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之失眠秘方

失眠——神经衰弱失眠验方(施今墨方)

【组成】 百合,知母,生地黄,磁朱丸,何首乌,寸麦冬,龙齿,紫贝齿,生熟酸枣仁,石菖蒲,甘松,糠皮,西洋参,白蒺藜,鹿角霜,炙甘草,白薇,紫河车,天麻,炒远志。

【用法】 共研细末.枣肉适量和为小丸。每日早、晚各服6g,白开水送服。

【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用脑过度,心力衰弱,精神恍惚,犹类怔忡,日夜撞扰,毫无睡意,睡亦不熟,难解乏倦,杂念起伏,无能制止。长此以往,势将趋于精神失常状态,亟宜治疗,以资挽回。按此等症,患者痛苦虽深,而欲说明其症状如何如何,又不能具体指出,只能说失眠而已。此由于百脉皆病,欲说无由,与《金匮要略》所载百合病相似。

【方解】 本方以百合、知母、生地黄为主,再加磁朱丸交其心肾,甘麦大枣汤治其脏躁(糠皮易得,以代浮小麦)。复用紫河车、鹿角霜补其内分泌。酸枣仁、远志、寸麦冬、何首乌、西洋参以补心神,安脑生津,并敛肝气。龙齿、贝齿镇惊安眠,配以白薇、菖蒲、天麻、白蒺藜、甘松,芳香祛风补虚。俾其脑神经平衡,如是则肝木得以滋养,不致妄动;肾水得以上升,躁去惊定;心脑安和,失眠之症自愈。

【方源】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施今墨》

失眠——血行不畅之失眠验方(施今墨方)

【组成】 当归6g,川芎4.5g,合欢花6g,酸枣仁6g,郁金6g,远志6g,柴胡5g,白芍6g,生地黄6g,西红花3g,丹参10g,炙甘草3g,夜交藤18g,琥珀粉(分2次随药送服)3g。

【功效主治】 血液不能畅通而致失眠,妇女经行愆期而患失眠。

【方解】 凡由于血液不能畅通而致失眠者,其血必滞。肝藏血,血行不畅,肝必有郁。故以四物汤为君,柴胡、合欢花、郁金疏肝顺气,酸枣仁、远志、琥珀安神补脑为之臣。丹参活血生新以养其心,红花疏其瘀滞为之佐;炙甘草补中,并重用夜交藤以交其脑肾,为之使。如是则血液循行畅通。心、脑、肾均得安泰,失眠之症自除。但血行迟缓,宜多服数剂以荡涤之。凡妇女经行愆期而患失眠者,每多此症,用之收效尤捷。

【方源】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施今墨》

失眠——气机不畅之失眠验方(施今墨方)

【组成】 紫苏梗5g,桔梗5g,清半夏6g,夏枯草6g,厚朴花6g,枳壳5g,陈皮5g,茯神木10g,白杏仁6g,分心木6g,黄连3g,黄芩6g,香附米6g,薤白6g。

【用法】 水煎服三五剂,即可见效。

【功效主治】 气机不畅之失眠。

【方解】 凡由于气机不调,常发失眠症者,心中必多闷郁,郁则气不舒,气不舒则肝胆先受其影响,从而睡眠不安。必须以开郁顺气为主,用温胆汤之意而不泥其方。故以香附、厚朴花顺气开郁,分心木(即核桃内之隔墙薄片)有开疏胸闷之功,薤白醒脾通阳,苏梗通气治失眠,陈修园采用之,并引《侣仙堂类辨》语“紫苏叶能引阳气而入阴分”。但苏叶辛散,不如用苏梗通气为良。半夏、夏枯草互相配伍,能调和肝胆,平衡阴阳;连、芩祛中焦之热,较之竹茹力宏;陈皮、枳壳化痰理气,白杏仁润燥,桔梗通肺气,为舟楫之使,重用茯神木以安心脑。务使气机调顺,上下相通,郁开神清而脑自安,失眠之症以除。气行迅速,汤剂尤宜,但服三五剂即能生效。

【方源】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施今墨》

顽固性失眠——调燮阴阳汤(张鹳一方)

