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退不一定就是失败!近代有两次伟大撤退,有一次拯救了世界

我们都知道,在战场上选择退缩,意味着将要接受失败,出现这种情况,一般都是以补给不到位、支援不到位、敌人攻势过于猛烈导致的。但因为文化理念的不同,在很多军队看来,撤退是不允许的,即便是战场上只剩最后一名士兵,也要顽抗到底,有些则是允许士兵投降,像美军就有相关的规定。

只要在弹尽粮绝且孤立无援的情况下,美军士兵可以成为俘虏,再度回到军营的时候,不会受到指责,不需要承担任何心理压力,如此的行为在很多东方国家的军队中是不奉行的。另外在特殊情况下,被迫选择撤退也不一定就是失败,更多是为后续更加猛烈的反扑积蓄力量,将敌人给击败。

近代就有两次伟大的撤退,有一次拯救了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欧洲战场上德军攻势很猛,法国沦陷之后,英国被迫出兵抗敌,奈何交战频频失利一直在处于退守的状态,后来退到敦刻尔克已经无路可走,在这种状态下,英军果断选择离开,没有跟德军死战到底,其想依靠英吉利海阻断德军。

所以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意义是很重大的,后续力量得到充分补充的英军,在和德军交锋过程中,抵御势头更加明显,使得德军没有那么轻易将英国拿下,减缓了他们一路推进的士气。一直得不到突破的状态下,德军果断选择放弃,把目标改成苏联,英国也因此守住了领土,这也为后续的胜利奠定基础。

假设那时候英国也沦陷,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完全是无法预料的,因此说它伟大绝对不是开玩笑。第二次是红军的撤退,该决定保住了有生力量,为壮大队伍奠定基础,如果没有选择撤退,可能红军会被打光,这显然也是意义重大的,其改变未来战局的一些走向,作用相当的明显。

由此可见,战略性撤退并不一定就是失败,同样军队交战的时候也是如此,在武器装备严重落后的情况下,只能通过策略来取胜,而交战中途突然撤退,可能是军队想诱敌深入,然后彻底把敌人给消灭,实战中合理运用撤退也是一种战斗方式,为此撤退跟失败划上等号,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义,并不是仅仅代表一个意思,这是大伙应该要知道的。

(0)

相关推荐