有多张作品被学习强国选登,另有20余人作品选往国外参加国际交流展。
部分入选获奖代表作:
2015年《秋风和悦》入选山东省花鸟画学术大展
2015《竹林人不知》(合作)入选中国美协主办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6《生命轮回_萌春》入选中国美协主办2016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6《轻飘飘的旧时光__1980》获中国美协主办翰墨青州·2016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入会资格(最高奖)
2016《渔·鱼》获中国美协主办希望的田野.全国农民画作品展入会资格(最高奖)
2017《西部放歌》获中国美协主办翰墨青州.2017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入会资格(最高奖)
2018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2018年中青年文艺骨干和文艺管理干部培训。
2019贝纳通国际艺术基金微型艺术大展中国区特约召集人
2020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特聘美术导师
2020策展《与莒初相识 犹如故人来暨美术类博士、博士后高层次人才学术邀请展》
2021筹划沂蒙画派|日照市美协公益培训基地并组织近百名学员参加公益培训
《大业图》68×138cm
通过预约,记者在一个初秋的上午,第一次在李修伟的工作室兼培训室里见到了他。身材修长、面容清瘦的他,给人一种精练沉稳的感觉,他穿着随意、性格开朗,谈吐间,浓浓的艺术气息扑面而来。工作室东侧墙壁上,挂着许多李修伟新近创作的作品,尺寸不一,题材丰富,既有花鸟画,又有人物画。画面构图饱满,用墨讲究,设色高雅,给人一种格调清新、隽永淡雅、淳朴自然的艺术享受。
《小园阳春香图》68×138cm
李修伟:近几年,我的所有作品还是围绕讴歌生命、感悟时光以及劳动场景,创作的灵感还是主要来源生活和生活中经历的过的一些事,特别是我注意了首先要能打动人,让观众看了以后这一幕我似曾见过,再就是画面要有张力,有视觉冲击力。
《十里荷香》35×138cm
1980年12月,李修伟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父亲是一名复员转业军人,在父母的教育影响下,从小就养成了勤劳朴实、刚毅不屈的性格,这对他以后执着地走上了艺术之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童年时期的李修伟,在跟随父母走亲访友中,接触到了笔墨纸砚,领略到了毛笔字的艺术魅力。
《晚晴庭院微风发,忽送清香度竹来》35×138cm
李修伟:真正拿起毛笔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的,我记得我的第一支毛笔是在我们村子里面合作社花三毛钱买的,之所以记忆犹新,那是因为从我更小的时候就看见我家里面大爷写毛笔字,去走姥姥家看见我二舅写毛笔字,从那个时候就喜欢这些东西,可惜我们那个时候小学的美术课只有手工之类的,没有老师教授中国画,但是有书法课,到现在我有那个时候的书法课本,有小楷练习本《灵飞经》,所以,我就是那个时候算是开始了我的艺术之旅。
《七月在野》33×66cm
受父亲的影响,李修伟从小就崇拜军人,向往绿色军营,2000年,年仅20岁的李修伟终于如愿以偿,参军入伍做了一名军人,训练之余,坚持练习毛笔字。
《七月在野》33×66cm
李修伟:我去当兵的时候,我行李箱里面都是带着毛笔去部队的,那时训练紧张哪里有时间让你画画、写字,后来我就想了一个办法:别人抄条例条令用硬笔,我就偷偷地用毛笔。
《四君子图卷》33×66cm
为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退伍复员后,李修伟来到了临沂师范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攻读古典文学,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精华,不断积累知识,丰富自己,打下了深厚的文学功底。同时,利用课余时间,笔耕不辍,积极临摹古画、名师大家的画,做到“画内”、“画外”兼修,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四君子图卷》33×66cm
李修伟:学习汉语言文学,说与画无关其实我觉得也有关,毕竟画还有句话叫画外功嘛,很多老先生们讲一个人的修为决定画品的高低雅俗。这期间,我始终没有放下画笔,而是在家里偷偷临摹了很多很多宋元时期的画还有一些近现代大家名作,正是那个时候,几年下来的大量临摹给我今后的美术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十九秋图》45×45cm
李修伟:画画是一个老师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行业。我接触的那些大家是教我首先怎么做人。比如著名的花鸟画大家朱全增先生,他每次回老家我都会跑去他家里偷偷看他怎么画画,其实更多的时候是学习他的为人处世的风格,他经常跟我讲要踏踏实实做人,但是画画要不择手段,为了画好一张画可以用各种各样的技法,可以尝试用不同的纸啊,笔啊,有时候更要学会不耻下问。
《独占高枝图》45×45cm
李修伟还以古为师,根植传统,他用大量的时间和心血临摹古人名作,心摹手追。从工笔画到写意画,从宋元到明清,从八大山人、石涛到任伯年、孙其峰,深刻了解了中国画的造型及其审美特点,熟练地掌握了中国画的传统笔墨技法,从传统中汲取营养,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艺术水平。
《清供图》45×45cm
李修伟:我个人觉得临摹是一个画家很重要的一个过程,在临摹的过程当中,可以避免自己少走弯路,也更接近传统。有句话是我这些年在临摹中的感悟:“取法其上得其中,取法其中得其下,取法其下得其下下也”。一个画家如果不去学习和临摹这些经典作品,那么又去临摹谁呢?
《大富贵图》45×45cm
李修伟深谙“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道理,崇尚“道法自然”,“以自然为师”,注重从大自然中搜集创作素材,汲取创作的养分。他经常带着画笔、写生本,到名山大川、到田间地头、到野外去采风、去写生,一朵花,一棵树,一只鸟,一条鱼,一片荷塘,一块菜地都是他的创作对象。
《文心亭记》66×33cm
李修伟:说到写生我觉得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比如我现在所画的东西都是我在现实中见过并且认真研究过的东西。比如我画紫藤,我就跑去看它的叶子是怎么长的?我画大鸡,我就去看看它的脚的骨头解剖出来是什么样的结构?画金鱼,我就专门去养上一大缸,画小鸟,也是要专门养上那么几只,平时多观察它们的动态和特点,这样我才敢动手,只有这样我觉得画出来的东西才能够打动人。
《屋楼春晓》66×33cm
李修伟是一位勤奋而又有悟性的青年画家,家和画室,两点一线,每天除了在家里吃饭、睡觉,就是在画室里潜心研习书画。因为对书画的痴爱,他从没把研习书画当作一种困苦,而是乐在其中、乐此不疲。每天不动动手画幅画、写幅字,心里总是感觉缺少点什么,一路走来,始终如一。
李修伟于画,是真性情的流露,他笔下的一草一石、一花一鸟总是参透着浓厚的情感,正是这种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家园的情愫,使他的花鸟画随心所欲,意从心出,总是能激发人们的共鸣。面对他的花鸟画,我们欣赏他对艺术的执着与坚持的顽强,也赞赏他在中国花鸟画领域的创造,不敢说他的花鸟画已尽善尽美,但我们相信,李修伟的绘画会在中国美术界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