【组成】 生龙齿30g,生牡蛎30g,龟甲15g,炒酸枣仁30g,茯神15g,当归15g,白芍15g,生地黄15g,麦冬15g,琥珀10g,合欢花15g,百合花15g,肉桂、黄连各1.5g(研末吞服)。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 调燮阴阳,恢复平衡。顽固性失眠。

【加减】 急躁易怒,头晕脑胀,口干苦者,加柴胡、郁金、夏枯草、菊花以清肝平木;心烦不安,舌红而痛,小便短赤者,加栀子、竹叶以清心泻火;躁扰不宁,言语颠倒,奔走欲狂者,加生铁落、金器、朱砂以镇惊安神;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者,加生大黄、枳实、莱菔子以通腑荡垢;胸闷泛恶,时发痰咳者,加半夏、茯苓、枇杷叶以宽胸祛痰;腹满纳差,嗳腐吞酸者,加麦芽、鸡内金、建曲以和胃消食;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者,以熟地易生地黄,加枸杞子、山茱萸、鹿角胶以补益肝肾;气短懒言,四肢乏力者,去生地黄、麦冬,加黄芪、党参、白术以益气健脾;烦闷多瘀,唇暗暗舌紫者,加红花、桃仁、丹参以活血化瘀;合并高血压者,加石决明、代赭石、牛膝以加强潜镇之力,并引血下行;以入睡困难,易惊易醒为主者,加珍珠母、五味子、夜交藤以安神定志;以多梦纷扰,神衰健忘为主者,加远志、女贞子、何首乌、石菖蒲以健脑益智。

【验案】 朱某,男,27岁。1997年12月11日诊。患失眠5年余,经常头痛头晕,心烦健忘,虽经多处中西药物治疗,然收效甚微。20天前由于生意不顺,失眠加重,渐而彻夜不睡,且言多无序,如醉如梦,莫可名状。3日前,发展为不辨目的、方向到处乱走,问其行为,亦自知,但不能自制。但觉心烦焦虑,躁动难安,口干口苦,溺黄便结。视其眼神浮泛,白睛混浊,遍布红丝,满面如涂油脂,舌质干红无苔,脉弦数少柔。此病乃焦劳思虑,五志内焚,久不得眠,神乱欲狂。病机在于:阴虚于内,阳浮于外,心火亢于上,肾阴亏于下,阴阳失调,水火不济。经云:“阳不入阴则目不瞑”。又云:“阳胜则狂”。故治当补阴镇阳,引阳入阴。用调燮阴阳汤加减:生龙齿30g,生牡蛎30g,生石决明30g,炒酸枣仁30g,茯神15g,当归15g,白芍15g,生地黄30g,玄参20g,麦冬15g,大黄(后下)9g,琥珀(冲服)10g,朱砂(冲服)1.5g,生铁落500g、金器1件为引,水煎服。另用肉桂、黄连各1.5g,研末吞服。3剂后,狂定思睡,神志安祥,小便微黄,大便通畅,舌质转淡红,脉弦细。原方去铁落、金器、石决明、大黄、朱砂,加石菖蒲、菊花各12g,大枣5枚,小麦120g,连服4剂,每夜能睡5小时左右,诸症均失,脉舌趋于正常。继用六味地黄丸、朱砂安神丸调理1月,以巩固疗效。随访至今,虽偶有失眠,亦不需用药,症遂告愈。

【体会】 失眠一病,古称不寐,究其病因病机,古往今来多责之以脏腑阴阳失调,气血失和,继而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所致。如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不寐》中说:“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之不足耳。”因此临床多以虚实分类,治疗亦常以虚损和邪热立论。然张老认为,无论或虚或实,皆因阴阳失去平衡,睡眠功能紊乱而发病。故阴阳失调,不相既济是其病机关键所在。诚如清代林佩琴所言:“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寤;不寐者,病在阳不交阴也。”(《类证治裁》)阳不交阴,阴不纳阳,阴弱于下,阳扰于上,遂成失眠顽症。

