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院背景下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分析

本文所称固定资产是主要指医院占有、使用并且预计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且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有形资产。主要包括医疗设备、信息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电器设备、家具、专用设备等。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是资产管理部门对医院购置、使用和处置固定资产等行为进行审批、登记、清查、统计、监督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是维护医院资产安全和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果的基础和保障。

一、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内容

医院的资产管理部门,主要履行以下职责:①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有关固定资产管理的规定,制定本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具体办法并组织实施;②负责本院资产购置、验收入库、维护保管等日常管理,负责资产的账卡管理、清查登记、统计报告及日常监督检查工作;③负责医院资产处置、出租、出借等事项的申报手续;④负责医院闲置资产的调剂工作,优化资产合理配置,推动资产共享、共用;⑤接受医院财务部门及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指导并向其报告有关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

二、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作用

1、固定资产管理是医院绩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基础工作之一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综合性较强,与医院内部其他管理工作密切相关。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固定资产也在相应增加,固定资产管理已成为医院管理的关键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公立医院改革逐步深化的形势下,在讲求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条件下,加强日常基础管理,重视资产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建立有效的监控考评机制强化资产管理,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广东省公立医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就包含了“固定资产使用效率”这一考核评价指标。在大型公立医院巡查中,资产管理部门的人员配置、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体系、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管理是否规范,都是运行管理条款中的自查要点。

2、固定资产管理是医疗运行的后勤保障,是资产得到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的关键

扎实推进医院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才能为正常开展医疗活动提供良好的后勤物资保障。固定资产管理是从经济意义上进行的管理,强调管理的成本-效益对比,指导人们在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处置等诸多过程中,对各具体环节进行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才能将有效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增加固定资产平均服务量,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3、固定资产管理是做好需求管理、有效衔接预算编制的源头和依据

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平均使用年限,在用资产存量数据,往年的增量数据、报废更新数据、报废更新率等,都是预算编制过程中普遍用到的资产管理数据。通过数据共享实现固定资产管理与预算编制的有效衔接,实现管理上的协调统一,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医院项目支出的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水平。

4、固定资产管理可以为医院管理和领导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固定资产管理与医院的医疗运行、基建、财务、信息等其他多项管理工作有着紧密联系,涉及医院的规划、运营和建设,因此,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总是一些与医院整体管理相关的普遍性问题。通过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可以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为医院领导层提供决策依据和管理参考,为促进医院的全面发展和良好运行提供有力支持。固定资产管理还可以通过将零散的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和而分配,实现互通共享,使各部门得到所需的信息资源,高效高质地完成工作,提高后勤智慧管理水平。

三、医院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医院业务规模的发展,医院固定资产总量增加明显,固定资产管理虽已采取多种措施,并在满足医疗运行需要,保障国有资产完整、产权清晰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在智慧医院的建设中,精细化、自动化、智能化成为大趋势,固定资产粗放式管理的弊端日益凸显。

1、重增量管理、轻存量管理

总务处作为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在日常的管理职能行使中,将资产购置视为资产管理的最关键环节,强调预算执行率,重视财务合规性管理及缩短采购周期、提高响应速度,但是对资产绩效管理的重视度不够。究其原因,一方面与人员紧缺,相关岗位人员配备不齐有关;另一方面也与资产管理观念落后、意识淡薄有着密切关系。长期以来,固定资产管理作为库房管理的一个子功能,固定资产管理员通常身兼台账登记、资产验收、库存保管等多项岗位职责,有限的管理精力主要放在对新购置资产及处于折旧期内的资产的管理上。对资产管理的认识不全面,一人多岗,不相容岗位兼岗,导致日常资产管理工作不规范,资产数据更新不及时的现象时有发生。

