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溱

国风·郑风·褰裳

子惠思我,褰qiān裳cháng涉溱zhēn。

子不我思,岂无他人?

狂童之狂也且jū!

子惠思我,褰qiān裳cháng涉洧wěi。

子不我思,岂无他士?

狂童之狂也且jū!

褰qiān:本意是套裤,做动词是“提起”的意思,典型的用法就是这里的“褰裳”。“褰裳涉溱”、“褰裳涉洧”,提起衣裳过溱河和洧河。溱、洧都是郑国两条河水的名字。

裳,下身衣裙,古时男女皆服。衣裳有别,上为衣,下为裳。

比如《齐风 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因为天还没亮急急忙忙起床,把上衣下裳都穿颠倒了。

又如《邶风 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溱水与洧水,是郑国境内两条重要的河流。每年三月三上巳节,溱水与洧水岸边都有盛大的游春活动,未婚男女可以在这场盛大的情人节趴体上,自由寻找恋爱对象。

我觉得这位女子在那个时代,可谓是独树一帜很有性格。纵然她爱的那位男子在她面前摆出一副狂妄自大的神情,她却始终坚持自我,坚持“子惠思我,褰裳涉溱”(你如果想我的话,就提起衣裳渡过溱水来找我),而如果你根本不把我放眼里,我也不会在意你,世上好男人多的是。你这个狂童(狂妄、任性的小子)!

《褰裳》的表达风格与之前的其它抒情诗的诗风截然不同。我们前面学过《周南·关雎》中的“窈窕淑女”,《周南·桃夭》中“灼灼其华、宜家宜室”的桃花女子,学过《邶风·静女》中“静女其姝”的娴雅女子,看到的都是一种侧面的安静的柔美。但是《褰裳》中这位郑国的女子,就像一朵怒放的带刺的玫瑰,浑身上下充满着一种火辣辣的、爽朗的、豁达的美。这就是“郑卫诗风”与其他地方诗歌风格的明显区别。

《礼记·乐记》云:“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甚至李斯的《谏逐客书》也说:“郑卫之女,不充后宫。”

郑、卫两国位于今河南的中东部,周武王伐纣灭商后,这里就成为殷商遗民 的聚居区。这个地区的人们保留了殷商民族的特点,民风强悍、热情、大胆,而且受周朝的礼教影响较小。这些特点从保留在《郑风》、《卫风》的诗歌中就可以明确反映出来。因此可以说,“郑卫之音”实际上就是传承了殷商音乐传统的“前朝遗声”。

《论语·卫灵公》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论语·阳货》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即使是孔子在删述《诗经》的时候,依旧没有将“郑卫之音”赶尽杀绝,而且,孔子就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可见“郑卫之音”来自民间,而它更多的是真情实感,而正是这样的真情才具有超强的感染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