张老强调,治疗顽固性失眠,应以调燮阴阳为主,并把调燮阴阳作为贯穿始终的治本之法。因为只有阴阳调和既济,神机功能恢复平衡,失眠才能消除。调燮阴阳的具体方法,包括两方面:一是滋补肾水涵育其阴,二是镇敛心火潜纳其阳。两者相合,使弱阴得固,龙雷不扰;浮阳得敛,心君自安。如此,则阴平阳秘,水火既济,神机由乱而治,临卧自可入眠。调燮阴阳的同时,还要注意标本缓急,而权衡施治,标实较重时,宜以祛邪为先,适当参入斡旋阴阳之品;待标实既去,则可径用调燮阴阳之法,以图其本。

【方源】 《张鹳一医案医话集》

神经衰弱——柴胡枣仁汤(谢海洲方)

【组成】 柴胡10g,黄芩10g,白芍10g,百合20g,酸枣仁20g,五味子10g,知母10g,川芎10g,茯苓15g,党参10g,大枣5枚,甘草5g。

【用法】 每日1剂,水煎两次混匀,分中午和晚上临睡前2次口服。1周为1个疗程,一般观察4~6个疗程。

【功效主治】 神经衰弱。

【方解】 本方调肝安神为基本大法。以仲景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酸枣仁汤、黄连阿胶汤、百合固金汤等化裁,组成柴胡枣仁汤。方中白芍、知母、百合为甘寒之品,滋阴以清热,使肝木得养,肝体得润,热清神安,阴阳平衡;以酸枣仁、五味子酸以收之,敛其太过,以酸补肝;肝急欲缓,以甘草、党参、大枣之甘,以缓其急;肝胆有热,以柴胡疏肝清热,条达肝气。综观全方,具有养血柔肝,清热安神之功。

【加减】 凡诊断为神经衰弱者,以柴胡枣仁汤为主,再辨证加药,如心情急躁者加黄连、栀子;失眠较甚者加生龙骨、生牡蛎、合欢皮、菖蒲、远志、琥珀粉;神疲乏力者加白术、仙鹤草、五加皮;大便干结者加大黄;纳呆乏味者加乌梅、焦三仙;两胁胀满者加香附、枳壳;月经不调者加当归、益母草等。

【验案】

1.何某,女,32岁。1991年10月8日初诊。患者1年前因受惊后引起失眠多梦,心情烦躁,胆小怕事,记忆力减退,口苦咽干,月经提前,神疲乏力,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数。各项理化检查正常,诊断为神经衰弱。经多方求治,效果不显,病情有增无减。辨证分析:患者为女性,女子常血不足,肝体失养,易于肝旺,加之惊吓,胆气受伤,失于条达,久郁化火,更伤阴血,而现诸症。证属肝虚火旺。治以养血柔肝,清热安神。方用柴胡枣仁汤加黄连、生龙骨、生牡蛎,水煎服7剂。

二诊(1991年10月16日):自述药后睡眠好转,精神有增,口苦发咸。上方继服,治疗3个疗程,诸症已除。

2.刘某,男,17岁。1992年5月9日初诊。患者因去年中考,学习紧张,思想负担重,引起失眠多梦,每晚约睡眠3小时,次日神疲乏力,上课精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伴心情烦躁,大便偏干,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数。曾服枣仁安神液有效。辨证分析:患者肾气未充,肝常有余,不耐疲劳,又因学习紧张,劳累过度,罢极伤肝,肝阴亏损,致肝气不舒,魂不守舍。治以养阴清肝,安神定志。方用柴胡枣仁汤加生龙骨、生牡蛎、栀子、琥珀粉,水煎服7剂。

二诊(1992年5月16日):自述服3剂后,已能睡眠5小时,心情烦躁减轻,大便正常,精神好转,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用原方治疗4个疗程,病状全部消失,学习成绩提高。

【体会】 神经衰弱是由于长期或严重的精神刺激、用脑过度、心情不畅、病后体虚等引起大脑兴奋和抑制功能失调的一种常见多发病。本方以调肝为先,是治疗神经衰弱病的专病专方。如能在此基础上结合辨证用药,更切临床,方能提高疗效。

【方源】 《谢海洲临床经验辑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