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将至!韩国对13种“特效药”进行临床试验!——一起见证新冠病毒“克星”的诞生!

不点蓝字,我们哪来故事?
韩国正在进行的“新冠病毒治疗药物临床试验”共13例研究项目(资料来源:韩国食品药品安全处)。冠状病毒治疗药物多数是“약물 재창출'’(已经被用作其他疾病治疗剂或正在开发的药物应用于新冠肺炎治疗)”的临床案例,无论从药物实验的临床数量还是进展阶段来看,其进度都比新冠疫苗的研发更为活跃。

特效药的重要性

要知道,疫苗和特效药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疫苗是防患未然,但如果已经不幸感染上新冠病毒,那么疫苗是没法解燃眉之急的,并且依靠目前为止的医疗护理水平,重症患者一天花费高达2到3万人民币。
此前武汉一名医生曝光了一个账单。一名危重症患者在ICU待了十几天,每天光固定药物费用就超过5000元。ICU里的病人每天平均要输两瓶白蛋白,每瓶425元。丙球蛋白每天8瓶,600元一瓶。人工肺ECMO机器开机就是5万元,机器转一天要2万元,其他药物、人力更是不计其数。最后,账单金额高达73.96万元。
重症患者必须使用高费用的ECMO来维系生命,这也就是为什么新冠肺炎对护理要求极高的原因,如果特效药成功研发,那么可以挽救大部分的患者不必进入高死亡率的重症阶段,可以有效缓解病情的护理压力和医疗资源消耗。

但同时药物的研发也是一条漫漫长路

文中介绍的13例药物都是已经被用作其他疾病的治疗剂或正在开发的药物应用于新冠肺炎治疗,可以说已经是半成品,其研发周期已然大大缩短,目前正在临床实验排查其药效和副作用。
韩国食品药品安全处提供临床试验中的“알베스코”(高丽大医院研究者临床实验中)“레보비르,나파모스타트”成分的“CKD-314”(经商大医院研究者临床实验中) ,含有카모스타트成分的“DW1248”“CG-CAM20”“CT-P59”,“Inteperon Rebif”(首尔大医院研究者临床实验中)”等抗病毒药物是有望消灭新冠病毒的一线曙光。

给大家科普一下新冠病毒的致病原理

新冠病毒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是免疫作用和炎症反应过度引起的急性呼吸困难综合征(ARDS)。免疫调节剂分为抗炎药物和免疫增强剂,抗炎剂调节病毒感染引起的过度免疫作用,抑制炎症反应。

如果病毒引起的感染导致免疫反应过度发生,就会分泌大量引发炎症的物质,炎症反应异常增加,损害肺组织等正常细胞,导致急性呼吸困难综合症,体内缺氧会导致器官受损。抗炎药物抑制这种引起过度炎症反应的物质,从而阻止对正常细胞的损伤。

真正致死的其实是咱们自身的免疫系统碰到病毒诱发的过敏反应,是不是觉得蛮尴尬的。

韩国疫情的阶段小结

最近韩网上的疫情新闻热度重新占据榜单,别看光州最近疫情趋近稳定,但全韩国整体的疫情依然是间歇性出现小规模爆发的趋势,各地物流中心,学校,娱乐场所是较容易受到疫情侵害的地区。
可以看的出来,韩国本土发生的感染依然是目前的主体,并且除掉当初新天地事件的大规模爆发外,社会性集体感染的确诊患者比例高达27%。
我们所在的光州,自前段时间的光勒寺感染事件之后,疫情快速得到控制,目前也进入了一个疫情可控的的安定期,除境外输入外每日只有零星的感染事件。
无论是疫苗还是特效药的研发都不断的给我们更多的希冀,各国的医疗团队都在火线上奋力前行,病毒的阴霾也终将散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