某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原值总计17758万元,尚未计提完折旧的资产剩值为3524万元,仅占资产总额的20%,余下80%为已计提完折旧且仍在使用的资产。对已计提完折旧资产的实物和账物的管理意识淡薄,容易存在一种管理要求相对不严格的误区,导致这类资产发生“账账不符”、“账实不符”的概率更高。因此,存量资产,尤其是账面净值为0的已折旧资产,更应该成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点。

其次,固定资产管理不能仅局限于“把账弄清楚,把物看住了”的传统模式,应该树立以云计算和大数据运用为核心的“智慧管理”思维,有针对性的深入处理海量的设备运行数据,挖掘数据的潜在价值,发挥数据本身的决策力。

图 1 某公立医院在用资产折旧结构图

2、细化分工,缺乏统一的计划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包括资产购置、验收入库、台账登记、维护保养、处置等环节。按照医院目前的管理实际,维保与其他环节归属不同的管理科室,采购又与余下其他环节归属不同的经办人员,在强调专业化分工的同时,容易导致各个工作环节的工作目标不一致,与固定资产管理的整体绩效目标发生偏离。例如,减少维修工作量与降低资产报废率;减少采购批次与降低库存都是难以调和的矛盾。仅从各工作环节利益最大化出发,目标冲突是必然。各个环节统一合作,实现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更是无从谈起。

加强对固定资产的计划管理,维修管理以提高资产利用率、降低资产报废率为目标;使用环节以调剂余缺,为采购环节提供决策依据为目标,各工作环节朝着统一的管理目标加强协作,杜绝购置环节的盲目性、使用环节的低效性和处置环节的随意性,是当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3、大型固定资产“家底”不清

大型固定资产是指单位价值20万元以上的资产,多为公共区域使用的资产,由于权责不清晰及存放位置隐蔽,容易成为资产日常管理漏洞,资产拟报废时才发现尚未登记台账的现象时有发生,多为电梯、中央空调、冷冻机组、精密空调等基建工程配套物资。此类大型固定资产,根据资产分类应该登记为通用设备或专用设备类的总务固定资产,但在实际的工程结算中,整体登记为房屋固定资产导致这类大型设备没有独立登记台账,按照房屋50年的折旧年限计提折旧,不利于如实反映成本及效益分析。资产未单独登记台账,继而没有资产卡片,无法纳入总务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范畴,也为后续的资产维保、清产核资、资产处置申报等工作环节带来极大的困难。

4、资产处置申报难度大、审批流程效率低,待报废资产积压

根据《***省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2019年修订)》规定,主管部门对资产单位账面价值500万元(不含)以下的资产处置事项审批。报废是指对达到使用年限,经技术鉴定或按有关规定,已不能使用的资产进行产权核销的处置行为。省直行政事业单位申请报废,应当提交申请文件、资产清单、价值凭证和权属证明,因技术原因报废的,应当提供相关技术鉴定。处置申报的难点主要有以下几点:①行政事业单位对资产报废没有自主审批权限,处置申报审批流程效率低;②申报文件中的资产清单,必须提供每项资产在广东省财政厅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中的资产卡编号,在财厅资产系统上线前,多数医院已有在用的资产管理系统,由于两套系统无法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对接,申报数据的整理核对工作量大;③家具最低使用年限从5年调整为15年,未达最低使用年的拟报废资产原则上不予审批,造成大量废旧家具积压。

5、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落后

在用的资产管理系统已使用近15年,期间虽修复或增加完善了部分功能,但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其单向操作、功能单一的弊端日益显现,尤其是附件上传、协同操作、数据分析等功能的缺失,已经日益成为完善大型固定资产档案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最大障碍。大量可通过系统完成的信息传递、校验、数据导入导出工作目前仍由低水平的重复人力劳动来完成,信息无法及时共享导致占有或新增资产中闲置浪费与短缺现象并存,资产使用效率不高,资产共享共用程度较低的问题依然存在。条码识别、PDA和无线网络等先进技术手段还未完整应用,无法实现资产的可视化管理,固定资产的清查、维修、保养及质控管理难度越来越大;无法实现资产的移动清查和报修。

四、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1、制订标准化配置方案,实行采购物资定位,减少管理精力

图2采购物资定位模型

采购管理中,依据采购量及供应风险将采购项目划分为瓶颈类采购项目(年采购量低,供应风险高)、一般类采购项目(年采购量低,供应风险低)、关键类采购项目(年采购量高,供应风险高)、杠杆类采购项目(年采购量高,供应风险低)。不同的采购项目有不同的目标及采购策略。瓶颈类采购项目的目标是降低风险,保障供应;一般类采购项目的目标是精简内部流程,减少管理精力;关键类采购项目致力于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紧密合作关系;杠杆类采购项目则应致力于将杠杆作用最大化,降低采购成本。

理想的采购项目为杠杆类采购项目,采购量大,采购业务对供应商有吸引力,低供应风险。物资管理科负责的固定资产采购项目,年均采购金额约为300~400万,种类基本为办公家具、电器、办公设备等具有多个供应商可选择的常用物资。因此,在改善物资采购定位时,应尽可能地将物资朝理想的杠杆类采购项目靠近,必须推行资产的标准化配置,一方面通过增加资产的可获得性降低供应风险,另一方面也能通过集中采购实现规模效益。另外,采用集中竞标的方式进行采购,降低采购成本,保障物资供应,减少管理精力。

2、统一管理目标,加强监督考核,落实全生命周期管理

为防止固定资产管理的各工作环节各行其是,必须设立统一的管理目标:权责清晰、高效使用、优化配置、全面监控。

设立统一的管理目标,减少工作环节的冲突,必须有相应的目标考核办法。目前的管理现状是:采购环节响应速度慢、预算执行率低,采购人员将被追责,但是出现重复购置及购置物资闲置浪费的问题,缺乏相应的考核指标及问责制度;报修单的成功维修率未纳入对维修人员的考核,可能导致报废处置的随意性;资产清查工作缺乏统筹部署,同样凸显了考核制度缺失,人员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

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是指资产从购置、入库、日常维护保养、维修、到最终的处置报废,贯穿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通过溯源体系,保证资产在任一环节都能得到有效监控,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充分发挥存量资产的潜力,实现最优配置和最佳使用。

3、强化大型固定资产清查工作,规范盘盈盘亏资产的处置管理

我院固定资产清查,目前主要是对已登记台账的资产进行核查,集中对盘亏资产进行账务处理,但是目前对盘亏资产的调账处理,只有报废销账一个路径,不能如实反映资产管理现状;其次,对无账有物的盘盈资产,一直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盘点及台账登记办法,导致无账有物的资产长期处于管理的“真空”地带。改变过去“无账就不管,盘亏就报废”的资产处置办法,一方面是在信息系统中开放资产盘盈盘亏的调账功能,其次是必须加强资产清查工作,尤其是公共区域的大型固定资产,完善此类资产的台账登记及建档工作,是提高后续资产处置数据报送工作效率的关键。

同时,为了规避资产不及时办理台账登记手续的问题,必须规范资产台账登记的工作流程。物资管理科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科室,原则上负责预算内所有固定资产的采购,其他预算部门使用专项经费采购归属物资管理科管理的资产,需提前报物资管理科备案,具明采购品目,预计交付使用日期等,物资管理科负有督促经办科室配合办理资产台账登记的权利及义务。

4、加快信息化建设水平

利用信息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各项业务进行全面、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实现医院的精细化、科学化的固定资产管理,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1 利用手工流程电子化实现协同操作在实行资产标准化配置的基础上,将资产申购、审批、购置、出入库、保养、维修、处置等环节都放入同一平台操作,实现资产的溯源管理,过程可视化,可监控;通过手工流程电子化,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协同化操作,消除重复的数据誊录、导入、核对等工作;实现动态监控机制,随时掌握固定资产分布状况、使用情况和维修保养情况等,并建立固定资产使用效果考核机制,运用相关指标评价各部门及全院固定资产利用效果,保证医院对固定资产效益管理措施的有效实施。

4.2 提示或预警功能首先,资产购置申领及审批中,应按照配置标准及科室再用资产情况,对申领及审批项目有提示功能,这是系统数据分析对采购决策支持的体现;其次,能够督促各个工作环节在相应的工作时效内完成工作,例如质保期、维保期的提醒,既能提醒采购人员及时办理质保金的退还手续,也能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维修损失等。

4.3 物联网技术目前的资产条码标签,是在资产办理领用出库之后才能形成,无法在系统上完成出入库环节上游的溯源管理。改进后的信息化系统,应努力实现固定资产从出厂配送、验收入库、领用登记都一个条码标签。构建基于RFID应用的物联网技术,对固定资产实行一物一码的RFID芯片标签管理,利用信息交换和通信功能,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与定位。从资产入库开始监控,包括中途调拨去向,直到报废处置结果全过程进行管理,确保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可以进行上下追溯,向上追溯到设备采购合同、验收资料,在用设备的实时状态,向下可以追溯到报废手续、处置结果。具体需求如下:①使用RFID射频技术,在射程范围内自动感知并识别资产,无须近距离查找条码标签并扫码读数,可提高资产清查的效率及准确性。②基于安卓或IOS操作系统的APP或者开发小程序功能,业务功能包括:固定资产清查、维修处理、PM实施等。③移动终端工作台支持扫描资产二维标签准确定位和读取设备资产的基本信息,要求支持通过PDA或智能手机方式实现相关业务的处理。

4.4 云计算各类医疗设备资产的运行和维保数据是有着极大运用价值的医疗数据,但各类数据存储过于分散,存在不同的储存介质与方式,布局分散的存储架构不利于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实行云计算,可以通过监控历史数据构建分类模型,并对分类模型的输出结果进行监控;实行云存储,能够解决数据共享问题,增强医疗数据使用的安全性。

4.5 大数据运用后勤管理是智慧医院建设的短板,固定资产的大数据运用是智慧后勤补齐短板的有益探索。挖掘和运用固定资产的数据价值,除了设备名称、规格型号、资产编码、入库日期等基本信息外,还可以通过给设备安装特定的硬件采集器,提取设备的技术指标、流程指标、工程指标和效益指标参数,用于设备效能分析和患者服务流程优化等。以MRI设备为例,通过提取设备的开机次数、故障重启时长、维保次数、维保部位等数据,分析设备效能,为后续的设备购置提供论证依据和决策支持;还可以统计设备任意时段内每小时设备操作时长,任意时段内各部位的平均扫描时长,分析MR检查等待耗时的原因,统计出检查时间长的复杂部位,进而对检查预约流程进行优化。

5、推动轻资产管理

医院轻资产管理,是指医院对固定资产“使用却不占有”,让有限的人力、物力,投放在更为核心的管理工作上。服务外包及共享技术的日渐成熟为医院的轻资产管理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拟外包的服务项目,尽量将现有的相关资产设施打包出让;已外包的服务项目,后续不再追加资产购置。现有的多个社会化项目,都是医院既出物业,又出资产的“半包”形式。总务固定资产,供应风险低,可替代性强,在满足使用需求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资产占用的资金成本及人力成本。例如保洁项目和膳食项目外包,就可以将相关的办公家具、清洁用具、厨房用具等资产折算价格转让。

实现轻资产管理,有赖于供应商的服务水平,在单类资产的轻资产运营上,复印机租赁服务已经相当成熟和普遍。近年,直饮水机租赁服务开始出现,共享陪人床、共享陪人椅、共享床头柜等免费投放的共享设施解决方案也日臻成熟。诸如此类的设备租赁服务和共享解决方案,在做好成本、服务水平论证的情况下,应积极引入,逐步实现轻资产运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